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国内最大的黄土塬(董志塬)地区8000kN·m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施工、检测进行系统全面的实践研究,通过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瑞雷波试验、浸水与不浸水平板载荷试验对强夯处理效果进行综合检测,得出有效加固深度、湿陷性处理效果等结论,为大面设计、施工、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国内最大的黄土塬(董志塬)地区8000kN·m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施工、检测进行系统全面的实践研究,通过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瑞雷波试验、浸水与不浸水平板载荷试验对强夯处理效果进行综合检测,得出有效加固深度、湿陷性处理效果等结论,为大面设计、施工、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12 000 kN.m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施工、检测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通过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瑞雷波试验、浸水与不浸水平板载荷试验对强夯处理效果进行综合检测,与同一场地3 0008,000 kN.m能级的处理效果进行对比,得出有效加固深度、湿陷性处理效果等结论,为大面设计、施工、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8 000、12 000 kN·m高能级强夯大面积处理地基加固的综合检测试验数据,结合室内试验数据及黄土地区的特殊性,得到了高能级强夯在黄土地区的有效加固深度、湿陷性处理效果;分析了高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的加固效果、加固深度及能级变化对地基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研究为进一步分析高能级强夯的加固机理,尤其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加固机理提供了依据,也为高能级强夯的大面积设计、施工和检测提供了优化数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8000kN.m高能级强夯处理湿陷等级为Ⅲ~Ⅳ级的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地基,对其设计、施工和检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实践研究。通过瑞利波波速测试、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和静力载荷试验等对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效果进行了综合检测,对比分析了强夯前后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地基承载力和湿陷性的变化情况,确定有效加固深度、湿陷性消除、地基承载力等均满足设计要求,可为其他高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工程的设计、施工、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高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后的地基进行不同桩径钻孔灌注桩试验,通过浸水与不浸水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抗拔试验、水平静载试验对不同桩径灌注桩不同工况下的承载能力进行测试研究,为强夯处理后的黄土地区灌注桩设计、施工、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永学  李旺 《四川建筑》2014,(3):134-136
西北湿陷性黄土地区土体含水量较低,一般在3%~10%之间,根据现行规范直接进行强夯影响深度较小,需要进行增湿处理,而国内对于增湿高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实例和试验研究较少。文中通过甘肃地区某项目地基处理施工试验,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区增湿高能强夯施工的增湿工艺和施工过程,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土体增湿施工提出了意见,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结合山西某电厂工程的地质条件,介绍了黄土地基强夯试验的设计与施工方法,并进行了夯后检测,从强夯土承载力、湿陷性处理效果、强夯处理深度三方面,分析了强夯试验效果,为地基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如何经济高效的消除湿陷性一直是黄土地区地基处理一个课题,本文通过一个典型的自重湿陷性黄土的强夯地基处理实例分析,对强夯法处理自重湿陷性黄土的适用性进行评价,并对强夯消除黄土湿陷性的地基处理设计、施工和检测提出一些建议,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深度和湿陷性评价等难题,在湿陷性黄土厚度大于36.5 m的场地进行以下浸水试验:不同深度的挤密桩处理地基深层浸水载荷试验,不同深度的孔内深层强夯处理地基载荷浸水试验,不打注水孔、埋设TDR水分计的原位浸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6~12 m、深层浸水时,发生显著地基下沉;15~20 m时,地基沉降较小;处理深度大于20 m时,地基沉降基本可忽略。(2) 浸水试坑22.5~25.0 m以上土体含水率增加较快,甚至达到饱和,以下土体含水率增加缓慢,基本没有发生湿陷。建议22.5~25.0 m作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和湿陷性评价的临界深度。(3)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在采取有效的综合处理措施之后,甲类建筑可以不全部消除湿陷量,乙、丙类建筑可以根据控制建议适当放宽对剩余湿陷量的要求。(4) 不同地区、不同微结构类型土的湿陷性应当采用不同的湿陷系数 来判定,即“湿陷系数 = 0.015”在自基础底面至基底下15 m的范围内可继续使用;15 m以下适当放宽,按不同深度对 进行修正,可使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性评价趋于合理,有效节约大量地基处理费用。  相似文献   

11.
甘肃陇东黄土塬一一董志塬是我国湿陷性黄土分布的主要地区之一。首先对黄土塬区深厚湿陷性黄土的工程性质及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进行分析和统计。然后提出整片土垫层法、灰土挤密桩法、强夯法及DDC工法等适宜于本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并对施工质量的检测方法及控制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对黄土塬某工程的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15 000 kN·m高能级强夯加固处理.通过探井取样与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3种方法对强夯处理效果进行综合检测和研究,得出15 000 kN·m高能级强夯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有效加固深度.试验表明,强夯处理后消除湿陷性效果显著,地基土承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郭伟 《地基处理》2010,21(1):10-15
强夯法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地基处理方法。本文对国内最大的黄土塬地区湿陷性黄土分别采用3000kN·m、8000kN·m、12000kN·m能级强夯进行加固,分别通过平板载荷试验对加固处理后的地基进行浸水载荷试验与不浸水载荷试验检测;采用了不同面积的载荷板进行试验,验证不同能级强夯加固后浅层地基承载力的设计值,对比分析得到一些有价值的参数和数据;并为大面积施工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升勇 《山西建筑》2008,34(7):137-138
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处理这一难题,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强夯法的施工设计,并进行了效果检测,对夯后地基土的工程性能进行了评价,得出在含水量适中、地下水位埋藏较深的湿陷性黄土地区采用强夯法是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郭伟  李向旗 《山西建筑》2010,36(9):102-104
对国内最大的黄土塬地区湿陷性黄土分别采用3000kN·m,8000kN·m,12000kN·m能级强夯进行加固,分别通过平板载荷试验对加固处理后的地基进行浸水载荷试验与不浸水载荷试验检测,对比分析得到一些有价值的参数和数据,并为大面积施工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较差,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进行渠道地基湿陷性处理是必要的。强夯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种有效方法。针对某输水干渠六标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详细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对湿陷性黄土的强夯设计、施工、效果评价进行了初步探讨,对该工程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以其经济、施工速度快且适用性广而被工程界广泛应用,其加固效果不仅与强夯的施工参数有关,还与被加固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某工程施工前在现场选取两个典型试验区进行8000kN.m超高能级强夯下加固效果的对比试验,探讨了湿陷性黄土的含水量对强夯效果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由于地层层序等工程地质条件差异对强夯主加固深度产生的影响,为下一步指导大面积的强夯施工和加固同类地基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简析湿陷性黄土填方的现状,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施工,着重阐述了强夯法的优势及施工步骤。结合工程实例,具体论证了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地基强夯处理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地基承载力、回填土质的湿陷性以及回填土密实的均匀度等指标的检测,地基加固效果显著,使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地基获得了较高的地基承载力和密实度,解决了回填区与原土区结合部不均匀沉陷、广大黄土地区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回填地基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湿陷性黄土的作用机理及危害,通过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的处理实例,分析了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优点,着重阐述了强夯法消除湿陷性的效果,并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设计施工应注意事项,指出治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20.
沙晓军 《工业建筑》2012,(Z1):665-669
对6000,8000kN.m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施工、检测进行全面研究,通过对夯前、夯后标贯击数、干密度、湿陷性系数、压缩系数、承载力、沉降量等参数的分析,得出强夯处理效果以及有效加固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