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局部区域拟合模型的磁共振图像分割与偏移估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鸽  曹兴芹  杨勇 《计算机应用》2011,31(12):3350-3352
磁共振(MR)图像的灰度通常是不均匀的,这种不均匀性是由于成像设备的缺陷导致产生了一种光滑的偏移场.一般的基于灰度统计特性的分割算法都是假设目标区域和背景区域图像的灰度分别是一致的,因此该类算法不能很好地应用于磁共振图像的分割.提出一种基于局部拟合模型的磁共振图像分割与偏移估计算法:利用图像的局部区域的灰度特性建立恢复...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谱聚类图像分割的精准性和时效性,文中提出融入局部几何特征的流形谱聚类图像分割算法.首先,考虑图像数据的流形结构,在数据点的K近邻域内执行局部PCA,得到数据间本征维数的关系.然后,引入流形学习中的局部线性重构技术,通过混合线性分析器得到数据间局部切空间的相似性,结合二者构造含有局部几何特征的相似性矩阵.再利用Nystr m技术逼近待分割图像的特征向量,对构造的k个主特征向量执行谱聚类.最后,在Berkeley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验证文中算法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优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图谱的分割方法能有效解决脑MR图像中特定对象如海马体、杏仁核等组织的自动精确分割问题.为加快处理速度,该方法需要从大型图谱数据集中挑选与目标分割图像比较近似的若干图谱作为分割参考.传统的多图谱分割方法在选择图谱时通常只依据图谱图像与目标图像在灰度上的相似性,没有考虑到两者在分割对象局部形态上的相似性,使得所选择的图谱对分割的参考价值难以保证.针对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图谱图像与目标图像的以分割对象为中心的加权相似性度量方法,首先通过将图谱图像向目标图像作全局配准得到分割对象在目标图像中的估计位置,然后根据分割对象在两幅图像间的局部扭曲形变来度量它们的相似性.文中将这种加权相似度应用到多图谱分割方法中,在图谱选择时只挑选与目标图像具有较高加权相似度的部分图谱,在融合分割标记时将加权相似度作为权重.对IBSR脑MR图像中豆状核壳核组织的分割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加权相似性度量的多图谱分割方法可以得到较高的分割精度.  相似文献   

4.
提出结合区域统计模型和图像梯度信息的MRI图像分割算法.由于心脏的变形和血液的流动,MRI图像中出现弱边界、局部梯度极大值区域、伪影等现象.基于图像梯度构造停止项的水平集方法难以分割此类图像.本文提出两阶段图像分割算法.首先结合先验知识和直方图,确定图像中像素的类别总数.用极大似然估计原理求出每一类的先验概率和概率分布参数,根据像素属于感兴趣区域(ROI)的后验概率构造水平集速度函数,通过曲线演化获取ROI的粗边界.然后再使用图像梯度构造速度函数对边界进行细化.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有效分割心脏MRI图像.  相似文献   

5.
结合非局部信息的脑MR图像分割与偏移场恢复耦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图像由于成像机制的影响往往导致图像中含有噪声和偏移场,使得传统方法很难得到较好的分割结果.为此,在模糊C均值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分割与偏移场恢复耦合模型.首先构建基于非局部信息的邻域正则项,使得在降低噪声影响的同时能有效地保留图像结构信息;其次在模型求解时引入人工蜂群算法,使得模型能快速逼近凸优解.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噪声和偏移场均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可得到较准确的分割和偏移场矫正结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变形技术.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对源图像和目标图像进行多分辨率分解,得到对应的低频近似信号分量和高频细节信号分量;然后,通过基于时变权函数的多分辨率插值,得到各变形结果图像的小波系数;最后,通过小波重构得到各变形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本算法可以方便地实现自然的图像变形.  相似文献   

