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庞智  张松 《城市建筑》2013,(5):38-41
"文革十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特殊的时期,城市建筑在其时也遭遇了诸多损毁。然而,那些幸存下来的文革建筑已成为城市空间中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遗产。本文通过分析文革时期展览馆建筑、革命纪念建筑及桥头堡建筑等代表性建筑遗产的保存状况,提出关注文革建筑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尊重历史本原为前提重视对文革建筑遗产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2.
该文是2000年5月在武汉工业大学“城市.设计.文化.遗产”多国设计研讨会上宣读论文。文中对于欧洲建筑与城市遗产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述,呼呈人们对于历史性建筑与城市遗产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3.
该文是2000年5月在武汉工业大学“城市·设计·文化·遗产”多国设计研讨会上的宣读论文。文中对于欧洲建筑与城市遗产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述,呼吁人们对于历史性建筑与城市遗产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4.
《中州建设》2012,(23):48-48
中国有18800多个城市,其中有2000多个古城,很多建筑遗产已经在大城市消失了,现在有传统建筑遗产的城市只有北京、南京、洛阳等。在国外,比如巴黎、罗马,传统建筑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建筑遗产保护法,没有历史建筑保护法,欧洲在1907年就已经颁布了历史建筑保护法。  相似文献   

5.
工业建筑遗产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遗产价值取向上与传统遗产明显不同。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时间起点,从现代工业建筑入手,总结并归纳出从工业建筑发展成为工业建筑遗产的四个标志性阶段:工业建筑"现代化"时期、工业建筑"艺术化"时期、工业遗存"遗产化"时期以及工业遗产"博览化"时期,以期厘清工业建筑遗产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为工业建筑的多元价值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王黎明 《山西建筑》2010,36(26):33-34
基于消费主义文化主导的视野下,人们对于历史及历史建筑保护的误解,对遗产、建筑遗产和遗产保护等概念作出科学分析,通过与美国的建筑遗产保护实践的横向比较,对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实践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保护策略,从而促进我国建筑遗产的保护更新。  相似文献   

7.
扬州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建筑遗产资源,扬州市区历史建筑的认定完善了建筑遗产保护体系。文章梳理了狭义的历史建筑概念,并通过对扬州市区历史建筑的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建筑年代、功能类型、风貌特征、建筑与环境质量等现状情况,总结了扬州市区历史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吴美萍 《建筑师》2018,(4):19-27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了比利时在不同时期的建筑遗产保护实践,主要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战后重建,威尼斯宣言颁布前后的相关实践,1975年"欧洲建筑遗产年"后对"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延伸到对次要建筑群及其所处环境以及历史城市、村镇的整体性保护,1988年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从比利时联邦下放到弗兰芒、瓦隆、布鲁塞尔三区实行分区管理等方面;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比利时在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这块的实践,以"文物古迹监护"机构近30年的实践为例,并试图从历史、社会、经济、管理、教育等角度对预防性保护得以成功实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申玲  张昉 《工业建筑》2012,42(1):70-73
阐述港口工业建筑遗产的概念和类型特征。从历史文化、资源环境和经济价值三个方面对港口工业建筑遗产更新的意义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外经验,总结归纳出更新式保护的一般方法,即实现目的性开发与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综合平衡的更新步骤。进而提出以"景观先行"逐步带动港口工业建筑遗产区域发展的新模式,以期为国内港口工业建筑遗产的更新式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欧洲璀璨的建筑遗产,尤其是基督教和天主教教堂建筑,正处在功能逐渐退化甚至彻底消失的危险境地中。 其主要原因在于西方基督教社会面临的社会变迁连带冲击了大众宗教知识、教会参与度以及圣召的数量。如今, 很多西方国家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如何应对众多逐渐遭到弃用的教堂和修道院,以及如何解决随之而来的 关于这些建筑的使用、维护、财务、所有权分配和遗产保护的问题。本文是对濒危遗产的批判性评价。那些已经 失去其原有用途的教堂建筑,未来将何去何从?谁来决定这些建筑该以何种方式,或被退役,或再利用,又或被 拆除?是否还有其他的使用模式?遗产保护会对教堂的再利用产生什么影响?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在与冗余的教 会建筑和适应性再利用的经验中学到了什么?笔者对教堂建筑的各种不尽相同的适应性再利用方式、不断变化的 建筑遗产价值以及可能会在未来发挥作用并能引发中国读者思考的全新决策模式等问题作出回顾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面对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如何能够使经济建设的现实利益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保护方案融入建设规划方案中并严格实施,使建筑遗产与城市建设良好结合成为目前学者关注的焦点。从我国"历史建筑遗产"的特点出发,进行了城市化进程中历史建筑保护要素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地域性历史建筑遗产的"再生",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保护;其二是再利用。"保护",是利用技术手段保存和修缮历史遗留建筑,使之完好,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再现"则是从它的再运用、再传承的角度来讲,主要是文化的精神的层面。既有保护,也有再利用,重新融入现代社会生产生活,这才是地域性历史建筑遗产应有的"生存"方法。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遗产与晚近建筑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回顾国际上保护20世纪遗产理念的提出过程,阐述了晚近遗产概念的实质和内涵。在比较国内外登录保护建筑评估标准的基础上,对建成不足50年历史的建筑遗产、建成环境和文化景观的保存状况和潜在危机进行了分析,呼吁尽快建立我国20世纪遗产保护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历史建筑遗产是每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至一定阶段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在城市化30年后,历史建筑遗产保护如何与城市建设协调,左不冒进右不保守,才是对待历史建筑的最好态度。建设部和文化部在1988年联合发布的《关于重点调查、保护优秀近代建筑物的通知》是  相似文献   

