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氧化膜缺陷是铝合金材料中最常见的一种内部组织缺陷,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熔炼铸造工艺能够保证完全消除铸锭中的氧化膜。氧化膜破坏了金属的连续性,使产品的性能下降,因此需要进行严格控制。但该缺陷在未被变形的铝合金铸锭宏观组织中不能被发现,只有在热加工变形较大的制品内才能显现出来。超声波探伤能够准确地定位缺陷,根据缺陷的取向正确选择超声波探伤面,能够较好地对缺陷进行定量,但很难对缺陷进行定性。笔者根据多年的铝合金锻件超声波探伤经验,介绍氧化膜缺陷超声波探伤技术及评判规律。1氧化膜缺陷的形成机理及特征氧化膜是在熔炼和铸造过程中,熔体表面始终与空气接触,不断进行高温氧化反应而形成,并浮盖在熔体表面。当搅拌和熔铸操作不当时,浮在熔体表面的氧化皮被破碎并卷入熔体内,最后留在铸锭中。根据氧化膜形成的时间和合金的不同,氧化膜有不同的颜色,如熔炼时形成的氧化膜呈现深灰色,转注过程中形成的氧化膜呈现亮灰色,含镁量高的合金的氧化膜呈黑色。铝合金锻件中氧化膜的显现程度与单一方向变形程度的大小有关,单向变形程度愈大,显现得愈明显。在变形时沿变形方向拉长或碾平,形状为细微的薄膜状金属氧化物(Al2O3),在低倍试样上呈细微短状裂缝,多集中于...  相似文献   

2.
针对7A09铝合金锻件在进行成品A级探伤时发现内部组织存在长条形超标缺陷,对锻件缺陷部位进行定位剖伤,通过对剖伤后的缺陷部位和正常部位进行低倍、显微硬度、显微组织和能谱分析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确定7A09铝合金锻件探伤超标的长条形缺陷实际为Al-Cr化合物一次晶所致,并对该化合物一次晶缺陷形成机制和改进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简述铝合金结构件中化合物偏析缺陷的形成机制、形貌特征与危害,详述用高频点聚焦、水浸探头超声波探伤方法检测特殊结构件中化合物偏析缺陷,并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剖伤验证、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7050铝合金环锻件内部经超声波探伤发现大量缺陷,缺陷将影响锻件性能,极易在精加工过程中暴露在成品表面,危害性极大。为了分析原因,利用低倍检验、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对7050铝合金环锻件的探伤缺陷进行相关检测,确定缺陷形貌及分布特点,解剖的缺陷特征属于典型的Al Mg O的化合物夹杂。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声波探伤和金相观察研究了铜合金锻件的组织。结果表明,锻件中易产生2种具有不同超声波波形特征和微观表现形式的缩松缺陷,分析了2种缩松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对熔铸工艺的改进,消除了铜合金锻件的缩松缺陷,大幅度提高了铜合金铸锭的成品率,为后续的超声波探伤确定缩松形式缺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车轮轮箍密集型缺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昌华 《无损探伤》2009,33(6):17-21
对存在密集型缺陷的车轮、轮箍,采用无损检测与有损检测对比解剖的方法,对典型缺陷进行超声波探伤、X射线探伤分析,通过断口、金相、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确认缺陷的性质。建立了缺陷性质与超声波探伤波形特征的对应关系,制定了在线超声波探伤方法和密集型小缺陷判定标准。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波形形态的动态分析检测技术具有判定缺陷性质直观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东芝阀壳铸件 (主汽阀 MSV、调节阀 CV)超声波探伤缺陷的主要波形特征和识别方法。阐述了具体应用的超声波探伤方法以及铸件中缺陷的定性和定量 ,为今后其它类似铸件的超声波探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1Cr12Ni3MoV合金盘类锻件内部经超声波探伤发现有超标缺陷显示,缺陷影响锻件产品寿命,极易在精加工过程中暴露在成品表面,危害性极大。为了分析原因,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对1Cr12Ni3MoV合金盘类锻件的探伤缺陷进行相关检测,确定缺陷形貌及性质,解剖的缺陷特征属于典型的夹渣类缺陷。  相似文献   

9.
张晓霞 《无损探伤》2011,35(5):46-48
简述了变形铝合金产品粗大金属间化合物缺陷的形成机理、形貌特征与危害,例举了采用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探测变形铝合金产品粗大金属间化合物缺陷的案例,并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剖伤验证、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存在缺陷的7075铝合金模锻件进行组织分析,确定在模锻件中存在氧化膜,并对其形成的机制和消除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