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卯芳 《中国包装》2023,(4):113-116
乡村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乡村文化振兴中,高校美术通过文化入村、知识落地、艺术呈现对乡村文化进行发掘。以艺术的眼光发现乡村之美,以艺术的角度和视点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村留守群体的精神生活,凸显高校美术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责任与担当,为促进高校美术科学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文化发展、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出现了许多与之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关系,丞待解决。振兴乡村文化,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将是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创意文化产业在我国方兴未艾,在创意文化产业的带动下,农村也发展出了颇有特色的创意农业。很多西方先  相似文献   

3.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数字乡村正在对乡村的产业升级、文化振兴、社区治理等发挥驱动引领作用。在艺术振兴乡村已经得到广泛认同的基础之上,数字化的入场融合为艺术乡建和乡村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数据支撑和全新的思考路径。以浙江宁海县数字化改革“浙里艺术村”的探索实践为例,通过数字化在艺术乡村建设中多跨场景的应用,指出数字技术要素、艺术元素与乡村资源的有效融合,对乡村文化艺术、人才、产业、服务、帮扶等数字化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以期将数字乡村建设与艺术振兴乡村、乡村设计进行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面脱贫的基本实现,我国的乡村振兴已经迈入了新阶段。改善环境、更新产业、推进治理、传承文化等都是今天乡村振兴无法回避却又难以各个击破的问题,艺术设计需要同乡村的环境系统建立有效连接并持续互动方能牵引这些问题整体解决。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松阳县环境设计实践展开思考,借助于“场所”的方法进行讨论,由认同感、方向感和归属感三个方面重新理解设计如何兼顾自然环境的观照、人造环境的营建和社会环境的培育,从而整体化、深层次地改善环境品质,化解文明危机。以“场所”视角开展乡村环境整体设计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探索一条既立足现实又符合我国历史和文化脉络的现代乡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北京长城文化带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提出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长城主体建筑的保护工作已日趋完善,但沿线村落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出于保护传统、振兴乡村的目的,长城文化带沿线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旅游及文创产品开发工作极具现实紧迫性。通过对长城文化带沿线堡寨村落遗产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运用社会设计理念,总结出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一是论述如何将现代生活的功能需求、人民的审美现状、国际的流行趋势等现代元素注入村落文创产品开发中;二是论述如何将提炼后的村落民俗传统元素,注入文创产品创作、民俗产品包装、村落品牌形象中。通过系统化开发,让隐居长城脚下的传统文化重返“日用之道”,走进当代生活,设计师参与沿线村落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不仅见长城,还可见人、见生活、见历史。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继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提出和分析环江毛南族特色农副产品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关键问题;基于挖掘毛南族乡村特色文化、建立特色农副产品品牌等方面,总结问题的解决方案;展望“毛南香韵”特色农副产品设计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欧家尹  张寒凝  纪律 《包装工程》2020,40(22):161-167
目的 探究埃佐?曼奇尼提出的社会创新愿景对乡村文化振兴服务的指导意义以及在社会创新愿景指导下的乡村文化振兴服务设计的具体策略。方法 阐述和利用社会创新愿景的具体指导内涵,对不同乡村文化振兴服务案例的经营形式、服务内容、服务模式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总结出社会创新愿景,即“小型、本地、开放、互联”,“通过复制实现规模拓展”和“通过连接实现规模提升”对乡村文化振兴服务的指导意义,并结合具体案例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服务设计策略。结论 依据社会创新愿景对乡村文化振兴服务的指导意义和乡村文化振兴服务案例的分析结果,根据愿景中的三个阶段,提出了具体的七个服务设计策略,为服务提供者改善和提升自身服务体验指出了方向和路径,也为今后相关乡村文化振兴服务设计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应对秦巴山脉区域乡村人居空间布局分散且与自然保护地矛盾突出、乡村人口外流、产业经济羸弱以及环境特色品质缺失等现实问题,本文基于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构建思路,对秦巴山脉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战略与模式进行了思考和研究,提出了符合地域特征、协调保护与发展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和村庄差异化发展模式,并通过乡村人居空间整理、乡村绿色产业发展、乡村特色风貌营建以及乡村服务体系完善等具体措施,积极探索具有秦巴地区适宜性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研究表明,通过有效协调乡村与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关系,可以开创秦巴山脉区域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以地域文化为出发点,重新审视乡村景观设计的新时代意义。研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域文化特色如何结合乡村景观设计进行更新与维护。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的方法,记录并归纳乡村景观设计现状,以西井峪村作为落脚点,发现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更新策略,探索在新时代下更贴合地域文化、宜居宜观宜游的乡村景观。结合地域文化进行乡村景观设计,有效实现乡村景观优质发展,增强游客旅行体验,活化特色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0.
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置身于"文创+"新视角思考,以挖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策略,找到传承和创新的平衡点,实现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通过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现状的分析,归纳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要点,总结一条符合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的存续之道。围绕"文创+",提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三大原则,即以"文"蓄势、以"创"转化、以"+"赋能。并在其指导下提炼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三大要点,即故事内容、消费者体验和文化IP授权。  相似文献   

11.
传统书籍装帧是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之一,在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园中,传统书籍装帧堪称其中的一朵奇葩。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崇尚自然、呼唤振兴民族传统文化,传统书籍以其独具的形式美感、丰富的内涵等方面优势散发着"儒雅"气息,在众传统文化中保有一席之地。在今天这个崇尚传统精髓,追求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赏识传统书籍装帧之"儒雅"气息,不仅可以从中体会到其艺术价值,还可以意会其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本文主要从传统书籍装帧之工艺美、形式美及装饰美等方面并结合美学原理,描述传统书籍装帧特有的"儒雅"气息。  相似文献   

