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剂量转换因子是辐射剂量估算中的基础和重要部分之一.本文介绍了非人类物种剂量转换因子计算的剂量学模型、主要假设条件和计算方法,并对辐射剂量估算的整体模型和简化解剖学模型中剂量转换因子进行了比较和实用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体素模型较以往的简化模型不仅在模型外形上更加贴近于实物,而且剂量率计算结果更具有说服力。本文以鲤鱼(体形规则)、河蟹(体形复杂)两种较为典型的水生生物为例,分别建立体素模型和简化模型,模拟计算水中137Cs源及90Sr对鲤鱼、河蟹不同器官(组织)的外照射与内照射剂量转换因子DCC,并对两种模型DCC值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及讨论,同时与欧共体非人类物种评价方法 ERICA及美国能源部非人类物种评价方法 RESRAD-BIOTA的DCC估算结果进行比对,结果都较为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个包括源项、照射途径、核素来源、剂量估算以及与释放限值比较等在内的非人类物种辐射剂量的评估框架;并选择大亚湾核电站所在的自然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对虾、黑鲷、毛蚶和小球藻4种水生生物为代表,建立它们的剂量学模型,并使用DOE GRADED和EU ERICA的非人类物种剂量计算软件以及Monte-Carlo方法对其剂量进行计算,对大亚湾的辐射环境提供评估参考。  相似文献   

4.
非人类物种电离辐射防护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潘自强 《辐射防护》2004,24(Z1):1-8
电离辐射防护不仅要保护人而且要保护非人类物种,这是辐射防护概念的一个重大变化.本文综述和讨论了非人类物种辐射防护问题的提出,研究和建立非人类物种放射防护体系的基点,非人类物种的辐射生物效应,评价非人类物种放射影响方法以及非人类物种放射影响的管理.为了适应保护非人类物种的要求,有必要制定我国"非人类物种放射效应评价和防护"计划,制定我国电离辐射非人类物种影响评价管理模式.在辐射安全标准系统中,增加电离辐射非人类物种防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工作依据国际组织关于非人类物种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标准以及新的环境保护概念,针对我国核环境的现状,初步对放射性核素的环境转移模式及环境剂量学模式的剂量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经过初步研究分析,建议下一步重如开展下述工作。1)应该着重于一些我国特有物种的剂量模型的  相似文献   

6.
非人类物种的辐射生物效应可分为3类:早期死亡率、繁殖率降低和可记录DNA损伤.论文介绍了非人类物种辐射损伤的相似性、所受剂量的估算以及辐射生物效应,重点分析了电离辐射对陆生植物、陆生动物以及水生生物的辐射生物效应.为达到保护非人类物种的要求,建议在广泛调研国外非人类物种影响评价和管理的基础上,制定我国电离辐射非人类物种影响评价管理模式,研究我国现有辐射安全标准系统,探讨在那些标准中有必要增加电离辐射非人类物种防护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王川  孔衍  王月兴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2,32(9):1085-1088,1091
介绍了非人类物种放射评价方法中选择参考动物和植物的目的和准则,重点对国外非人类物种辐射剂量率和辐射效应评估的两种主要方法即美国能源部(DOE)的GRADED方法和欧共体(EU)的FASSET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在非人类物种辐射剂量评估方面应该开展的工作和所要解决的难点,为我国下一阶段的非人类物种放射评估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鲤鱼为例建立体素模型,计算水中137Cs对鲤鱼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外照射剂量转换因子,并与建立的与体素模型尺寸相一致的简化模型、欧盟非人类物种评价方法 ERICA、ICRP 108号报告中参考生物淡水鱼的剂量转换因子估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本文的建模条件下,体素模型计算所得的总的剂量转换因子与简化模型的总剂量转换因子的结果接近,低于ICRP 108号报告和ERICA方法所提供的剂量转换因子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介绍非人类物种剂量评价面临的挑战和低水平放射性测量对辐射剂量评估的重要作用,对四种常见低水平放射性测量方法和低水平放射性测量用于参考生物剂量评价的国内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要论述,提出对未来非人类物种剂量评价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工作依据国际组织关于非人类物种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标准以及新的环境保护概念,针对我国核环境的现状,初步对放射性核素的环境转移模式及环境剂量学模式的剂量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经过初步研究分析,建议下一步重如开展下述工作。  相似文献   

