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冉晓花 《山西建筑》2011,37(23):23-24
基于社区居家养老的模式,分别从居住的户外环境、户内环境及社区公共服务配套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为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营造提供几点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周典  周若祁 《华中建筑》2009,27(3):78-81
该文在分析“老年人居住环境”与“老龄化社会居住环境”建设理念与方法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社区为建设基础的城市老龄化社会居住环境体系的建构方法,强调只有将城市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融贯在城市社区的人居环境建设之中,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由“分离”到“统合”建设方式的转化,才能科学地营造出适宜“老有所居”的良好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3.
现代居住理念与社区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居住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广大居民已从解决最低的住宿需求发展到强调住宅平面布局与内部功能分区,从注重社区内部居住环境发展到关注社区外部的周边环境。这反映了居民生活品质和精神文化品位的提高。因此,成功的?..  相似文献   

4.
健康人居环境的营造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文章阐述了健康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并从心理健康和身心健康要求的角度,提出营造健康人居环境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居环境包括:安全感、居家感和社区感;身心健康的人居环境包括:户内环境的健康性、户外环境的亲和性和健康的保障体系。文章还对老年居住环境设施建设提出了8点原则。  相似文献   

5.
城市居住社区的整体营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居住社区的整体营造将是中国21世纪人居环境设计与建设的重要议题。本文就此对社会转型后居住社区进行整体营造的必然性、营造的本质、营造的机制、营造的方法以及建筑师的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新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社区营造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荆玉明  李强  夏孝维 《山西建筑》2009,35(11):352-353
通过对健康居住环境内涵以及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机分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健康居住环境与绿色建筑材料的关系,针对建筑材料引起的居住环境污染,提出营造健康居住环境的最好途径——运用绿色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对自身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居住区环境建设越来越重要。文章从社会心理学和环境艺术学的角度出发,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居民主观感受和对日常居住社区人居环境的评价,从“居住环境关注度”的j角度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提升居住环境的质量,为社区环境微更新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景观文化角度创建家园化生态小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生态回归成了人们精神需求和社会需求的主题,生态小区也成了目前房地产开发的热点。本文从景观文化的角度,针对目前生态小区建设的不足之处,提出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生态小区的文化内涵,加强小区软环境——生态文化氛围的营造,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居住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对健康居住环境内涵以及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机分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健康居住环境与绿色建材、绿色建筑的关系,针对建筑材料引起的居住环境污染,阐明了运用绿色建筑材料建设绿色建筑是营造健康居住环境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凌铿 《景观设计》2007,(F04):42-45
突出景观性,强调自然环境的基本性与人工环境的渗透性。从人与环境的关系角度而言,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包括生态环境、气候环境与物理环境。居住社区作为地域环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必然受到周围各系统要素及更高一级系统的制约。因此,理想的居住社区应是恰当地“契入”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11.
胡刚 《福建建筑》2014,(1):21-2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关注点已从过去的室内环境逐步转移到户外公共空间与环境,而这正是目前保障性住房设计所忽视的环节所在。本文以厦门市集美滨水小区户外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并分析,借鉴国外的相关建设经验,针对现状的不足提出若干改进意见,旨在探讨如何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安全、健康的保障性住区户外环境。  相似文献   

12.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区绿化、美化的要求及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绿化景观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居住区的品质和特征。因此,居住区绿化应从其功能出发遵循一定的规划原则,以营造最佳居住环境、最好居住条件为根本,创造自然、舒适、健康、宜人的绿色空间。本文结合银沙小区的绿地景观设计,谈谈居住区绿地景观在功能定位、空间布局、植物品种选择上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漳浦诒安堡聚落的实态调查基础上,通过民居们在祭祀活动和日常活动的空间行为深入观察记录,对其公共空间及其行为活动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正确的传承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地域文化及特色,并启发更符合村民需求的人居环境营造。  相似文献   

14.
庭院绿化是居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居住生态环境、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它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人工植物群落为主体,以艺术手法构成具有生态、景观、休闲等综合功能的居住绿色空间系统,给人以自然的宁静、灵性与生趣。它是居住小区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亦是现代化居住区的象征和文明标志,庭院绿化作为居住的一项基础建设行业,作为居住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启春  王娇  李莉萍 《华中建筑》2013,(10):103-108
随着国内住宅地产的发展愈加成熟,人们对居住空间的关注不仅仅停留在理性需求层面,更多情感诉求的满足成为居住区规划的关键,“主题居住社区”的概念也随之应运而生,该文通过对“壮乡苗岭”大型居住区规划设计及思考过程的回顾,提出并探讨了基于地域文化进行主题社区规划设计的思路,这既是对使用者精神需求的关注,也是对地域文化的时代传承.  相似文献   

16.
彭韬  刘倩 《华中建筑》2007,25(7):105-107
小城镇居住社区建设不同于城市的社区开发,该文从形式和功能的相对辩证关系角度,论述了在小城镇房产开发初始阶段利用形式和功能的辩证理论指导其住区建设,创造宜居空间,保留传统生活模式并提高居住品质.  相似文献   

17.
刘永黎 《住宅科技》2009,29(7):32-35
当前我国住宅建设已进入一个追求质量、讲究品质的人居环境新时代,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为建设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内容与要求。文章分析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以及行为活动特征,将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空间归纳为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四个空间层次,从而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住区环境提供一定的设计思路和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住房是农民的核心财产,是人居环境理论中的五大要素之一。为更好地实现居住与环境的融合,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发现,新一轮住房建设在巩固以往建房成果的同时,亦存在诸如需求量大、"两违"、忽视节能和地域文化保护不力等问题,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长远发展。原因与缺乏科学规划以及审批制度、住房权利、建设标准不完善相关。农村住房建设应该脱离纯粹的建筑行为,融入人居环境建设的理念,在居住规划、居住流转、地域文化以及社区管理等领域相互协调,提升居住质量。  相似文献   

19.
周微 《建筑与文化》2014,(9):164-165
在生活方式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人们对人居环境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居住区的公共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住环境的品质。随着居住建筑的集约化发展,功能建设成为影响公共空间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基础设施的协调性和全面性、功能建设的适应性、无障碍设施以及多功能空间四个方面提出了人性化设计的原则,旨在营造舒适、宜人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20.
在城镇规划和住宅建设中,传统的居住小区都是有围墙的社区。对民众来说冷热适中的居住空间、健康环保的居住环境是人们追求的社区模式,而围墙则是社区的第一道安全保障;对既定的居住小区来说,通过围墙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将一个小区内的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更重要的是从建筑热环境的角度来看,采暖地区的围墙又是社区在冬季避免冷风侵袭的一道屏障。基于推行"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的讨论,小区围墙开放与否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以开封市某大型社区为例,分别对有无围墙两种情况在小区内进行取点测试,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对比,重点分析围墙打开后对小区热环境指标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此评价围墙开放模式对冬季采暖地区社区热环境及其对采暖能效的影响,从而评估围墙开放在采暖地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