15.
与西方现代建筑不同,中国现代建筑的引进与发展,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抵抗、交融有关,又与中国特定的历史发展背景有关。在现代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对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成为中国社会反思现代性、反思现代化、进而为未来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经验与教训的重要途径,在DOCOMOM0理念正式进入中国的背景下,2013西安建筑遗产保护国际大会的召开对推进我国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事业将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从国际现代建筑遗产保护工作新进展、现代主义东渐和现代建筑遗产的界定、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多元视角、不同进程共同遗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会议学术综述。  相似文献   

16.
工业建筑遗产由于具备人类历史的物质承载性和城市发展的见证作用,已成为当今城市存量更新阶段中的重点改造对象,如何对其进行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延续城市文脉,推动城市发展,已成为我国遗产保护和城市建设事业中的重要课题.文章从"保护性改造再利用"的观点出发,总结了对工业建筑遗产的不同价值认知,探讨了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工业建筑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的相关策略,为其他工业建筑遗产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金磊 《城市住宅》2017,(12):11-15
<正>近年来,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建筑思想、建筑艺水及技术的发展脉络出发,论述20世纪建筑遗产对当前及未来的影响,解析20世纪建筑与建筑师被关注的原因,研究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的建筑,从多方面探讨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要点,分析其对于历史建筑保护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几十年来,澳大利亚公众对建筑遗产的兴趣日趋浓厚,大学也同样介人到这一领域当中。澳大利亚的大学在促进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实践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在为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亚及邻近的亚洲、太平洋地区培养专业工作人员方面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学的教学,包括研究生的指导,都得益于研究及咨询工作的支持。澳大利亚的建筑遗产课程和研究有自身的特点:接受文化遗产的广义概念,侧重在社会的、经济的和哲学的脉络中来看待建筑遗产保护,而不是把遗产研究仅仅看作对历史纪念物进行修复的技术性学科。建筑遗产课题已经被列入人…  相似文献   

19.
"城市建设资助计划"是德国最早的中央和地方共建资助项目。从该计划及其下属的"城市建筑遗产保护工程"的实施过程可以看出,德国在建筑遗产管理上具有将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同步进行、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各级政府部门权责分明、配套立法明确完善、注重建筑公益性和私人权利的平衡、重视建筑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沟通渠道畅通等几个特点。这些特点促成了该计划和下属各工程的成功实施,对于我国类似大型项目实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要工业建筑遗产是城市在进行工业生产活动中,随着历史演变逐渐形成的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该文以柳州第三棉纺织厂改造为工业博物馆项目为例,从遗产活化的视角下分别从园区遗产价值、建筑本体功能、历史文化要素及外部空间活化四个方面对其改造策略进行研究,提出科学重构空间秩序、合理确定功能业态、有效升级建筑形象、全面激活场地活力等工业建筑改造启示,以期为工业建筑改造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