7.
窄带主动轮廓模型及在医学和纹理图像局部分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二值水平集的窄带主动轮廓模型用于局部分割.通过对二值水平集进行形态学膨胀和腐蚀操作, 提出一种稳定灵活可控的窄带控制方案,该方案可使得曲线进化精度从一个像素宽度灵活变化到任意大小. 考虑到局部分割一般要求初始轮廓置于待分割目标内部并不断膨胀进化直至目标边缘,本文提出用形态学闭运算作为新的曲线平滑方案. 与传统的高斯平滑和曲率平滑方案相比,形态学闭运算不仅能够更好地促进曲线的膨胀进化,而且有利于保持水平集函数的二值性. 此外,本文提出的方法是一种通用的自然框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不同的速度函数. 为了证明所提出的局部分割框架的有效性和鲁棒性,本文以医学图像和纹理图像为例分别设计了两个速度函数: 一个是融合了磁共振脑图像的非严格对称信息的速度函数用于大脑皮质下结构的局部分割;另一个是融合了局部熵和局部梯 度算子的速度函数用于纹理图像的局部分割. 在合成图像、医学图像和纹理图像上的实验证明了本文方法在局部分割中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基于Mean Shift改进的自然图像分割方法及其在视觉导航中的目标检测应用.改进的分割方法从数据分析的角度出发,由数据本身估计用于聚类的颜色带宽.然后,估计每个像素的密度值,并采用直接密度搜索方式搜索局部模式.在局部模式检测之后,通过一个全局标准控制的局部模式融合,得到分割结果.目标检测就是在分割结果之上,采用离线建立的目标模型,进行目标认证.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有效检测不同光照和复杂背景下的自然目标.  相似文献   

9.
针对脑部磁共振图像中白质、灰质和脑脊液的分割精度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稀疏表示和字典学习的图像分割方法。首先,利用基于块的输入数据来训练过完备字典;然后,根据学习到的字典获得最优稀疏表示的高维特征;最后,结合每个像素局部和非局部重构误差实现分割。在模拟和真实图像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利用带有距离因子和稀疏因子的公式准确分割MR图像,在稳定性方面优于其他MR分割方法。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分割的图像融合方法.首先,通过对原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得到其近似子图和细节子图,对细节子图运用分水岭分割法获得每一层的分割子图用于引导融合过程.然后在分割区域中对原图像小波系数的活动水平及匹配度进行度量,并在组合细节子图系数和近似子图系数的过程中分别采用最大值法则和加权平均法则.最后,通过逆小波变换得到最...  相似文献   

11.
偏置场变分水平集图像分割模型利用原始图像的局部灰度信息,可以对灰度不均匀图像进行有效的分割,但当灰度图像中存在纹理时,分割效果往往很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抑制纹理信息的偏置场变分水平集图像分割模型。利用一种基于纹理几何结构的纹理描述符描述图像中不同的纹理区域,使得不同纹理区域对比更加明显,相同纹理区域更加平滑,通过抑制纹理信息使后续的图像分割在纹理部分的错分大大减少。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偏置场变分模型,所提模型对自然及人工合成纹理图像均获得更好的分割结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有偏场环境下带有光栅的散焦图像分割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有偏场估计的模糊聚类分割算法。通过建立依赖于有偏场的模糊聚类目标函数,导出了基于灰度以及邻域灰度均值的聚类中心、模糊聚类函数以及有偏场估计的迭代算法;并在该算法生成的初始分割基础上,利用膨胀算子对分类结果进行细化。该方法较好地处理了传统模糊聚类对有偏场下光栅图像分割精度下降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有偏场的模糊聚类算法能有效分割光栅图像,其分割精度优于传统模糊聚类和阈值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现有基于区域的活动轮廓模型能量泛函的Euler-Lagrange方程进行变形,建立其与K-means方法的等价关系,提出一种新的基于K-means活动轮廓模型,该模型能有效分割灰度非同质图像。方法 结合图像全局和局部信息,根据交互熵的特性,提出新的局部自适应权重,它根据像素点所在邻域的局部统计信息自适应地确定各个像素点的分割阈值,排除灰度非同质分割目标的影响。结果 采用Jaccard相似系数-JS(Jaccard similarity)和Dice相似系数-DSC(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两个指标对自然以及合成图像的分割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与传统及最新经典的活动轮廓模型相比,新模型JS和DSC的值最接近1,且迭代次数不多于50次。提出的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准确率。结论 通过大量实验发现,新模型结合图像全局和局部信息,利用交互熵特性得到自适应权重,对初始曲线位置具有稳定性,且对灰度非同质图像具有较好地分割效果。本文算法主要适用于分割含有噪声及灰度非同质的医学图像,而且分割结果对初始轮廓具有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超声图像具有高噪声、低对比度、边缘模糊不清等特点, 超声图像的分割成为图像处理领域中一个难度较高、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全局概率密度差异与局部灰度拟合的主动轮廓模型对超声图像进行分割的方法. 该方法分别在原始超声图像与预处理图像上利用了图像的全局和局部信息. 在原始图像上, 利用各区域的灰度分布, 并结合超声图像的背景知识对图像的全局信息建模. 为了考虑图像的局部信息, 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 在预处理图像上, 利用局部灰度拟合模型对图像中的局部信息进行建模. 通过分别在不同图像上对全局和局部信息建模的方式, 本方法将利用Speckle噪声与去除Speckle噪声的分割思想结合在一起. 本文提出的方法分别在模拟和临床超声图像上进行了实验. 实验结果证明, 该方法对图像中的噪声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并对初始条件不敏感, 可以准确地对超声图像进行分割.  相似文献   

