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苏丹3/7区块的地震资料处理压制多次波过程中,过去存在压制多次波不足或者损伤有效信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用分级多域迭代组合去噪技术解决:①根据多次波的周期性先用预测反褶积压制近偏移距的周期性多次波;②用Radon变换分别在炮域、检波点域和CMP域压制远偏移距的多次波;③在CRP道集上用高精度Radon变换压制剩余的多次波。通过应用上述技术,很好地压制了研究区块较发育的多次波,从而使处理成果品质有了较大改善,获得了多次波压制好、信噪比高的地震资料,为总结该区块潜山地区油气成藏规律,识别油气聚集带提供了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2.
时频域零炮检距地震道拟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如何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地震共中心点道集的AVO特性。以及不同炮检距信号经过不同路径的地层吸收的基础上。发现对于某一时刻的不同炮检距地震信号的不同频率成分。可以用多项式描述其与炮检距aT的关系。进而提出了基于信号时频分析和多项式拟合的时频域零炮检距地震道拟合技术。司时。利用多道信号估算的信噪比来设计的时频域Wiener滤波器。克服了常规多项式拟合技术压制噪声能力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水平叠加的作用是压制随机噪声和消除多次波,但伴随的缺点是降低了地震资料分辨率,且模糊了振幅特征。为了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和振幅保真,许多学者提出了多种拟合方法代替水平叠加。然而,这些拟合方法也有其自身的弱点,如在提高信噪比方面的能力较弱等。本文从应用角度出发,讨论了时频域零炮检距拟合方法的特点及在海上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中应用叠前消除各种线性干扰和多次波的必要性。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只要在叠前做好去噪工作,应用时频域零炮检距地震道拟合方法代替水平叠加有利于改善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振幅保真。  相似文献   

4.
雷扬  吴闻静  梁正洪  陈兵  刘远志 《岩性油气藏》2013,25(4):106-110,115
多期高原隆升运动导致羌塘盆地地表岩性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且地下断裂发育。前期获得的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单炮记录中干扰波类型繁多,有效信号常淹没其中。通过野外地震组合方法对干扰波进行压制必须对其传播特征及属性进行全面的分析。首先利用单炮记录结合雷达图技术分析了探区主要干扰波的类型、传播方向、速度、频率和波长等特征,然后通过抽取不同组合基距的共接收点道集,分析了不同组合基距接收对干扰波的压制效果。分析发现:单点接收时(组合基距为0m),对探区干扰波压制效果差;随着组合基距增大,对高频、低速、较短波长的干扰波压制效果逐渐变好;当达到最大组合基距160m时,能较好地压制高频、低速、短波长的干扰波,提高原始资料的品质,而对高速、较长波长的干扰波压制效果较差,必须进一步增大组合基距或利用多道混波处理技术才能对其进行更好的压制。利用盒子波技术调查干扰波有利于对低信噪比地区干扰波进行全面的认识,更有利于在地震资料采集及多道混波处理过程中压制干扰波,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5.
阿曼36、38区块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地表和地震地质条件复杂,阿曼36、38区块地震资料品质较差.针对处理中存在的静校正、提高信噪比和多次波压制等3个关键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处理方案.采用层析静校正、交互迭代静校正和反射波剩余静校正较好地解决了研究区的静校正问题.采用叠前多域去噪剔除面波,去除线性干扰,衰减随机噪声,并综合使用叠后去噪、多项式拟合等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在分析多次波成因、准确解释一次波速度之后,串联运用F-K滤波、拉东变换和内切叠加等方法压制多次波,增强了深层资料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6.
超高效混叠采集技术可实现多组震源同时激发产生地震波场,大幅度提高采集效率,但往往会导致相邻震源之间产生波场交叉而相互干涉,显著降低地震数据的信噪比。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SVD)约束迭代反演的混叠噪声压制方法。首先以选定区域的混叠噪声奇异值对混叠数据的奇异值向量进行约束,然后利用迭代反演的策略逐步更新混叠数据的奇异值向量,最终在共炮检距域或动校正后的共中心点域实现混叠噪声与有效信号的分离。数据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压制混叠噪声的同时,充分地保护有效信号。  相似文献   

