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对某红土镍钴项目加压酸浸产出的溶液进行硫化氢沉淀镍钴连续扩大试验,试验pH3.0~3.8,温度80~110℃,硫化氢分压300kPa(a)~400kPa(a),反应时间45min,镍的沉淀率可达到99.2%以上,钴的沉淀率达到98.1%以上,产品中镍含量约56.05%,钴含量5.03%。红土镍矿的全湿法冶炼工艺主要有常压酸浸和加压酸浸,浸出之后的矿浆经中和、浓密逆流洗涤、除杂产出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某褐铁矿层红土矿加压酸浸处理工艺,通过小试确定了各工艺过程的最佳条件.加压酸浸:温度为255℃,加酸量为250 kg/t,时间为60 min,矿浆体积分数为30%,镍、钴浸出率分别为98.23%和98.77%;矿浆中和:终点pH为1.5~2.0,时间为60 min,温度为90℃;溶液处理采用两段除杂法:用氢氧化钠进行镍、钴沉淀,终点pH为7.6,得到了氢氧化镍钴中间产品;用氧化钙沉淀废水中的金属离子,使废水达到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采用高压酸浸工艺处理红土镍矿冶炼回收镍的技术已经成熟,并在国际范围内实现了工业化生产。高压酸浸工艺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试车及调试方法的专业性及复杂性。本文叙述了红土镍矿高压酸浸工序的试车工作内容及试车关键环节,回顾了瑞木红土镍矿项目高压酸浸工序的试车过程,总结了其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及教训。中冶集团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钴项目由中国恩菲公司承担设计和采购工作。采用高压酸浸技术处理红土矿,年处理红土矿量328万吨,产出混合氢氧化  相似文献   

4.
印尼某含镍红土矿属低镁褐铁矿型,镍主要赋存于褐铁矿中。研究了采用还原焙烧-氨浸、直接氨浸、加压酸浸、直接酸浸—沉矾除铁等工艺从红土矿中浸出镍和钴。结果表明:采用氨浸工艺,镍、钴浸出率较低;采用直接酸浸—沉矾除铁工艺,镍、钴浸出率均在80%~90%,而且浸出矿浆的过滤性能良好;采用加压酸浸工艺,镍、钴浸出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5.
瑞木镍钴项目选用加压酸浸工艺处理红土镍矿,镁作为加压酸浸的反应中的"耗酸大户",可能会对加压酸浸的生产成本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本文对该项目实际生产过程中高压釜进料中镍、镁含量变化进行分析,并对与之对应的蒸气及硫酸消耗量进行计算,得出以下结论:镍品位与镁品位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随着镍品位的升高,镁的品位也呈上升趋势;一定范围内,随着矿浆中镍、镁含量的升高,生产吨镍所消耗的硫酸和锅炉用重油的综合成本呈下降趋势。因此,需要矿山尽可能的提高镍品位,加大剥离量。  相似文献   

6.
从镍钴复合盐中提取镍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从古巴进口的含钴原料(镍钴复合盐)的特点,提出了一个新的提钴技术"加温水洗——碱沉镍钴及硫酸氧化浸出",并且通过实验得到含镍钴物料均能并入某公司现有流程中,钴直收率68.42%,钴回收率92.35%,镍回收率97.4%,比1998年处理镍钴复合盐钴直收率提高了14.52%,钴回收率提高了4.31%,镍回收率提高了10.84%。但是该流程难于除氨。  相似文献   

7.
本小型试验采用高压酸浸技术处理典型的近赤道低品位湿型红土镍矿,研究镍、钴、铝、铁浸出率与温度、酸矿比、搅拌转速、浸出时间、入釜矿浆浓度之间的关系,然后应用技术经济分析的手段对筛选后的试验结果再进一步分析,探索出红土镍矿高压酸浸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对于含镁较低的褐铁矿型红土镍矿多采用高压酸浸的处理工艺,该工艺中的氢氧化镍钴沉淀工序是向除铁铝后液中加入沉淀剂制备其中间产品(MHP)。本文提出采用石灰乳作为沉淀剂,并结合碱基活化控制技术,在合适的石灰乳用量系数下,对不同活化时间下的沉淀产物——氢氧化镍钴及硫酸钙的性质进行研究,最终确定最佳活化时间为3~4 min,此时镍的沉淀率可达80%以上,同时硫酸钙物理性质也适于后续的分离工序。  相似文献   

9.
采用酸洗—还原酸浸工艺回收某冶炼厂净化渣中的镍钴。重点讨论了酸洗终点pH和还原浸出过程中酸浓度、温度及时间、终点pH、液固比、还原剂用量对镍钴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洗在终点pH=2.5的条件下,镍的浸出率为78.1%,而钴的浸出率极低。当还原酸浸出工艺在液固比10:1、酸浓度1.5mol/L、时间3.0h、温度60℃、还原剂用量1.0 mL/g的条件下,镍和钴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8.3%和97.5%。  相似文献   

10.
东川汤丹铜矿采用直接加压氨浸流程所得的试验数据是:矿石磨细至71%为-200目,矿浆固液比1∶1,溶液中氨浓度8.5~10.2%.二氧化碳浓度5.5~6.6%,矿浆温度120~135℃,浸出时间3.2小时,浸出率可达86.5~90%,全氨浸厂工艺回收率为80~83%.造成工艺回收率低的原因,除现用浸出设备的结构不合理,引起铜浸出率不高外,主要损失还存在于固液分离和  相似文献   

