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随着中华鲟苗种培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活饵料越来越不能满足生产放流和人工养殖规模的需要,因此,开发研制中华鲟幼鱼配合饲料是解决苗种培育问题的关键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全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后代的爸爸、妈妈是中国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科研人员从野外中捕获的中华鲟在人工环境下繁殖后获得的后代。在纯淡水环境下培育多年后,这些中华鲟个体,经过科学的诱导程序,摆脱了海淡水洄游的束缚,发育成熟。科研人员对一对雌雄中华鲟(子一代中  相似文献   

3.
中华鲟物种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小林  朱滨  常剑波 《人民长江》2017,48(11):16-20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1835)是一种大型溯河洄游鱼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仅在长江繁殖,是长江的旗舰保护物种。参考近年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对中华鲟在长江的生长繁育状态进行了研究,发现近年来,进入长江繁殖的中华鲟亲鱼仅百尾左右,2013~2015年连续3 a未在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产卵场监测到中华鲟的自然繁殖,中华鲟面临新的生存危机。为了有效地保护中华鲟,近20 a来,国内许多学者在中华鲟自然繁殖的水文需求与栖息地特征研究、自然繁殖监测、全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增殖放流与放流效果评价、分子生态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基本突破了中华鲟物种保护的瓶颈。通过对目前中华鲟保护的研究成果分析,指出了今后中华鲟物种保护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鲟归长江     
<正>4月12日上午,3000尾大规格中华鲟在长江三峡大坝下游湖北宜昌胭脂园放流长江,放流规格、数量为历年来大规格个体放流之最。此次活动是中国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第57次开展中华鲟放流活动,放流的中华鲟个体均为超过2岁龄的全人工繁殖子二代,其中2011年出生的500尾、2013年出生的2500尾,体长量级分别为80厘米、40厘米。为准确掌握这批中华鲟放流群体在长江中的洄游行为,此次放流采用了"被动整合雷达(pit)"标记、声呐标记、体外悬挂T型外标三种标记方法,帮助科研人员对放流的中华鲟进  相似文献   

5.
<正>4月13日上午,湖北省宜昌市胭脂园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江段,在环保志愿者和宜昌市民的共同注目下,2000尾全人工繁殖中华鲟放流长江。此次放流的中华鲟是中国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2011年繁殖的子二代中华鲟,整体规格均超过70cm,是放流大规格中华鲟数量最多的一次。1、杂志赠阅点围满读者2、小朋友自己签名领杂志3、两名志愿者小朋友用我们的海报模仿抬中华鲟的动作4、杂志编辑与彝族中学生合影5、穿上民族服饰拍摄照片6、志愿者阅读杂志7、杂志工作人员向参加放流活动的公众赠阅《中国三峡》  相似文献   

6.
山西漳泽水产有限责任公司在2016年苗种孵化车间进行了匙吻鲟水花培育试验,4月25日,从湖北仙桃市引进匙吻鲟水花43 000尾,苗种规格为2 cm。前期投喂红虫,每天投喂2次,体长达3 cm时进行驯食转化,经过一周的驯化,可以完全投喂颗粒饲料。经过40 d的培育,最大规格的苗种达到13 cm,平均规格8 cm,成活率为49%。  相似文献   

7.
中华鲟生在长江,长在大海。金沙江得天独厚的底质和水流条件是中华鲟理想产卵场。葛洲坝的修建阻隔了中华鲟洄游到上游产卵场的通道。1982年中华鲟在葛洲坝下找到了新的产卵场自然繁殖,三峡大坝蓄水后这个产卵场的状况如何呢?近三年调查结果表明,三峡大坝蓄水后中华鲟在葛洲坝坝下水域仍能够进行自然繁殖。  相似文献   

8.
孙亚伟  吕军 《河南水利》2003,(1):15-15,10
2003年平顶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为配套大水面围栏养蟹,推广蟹种池塘培育技术,在叶县孤石滩水库开展池塘培育大规格蟹种试验,试验面积1.3亩,投放规格14万只/公斤的蟹苗3万只,自5月25日投放至10月31日捕捞,共生产蟹种49公斤,平均规格11.11克/只,达到了池塘培育大规格蟹种配套大水面围栏养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由于葛洲坝工程的修建阻隔了中华鲟洄游到上游产卵场的通道,对中华鲟的救护被推向前台。从自江中捕捞中华鲟野生亲鱼转至建立中华鲟的人工养殖群体,中华鲟保护已历经三十个春秋。三十年来,从对葛洲坝坝下中华鲟性腺发育的调查到使用人工激素LRHA替代鲟鱼脑垂体,从剖腹取卵到活体无创伤采卵,从成功培育出子一代中华鲟亲鱼到全人工繁殖子二代中华鲟的诞生,中华鲟保护走出了一条非凡之路。  相似文献   

10.
正卫星监测数据如果能够按计划回收,意味着人类将首次获取中华鲟海洋生活情况的初步信息。4月24日,由三峡集团和宜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华鲟放流活动在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胭脂园的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成功举办,2020尾大规格中华鲟放归长江,放流种群年龄梯队为历年来之最。今年放流的鱼种选取了中华鲟研究所2009年至今繁殖的中华鲟梯队,是放流中华鲟以来年龄结构最完备的一年,并且放流鱼种体型规  相似文献   

