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以纺纱稳定性和成纱质量为考核目标,研究植针式分梳辊结构规格与紬丝纺纺纱性能的关系,并提出用植针分梳辊纺紬丝的工艺要点,为植针分梳辊的研制和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志祥 《纺织器材》1994,21(6):23-26
本文分析了植针式分梳辊和齿条式分流辊的作用机理和适纺原料,纺纱稳定性,成纱质量,对纤维损伤等方面的性能,指出:针辊优于齿条辊,并提出针辊研制和使用尚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气流纺纱机分离纤维通常是靠高速(1000~1800米/分)回转和包覆梳针或锯齿的分梳辊进行的。受针布齿尖梳理的纤维常常会产生弯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纤维离开分梳辊罩板,或直接进入纺纱杯,或经输棉管到达纺纱杯。在前一种情况下,分梳辊呈锥形,与纺纱杯同心;在后一种情况下,可排除重的杂质,以提高除杂效果。 梳片式分梳辊由相互错开排列的若干梳片构成。每块梳片呈圆角等边三角形(见下图),该分梳辊紧靠在一只由弹料制成的罗拉上。该弹性罗拉起牵伸罗拉的作用,具有很高的牵伸率。纤维端夹持在梳片式分梳辊  相似文献   

4.
分梳辊是气流纺纱机的心脏部件,在纺纱过程中起到分梳和转移纤维的功能。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纺纱质量。目前由于气流纺纱所用原料品种不断增多,对分梳辊所用齿条及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对提高分梳辊齿条寿命的方案作一分析,齿条的镍磷表面处理有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聚酰亚胺纤维的可纺性,扩大转杯纺纱产品种类,用DHU Z01型转杯纺纱试验机纺棉型聚酰亚胺纤维,在对分梳辊和假捻盘组合进行优选的基础上,使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转杯纺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转杯纺纺制棉型聚酰亚胺纤维纯纺纱工艺可行,OK40型分梳辊和陶瓷螺旋假捻盘组合试纺的纱线性能优良;转杯纺工艺中影响纱线质量的因素顺序及其工艺参数为,捻系数(370)、分梳辊转速(6 kr/min)、转杯转速(45 kr/min);除此之外,假捻盘、分梳辊等器材专件的类型也是影响转杯纺纱线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龚新安 《棉纺织技术》1989,17(10):52-53
M1/1型转杯纺纱机是国外较先进的机种。该机采用带有排杂装置的抽气式纺纱器,大锭距,大卷装,有留头装置,可以自动生头,分梳辊采用植针而不用锯条,纺杯选用瑞士系列产品。该机纺杯体不用铝合金制造,而采用碳钢镀镍,镀层较厚,因此不会出现铝灰纱,且较厚的镀层可使其使用寿命得以延长。一般纺杯轴承可分为固定式(整体式)、分离式。  相似文献   

7.
圆盘纺纱系由纤维条制取纱线的一种真正自由端纺纱法,可获得高的生产速度。该法系由分梳辊将纤维条开松成单纤维。分梳辊轴与表面开孔的滚筒轴呈平行装置,但作逆向回转。该滚筒即称为纺纱盘,纺盘的任务在于剥取分梳辊的纤维,且将所剥取的纤维集聚在纺纱盘与分梳辊之间的凝聚区。这是由于纺盘表面开有小孔借助高压吸气而使纤维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灰色聚类分析的方法,就国产细旦涤纶纤维(0.8D×38mm)转杯纺选用分梳辊、假捻盘型式及规格进行了聚类分析。指出了根据细旦纤维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分梳辊与假捻盘的必要性,并应尽快研制适合细旦纤维转杯纺的锯齿辊针布和优化计辊的植针参数。  相似文献   

9.
自由端纺纱器的喂给装置都是采用针辊或刺辊,这样的分梳辊会对羊毛纤维引起相当大的损伤,本文的目的是调查这种损伤的性质、原因和数量。通过测定损伤纤维的直径分布、记录纤维断裂的时间和断裂的位置,分梳辊和单根纤维的相互作用得到了详细的调查。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试验,能测定不同分梳辊和不同羊毛处理会对单根纤维损伤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纤维损伤的电子扫描显微镜研究提出了有关机构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转杯纺纺纱元件的耐磨性,做了分梳辊齿环气相沉积镀类金刚石涂层(DLC)试验,结果证明,类金刚石膜硬度可以达到1500HV~2000HV;摩擦系数为0.10~0.25;附着力为53.6N。通过纺纱试验证实纺纱质量略有提高,能满足纺纱工艺要求,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由江苏省纺织工业厅下达江苏纺织器材研究所承担研制的气流纺纱机上的关键性器材QFF—Z植针式分梳辊,于1990年1月7日在江苏常州市通过鉴定。经鉴定认为江苏纺织器材研究所研制成功的QFF—Z植针式气流纺分梳辊是对国外引进产品的消化吸收,结合我国国情,正确优选各项技术参数和材质,攻克了一系列加工工艺中辊体加工精度、钻孔排列、装针后辊体变形及飞针等技术难关,具有技术先进,结构合理,精度高,辊体耐磨度好,装针牢度大等特点。产品经全国11个棉纺厂在涤粘,  相似文献   

