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水平层面稳定安全的断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分析含压剪裂缝结构的非线性断裂力学数值分析模型——压剪钝裂缝带模型;并基于此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方法——调整力向量法,可较方便地求解复杂的压剪断裂问题;并编制了相应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程序。进而对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建基面和碾压层进行了压剪断裂过程分析,得到了裂缝的发展过程及相应的应力、应变场,并对软化模型作了计算比较分析;同时,得到了大坝各高程的材料强度储备系数。最后,得出大坝上游防渗措施和保证水平施工缝具有足够的抗渗要求是保证龙滩大坝稳定安全的关键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在大坝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从经济性的角度出发,利用风险决策原理,对优选病险大坝安全改造方案的风险决策模型和求解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一个示例.该示例表明,所建立的风险决策模型是合理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重力坝基础防渗帷幕,经多年运行后,其帷幕体会遭到损坏.反映在观测设施中就是扬压力升高.采取补强灌浆和排水是降低坝基扬压力的有效措施.只要在施工中重视质量控制,补强后的大坝扬压力会明显降低,渗漏减少,运行稳定而安全。  相似文献   

4.
根据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和大坝运行状态标准,在考虑大坝观测资料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实现的基础上,确定了《土石坝安全实时分析评判系统》的系统目标、流程、结构组成、分析内容,提出了单项评判准则和多层次模糊评判大坝运行状态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河南南阳二郎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河南南阳二郎山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分析了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水利枢纽的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等建筑物的加固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黑河水库单薄山梁排水洞方案优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河水库是解决西安市城市供水,农田灌溉及水力发电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其左岸的单薄山梁既构成大坝坝肩岩体,蓄水后又成为一天然坝体,水库蓄水后的渗漏及渗透稳定性决定了水库能否安全高效的运行,黑河工程指挥部在防渗灌浆帷幕施工后,提出在帷幕下游增设单排排水洞,就此对排水洞方案进行了优选研究。  相似文献   

7.
徐州市区岩溶塌陷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徐州市区岩溶塌陷的机理:岩溶洞穴的发育为塌陷提供了先决条件,强烈开采岩溶水导致其水位持续下降,独特的土层结构增强了潜蚀作用,促进了土洞的形成与发展.水位骤降导致土体失去浮托力,火车运行和建筑施工振动,导致土洞顶板失稳,是塌陷的触发性动因.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保大坝安全,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开发一套功能齐全的大坝安全监测分析评价系统.介绍了采用的.NET Framework技术、ADO.NET和开发工具VS2005,阐述了大坝安全监测分析评价系统的内容和总体结构,并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开发和实现,最后将本系统在河南洛阳陆浑水库进行了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泽雅水库已安全运行13年,通过对泽雅坝多年运行的安全监测资料分析,确定各测值变化规律、变化趋势,认为大坝运行状况总体正常,大坝目前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同时阐述了水库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面板裂缝等隐患的产生原因、分布特点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坝安全监测工作是确保大坝长期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文章阐述了目前大坝安全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研究坝基岩体质量有助于合理选择建基面,为工程设计、施工和安全运行提供科学依据。以引汉济渭工程三河口水库拱坝坝基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坝基开挖揭露的岩体重新进行勘探试验,利用勘探孔进行孔内电视、纵波波速及变形模量等测试工作,对坝基岩体风化特征、结构特征、变形模量与纵波波速关系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坝基局部的断层破碎带及碎裂岩体能否利用等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坝基岩体质量进行了工程地质分类,选出了符合实际的建基面,使大坝建基面高程由原来的501.0 m抬升至504.5 m,优化了坝基开挖深度,减少了坝基处理难度与混凝土浇筑量,缩短了工期,节约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峡大坝混凝土双K断裂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江三峡工程泄洪坝段原材料制成的大坝混凝土及其湿筛混凝土试件做直接拉伸试验,得到大坝混凝土及其湿筛混凝土断裂过程区的本构关系.结合标准三点弯曲切口梁试验,运用双K断裂模型,得到大坝混凝土和湿筛混凝土的双K断裂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三峡大坝混凝土的起裂和失稳韧度均大于其湿筛混凝土,前者分别为后者的1.14和1.19倍.  相似文献   