11.
镍精矿加压酸浸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金川镍精矿加压一步全浸镍、钴、铜新工艺,浸出液中和除铜后萃取分离镍钴,镍、钴、铜的浸出率可分别达到99.5%、98%和98%以上。该工艺与硫酸选择性浸出相比具有金属浸出率高、分离彻底、易分别回收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红土镍矿处理工艺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红土镍矿回转窑干燥-电炉还原熔炼、回转窑直接还原生产镍铁、还原—硫化熔炼生产镍锍等典型火法工艺以及还原焙烧—氨浸、加压酸浸等湿法工艺综合回收镍、钴进行了比较,并对微生物浸出、微波辅助矿物改型、氯化离析、焙烧改善矿物结构后再行浸出、直接还原制备镍铁及剩余组分制备胶凝材料的耦合技术等新工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硫化镍精矿低酸高温氧压浸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低酸高温氧压浸出工艺从硫化镍精矿中提取镍,考察硫酸起始浓度、氧分压、浸出温度、时间和液固比对镍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佳条件下镍浸出率可以达到95%:起始酸度50g/L,氧分压0.9~1.0MPa,温度130~150℃,时间6h,液固比5∶1。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段高酸—二段中和两段联合浸出红土矿新工艺。结果表明,该红土矿经人工分级后,细粒级矿石在温度95℃、反应时间6 h、初始矿浆浓度32%、酸矿比1.05的条件下,镍、钴一段高酸浸出率分别为97.39%、94.14%;一段浸出后矿浆与粗粒级矿石矿浆混合后在温度95℃、反应时间15 h、粗细粒级矿石质量比1.34的条件下,镍、钴二段中和浸出率分别为82.04%、93.35%,浸出后液含铁浓度小于2 g/L。  相似文献   

15.
印尼苏拉威西岛La-paopao矿区红土镍矿储量约7326万吨,含镍约为1.25%,以此红土镍矿为对象,系统分析了矿样中主要矿物的种类、赋存状态及产出特征。结果表明:矿样含Fe(40.15%),Ni(1.42%),Co(0.15%),Mg(0.37%),SiO2(6.92%)(质量分数),是典型的褐铁型红土镍矿;组成矿物主要为针铁矿、水针铁矿、高岭石、硬锰矿等;镍钴主要以类质同象或在结晶过程中以机械夹杂形式分布于褐铁矿中,其次分布于硬锰矿中,还有部分以独立矿物镍钴土矿形式存在。基于矿物特征,采用硫酸高压浸出工艺处理该红土镍矿,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镍浸出率超过96%,钴浸出率在97%以上,铁浸出率小于1%,实现了镍钴选择性提取。最后分析了渣中残余镍、钴未能浸出的原因以及各金属的浸出行为。未浸出镍钴部分可能存在于锰土矿中,另一部分则在Fe3+和Al3+高温水解沉淀过程中被夹带进入浸出渣。在高温下Fe3+强烈水解并释放出酸,Al3+大部分水解并释放出酸,并沉淀入渣。  相似文献   

16.
红土镍矿堆浸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澳大利亚红土镍矿进行两段逆流堆浸。考察了矿样粒度、浸出液酸浓度、浸出时间、堆高对镍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粒度为2~8mm的矿样,一段浸出使用二段浸出液,堆浸时间16天;二段浸出使用新配置的酸液浸出一段浸出渣,酸浓度为22%,堆浸时间60~70天,整个流程镍浸出率为80.28%。  相似文献   

17.
用某镍矿粗制的氢氧化镍中,铁、钙、镁、硅、铜、锌、钴等杂质含量较高,进一步氨浸后,镍、铜、锌、钴等生成金属-氨络合物进入溶液,用氨性萃取剂萃取、硫酸反萃取,可将镍与其他杂质分离,获得满足电积要求的镍溶液.  相似文献   

18.
从软锰矿酸浸沉淀渣中回收钴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软锰矿酸浸工艺中除杂产生的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沉淀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利用硝酸钠氧化浸出钴和镍。考察硝酸钠用量、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钴和镍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硝酸钠用量35.0g/L,硫酸浓度1.84mol/L,50℃浸出3h的条件下,钴和镍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6%和94%。  相似文献   

19.
云南元江镍红土矿加压酸浸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加压硫酸浸出法处理云南元江高铁低镁型镍红土矿,考察了浸出过程的动力学及控制步骤。研究结果表明,镍钴浸出过程可用收缩未反应核模型来描述,镍钴浸出率符合动力学方程1-(1-x)1/3~k.t,其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1.41 kJ/mol和43.70 kJ/mol,界面化学反应为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20.
针对低冰镍现有处理工艺的不足,研究了低冰镍一种新的处理工艺——氧压直接水浸低冰镍,并对水浸的条件进行了条件优化实验。优化后水浸条件以温度175±5℃,浸出时间2.5 h,氧分压1.6 MPa,转速600r/min为宜。在优化条件下,低冰镍浸出率:Ni≥98%,Cu≥99%,Co≥99%,Fe<16%,为后续镍、铜、钴的分离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