12.
“两山”理论作为习近平生态哲学思想的概括,是当下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近年来已在多地得到成功实践;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启示也可为三江地区侗族传统村落的乡村发展提供指导。三江县林溪镇高秀村作为第4批国家级传统村落,通过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现阶段发展方向的偏移导致其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亟待解决。该研究以“两山”理论视角下乡村振兴为背景,根据村落现状,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分析村落发展需求,决定以乡村博物馆作为设计目标,整合其乡村环境,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乡村旅游,改善自身的发展状况,同时也为三江侗族地区其他传统村落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3.
易泱 《中国包装》2024,(2):99-101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伟大决策部署,是决胜“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举措。在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乡镇建设规划和艺术性的“融合”发展成为一种时代趋势。在此背景下,乡村需要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的全方位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理想乡村,是拥有能成为经济支柱的本地产业和美好生活人居环境的乡村。  相似文献   

14.
闵晓蕾  季铁  郭寅曼 《包装工程》2019,40(20):22-31
目的 面向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客观现实和复杂问题,辩证分析乡村振兴与城市集群发展过程中不同的设计需求,思考文化视域下设计参与的不同方法。方法 以“乡村—服务—产品—城市”作为新的研究框架,系统地梳理社会转型、社会创新与设计文化研究的相关文献,并按照“乡村社区—城市社区—虚拟社区”的研究路径,探索新的文化视域下设计文化与生态的特点。结论 相对于欧美国家较为成熟的社会结构与发展模式,中国在社会需求与社会形态等方面,具有复杂性与特殊性,需要从新的角度来研究文化与设计的关系,探索多元动态的文化设计生态,促进城乡关系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盛玉雯  陈庆军 《包装工程》2020,41(14):311-319
目的以南京山景社区的文创设计在乡村振兴中介入产业振兴的策略进行综述,分析文创设计和乡村文化,探索其间产业融合、共同促进乡村振兴的关系,提出设计传播策略及实践途径。方法在国家艺术基金"国长三角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创设计人才培养"项目基础上,以南京山景社区为例,结合长三角地区丰厚的农耕文明传统和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三产融合",使第二产业成为第一产业的中草药园和第三产业服务的桥梁,利用多元化分析实践演绎的方法,以及"四定位"和"五维度"的规划图表,展开对山景社区的实例论证。结论从南京山景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研究乡村文创设计与传播的策略,通过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的方式,多维并举,让文创产业在实现区域经济、文化传播、美好生活、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张君梅 《上海包装》2024,(2):193-195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能够作为一种生产力为乡村文化建设赋能,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总结了乡村振兴视域下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意义。结合视觉传达设计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转变教学目标、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学组织的策略,以期对推动我国乡村全面进步、建设美丽中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邢阎艳  杨亮 《包装工程》2022,(S1):362-365+379
目的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艺术类高职院校结合双高计划建设的发展契机,积极响应和探索实践乡村振兴与设计扶贫的国家战略。方法 通过对背景环境和政策文件的解读和分析,结合当下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和职能提升的重要现实意义。结果 探讨了艺术类高职院校针对乡村振兴和设计扶贫可采取的措施和各类社会服务功能的实践手段,以及如何搭建乡村振兴与设计扶贫的高职院校功能平台。结论 为“双高计划”背景下的艺术类高职院校响应乡村振兴与设计扶贫国家战略的示范性建设和未来可持续建设发展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18.
杨建宏 《包装工程》2024,(8):409-415
目的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洛阳县区乡村的现况及存在问题进行梳理,采用艺术赋能的方式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策略和实践进行探索。方法 组织师生成立“创益援”公益社,采用课程导入的方式和乡镇、企业进行项目对接,结合乡村文化资源与产业,针对乡村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规划赋能、设计赋能、文化赋能方面提出改进策略。结果 依托村落改造规划设计课程及“中原乡村振兴研究院”,完成了多个乡村规划、视觉形象设计、乡村农产品的包装和品牌设计项目,以助力乡村发展。公益社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全国铜奖。结论 艺术赋能是乡村建设中创造性保护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积极参与乡村规划、视觉形象设计以打造村落的品牌形象,通过产品、包装和品牌设计赋能乡村的品质产业,从而挖掘乡村蕴含的发展潜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程建家 《中国计量》2012,(Z1):35-36
优秀的计量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浓郁的辩证底蕴,度量权衡计量文化之辩证哲理是当前发展和繁荣计量文化的重要理论支撑点,也是进而挖掘计量文化背后蕴藏的现代公平、诚信观念的理论基点,因此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故且作管窥之见。于学理推论,"计量"渊源于"度量衡"之本意,有"为之度,以一天下之长短;为之量,以齐天下之多寡;为权衡,以信天下之轻重"说,于长短、多寡、轻重辩证互较、比对之中度量权衡,缴佰而齐物,予以定制,则民不欺。这实为计量发展史上"以化成天下"之术,与"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文化道统之说互契互合。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各地取得一定成就。随着十九大之后的"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有序开展,乡村村落文化、人居环境、乡村旅游叶、农业产业等方面都得到了较为良好的发展,同时也为新时代乡村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启示。通过实地调研走访,掌握村落的现状和文化景观特征。以村民的意愿和发展的视角,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行乡村景观设计,探究马家庄村的景观设计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