13.
锦屏一级高拱坝坝高库大,坝址区地质条件复杂,坝与地基整体稳定问题突出。工程蓄水运行后,坝肩结构面及软弱岩体的强度在高应力、强渗压的长期作用下将降低,对拱坝整体稳定更为不利。为评价加固后工程安全性,由水岩耦合三轴试验得到各软弱结构面强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弱化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法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由于试验技术限制,对结构面无法实现分区降低破碎带及影响带强度,综合各方面因素,模型试验最终采用破碎带统一降强30%的弱化方案。针对软弱结构面强度弱化效应对整体稳定的影响,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对破碎带统一降强30%(方案一)和破碎带及影响带分区降强(方案二)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对比两方案计算结果,正常工况下方案二坝体变位较方案一增加幅度约-0.2%~2.24%,坝肩变位值较方案一增加幅度约-2.35%~1.72%,超载工况下坝体变位增加幅度约-4.68%~9.23%。两方案下坝体及坝肩抗力体变位、破坏过程及机理规律相似,量值相近,且试验与计算成果相近。综合分析认为,锦屏一级拱坝模型试验采用在破碎带统一降强30%来模拟破碎带及影响带分别降强是合理可行的,试验成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牛头山水库大坝采用沥青混凝土面板砂砾坝。投入运行以来,沥青混凝土面板产生大量裂缝,沥青混凝土老化,物理力学指标衰减严重,坝基混凝土防渗墙局部损坏,被鉴定为三类坝,必须进行除险加固。用迎水面C30钢筋混凝土面板(保留原沥青混凝土防渗面板)加坝基混凝土悬挂防渗墙方案加固重新蓄水后,坝内渗漏管渗漏量接近零,浸润线明显降低,变得比较平缓,表明本次除险加固处理彻底,方案理想,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议以“沿坝底面抗剪最不利点未达到屈服状态”作为稳定准则,采用了真实弹性抗剪强度这一新概念,导出了岩基混凝土坝沿坝底进行抗滑稳定分析的理论公式,提出了确定安全系数的方法和计算公式。并证明当混凝土与基岩弹模比不同,坝高、坝型不同时,应采用不同的安全系数,坝越高、基岩越坚硬则安全系数越小。  相似文献   

16.
大坝建基岩体物理探测方法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坝建基岩体弹性波检测工作是检测建基岩体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保证设计要求,确保坝体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地震波法、超声测井法、声波跨孔法等多种综合物探方法的检测,提出岩体量化的物理参数,在大坝特定的基岩条件下,为工程界定建基岩体的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判据。工程上较常用的有弹性波法评价建基岩体质量、声波波速随钻孔深度变化的曲线来确定爆破影响带、了解断层破碎带或裂隙密集带平面影响范围和垂向影响深度、通过基岩灌浆处理前后弹性波的变化来评价处理效果、其检测成果为工程质量评价和验收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温度荷载对江垭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影响,以其非溢流坝段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根据江垭水电站的水温、气温、坝体温度、地基温度等监测资料,计算分析了大坝运行期的温度场,研究了大坝在温度场影响下的应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温度荷载对大坝运行有较大影响,但是大坝仍满足规范设计要求;夏季持续高温时,应避免大坝在高水位下运行;冬季持续低温时,应避免大坝在低水位下运行.  相似文献   

18.
复杂岩基上高拱坝坝基坝肩浅层卸荷影响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维地质力学模型综合法试验以及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对考虑浅层卸荷影响的小湾拱坝与地基整体稳定问题进行研究。试验中,用不同尺寸、不同力学参数的微小菱形块体对开挖出现的浅层松弛卸荷岩体进行重点模拟,同时还模拟了坝基坝肩主要的地质构造和加固方案,对主要的断层采用变温相似材料模拟,以便进行降强试验;有限元计算采用与模型试验一致的力学参数以及降强、超载步骤,对坝基浅层卸荷带用加密单元进行模拟。通过模型试验及计算分析得出,受坝基浅层卸荷的影响,在超载过程中坝踵和坝趾附近岩体首先出现开裂(对应模型试验)或产生塑性区(对应计算),最终上游坝踵附近裂缝或塑性区贯通,说明坝基浅层卸荷对坝与地基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为保证运行后工程安全,建议对中下部高程坝基采取固结灌浆等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防标准及理论出发,坝体某个关键性能破坏便可能影响大坝的正常运行,单一的评价准则已经不能满足对大坝极限抗震能力评估的要求。针对混凝土重力拱坝的结构特点,基于混凝土弥散裂缝模型,利用地震动超载时域分析方法,从收敛性、地震位移响应突变、塑性区贯通、坝体开裂破坏等方面,对国内某重力拱坝极限抗震能力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研究表明,该重力拱坝的极限抗震能力为0.51g,顶拱中部是坝体相对薄弱的高地震响应区。  相似文献   

20.
岩溶地区水电站工程建设中对坝基岩体完整程度要求较高,为了探明坝基岩体中是否存在溶洞、溶隙和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应用地质雷达较准确地判断出了坝基下不良地质体的走向和规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处理岩溶地质问题和工程安全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