7.
��β�˥��������Ӧ���о�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伊犁盆地伊宁凹陷发现有多次波严重影响目的层段反射的现象,虽经预测反褶积、波动方程外推以及f-K等压制多次波,但在叠加剖面上收效甚微。文章经分析认为,该区目的层段反射系数较小,工区构造复杂,断层很多,加上多次波严重干扰,当时野外采集参数无法使有效波与多次波很好分离,也就无法使有效波获得足够高的讯噪比。拉冬域滤波是利用动校后的CMP道集在拉冬域的多次波剩余时差,根据工区多次波的频带范围,要求低频段在最小炮检距处的多次波剩余时差应超过四分之一周期以上,而最大炮检距处的多次波剩余时差必须比最小炮检距处超出一个低频视周期以上;要求高频段在最大和最小炮检距处的多次波剩余时差差值不能超过(N-4)倍的高频视周期,这样就可确保多次波落入叠加方向特性的压制区。文章还结合该区最新采集的地震资料,处理中利用拉冬域滤波方法并结合内切除,对衰减伊宁地区多次波有明显效果,从而为今后该区压制多次波提供了有效的处理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拗陷期地层的多个强反射界面产生大量层间多次波,降低了地震成像的振幅保真度和垂向分辨率,影响中深层目标储层的预测精度。有效压制多次波是提高地震成像品质的重要环节,本文研究应用频率域拉东变换加权约束反演方法,实现层间多次波的叠前压制。“两宽一高”地震数据和测井资料的多次波分析表明,研究区多次波的数量多、阶次高、周期不同、能量各异,且多次波之间以及多次波与一次波干涉叠加,致使多次波的叠前时距特征不明显,有效压制难度大。在动校正后的CDP道集上,采用频率域抛物线拉东变换实现多次波与一次波快速分离;加权约束反演重构多次波,解决小炮检距多次波重构及有限炮检距引起的拉东域能量模糊现象;由实际地震道自适应减去重构的多次波,避免损伤有效信号。叠前压制层间多次波提高了研究区地震成像的振幅保真度和垂向分辨率,有利于薄层砂体预测。  相似文献   

9.
徐颖  刘晨  吕秋玲  邵文潮  徐春梅  穆洁 《石油物探》2015,(2):172-179,196
塔中地区主要目的层是深层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由于地表沙丘起伏大、沙层松散,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干扰波复杂,导致目的层地震资料信噪比非常低。沙丘所产生的噪声不仅使有效波特征受到影响,而且使面波等相干噪声的规律性遭到破坏,从而增加了去噪处理的难度。为了在保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压制干扰波、提高塔中奥陶系目的层资料信噪比,基于多年沙漠区地震资料处理所取得的经验与认识,通过对塔中地区地震资料干扰波成因、类型及其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根据噪声类型、能量强弱、频带范围及其在不同域中所表现的特征,分类、分步、分频、分域、分时窗、分区的六分法多域组合去噪技术思路与处理流程。实际资料应用效果表明,多域组合去噪技术能明显提高奥陶系内幕反射的信噪比以及小断点、碳酸盐岩内部异常或"串珠"状反射的清晰度。  相似文献   

10.
川中地区前震旦系勘探程度不高,远远满足不了深层地质研究的需求。现今主要依据地震资料研究前震旦系,但由于地层年代久、地层压力大、波阻抗差异小,导致地震波能量衰减大、有效信号能量弱,中、浅层存在的强反射界面容易掩盖深层有效的弱反射能量,大大降低了深层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影响地震成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造成构造或地层假象,误导地质解释。为此,在详细分析川中深层地震资料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层的地震反射特征,认为深层寒武系和震旦系地震资料存在强多次波,超深层前震旦系的连续层状反射结构主要源于中、浅层强反射层产生的多次波,致使深层和超深层信噪比很低。基于多次波的认识和压制难点,确定了叠前和叠后联合、组合压制多次波的思路,应用层控速度分析、高分辨率抛物线Radon变换、优势炮检距叠加和叠后F-X域滤波压制残余多次波等关键技术压制多次波。高石梯—磨溪三维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提高了深层地震数据和测井合成记录相关性,超深层低角度席状多次波强反射能量得到有效压制,地层结构特征更为清楚,地震成像质量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