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际能源署(IEA)在其2011年11月发布的《石油市场月度报告》中预测,2011年全球石油需求为8916万bbl/d,经合组织国家需求为4577万bbl/d,非经合组织国家需求为4339万bbl/d;2012年全球石油需求为9047万bbl/d,经合组织国家需求为4555万bbl/d,非经合组织国家需求为4492万bbl/d。2011年,欧佩克原油及库存变动的市场需求为3050万bbl/d;2012年,由于非欧佩克供应增加20万bbl/d,该数值下调至3040万bbl/d;2012年第二季度,非欧佩克石油产量为5361万bbl/d。2012年1~2月全球原油加工能力约为7500万bbl/d。  相似文献   

2.
油井实施声波与涡流振荡防蜡工艺后,流体的流动阻力大幅度下降,在产液量增加的同时,抽油机工作电流下降,工作载荷降低,平均热洗周期由30d延长到90d,免修期由166d延长到265d,平均产液量由10·49t/d上升到15·49t/d,平均产油量由3·24t/d增加到5·45t/d。  相似文献   

3.
2012年,世界原油炼制能力为9 253.1×104bbl/d,比2011年增加35.5×104bbl/d,增幅为0.4%。炼油能力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亚太和北非地区,亚太地区能力增长94.9×104bbl/d,增至3 011.9×104bbl/d,其中中国能力增长71.3×104bbl/d,能力已达1 154.7×104bbl/d,占世界炼油能力的12.5%,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2012  相似文献   

4.
1、引言 敖一联原设计脱水工艺为两段流程,但存在电脱水器电极易老化.运行不稳定.影响脱水效果。 敖一联正常进站液量8000m^ 3/d,高峰期间波动达到10000m^3/d,其中测量4000m^3/d,最高时200m^3/d,最低时公100m^3/d,综合含水率55%。  相似文献   

5.
涡流振动降黏防蜡技术是利用振动片的运动产生微旋涡,旋涡的运动能破坏蜡晶结构达到降黏防蜡的目的。桩西油田实施该工艺后,平均热洗周期由42 d延长到95 d,免修期由223 d延长到386 d,平均产液量由17.5 m~3/d上升到21.7 m~3/d。同时,由于流体的流动阻力大幅度下降,使产液量增加,抽油机工作电流下降,工作载荷降低,起到了节能降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硫磺改性沥青混合料有一个最大特点是改性反应时间长,为此做了养生2 d、8d、10 d、14 d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养生时间的延长,马歇尔稳定度、动稳定度、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低温弯曲应变、抗老化性能逐步提高,高低温稳定性、水稳性、耐久性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7.
通过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综合利用渗透率韵律性、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级差及渗透率突进系数,对马3断块的 E2 d25、E2 d11和 E2 d12的层内及层间非均质性进行研究,发现各层在层内及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其中 E2 d12的层间非均质性最强。利用储层物性预测技术研究其平面非均质性特征,绘制了马3断块 E2 d25、E2 d11和 E2 d12三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平面预测图,发现三个小层的东北部储层物性较好。研究成果为油田后期注水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的钻井生产力报告显示,2017年6月,全国7大页岩油气生产基地的原油产量增加了1.22×10~5 bbl/d(1bbl≈159L),达5.40 Mbbl/d。Permian盆地的原油产量预计将增加7.1×10~4 bbl/d,达2.49Mbbl/d;Eagle Ford的原油产量可能增加了3.6×10~4 bbl/d,达1.28Mbbl/d。Niobrara的原油产量将增加7kbbl/d,达4.57×10~5 bbl/d;Bakken原油产量增加了6kbbl/d,将  相似文献   

9.
2010年亚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估计达到8.2%,中国和印度石油需求增量分别达到64.1万bbl/d和14.8万bbl/d,其他亚太国家需求增量预计达到26万bbl/d,同时日本需求则下滑约4万bbI/d。2000~2010年,亚太地区在全球经济危机和E1本经济疲软等因素的影响下,石油需求年均增速仍达到2.5%,即56.5万bbl/d;2010~2020年将会在2010年的基础上延续年均2.5%(74.1万bbl/d)的增长速度,2020~2050年增速为年均1.5%(47.8万bbl/d),这个阶段增速减缓的原因是由于中国支持清洁燃料而减少了对石油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世界石油工业》2011,(5):17-21
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已与周边国家达成协议,从各个方向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北面:中俄原油管道输送能力为30万bbl/d、满负荷运行时达到60万bbl/d。西面:中哈原油管道输送能力为40万bbl/d;中国一中亚天然气管道2010年输送能力为500亿m^3/a,2013年或2014年将达到400亿m^3/a。南面:中缅油气管道原油输送能力为44万bbl/d,天然气输送能力为120亿m^3/a。这些管道建成后,中国从马六甲海峡进口油气占进口总量的比侧将从目前的77%下降至约54%,但进口数量仍有增长,从目前的310万bbl/d上升到350万bbl/d。  相似文献   

