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冷轧工艺会对铁素体不锈钢的后续退火组织产生重要影响,也是铁素体不锈钢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力学及成形性能的关键.以Nb+Ti双稳定439L铁素体不锈钢为实验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微观组织表征以及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的冷轧压下率(60%~85%)对该不锈钢退火过程(1 000℃×2 min)中的微观组织和织构的演变及其力学和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439L铁素体不锈钢退火后的γ织构不断增强,α织构逐渐消失,即在退火过程中发生了由α→γ织构的转变;同时,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退火织构的峰值强点逐渐向γ取向线靠近,此时439L冷轧退火板的平均塑性应变比(rm)不断增加,在压下率为80%时具有最小的各向异性指数绝对值(|Δr|).  相似文献   

2.
利用Kohenen的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技术进行膜层分析,研究了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中镀锌钢表面三价铬基转化(trivalent chromium conversion, TCC)膜的腐蚀失效演变规律.以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低频膜阻值(|Z|0.1 Hz)及低频相位角(θ0.85 Hz)两种特征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对涂层性能变化过程进行研究,TCC膜的腐蚀过程大致经历5个阶段,并且|Z|0.1 Hz的数据更具有代表性及合理性.将伯德图中全频阻抗变化率k(f)作为ANN的样本输入,5个膜层失效过程对应腐蚀初期、腐蚀前中期、腐蚀中期、腐蚀后中期及腐蚀后期.利用实验检测手段(SEM和EDS),验证了自组织ANN对TCC膜的各腐蚀阶段分类结果,分别是腐蚀阻隔阶段、膜层微蚀阶段、腐蚀产物沉积阶段、腐蚀拓展阶段、膜层失效阶段.利用ANN分析膜层全频阻抗变化率可实现对涂层性能状态的快速有效判断.  相似文献   

3.
在750、800、825和850℃温度下,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430不锈钢冷轧薄板的等温退火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分析了退火过程中再结晶织构和组织的变化规律,并对关键织构体积分数的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随着退火过程的进行,α取向线上的织构强度逐渐减弱,而γ取向线上的织构强度则略有加强,并保持在较高的值;再结晶过程中,{111}和{112}<110>织构的体积分数逐渐降低,而{100}和随机取向晶粒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定量分析表明,退火温度越低,完全再结晶后材料内部关键织构的体积分数越偏离冷轧态.最后,针对{111}、{112}<110>、{100}和随机取向织构的体积分数在再结晶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建立了JMAK型再结晶织构演变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李秋鹤  王刚  陈礼清 《钢铁》2016,51(10):41-47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光学显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同步和异步冷轧方式对SUS430铁素体不锈钢微观组织、织构演变以及力学和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同步冷轧相比,由于异步轧制剪切变形的引入,可使异步冷轧板材的平均晶粒尺寸减小。在同步冷轧过程中,其二次冷轧再结晶织构为完整的γ纤维织构,导致铁素体不锈钢的最终性能优于同步一次冷轧;而在异步冷轧过程中,异步一次冷轧再结晶织构为强点{111}<[1][1]2>的γ纤维织构,异步二次冷轧再结晶织构属于随机取向织构,其结果是异步一次冷轧板材的性能优于异步二次冷轧。综合分析表明,与异步二次冷轧方式相比,同步二次冷轧方式有利于铁素体不锈钢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薄带连铸条件下Cr17铁素体不锈钢薄带坯的初始组织及织构,并重点对常规连铸坯和等轴晶薄带坯在轧制及退火过程中的织构演变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薄带连铸条件下,通过调整熔池内钢水的过热度可以实现对薄带坯初始组织、织构的有效控制.在较低的过热度(20~40℃)条件下,可以获得具有全等轴晶组织和随机织构的薄带坯...  相似文献   

6.
以具有不同初始组织的Cr17铁素体不锈钢双辊连铸薄带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相同的冷轧及退火处理,对织构演变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织构演变与薄带的初始组织、织构密切相关.柱状晶薄带具有显著的(001)//ND织构,等轴晶薄带则具有微弱的随机织构;两者经冷轧后都形成了较温和的α纤维织构及较均匀的γ纤维织构,但是,后者的α,γ纤维织构明显强于前者;经再结晶退火后,两者都能形成较均匀的γ纤维再结晶织构,但后者的γ纤维再结晶织构明显强于前者.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超纯21%Cr铁素体不锈钢精轧温度对织构演变规律和成形性能的影响。将粗轧板坯切块并在900~750℃范围内进行精轧,随后经相同的热轧退火、酸洗、冷轧及退火处理,系统研究了试样的宏观织构、显微织构和成形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精轧温度对铁素体不锈钢的织构演变有重要影响,降低热轧精轧温度有利于增加热轧退火板中{111}再结晶织构组分;冷轧及冷轧退火板的织构分布具有明显的遗传性,热轧板中较高的{111}再结晶织构组分,促进了冷轧退火板中{111}再结晶织构的生成,从而提高了铁素体不锈钢的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8.
利用化学法、金相法、SEM和EDX等方法,分析了苯酚中间再沸器316L不锈钢换热器管束和筒体失效材料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夹杂物水平、腐蚀产物的成分和裂纹形貌等.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和夹杂物都符合标准,换热器管束和筒体失效的主要原因是Cl-诱导的应力腐蚀开裂,此外,苯酚在裂纹处的结晶与溶解加速了应力腐蚀裂纹的扩展.针对上述应力腐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缝隙腐蚀是在构件缝隙处(如法兰连接处、管和管板胀接处、螺栓或铆钉连接表面和沉积物下等),由于电解质的滞流形成某种电化学电池引起的局部腐蚀现象.易钝化的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铝.镍和钛等在一定条件下都有缝隙腐蚀倾向,例如,海洋船上供水铝管与胶管的连接处的腐蚀就是一种典型的铝的缝隙腐蚀现象.自从1956年Schlmin首次提出钛存在缝隙腐败蚀问题以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化学相分析及透射电镜(TEM),对ASP线生产的Ti-IF钢析出相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并利用ODF分析方法,揭示了生产过程中Ti-IF钢的织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析出相主要由TiN、Ti2CS、Ti(C,N)和FeTiP粒子组成.热轧后即发现少量FeTiP粒子,呈球状或椭球状,大小在100nm以下.冷轧过程是深冲织构{111}<110>和{111}<112>形成的重要阶段.冷轧织构由较强的α和γ纤维织构组成.退火过程中,γ织构不断增强同时伴随着α织构的不断减弱,最终形成了沿γ纤维的{111}再结晶织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