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介绍了广州大学城区域供冷系统的规模、系统构成、自控系统和运行能耗。  相似文献   

2.
针对VRV技术和区域供冷技术进行单位冷量能耗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供冷的单位冷量能耗近似正比于管道当量长度;而VRV空调单位冷量能耗可近似认为在某管道长度区间内变化不大,并可主要分为3个范围,不同范围内单位冷量能耗值不同。2)一个系统采用VRV技术节能还是采用区域供冷技术节能,取决于区域制冷站与用户的距离以及VRV系统供冷的管道当量长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商务区的兴起,区域供冷的需求日益增长,蓄冰空调系统成为区域供冷系统的选择形式之一。应用蓄冰空调技术的区域供冷系统,其经济性与设计选择最佳蓄冰比例相关。本文以安徽合肥市某区域供冷项目为例,通过设计5种不同蓄冰比例的方案,分析比较投资费用及运行费用,进而确定区域供冷蓄冰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4.
蒸发冷却冷源+辐射供冷系统三种模式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西安地区气象参数,充分利用蒸发冷却机理,合理地将冷却塔与辐射供冷相结合,将辐射供冷,暖技术推广应用于西北地区。针对西安某公司办公室,对系统的三种运行模式进行运行分析比较,得出利用冷却塔与辐射供冷相结合的空调系统,可以有效降低造价、节约运行能耗。  相似文献   

5.
白洋  年丰 《中国科技博览》2013,(29):193-193
集中供冷主要应用于公共场合如医院、酒店、旅馆、写字楼等地,这些大型公共场所为何采用集中供冷而不是分散供冷,其主要原因是集中空调具有效率高、能耗低、噪音小、方便集中维修管理且可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相比之下,窗户空调能耗较大、噪音大。本文将对集中供冷与窗式分散式供冷的能耗、造价进行比较,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孙克威  李斌  单莉 《低温与特气》2011,29(6):10-15,25
结合目前国情,以青岛市某地区为例,介绍应用大型海水源热泵满足冬季区域供暖和夏季区域供冷的需求,阐述利用大型水源热泵系统实现区域供暖供冷的主要原理,将项目能源运行成本、环境收益与直燃溴化锂系统方案,传统锅炉房+冷水机组方案进行比较,从不同角度论证应用海水源热泵实现区域供暖供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海水源热泵区域供热供冷系统作为一项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目前尚缺乏有关该系统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作者对黄海北部某海水源热泵区域供热供冷系统进行了实地调研与测试,获得了该系统运行方面的大量第一手数据,经计算得到:2013年冬季极端海水温度期间,所测试热泵机组的实际平均制热性能系数为2.43,相应工况下的系统平均制热性能系数为1.86;2011-2012年供暖季机组和系统的平均制热性能系数分别为2.99和2.30;夏季“免费”供冷(热泵机组不开启)测试期间,系统的平均制冷性能系数为3.35。文章进一步对夏季“免费”供冷期间系统制冷性能系数不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用户的风机盘管未按实际冷水温度选择,致使实际运行时冷水供、回水温差仅有1 ℃,从而导致水泵运行能耗过高。  相似文献   

8.
韦国华  巫术胜 《制冷》2012,31(2):77-79
提出了一种在区域供冷系统的换热间用混水器替代板式换热器的方案.该方案具有造价低、施工简单、换热效率高的优点,可应用于区域供冷或供热系统的工程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薛根  韦国华 《制冷》2014,(2):69-73
本文介绍了一套保障型不间断供冷系统的设计。系统利用已有的两个区域供冷站同时向用户供冷,双冷源互为备用,并利用复杂的矩阵型管网实现多种方式的切换和配置,达到全年365天不间断供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冷却塔供冷技术的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冷却塔水侧免费供冷的工作原理,主要系统形式及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通过工程经济性比较,阐明冷却塔水侧免费供冷节能经济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王绚  马国远  周峰 《制冷学报》2018,39(4):89-98
本文提出一种泵驱动两相冷却系统,用于数据中心自然冷却,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搭建了实验台,围绕可能对系统性能产生影响的换热器内部阻力、换热器迎面风速、工质质量流量和工质种类等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各因素对机组换热量和EER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阻力的减小有助于机组功率的减小与EER的提升;质量流量过大或过小、风速过高或过低都对系统性能不利;R32在泵驱动两相冷却系统中的性能全面优于R22,但存在高温下工质泵低频供液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不同长度、不同粗糙度的毛细管,测试其流量,同时测试装有不同毛细管的空调器制冷量及能效比(EER),分析毛细管长度和加工粗糙度对系统温度、制冷量及能效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毛细管内径不一致引起的毛细管粗糙度的不同对系统影响最大,毛细管内径减小可导致系统能效比降低0.1以上,对整机制冷量的影响达到5.5%。  相似文献   

13.
鉴于住宅区域供冷的装机容量难以确定的问题,采用实地调查统计的方式,确定出住宅空调的同时使用系数,从而确定整个小区的尖峰冷负荷,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新型无接触热阻全铝换热器对传统家用空调换热器进行了替代设计,利用空气焓值法对使用新型换热器和管片式换热器的家用窗式空调器进行对比试验,优化并测试了毛细管规格和制冷剂充灌量对新型换热器空调系统制冷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无接触热阻全铝换热器在换热面积减小37.53%时,制冷量反而提高3.59%,能效比EER提高7%。新型换热器有更强的换热能力,是目前家用空调换热器的理想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15.
对比R32与R410A的基本物性和热力循环性能,并在同一台家用定频热泵空调器上进行性能测试。相对于R410A,在给定工况下,R32的理论循环制冷量最大可提高15%,能效比最大提高6%,容积制冷量和容积制热量增加7%~8.9%。性能测试结果表明,R32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比R410A系统的减少24%,额定制冷能力和能效比比R410A系统分别提高8%和3.3%,额定制热能力和性能系数也高于R410A系统。理论热力循环分析及性能测试结果均表明,R32制冷性能相对R410A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制热性能比R410A略高或相当,但R32系统的排气温度较高,比R410A系统高出11.5~25.7℃,恶劣工况下排气温度甚至能达到114.9℃。  相似文献   

16.
集中供冷系统中制冷机系统运行与配置方案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负荷变化时制冷机系统最优运行方案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模拟了不同制冷机配置方案的全年运行能耗,并结合初投资、水泵及冷却塔能耗对一个住宅小区集中供冷系统的不同制冷机配置方案进行了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introduced a novel energy saving cooling system, i.e. a combined cycle coupled with a traditional vapor compression cycle with a pumped liquid two-phase cooling cycle. The system has two operation modes, i.e. the compression cycle mode driven by compressor and the pump cycle mode driven by refrigerant pump. A multi-purpose test bench was constructed to experimentally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ntegrated cycle system under various operation conditions. The effects of cycle working condition and the shift temperature between the two operation modes on the overall cycle performance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It is found that the novel cycle system has a higher EER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compressor system when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is relatively low. The further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comparative annual energy saving analysi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proper shift temperature is about −5 °C from the system EER and cooling capacity point of vie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