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在测定标准聚合物样品的H—NMR谱的基础上,建立了准确计算丁苯共聚物中无规苯乙烯(st)、嵌段苯乙烯、1,2丁二烯(Bd)和1,4—丁二烯四种结构单元百分组成的标准,并用于测定了钨系催化合成的丁苯共聚物的微观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以NdCl_3的磷酸三丁酯(TBP)溶液为主催化剂、烷基铝为助催化剂、MgCl_2为载体组成的Ziegler-Natta型催化体系引发丁二烯(Bd)聚合的某些规律。用AlEt_3作助催化剂,聚合物的顺1,4-结构含量仅为57%,反1,4-结构含量为42%;而以Al(i-Bu)_3作助催化剂,聚合物的顺1,4-结构含量为88%,反1,4-结构含量为11%。各种陈化体系中,以NdCl_3·nTBP/MgCl_2-Al(i-Bu)_3-Ip三元体系的催化活性最高,当Nd/Bd(摩尔比)为7×10~(-5)时,单体转化率达80%。低温聚合可获得高顺式、高分子量聚合物。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环己烷中,在极性添加剂存在下,引发剂 n-BuLi 的浓度对聚丁二烯微观结构的影响。我们发现,在纯环己烷中,随引发剂浓度的增加,聚丁二烯的1,2结构含量上升,顺-1,4与反-1,4结构含量的比例下降。在极性添加剂存在下,如果固定极性添加剂和引发剂的摩尔比不变,那么随引发剂浓度的升高1,2结构含量明显上升,一般顺-1,4与反-1,4的比例大致不变。但当引发剂的浓度很低而且极性添加剂的用量很小时,则引发剂浓度对顺-1,4/反-1,4的比例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热重分析法及红外光谱法对行车试验过程中采集的在用柴油机油样品的烟炱含量进行了测定,建立了红外吸光度值与烟炱质量分数的工作曲线,实现了采用红外光谱法定量测定在用柴油机油中的烟炱含量。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法测定在用柴油机油中的烟炱含量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当在用柴油机油烟炱含量大于0.5%(质量分数)时,红外光谱法测定结果与传统的热重分析法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红外光谱对胶乳中的丁二烯有特征吸收 ,根据比耳定律 ,橡胶含量与丁二烯的吸光度成正比。用标准样品作标准曲线 ,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未知样品 ,可得实际胶乳含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UV - 91 0 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测定了由植物油脂制得的共轭亚油酸、共轭亚油酸甲酯、共轭亚油酸三甘酯在不同浓度时在 2 0 0nm - 30 0nm的吸光度 ,绘制出样品在不同浓度时的吸光度曲线 ,找出适宜的浓度范围 ,用MicrocalSoftwareOriginVersion 4.0做回归分析 ,由线性回归给出样品浓度和吸光度的线性关系 ,为对实验结果进行检验和校正 ,采用惠普 845 2A二极管阵列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同一批样品在不同浓度范围内的吸光度 ,利用PEAutosystemXL -TurboMass测得样品中共轭亚油酸准确浓度 ,结合回归系数给出了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快速测定样品中共轭亚油酸含量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生产的稀土异戊橡胶与天然橡胶、俄罗斯SKI-3、俄罗斯SKI-5、日本2200等异戊橡胶的性能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燕山异戊橡胶含有较高的顺-1,4结构含量且不含反-1,4结构,同时不含有尾-尾键接和头-头键接的1,4结构单元;YS-IR分子量分布更窄,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硫化性能及力学性能,但Al和Ca金属含量相对较高。YS-IR与国外产品相比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YS-IR在135℃、30min的最佳硫化时间下,其物理机械性能达到或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8.
