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谈起“食品添加剂”,许多人都是既爱之又恨之,因为使用了食品添加剂,食品品质和色、香、味、形、营养价值等得到了改善,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都有所增加,但相继出现的染色馒头、双汇“瘦肉精”、三聚氰胺、一滴香、麦乐鸡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也都因“添加剂”而起。2010年,“面粉增白剂”、“反式脂肪酸”等名词相继“火”了一把。  相似文献   

2.
三聚氰胺、毒豇豆、麦乐鸡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都牵涉到"食品添加剂"这一"元凶",以致公众谈"剂"色变。趁此时机,一些食品企业也打着"纯天然""绝不添加防腐剂""不含任何添加剂"等幌子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其实,“添加剂”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普遍存在,“纯天然”不是绝对存在。不一味排斥也不盲目认同,科学对待“添加剂”才是理智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因吊白块、瘦肉精、“苏丹红”等事件,加上某些厂家的误导,使许多消费者认为食品中有添加剂,都是有害的,都会致癌等。现从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人手,阐述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并阐释食品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的区别,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食品添加剂,最后提出规范市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但是最近在全国范围内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并由此而引发的把“食品添加剂作为食品安全最大威胁”的错误观点,致使广大公众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很大误解。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食品工业的工业化程度和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食品添加剂的地位也日益突出,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但是近年来出现的“瘦肉精”和“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以及中国出口食品屡因使用违禁添加剂或超量使用添加剂被通报甚至遭遇退货的种种事件表明,食品添加剂在给食品工业和人类生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对消费者造成了很大困扰。  相似文献   

6.
《饮料工业》2011,(2):5-5
近日,卫生部、工商总局等四部门下发通知,紧急部署对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专项检查。之前,一些饭馆使用来源不明的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制作火锅底料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通知称,近期,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中,发现一些餐饮单位使用来源不明、标示不清的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制作火锅底料,  相似文献   

7.
最迎阜阳出现“毒奶粉”事件使食品安全再次成为全国舆论焦点。为此,回顾近年来卫生部对食品安全事件统计资料,可以看出,食品安全虽与食品添加剂有一定关系,但真正不安全因素并不是食品添加剂本身。为保证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各国均有一整套严密审批制度,当新的不利因素发现时,都会及时将其从名单中删除,包括FAO/WHO及美国、日本等国,因此现行食品添加剂使用名单是安全的。此外,随着新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参与,未来的食品添加剂将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食品添加剂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近年来,新闻媒体报道曝光了不少食品安全事件,一时间部分群众谈食品添加剂而色变,仿佛食品添加剂成为不良反应、有毒有害、致病的同义词;部分商家产品包装甚至宣传"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和人工色素"等标语,好像不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的食品才是最天然、最绿色的。这些都是对食品添加剂认识的误区。当前,市场上不用食品添加剂的加工食品几乎没有,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  相似文献   

9.
《食品指南》2009,(1):51-53
采访中.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都指出:近几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比如苏丹红事件和现在的婴幼儿奶粉事件.都是把不是食品添加剂的东西加进了食品。本是掺杂使假,却让食品添加剂背上了黑锅。  相似文献   

10.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各种食品添加剂被运用到食品加工中,在丰富了食品种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一些食品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顾国家规定,超量、超范围添加食品添加剂,各种因食品添加剂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时发生,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生不信任。为了避免因食品添加剂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1.
<正>多年来,国内市场的食品安全已成为百姓热议话题,人们在采购和使用各种食品时不知道是否安全,顾虑重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成立食品安全专门机构,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督管理。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和应用水平是一个国家食品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迄今为止,我国出现的有重大危害的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件是因为合法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但是,目前食品添加剂却成了很多食品安全事件的替罪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不法分子在食品加工环节非法添加一些非食用的工业化学物质所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如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台湾塑化剂(DEHP)事件等,不仅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使广大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误解,让本来在食品加工中不可或缺的食品添加剂成为大众所担心的不安全因素,特别是复合型食品添加剂遭受了更多不公平的待遇.本文在此背景下,结合作者多年在复合型乳品添加剂研发、生产及应用方面的经验,从添加剂原料的选择、研发及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在乳品生产加工中的应用稳定性等方面,针对复合型乳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复合型乳品添加剂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也希望复合型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价值能够得到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正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近年来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也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出,食品添加剂在人们心理上笼罩着一层厚厚的阴影,不知从何时开始,"纯天然"这一名词忽然很时髦。食品、保健品是"纯天然"的,药品也是"纯天然",连化妆品、洗发水也都标榜自己是"纯  相似文献   

14.
食品添加剂是伴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食品添加剂可以有效地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形等感官品质,以及防腐保鲜,延长食品的贮存期。对食品工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近年来,由于一些企业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造成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产生很深的误解,同时,也有一些企业违规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实际上,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都是由于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引起的,没有一起是由于食品添加剂引起的。只要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在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是安全的。本文列举并分析了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和根源,详尽介绍了目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法规和标准要求,对食品行业如何科学规范地使用食品添加剂,确保食品安全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西轻工业》2018,(1):18-19
伴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消费者更加注重养生之道,因此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因此,广大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添加剂,有些人片面地认为食品添加剂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罪魁祸首。基于此背景,本文着重分析食品与食品添加剂的区别,引导消费者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也指出未来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一些不法企业追求暴利,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使用非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让消费者陷入了极度的不安,对食品安全失去了信心,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整个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我国相继颁布实施了食品安全法,并于2011年重新修订了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以期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经济的健康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曝光了许多比较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如:苏丹红事件、饮料苯含量超标等,其中对身体危害最大的是过期食品、农药残留超标,“三假”食品、在食品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三无”食品等问题。食品安全已成为政府和媒体关注、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全社会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如何有效地管理食品的安全,建立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是食品企业当前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正> 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食品安全法》,在第四章以立法的形式,强化了对食品添加剂的严管与规范。近年来,由于滥用食品添加剂及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食品添加剂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不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基本知识,不了解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工艺中所起的作用,许多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误解,误将部分食品安全事件起因归于食品添加剂。使  相似文献   

19.
<正>通过介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行业的管理现状,同时从源头上阐述食品添加剂应该具有的功能与作用、范畴与原则,分析食品添加剂产生问题的过程与原因,提出了促进食品安全性的建议。民以食为天,食品工业的发展离不开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世界各国对于食品添加剂都作了详细的规定。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数起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例如苏丹红事件和三聚氰胺事件。因此,国民需要从根本上了解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月,卫生部、工商总局等四部门下发通知,紧急部署对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专项检查。之前,一些饭馆使!!!用来源不明的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制作火锅底料的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通知称,近期,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中,发现一些餐饮单位使用来源不明、标示不清的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制作火锅底料,造成了食品安全隐患。为此,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求加强对生产、销售及使用食品调味料和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