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BIM技术已逐步进入强制应用阶段。论文对地铁出入口进行参数化设计的必要性、急迫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将阶梯式通道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对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参与设计的"十三五"新线车站出入口阶梯式通道的研究,总结出与阶梯式通道相关的设计参数、设计规则和修正法则,据此将参数分为独立参数、默认参数和因变参数,并建立各参数间的关系式,应用GDL语言进行封装。该方法提高了地铁出入口BIM正向设计效率和成果质量,为后续地铁车站的参数化设计和智能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安徽建筑》2019,(12):193-195
BIM技术应用是一次设计手段的变革[1],随着城市发展对地下空间的大力开发,极大促进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缓解了人口密集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与此同时,复杂的地铁施工操作流程和多变的地质空间环境,使隧道建设的成本、质量、安全及信息管控面临严峻挑战。文章结合BIM应用自动化、智能化等特点,运用计算机技术,探究BIM技术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初步提出BIM全生命周期意义上的地铁施工辅助管理平台,从模型建立、模型深化和模型多维管理等角度阐述BIM地铁辅助管理平台的框架,为BIM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路线,以期弥补传统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的不足,提高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城市水资源问题突出的国家,在地铁建设领域,每年都会发生地铁车站被淹的事故,危及地下设备及人员安全。为解决城市中所面临的暴雨积涝和缺水的双重矛盾,"海绵城市"型地铁出入口设计应运而生,地下车站出入口的海绵城市设计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对地下车站出入口的海绵城市设计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地铁出入口,分别进行海绵城市设计方法研究,并以西安市地铁5号线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以期为今后的地铁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也为海绵城市建设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利用理正系列软件结合倾斜摄影及物探技术,对海滨大道一期A段项目进行模型参数化、可视化、施工模拟、统计工程量、三维信息集成模型等的工程勘察BIM应用。实践表明在工程勘察实施过程中应用BIM技术有利于项目的正向设计,能提高信息存储、传递及信息集的效率,有助于施工人员更好地保护地下及周围的管线、构筑物,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越来越多往地下空间发展,而地下结构与地面联通通道的顶板高大模板体系是施工的难点,也是最易出现安全事故的工况之一。文中结合某地下出入口通道斜坡段顶板支模工程实例,介绍垂直于斜坡面高大模板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化信息技术发展的大环境下,BIM技术是一种新型建筑信息仿真模型技术,BIM技术的应用价值也在行业内得到普遍认可。设计阶段BIM应用属于项目建设全周期中最开始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实现BIM正向设计有利于专业间协作、提升设计质量以及对项目全过程做到信息化管控[1]。以2023年科特迪瓦非洲杯体育场馆之一的大型海外体育场为例,应用BIM技术手段实现正向设计,主要从项目BIM应用策划、参数化设计、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大型体育场在BIM正向设计过程中的应用,为今后同类型项目BIM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地铁出入口空间的属性特征,并探讨了乘客在地铁出入口空间的行为心理特征,研究了地铁出入口空间基于行为心理学的人性化设计措施,为建立知觉的、体验的、有文化底蕴的地铁出入口空间形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雪晴 《山西建筑》2024,(8):129-131+148
针对地铁车站小系统BIM应用中设计建模的特点,研究了标准地铁车站小系统BIM建模解决方案,基于参数化设计的思想以及Revit提供的程序接口API,开发了一个地铁车站小系统快速建模程序,解决建筑模型频繁变化出现重复建模的问题。通过实际工程的应用,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方便和高效性,极大地提高了BIM技术在地铁车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向设计的关键在于对设计信息高效的识别、无障碍传递和准确表达。在试点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中,研究采用BIM正向设计的理念和技术路线,建立BIM结构模型,结合3D模型轻量化引擎和实时剖切技术,在结构专业内部探索实现整体参数化3D设计和自动出图,得到项目全生命周期传递的正向设计信息流,为整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BIM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状综合管廊复杂节点装配率低、传统二维设计意图表达不明确及图纸修改量大等问题,以示范项目管廊出线口与交叉口非标准段节点为例,重点研究了BIM技术在管廊节点参数化装配设计及优化设计方面的应用。介绍了叠合板构造形式及运用优势,发现其对管廊非标准节点装配具有很好的适用性,能有效解决管廊非标准段节点装配率低的问题;利用已建成的叠合板构件族模型进行了管廊节点BIM参数化装配设计,完成了管廊节点BIM优化设计。研究表明,基于BIM技术的管廊节点三维装配设计模式能有效提高设计质量与效率,同时使管廊节点复杂的空间关系清晰可视化,为精准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保障,节省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发展,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短缺等问题使得最具活力却拥挤的城市中心区亟需扩张。城市中心广场逐渐向下发展,而地下空间早期粗放型开发模式导致城市中心广场上下割裂。出入口空间在其中承担沟通上下的重要作用,且目前仍存在空间使用效率低下、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文章以城市中心广场地下街出入口行为活动为导向,总结不同类型地下街出入口空间的上下联动行为需求及现状问题,从形态组织、文化功能、通行效率、安全可达四个方面提出城市中心广场地下街出入口空间上下联动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推荐一组现代城市地下轿车停车场进出口车行道宽度计算公式。按照总体设计给定的地下轿车停车场进出口车行道中心线最小曲率半径值以及轿车的有关特性参数,建筑工程师很易根据该组计算公式设计出一个经济合理的轿车进出口车行道宽度。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人民广场地铁站为例,通过分析其出入口空间环境特征及群体交通行为,探究影响出入口客流分布的相关变量因素,为地铁站出入口的合理规划布局提供一定依据。