11.
油井经济极限含水的确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胜利油田目前大多数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和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水油比急剧上升导致生产成本逐年增加,部分油田开发单位和部分油井已经出现不经济生产,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油田开发的要求,确保油田开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分析开采规律的基础上,对油区不同类型油藏的经济极限含水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柱塞气举采油工艺在文东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柱塞气举采油工艺是气举采油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艺适合在结蜡、结盐严重的低能量气举井上应用,具有清蜡解堵、减少流体滑脱损失和节约高压注入气的优点。2003年在文东油田选取10口气举井进行柱塞气举采油试验,效果显著,平均单井日产液量由措施前的6.35L/d增加到措施后的13.6L/d,日增液7.25L/d,平均单井注气量由原来的9959m^3/d下降到6892m^3/d,日节约注气量3067m^3/d。  相似文献   

13.
通过乌尔逊凹陷南二段与大二段油气成藏条件及其差异性分析得到,乌尔逊凹陷南二段在源岩条件、盖层条件、盖源时空匹配关系、断源时空匹配关系和油气运移形式上与大二段均存在着差异。前者明显好于后者,表明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成藏条件明显优于其大二段,这是造成目前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显示明显好于大二段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大涝坝天然气处理装置工艺改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涝坝天然气处理装置采用膨胀制冷工艺,其设计天然气日处理量为25×10^4m^3。自2005年投产以来,随着大涝坝凝析气田不断开发天然气的日处理逐渐增加至30×10^4m^3左右,超过了设计处理能力,装置处于超负荷运行,造成C3及C3+收率降低;另外还存在大约每天10×10^4m^3未经过严格脱烃的天然气直接进入了外输管网,造成外输气烃露点无法保证以及C3+资源未能充分回收。针对大涝坝天然气处理装置超负荷运行问题,在原有流程的基础上将分子筛脱水系统改造为四塔流程;制冷系统改造为副冷箱加双膨胀机流程,并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改造后装置的处理能力增加了15×10^4m^3/d,外输干气的烃露点下降了25℃,C3的收率增加了17.4%,C3+收率增加11.8%;液化气产量增加了18.6t/d,稳定轻烃产量增加了2.6t/d。  相似文献   

15.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陆相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层序地层学的观点分析了高邮凹陷戴二段三级层序各沉积时期湖泊水位升降、沉积速率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关系的变化,沉积体系,体系域及其在地震剖面上的响应,探讨了其沉积坡折边缘陆相湖盆初始湖泛面的确定,认为具沉积坡折边缘陆相湖盆的初始湖泛面就是湖水首次越过沉积坡折带的湖泛面。研究认为高邮凹陷戴二段初始湖泛面的出现时间大致在E2d2^5沉积晚期,最大湖泛面的出现问题大致在E2d2^4沉积晚期,同时提出戴二段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东濮凹陷马寨油田卫95块的地质概况及开发现状,设计了IPCS技术(油藏深部剖与表面活性剂驱油提高采收技术)在该油田试验的具体方案,并进行了矿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见效后试验井组产液量从1962.m^3/d上升到206.0m^3/d,产油量从18.5t/d上或到24.9t/d,动液面从1351m上升到1320m,含水从91%下降到88%,达到稳油控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Computational formulas for the porosity of a bed are presented for ratios D/d ⩽ 3 of the diameters of the vessel D and grain 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yer porosity and the ratio D/d, which was derived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from a number of studies, is indicated.__________Translated from Khimicheskoe i Neftegazovoe Mashinostroenie, No. 6, p. 10, June, 2005.  相似文献   

18.
付广  韩娜 《岩性油气藏》2011,23(5):5-8,110
通过油藏解剖及油藏与油成藏条件之间的空间匹配关系得到,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大磨拐河组油藏主要为断层油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反转构造上和长期发育断裂附近。大磨拐河组油成藏与分布主要受4种因素的控制:①南一段源岩区控制着大磨拐河组油成藏与分布的范围;②反转构造及其附近是大磨拐河组油聚集的有利部位;③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为大磨拐河组油聚集成藏提供了储集空间;④长期发育断裂不仅为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大磨拐河组运移提供了输导通道,而且为大磨拐河组油聚集提供了圈闭。大磨拐河组油成藏模式为: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在浮力作用下通过长期发育断裂向上覆大磨拐河组运移,在反转构造及其附近的断块或断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9.
辽河滩海东部地区油气多期次成藏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包裹体分析,确认区内存在3次成藏期,分别为东三-东二期、东营末期及馆陶-明化镇期.通过油气分布现状分析,总结出区内油气成藏主要受圈闭类型、断层活动、盖层及储层发育情况控制,建立了相应的成藏模式.不同构造带存在不同的油气成藏期次,因而油气分布在平面上及垂向上存在不均一性.葵太构造带的中深层及燕南构造带的斜坡部位应是进一步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0.
李鹏  周承诗  陈刚  吴琼  赵益忠  张锡娟 《海洋石油》2011,31(2):68-71,100
注聚区油井砾石分级充填防砂工艺技术是针对胜利油田注聚区见聚油井产出液黏度增大、携砂能力增强,提液引效措施加剧油井出砂使油井防砂有效期变短等问题进行研究的.该技术是在注聚区油井充填防砂时改变过去采用单一粒径砾石进行充填防砂的做法,将不同粒径砾石按不同比例分级充填到近井、炮眼附近和筛套环空,同时在中粒度粒径的砾石中加入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