C_5—C_(13)轻烃馏分是原油的重要组分,对于C_8以上轻烃组分的研究一直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对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凹陷11件典型的奥陶系海相原油样品及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流沙港组流三段8件典型的古近系陆相原油样品进行了全二维气相色谱(GC×GC)和色谱/质谱(GC-MS)对比分析。借助标准样品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原油C_8轻烃组分中31个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发现原油C_8轻烃馏分中三甲基环己烷和三甲基环戊烷丰度较高。其中:顺-1,3-二甲基环己烷(c,1,3-DMCYC_6)、反-1,4-二甲基环己烷(t,1,4-DMCYC_6)和1,1-二甲基环己烷(1,1-DMCYC_6)相对丰度始终保持固定的比例,比值接近4∶2∶1;顺-1,反-2,顺-4-三甲基环戊烷(ctc,1,2,4-TMCYC_5)和顺-1,反-2,顺-3-三甲基环戊烷(ctc,1,2,3-TMCYC_5)也保持着1∶1的近似比值。并推测二甲基环己烷与甲基环己烷、三甲基环戊烷与二甲基环戊烷可能有着相似的母源输入。在此基础之上,针对C_8中的单体化合物建立了C_8轻烃新参数——轻烃比LHR。LHR为反-1,4-二甲基环己烷+顺-1,3-二甲基环己烷+1,1-二甲基环己烷与顺-1,反-2,顺-4-三甲基环戊烷+顺-1,反-2,顺-3-三甲基环戊烷的丰度比值,即(t,1,4-+c,1,3-+1,1-)DMCYC_6/(ctc,1,2,4-+1,2,3-)TMCYC_5。研究表明,LHR与经典沉积环境参数Pr/Ph,C_(21)/C_(23)TT及DBT/P线性关系良好,可以有效地用于表征原油或源岩有机质来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建立了通过~(13)C-NMR和IR手段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AM/AA)进行共聚物组成测定的两种方法。~(13)C-NMR方法从P(AM/AA)的不同单体链节CH碳共振峰的相对积分面积直接得到分子的组分含量。IR方法先将试样转化成Na盐,然后测定1580cm~(-1)和1660cm~(-1)处的相对吸光度,二者之比(R)与样品水解度有如下的线性关系: R=2.236-0.021×AA%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13)C-NMR、IR及元素分析方法测定P(AM/AA)组成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给出了使用TI-59型可编程序计算器计算"红外光谱法测定超稳沸石两种类型酸吸收系数"的计算程序.样品吸附吡啶后,用红外光谱法测定质子酸(B酸)和路易斯酸(L酸)的吸光度,并用石英弹簧重量法测吡啶吸附量(即总酸量).根据无标样的红外光谱定量法推导出计算B酸和L酸吸收系数的方程式,然后编制成计算程序.该程序操作简单,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11.
在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中,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C为调节剂、环己烷为溶剂.采用阴离子聚合工艺合成了溶聚丁苯橡胶(SSBR),对其在高温下的聚合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对温度敏感性不强.是有效的高温SSBR聚合调节剂,能够显著加快聚合反应的速率。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15万t/a的乳聚丁苯橡胶(SBR)生产装置中,通过工业试生产,验证了SBR 1586结合苯乙烯质量分数和门尼黏度的调控规律,优化了凝聚干燥工艺,并开发出在线切换技术。结果表明:在工业试生产中,采用优化后的技术,在丁二烯/苯乙烯(质量比)为53∶47的条件下,SBR 1586结合苯乙烯质量分数为40.5%;当调节剂叔十二碳硫醇用量为15.0~15.5份(质量)时,产品门尼黏度控制在61.0~63.0。与SBR 1500 E相比,SBR 1586平均结合苯乙烯质量分数提高了17.0个百分点,平均门尼黏度提高了9.8个单位,300%定伸应力明显上升,扯断伸长率降低,挥发分质量分数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国内外溶聚丁苯橡胶(SSBR)的生产现状及其合成用引发剂和调节剂的发展方向;对SSBR连续聚合工艺的凝胶抑制技术、末端改性和氢化合成技术进行了概述。大分子活性链的端基官能团改性技术可以改善SSBR的滞后损失性,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氢化SSBR合成技术使聚合物具有更优异的黏弹性。针对国内SSBR的研发现状,提出了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开发了裂解汽油抽提蒸馏苯乙烯(STED)成套工艺,首次实现从裂解汽油中回收高纯度苯乙烯产品,同时节省氢气实现二氧化碳减排。STED成套工艺包括选择性高且阻聚作用强的复合溶剂、反萃取-汽提组合溶剂再生、抽提蒸馏过程质量控制、以及苯乙烯高效脱色等技术。STED成套工艺已在7套装置实现长期稳定运行,各项参数达到设计要求。27 kt/a STED工业装置标定结果显示:产品苯乙烯纯度为99.92%,色度(Pt-Co比色)小于10号,达到国家优级品标准;装置全流程回收率为95.8%。  相似文献   

15.
