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的集中载体,中外译者都对古典诗歌进行研究并产生了丰富的译作,但是翻译研究开始文化转向后,翻译研究实质上是对两种文化之间的对比和传播。从文化翻译的角度解读了古典诗歌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丢失和话语丧失问题,提出要从文化战略的高度从事诗歌翻译和文化传播,构建中国译者为主体,国外译者为辅助的翻译队伍。  相似文献   

2.
社会文化语境对译语文本的制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文化、翻译三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不仅仅是翻译语言,也是翻译文化,而文化对翻译存在一定的制约性。本文从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社会风俗习惯、以及文化交流程度四个方面探讨社会文化语境对译语文本的制约性。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对于诗歌的翻译也层出不穷.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也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他们以认知语言学的不同角度为出发点,对诗歌翻译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积极探索新的视角来研究诗歌翻译.文章以认知语言学的主观化理论为框架,从主观化对等的四个方面——辖域与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并结合具体的翻译实例...  相似文献   

4.
诗,是艺术性最强的语言艺术。故诗歌比起其它文体来说,翻译难度要大。就诗歌翻译来说,其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并存。但诗歌翻译却是“不可能的可能”。从汉诗和英诗的各自特点出发,并分析了阻碍互译的潜在因素,希冀借助文化、诗歌语言的本体特征对英汉诗互译作尝试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不仅要求译文优美流畅,更要求译文能尽可能地完整、准确地传达原作特有的文化意象.我们应从习语、称呼语、宗教信仰与词汇等方面来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它们与翻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闻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和文化的传播方式,担负着国际间信息与语言文化交流传播的使命.译者要尽可能多的储存文化背景知识并充分激活内化在大脑中的文化图式,来加深对源语的解读.将文化图式理论运用于新闻翻译实践之中,从文化图式相符、文化图式相异和文化图式缺省三个角度来分析英汉新闻文化图式的异同,并结合大量实例来探讨文化图式视域下新闻翻译的策略,达到高效准确传递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任何语言形式都有触发大规模的认知构建活动的潜能,认知过程中伴随着形象思维与概念思维的相互作用,二者密不可分。而视觉化是一种语言表达(概念思维)中的关键成分触发相关场景(形象思维)的认知过程。了解和认识这一认知过程将有利于实现创造性翻译,摆脱语言形式的束缚。而诗歌的形象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最强,翻译诗歌时掌握视觉化的技巧必不可少。本文以诗歌翻译来浅析视觉化在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难点,古诗英译涉及古代汉语和英语两种差别迥异的语言文化,是各种翻译理论的试金石.汉语古诗音、形、意密切结合,尤其适合诗意的传达,其“意合”特征决定了诗歌解读的多元性,而这恰恰是诗歌的区别性特征之一.译者需要力求避免对古诗的单一性解读,用英语的形合特征取代汉语的意合特征,或者一味移植汉语的意合特征;应该采取创造性的翻译策略,适度倾向原文意合特征,激发译文读者对原诗的多重解读.  相似文献   

9.
对王维三首诗歌中富有文化色彩的词汇英译的问题进行异化与归化的对比分析,指出在诗歌文化色彩词语翻译中尽可能地运用异化翻译,不改变源语和目的语在语言和文化上的不同之处,更好地传达文化特色词汇的文化内涵,以保留诗歌中的原味与诗境。  相似文献   

10.
在后殖民语境下,翻译是一种解殖民化的策略,具有抵制文化霸权,重塑文化身份的功能.文中基于后殖民翻译理论,采用个案分析方法,从译者文化身份、翻译选材及翻译策略三个方面探讨了后殖民剧本《翻译》所体现的译者主体性及其对爱尔兰语言和文化身份的重构作用.拓宽了译者主体性研究的范畴,为解读其他后殖民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理论视域.同时,有助于在译介中国文学作品时,凸显其语言、文化差异和元素,更好地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