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释“量”     
分析甲骨文“量”字的构成部件意义和会意方式,认为“量”字是“从□、从东”的会意字,其下方的“东”为中间被缚绑的树干状,“栋”字即从“东”的本义派生而出,其上方的“□”状的原型当为圆状,其作用为描绘字形下方的“东”的树干截面为圆状。“量”的字形义所强调的是树干的截面为圆状,“量”的本义用如动词,指长度方面的测量。  相似文献   

2.
韩国泡菜在其古代用汉语写作“沈菜”,对于“沈”字,一般都解释为“浸泡”的意思,但是,在中国却找不到相同或相似的用法。从考察“沈”字在汉语中的本义出发,认为“沈”字源于中国先秦时期的“醯”,与宋鲁地区的方言有关,并由此推论,中国的“菹”是在商朝末年至三国时期传入朝鲜半岛,之后在保持“菹”的基本做法的情况下,发展成为今天的韩国泡菜。  相似文献   

3.
“做”与“作”二字在使用中经常出现混淆现象,举出部分字典、词典中“做”与“作”二字的释义,并进行比较分析,阐述了造成二字混用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混用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集字”艺术在古往今来书法艺术史的发展进程中 ,曾经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比较全面地探讨并介绍了“集字”的美学意味与样式 ,“集字”在书法发展史上的价值与作用以及“集字”对现代书法的深义。“集字”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既能引导人们去继承传统 ,也能启发人们去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一种表意性文字,蕴涵着相当丰富的信息特征,因而本文从信息学的角度来考查汉字的简化问题。指出:汉字的简化,从信息学的角度看,当是以最简单的书写形式表示该字所应具备的语义信息和区别特征:汉字简化应该在“书写方便、经济实用”与“表意明确、有区分度”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使汉字既便于书写和记忆,又便于识别和使用,从而有效地为汉语服务。  相似文献   

6.
从“知识”的逻辑结构与逻辑表示的分析,讨论“知道”与“什么”的关系。“知识”的概念尚未有定论,更多的人所熟知的是“知识是4个W”或“知识是6个W1个Q”这样的概括。以模态词“知道”为一个算子K、模态词“什么”为一个算子W,建构一个逻辑系统KW,可实现对知识的4个W或者6个W的逻辑刻画。KW系统至少具有对知识的描述有较高的准确性等3种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汉字简化而造成的形近字占形近字总数的22.8%。本文认为产生这些形近字的原因包括3个方面:一是某些汉字的简化符号无规律可循;二是某些汉字简化过程中没有从整体、系统上进行考虑;三是汉字的简化过程单纯考虑汉字的笔划而忽略了区别度。  相似文献   

8.
<正> “的”字词组,又叫“的”字短语,通常是由结构助词“的”附在谓词性词组后面组成的一种语言单位。其语法功能大致和名词相当。由于“的”字词组具有较大的概括性和特殊的表现力,准确地使用好“的”字词组,有助于充分体现公文鲜明、庄重、精炼和严谨的语言特点。“的”字词组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单位,在公文的运用中,也有其自身必然的规律,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的”字词有较大的概括性,所以,用好“的”字词组能使公文显得简洁、概括、全面。见例句: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一些城市里的家俱店豪华地装璜门面,做上考究的几个大字,如“家(亻私)城”、“家(亻私)官”、“家(亻私)总汇”等,非常醒目,招徕顾客。又因有个很大的“(亻私)”字,人们从未见过,现在走到这里,驻足凝视,引起一些议论。这个“(亻私)”字怎么读法?怎么讲解? 因为是卖床橱桌椅等家具的店家写的,有人就读“ju具”,即“家具城”等,其讲解就是卖家具的;又因偏旁“亻”右边有个“私”字,有人又读“si私”,即“家私城”等,其讲解就是卖床橱桌椅等家私的。到底读什么音?作何讲解?笔者虽教语文,也不识这字,不知该怎么读怎么讲?即查《现代汉语词典》、查《辞海》、查《辞源》、查《康熙字典》,均无这个“(亻私)”字。不是不耻下问请人踢教。有人说,这是“舶来品”,从日本引进来的,中日文字混用,读“si私”,作“家私”讲。我即向精通日语者请教,他也不认识此字,并说日本文字中没有这个“(亻私)”字,为慎重其事,他还查了两部日语字典,确实没有这个“(亻私)”字。日本没有这个字,我们怎样采取“拿来主义”引进呢?左问右查才确认,这是一个方言字,音si(私).家私,即家什,指家具、厨房用具等。把“家具”硬写成“家私(什)”,既叫人认不识、看不懂,又名不符实。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有人说,这是广东传过来的  相似文献   