11.
国际主要非人类物种辐射剂量评估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步骤分析和比较了国际非人类物种辐射剂量和辐射效应评估的两种主要方法,即美国能源部的GRADED方法和欧共体FASSET项目中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在非人类物种辐射剂量评估方面应该开展的工作和所要解决的难点。得到的结论为:我国应在GRADED方法和FASSET方法的基础上,开发自己的实用方法。在进行以生态系统为保护目的大范围的评价和保护时,只要针对我国自己的特点补充有关的生物浓度指南数据集,就可以使用GRADED方法进行整体放射生态评价;在针对物种个体或具体种群进行评价和保护中应该完善自己的数据,采用FASSET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ICRP66、67号出版物中对内照射剂量估算中使用的呼吸道模型和Pu在人体内代谢模式进行了较大的修改。本文应用ICRP66、67号出版筇的推荐的Pu在人体内的代谢模型及参数及新呼吸道模型,估算了一例^239Pu内污染者的摄入量和待积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非人类物种辐射影响评价方法中参考生物的选择目的、准则等,选取了符合我国西南地区某核场址环境生态系统特征的多种陆生参考生物.参考动物包括鼠、鸟、蜜蜂,参考植物选取梧桐、柳杉、夹竹桃、荆条、野艾蒿,给出了上述各参考生物的生物学性状,为进一步评估其辐射剂量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最后给出此方面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比较分析了近年来国际上主要研究机构/组织在生物剂量评估工作中剂量率限值的研究成果。欧洲ERICA项目和PROTECT项目使用FREDERICA效应数据库中的辐射效应数据估计单个生物物种的关键毒理数据EDR10,使用不同物种的EDR10与剂量率数据,建立物种敏感分布(SSD)曲线,采取物种敏感分布法推算出生物的筛选剂量率。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放射生态学研究现状,提出了我国生物剂量率限值研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商照荣 《核安全》2006,(4):9-15
为了真正落实法规中强调的保护环境的要求,现行辐射防护体系应该从单纯对人类的防护,拓展到对整个环境的电离辐射防护.其中,建立对非人类物种的危害评价体系是主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本项工作开展的难点.本文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在建立生物剂量模型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对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结合近年来发生的数起不同类型的辐射事故,对指导临床救治的生物剂量估算过程进行报道,特别针对辐射生物剂量学的难点问题,如迁延照射、大剂量照射及快速剂量估算等瓶颈问题,采取不同手段和方法给予解决,并对辐射远后效应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7.
In the 2007 recommendations,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CRP) changed from a process-based system of practices and intervention to a system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diation exposure situation. In addition, the ICRP now recommends the application of source-related dose constraints under a planned exposure situation as a tool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workers and members of the public. In this study, an analysis of radioactive effluents from Korean nuclear power plants and a public dose assessment were conducted using these source-related dose constraints. As a result, this analysis suggests appropriate dose constraints for members of the public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operation of multi-unit nuclear reactors at a single site in Korea.  相似文献   

18.
Photoneutrons, emitted by means of photonuclear interactions when gas bremsstrahlung interacts with beam- line components, can be another potential radiation source needed to be considered for shielding design and dose assessment of beamline. In this paper, simulations and measurements of photoneutrons dose rate at beam- line BL09U are carried out when 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 (SSRF) running at Top-up mode (3.5 GeV, 235 mA). A geometry model is constructed for the beamline BL09U with considerations of the scattering process of the major optical components. The model is compiled into Monte Carlo simulation code FLUKA to calculate photoneutron dose distribution. Measurements of the photoneutrons dose rate were per- formed by using Environmental Neutron Monitor (ENM). Observation points were arranged uniformly along the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optical enclosure (OE) of BL09U.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gree with experiments within the measurements uncertainties. It is verified that photoneutrons dose simulation is reliable. The simula- tion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can be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neutron dose level of other beamline stations,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hielding design of the beamlines at SSRF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