11.
4月8日,由三峡集团和宜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7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在宜昌市胭脂园举行,活动中500尾大规格的"子二代"中华鲟放归长江。今年放流的中华鲟是2011年至2014年出生的子二代,最大的已有6龄,最小的也已有3龄,平均体长110cm,平均单体重量达到5.5kg。平均体重是历年放流之最。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一条成就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大河,同时也是鱼类基因的宝库。在这里,有一个神秘的鱼类家族在洄游栖息、繁衍后代,那就是长江骄子——中华鲟。中华鲟,又叫鳇鱼,是古棘鱼类的后代,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是世界上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堪称"鱼类活化石"。早在距今一亿四千万  相似文献   

13.
三维水动力学数值模拟获得中华鲟偏好流速曲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偏好流速是描述鱼类行为的重要特征量,是建立鱼类行为与栖息地水力特性关系的桥梁。中华鲟是我国重要的珍惜鱼类,由于其体形庞大,在实验室获得其偏好流速非常困难。同时由于其底栖性,在自然界中获得其活动位置附近微栖息地的流速特征也非常困难。自从葛洲坝1981年大江截流后,原本洄游到上游进行繁殖的中华鲟被阻隔在葛洲坝以下,并在葛洲坝下狭小的水域中进行自然繁殖。本文使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模拟此河段的流场特征,并结合1998年到2002年间在此河段进行的声纳探测结果获得中华鲟的偏好流速。  相似文献   

14.
正4月22日,在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10000尾大大小小的子二代中华鲟回归长江怀抱,对自然环境中的中华鲟物种资源再做补充。这是自1984年首次放流以来,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连续实施的第62次中华鲟放流活动,也是自2009年首次开展中华鲟子二代放流以来,  相似文献   

15.
赵华 《吉林水利》2009,(12):51-52
试验利用电厂温排水调节水温,水泥池提早分级培育鱼苗和大规格鱼种,当年养成商品鱼试验.乌仔培育,每平方米投放水花8万尾,经12天饲养,鱼苗生长规格达到1.2-1.5 cm.夏花培育,每平方米水体投放乌仔2万尾,经6-8天饲养,鱼苗生长规格达到2.5-3.0cm.鱼种培育,经100天的养殖,鱼种规格达到100-200克/尾.成鱼养殖,经过92天的饲养,淡水白鲳养殖规格达到600-1017g/尾,平均尾重850.6g.  相似文献   

16.
<正>4月13日,2019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在湖北宜昌举行,700尾不同年龄的大规格子二代中华鲟放归长江。这是中华鲟研究所成立以来实施的第61次中华鲟放流活动。此次放流活动由三峡集团、农业农村部长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和宜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来自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和组织,以及专家学者、志愿者、学生代表、宜昌市民等近1000人参加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和运行阻隔了长江部分洄游鱼类的洄游通道,梯级水库的联合调度运行改变了坝下河道天然径流过程,对被迫在坝下形成新产卵场的珍稀水生物中华鲟的产卵繁殖产生一定影响。为有效保护中华鲟资源,在明确梯级水库调度运行与中华鲟产卵场产卵适合度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三峡下泄流量和葛洲坝运行方式相结合的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库生态调度方式,以补偿中华鲟产卵栖息所需的河流生境。通过以三峡水库的实际来流过程输入水库生态调度模型,得出中华鲟产卵期(每年10—12月)补偿其产卵栖息水环境的梯级水库联合生态调度方式。根据梯级水库生态调度与现有调度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梯级水库联合生态调度可在满足三峡水库常规调度目标的基础上同时满足中华鲟产卵所需的生态流量,配合葛洲坝电厂优化调度运行方式,可有效增加坝下中华鲟产卵场水动力环境产卵适合度,补偿梯级水库运行对中华鲟产卵生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江海洄游性鱼类,始于中生代白垩纪,距今已有1.4亿年的的历史,被誉为“活化石”。它长在海洋,8~10年后成熟,金秋时节,溯江而上,游到长江三峡江段和金沙江下游,一年后繁殖后代,一次产卵15~50kg。幼鲟在春暖花开时,顺流而下到达长江口。中华鲟体重可超过500kg,其寿命一般为50年。中华鲟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科学价值都很高,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93年国家明令禁止对中华鲟的商业性捕捞。1981年,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截流。有专家担心,将对江海洞游性鱼类中华鲟产生影响,阻断了中华鳄的上溯…  相似文献   

19.
正1中华鲟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中华鲟,是古棘鱼类的后代,鲟鱼的一种。鲟鱼是世界上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堪称"鱼类活化石"。它们作为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类群之一生活在距今一亿四千万年的侏罗纪时期。亿万年以来,鲟鱼以它超强的适应能力,见证了恐龙和猛犸的繁盛与灭亡,以及人类的诞生。2中华鲟所在的鲟鱼大家族是什么样的,分别分布在哪里?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0月,第一尾子二代中华鲟鱼苗在位于湖北宜昌的中华鲟研究所三峡基地诞生。至2014年底,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的六道难关,即性腺诱导、雌雄同步、催产时机判断与掌控、营养调控、鱼苗培育、亲本再次成熟全部被攻克,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体系已经完备。从技术上讲,人类已能做到确保中华鲟这一古老物种的永续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