10.
“的”字短语应用广泛,情况复杂,很值得探讨,然而目前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试从“的”字短语的多种个性特征、特定的语言背景、句法格式、表达习俗等方面分析阐述‘“的”字短语形成的种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江华官话“崽”字的使用分两类,一类是作实词,表示“小孩、儿子”之意;另一类是作词缀,表示小称。拿江华官话与长沙话(新派)的“崽”字作比较,无论是从使用范围看,还是从虚化程度看,江华官话都比长沙话要大要深。江华官话“崽”字的虚化既有词义引申中的联想的原因,又有语言的补偿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在语言表述上能收到某种“微妙”的效果或者是为了押韵、对仗的需要,人们往往对一些成语不作完整地表述,而只进行“简化”、“省说”,从而使读者在阅读欣赏时获得“突然领悟”、“心照不宣”、“回味无穷”的乐趣,这一类不是成语的“成语”笔者称之为“半拉子成语”,本文试从行文、回目、人名中这类“成语”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四字格”与成语修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成语的基本形式是“四字格”,这是唯一的既能一次四分,又能两次偶分的形式。它最能体现汉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要求,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而成语修辞的基本要求是“四字格”化,由于“四字格”的影响和制约,成语修辞在对偶、音律、色彩、辞格等方面显现出丰富多采且又别具一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和”、“齐”的哲学思辨与社会意识,并成为中华民族饮食生活独有的文化内涵。从古文字研究的角度探究“和”、“齐”二字的原初意义,既可揭示中国烹饪文化的民族个性,亦可正确把握民族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势”是中国艺术美学和艺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势的源头是“艺”。,原始的艺的涵义是种植——植树或是粮食作物。从“势”的原始涵义演化到后来的“盛力,权也”(《说文解字》)及“趋向”的内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文通过对种植系列字及“艺”本身涵义的演化的研究,以期使这个过程清晰化,为以后相关领域的更深入的研究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把“用传世和出土文物上的春秋到汉代的古文字与汉印文字对比印证”和“抽样统计”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得出(一)王莽改“摹印”为“缪篆”,其取义的依据是“缪篆”具有同一字而存在很多“形不同”的变体这个特点,和(二)缪篆是东周秦汉对篆书隶变省改而来的俗书或其变体两个结论。这两个结论支持“缪篆”就是“摹印”,和“缪篆”与“小篆”各为一体的传统看法,同时对“缪篆”是只用于私印的“美术字”的说法提出驳议。为此,提出了训诂的、政教的和实例量化的证据。同时也用量化的证据,对“缪篆”有“屈曲填满”的形式特点的传统说法提出驳议,认为“屈曲填满”是偶或一用的手段,而不是缪篆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文字学意义上的“本义”,是指一个文字在造字时所选取的意义,即是所谓的“初形本义”。然而汉字在孳乳演变的过程,常常因为“引申、假借之后本义不显”“异体字的产生”“文字的声化现象”“古今音变或方言音殊”“义同音异的现象”“本义有二,为使其义分明”这些原因,必须要为原先的本义另造新字。这些新造后起字绝大多数是透过加注形符、声符,或更换形符、声符的方式产生的。从字形结构分析,绝大多数都属于“六书”中的形声字。  相似文献   

18.
从道德哲学视野,“人肉搜索”具有3方面的特征,一是“虚拟”与“现实”的交融,二是“自律”与“他律”的博弈,三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对“人肉搜索”加以道德哲学反思,将为网络伦理的构建与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二"和"二百五"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进行对比可知,"二"是"二百五"的简化形式,并在对比分析过程中,尝试对"二百五"简化为"二"的原因及简化前后的差异进行简要分析,最后从认知的角度对"二百五"和"二"能表示非数目范畴意义的原因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20.
广告语中常使用谐音来传达幽默、逗趣的表达效果,其中,最受人关注的是利用固有的“四字格”形式做框架来进行谐音的现象,称之为“‘四字格’谐音广告”.以“四字格”谐音广告语为语料,试从语音、词性、语法等角度分析其语言生成特点,并对此类广告语生成的条件和原因作简单的探讨,以期对这种社会语言现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