首先,采用空间句法、兴趣点(POI)数据分析法结合传统实地调研分别定量分析人民广场地铁站18个出入口的外部空间特征(地面街道集成度、穿行度和POI分布现状)以及内部空间特征(地下空间出入口的集成度、穿行度和便捷度);同时利用行人计数法获取各出入口在特定时间内的现场人流截面穿行量;最后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各变量与出入口客流分布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地铁站出入口客流分布主要受地铁站外部空间特征影响,并与出入口所在街道可达性和区域功能混合程度有较大关联。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哈尔滨城市景观风格的起源与发展,探讨了哈尔滨地铁出入口在造型、色彩方面的艺术表现形式,并研究了哈尔滨地铁出入口与城市景观相融合的设计手法,为设计具有城市特色又不失自身风格的地铁出入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地铁出入口设计的理念,针对国内城市地铁出入口设计的现状问题,从附着式设计与融入型改进两方面提出了出入口设计的改良措施,旨在制定科学系统的规划设计策略,从而提升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6.
With the growing demand for a high-quality life, visual comfort (VC)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underground spaces. The underground space landscape features can be defined by the spatial and material parameters of the components. This study proposes a novel parametric generative network (StepGN) for the 3D generative design of VC. It combines parametric modeling, VC evaluation, and a novel 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 model called encoded soft actor critic (ESAC) and simplifies the optimization of complex VC scenes into a parameter-generating optimization process. Among them, parametric modeling is used to generate a 3D underground space scene with components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through parameterization,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parameters depends on the evaluation and RL model. The evaluation model provides reward value, and a new ESAC algorithm is developed. It combines the soft actor-critic (SAC) algorithm with the encoder process and by setting the reward with a confidence threshold. In addition, the Swin cosine distance (SCD) is used to measure the diversity of the generated scenes. A comparison of the policy types and range conversion methods proves that the stochastic policy and Sigmoid function are more suitable for the generative design of VC. By comparing StepGN with a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based generative network (VCGN) and other RL processes, it shows that StepGN can generate discrete distributions of the VC levels and can realize a high-comfort level scene, and the training speed and stability are considerably improved. Finally, StepGN is applied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Wujiaochang subway station scene in Shanghai, and it is proved that the VC of the generated results can provide a high comfort level.  相似文献   

17.
BIM在地铁工程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多贵 《工程质量》2013,(10):52-54
中国的轨道交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面快速增长时期,但地铁工程项目投资大,专业多且复杂,地铁设计施工有较大难度。新的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地铁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分析了BIM技术的概念与特点,总结了BIM技术在国内外地铁项目中的应用,探讨了BIM在地铁工程的各项应用,并结合目前的局限与未来的发展机遇对BIM技术在我国地铁工程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预防地铁等地下建筑火灾事故,将BIM与Revit技术应用于地下建筑火灾预警和疏散管理中,分析不同条件下烟雾、人员疏散过程变化,实现对地铁火灾的预警和疏散可视化平台建设。以某运营地铁站为例,根据火灾烟气扩散过程确定烟气高度作为评价疏散安全性的指标,获得临界烟气最小高度下的可用疏散时间;通过人员量化处理进行人员疏散模拟,获得必需疏散时间并与可用疏散时间对比,进行建筑模型的评价和优化,以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结果表明:现有疏散通道布局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可通过撤除不合理商业箱、提高候车公共区空地面积、增加喷淋设备密度、组织安全疏散演练等方式降低疏散时间,降低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9.
黄鹂 《中外建筑》2014,(1):130-131
地下商业建筑的人口空间是地下商业空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空间和地下商业空间的过渡、中介和融合点。本文从地下商业建筑人口的功能特征、分类以及可识别性入手,分析其一般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20.
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商业建筑的入口空间是地下商业空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空间和地下商业空间的过渡、中介和融合点。本文从地下商业建筑人口的功能特征、分类以及可识别性入手,分析其一般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