12.
CF系列齿片式转杯纺分梳辊的结构及纺纱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0 前言分梳辊是转杯纺、摩擦纺、涡流纺、静电纺等新型纺纱设备中的关键件,它是将喂入半制品(纤维条)进行开松、梳理、排杂,使连续的纤维条尽量分离成平行伸直的单纤维状态,为自由端纺纱做好前期准备,对成纱质量的优劣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现在,国内外转杯纺纱机常用的分梳辊结构为齿条式,即一根连续的长齿条包覆在有凹槽的分梳辊基体上,头、尾两端用某种方式给予固定。在实际使用中,传统齿条式分梳辊具有下列缺点:(1)连续长齿条为了包卷的需要,齿底部要柔软,从纺纱工艺要求,锯齿齿尖部分要硬、耐磨。因此,齿条式分梳辊的齿条底软顶硬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转杯纺纱机在运行过程中,分梳辊轧煞一般占纺纱器故障的50%左右,是检修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不但影响生产效率,还引起龙带在分梳辊轴上硬性磨擦,严重损伤,以至磨断龙带,如果不及时打开纺纱器,轧煞时间一长,会产生高温,损坏分梳辊轴承,甚至酿成火  相似文献   

14.
泼拉脱萨克洛威尔公司的新型摩擦纺纱机命名为“Masterspinner”,是一种全新概念的纺纱机。1983年在米兰举行的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展出,得到比环锭纺纱和气流纺纱更大的关心。结构本机结构如图1、2所示。从条筒喂入的条子受喂给罗拉和天平杆的作用(保持一定的喂给量),喂入分梳辊。由分梳辊将纤维分梳成单纤维,通过输送管导向摩擦纺纱部分。在纺纱部分配置两只同方向回转的滚筒,喂入的纤  相似文献   

15.
针对毛纺下脚料精梳落毛采用传统环锭纺成纱难的问题,采用RFRS30转杯纺纱机进行精梳落毛转杯纱纱,经过多次试纺,最终确定纺纱工艺参数为:引纱速度54 m/min,喂纱速度123 cm/min,转杯速度44 500 r/min,左右分梳辊速度5 000 r/min,牵伸倍数43.90。为提高精梳落毛转杯纱质量,对转杯纺纱元件进行了优化,采用多目标模糊决策和聚类分析方法优选纺纱元件,得出最优纺纱元件组合为OK40分梳辊和4槽假捻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控制转杯纺成纱棉结,详细分析了转杯纺纱棉结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重点对棉结的控制进行了讨论;指出开清工序采用精细抓棉、以梳代打,梳棉工序采用新型针布和附加分梳件,转杯纺工序采用梳针型分梳辊和新型纺纱器,适当调整各工序参数,有利于降低转杯纺成纱棉结.  相似文献   

17.
转杯纺纱的设备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转杯纺纱的设备管理朱长惠,姜余庆,邵启英(纺织工业新型纺纱技术开发中心)(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北京第三棉纺织厂)转杯纺纱机结构主要是轴承化和油浴油淋化,它不同于传统纺纱设备,主要部件纺纱杯和分梳辊转速高,维护保养要求高。转杯纺纱机有三多:轴承多;...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精梳桑皮纤维棉18.5 tex转杯纱质量,对转杯纺纺纱专件和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优化。利用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法优选纺纱专件,得出较优纺纱元件组合为OK37型分梳辊、R4盘香式陶瓷假捻盘以及直径38 mm的U形转杯;通过正交试验优选纺纱工艺参数,得出较优生产工艺为分梳辊速度6 000 r/min、转杯速度60 000 r/min、设计捻系数460,该工艺较好地达到提升纺纱质量的目的。认为: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和正交试验方法在多目标的试验优选中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F1603型转杯纺纱机纺纱粗节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为了减少F1603型转杯纺纱机纺纱时产生的粗节纱疵,提高成纱质量.对纺纱过程中粗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了纺纱试验.结果表明:成纱粗节与纺纱关键部件分梳辊、转杯的机械状态、磨损有关;与转杯纺纱机的工艺配置、通道不良有关.通过采取严格保养周期及润滑周期,定期更换关键器材,周期性更换分梳辊针布,保证纺杯内负压稳定等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粗节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梳针型主分梳辊的结构特点及性能。并介绍了试验情况以及相应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采用梳针型主分梳辊的FA116型清棉机其成纱质量全面提高,尤其以条干CVb、细节(-50%)改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