1,4—己二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由乙烯和丁二烯共二聚合成1,4-已二烯的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合成结果的影响。试验证明,选择正丁醇作溶剂有利于提高1,4-己二烯的收率和反/顺比;过高的反应温度和过长的反应时间会降低1,4-己二烯的选择性;在催化剂循环使用过程中,HCl是有效的再生剂;粗产品经间歇精馏可以得到纯度>98%的产品。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以丙酮为溶剂、钛硅分子筛(TS-1)/H2O2体系催化氧化苯乙烯的宏观动力学。催化氧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0-80℃、催化剂用量(以10mmol苯乙烯计)0.4g、n(苯乙烯):n(H202)=1:1、n(丙酮):n(苯乙烯)=12:1。得出TS-1/H2O2体系催化氧化苯乙烯的反应为一级反应,反应活化能为17.35kJ/mol,苯乙烯反应动力学方程为:rA=5.0234e-17.35×10^3/KTCA.  相似文献   

17.
分别使用PED-01催化剂和德国BASF公司生产的催化剂催化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在反应温度为620℃,液体空速为1.0 h-1,水/原料(质量比)为2.0,常压条件下,于100 mL等温评价装置上,对催化剂进行了300 h的活性评价,并且对比了二者分别在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6万t/a苯乙烯装置上的应用结果。评价结果表明,PED-01催化剂的性能略优于BASF催化剂。工业应用表明,使用BASF催化剂,总乙苯转化率为60.5%,总苯乙烯收率为58.8%;若以PED-01为催化剂,则上述各值依次为61.4%,60.3%。  相似文献   

18.
转化率对高反式-1,4-丁二烯-异戊二烯橡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转化率不同时H2调节下TiCl4/MgCl2负载型催化剂催化合成高反式-1,4-丁二烯-异戊二烯橡胶(TBIR)的结构与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聚合初期生成的TBIR中存在较长序列1,4-丁二烯(Bd)单元结构,TBIR中异戊二烯(Ip)链段长度随转化率的增加而增长。门尼黏度相近时,TBIR的生胶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拉伸永久形变均随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加,TBIR硫化胶Akron磨耗和回弹性随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加。动态黏弹测试结果表明,随转化率的增加,TBIR硫化胶的抗湿滑性下降,生热增加。初始投料比n(Bd)∶n(Ip)=0.25时,转化率控制在55%~65%时TBIR硫化胶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9.
二哌啶乙烷的合成及其在合成聚丁二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二哌啶乙烷(DPE),并进行了分析与鉴定。采用DPE做丁二烯阴离子聚合的调节剂,考察了DPE/n-BuLi(正丁基锂)和DPE/α-MNLi(α-甲基萘锂)比值对形成1,2-聚丁二烯(1,2-PB)微观结构调节规律,得到了1,2-结构近100%的聚丁二烯。采用高分子设计方法,通过引入DPE合成了1,4-1,2两嵌段和1,2-1,4-1,2三嵌段聚丁二烯,DSC-DTA示差扫描量热计测示表明:聚丁二烯的1,2-结构含量影响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一定嵌段比的聚丁二烯可以产生微观相分离  相似文献   

20.
Fenton试剂预处理丁苯橡胶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enton试剂法预处理丁苯橡胶废水,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双氧水用量是主要影响因素。在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60 min,pH值为3~7,FeSO4·7 H2O用量为3.3 mmol,双氧水用量为4.0 mL,总离子摩尔浓度不变的条件下,Cu2+,BO3-3,Mn2+均能与Fe2+发生络合反应,达到较好的协同催化作用,化学需氧量(COD)出水效果得到提高;以Fe2+/Cu2+(摩尔比,下同)为1∶1或Fe2+/Cu2+/Mn2+为2∶2∶1复配,与单独使用Fe2+相比,COD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3,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