15.
基于空间特征的谱聚类含噪图像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传统谱聚类算法应用到含噪图像分割时易受到图像中噪声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间特征的谱聚类含噪图像分割算法。该方法利用图像各个像素的灰度信息、局部空间邻接信息及非局部空间信息设计像素的三维特征,通过引入空间紧致性函数建立像素特征点与其K个最近邻之间的相似性,进而利用谱聚类算法得到图像的最终分割结果。实验中采用含噪的人工图像、自然图像及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与空间模糊聚类、规范切谱聚类和Nystrm方法3种算法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验证文中方法能克服图像中噪声影响并取得较满意的分割效果。  相似文献   

16.
医学图像中感兴趣区域(ROI)通常包含重要的信息,对医生分析和诊断具有重大意义。文中结合医学图像特点,运用机器学习方法和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一种基于Cascade结构的代价敏感的医学图像的ROI检测方法。该方法将代价敏感的分类算法和Cascade结构有效结合,具有高敏感性和高效率。对数字乳腺图像中的肿块ROI进行实际检测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像素的方法相比计算量小、效率高;与基于区域的方法相比避免了直接使用传统的图像分割和滤波技术难以有效检测ROI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图像分割提高精度问题的研究中,要从图像中提取感兴趣的区域。由于图像模糊或者蜕化图像背景信息融合在一起,导致难以区分,传统的阈值图像分割算法容易造成分割效果不清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有效的两级阈值结构图像分割算法,采用用迭代算法对图像进行单一阈值分割,在每次迭代过程中以图像均值为依据,对图像进行均衡化处理;在基于全局分割的基础上,在局部范围内根据噪声的统计特性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两级阈值分割算法能快速有效地分割图像,不仅可以得到了比较高的分割精度,还大大减少了计算量,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图片分割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图切割的图像自动分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图切割在图像分割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交互式图像分割,提出一种基于图切割,对彩色图像和灰度图像均可进行自动分割的方法。通过对图像进行初始化,建立能量函数的数据项、光滑项,图切割求解及迭代执行等步骤自动实现图像的分割,既无需用户人工交互进行约束,也无需对图像建模及对数据分布进行估计,可以较快速度获得良好的分割结果。通过实验对彩色图像和灰度图像进行自动分割,实验结果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结合格式塔完形规则的自然图像分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由于自然图像容易受到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其分割精度往往达不到人类视觉感知的需求,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格式塔完形规则的自然图像分割方法。方法 首先采用Ncut算法对原图像进行过分割得到若干个子区域,这些局部子区域能弱化光照、背景模糊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然后引入格式塔完形规则对区域进行度量,提出了基于区域的量化计算模型,进一步弱化了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且所得的区域率更加符合人的视觉感知;最后在区域率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合并算法,该算法简单且执行效率高,通过区域合并得到最终的分割结果。结果 30幅图像的定量和目视对比实验表明,本文算法不仅能够很好地将格式塔完形规则应用到图像分割上来,而且对比实验表明,本文算法在评价指数PRI、VOI、GCE上总体性能要优于其他算法,与人工标注的结果比较接近。结论 提出了一种结合格式塔完形规则的自然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在过分割的基础上,采用格式塔完形规则对区域进行度量,有效降低了自然图像易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提高了分割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结合格式塔完形规则的图像分割算法高效性而准确,但不适合于尖细物体的自然图像的分割。  相似文献   

20.
A method for spatio-temporally smooth and consistent estimation of cardiac motion from MR cine sequences is proposed. Myocardial motion is estimated within a four-dimensional (4D) registration framework, in which all three-dimensional (3D) images obtained at different cardiac phases are simultaneously registered. This facilitates spatio-temporally consistent estimation of motion as opposed to other registration-based algorithms which estimate the motion by sequentially registering one frame to another. To facilitate image matching, an attribute vector (AV) is constructed for each point in the image, and is intended to serve as a “morphological signature” of that point. The AV includes intensity, boundary, and geometric moment invariants (GMIs). Hierarchical registration of two image sequences is achieved by using the most distinctive points for initial registration of two sequences and gradually adding less-distinctive points to refine the registr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real data demonstrate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cardiac image registration and motion estimation. The motion estimation is validated via comparisons with motion estimates obtained from MR images with myocardial tagg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