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工业副产物混合二元酸(DBA)和甲醇为原料,分别用复合固体酸和PW12/Si O2为催化剂催化合成混合二元酸二甲酯(DBE),对比发现两种催化剂条件下的最佳合成条件均为甲醇和酸(DBA)摩尔比为3.5,催化剂的用量均为混合二元酸(DBA)质量的2%,反应时间均为4 h,载水剂加入量均为50 m L/100 g DBA,在此条件下,两种催化剂下的DBE收率均接近85%,产品酯的总质量分数均在98.6%以上,且两种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时,DBE收率均大于70%,权衡利弊,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且DBE收率相似的条件下,使用固体酸催化剂加热催化酯化合成混合二元酸二甲酯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C4~6混合二元酸、甲醇为原料,回体酸为催化剂,合成C4~6混合二元酸二甲酯.进行了不同种类催化剂筛选、反应工艺条件优化及催化剂寿命的实验研究,确定了适宜的酯化反应条件:以于氢树脂酸为催化剂,反应时间4.5 h、酸醇物质的量比1:5、催化剂加入量10%、反应温度74~82℃.在此条件下,混合二元酸转化率达87.8%....  相似文献   

3.
王艳 《塑料助剂》2023,(3):5-6+16
以混合二元酸(DBA)和甲醇为原料,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不加带水剂的情况下合成混合二元酸二甲酯(DBE),考察不同反应条件对产品收率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占DBA质量的4%,甲醇与DBA摩尔比为5.6,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5 h,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混合二元酸二甲酯收率达到93%。  相似文献   

4.
汽介绍了以混合二元酸、甲醇为原料,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NKC-9为催化剂,合成混合二元酸二甲酯,确定了酯化最佳工艺条件:醇酸摩尔比4:1、反应时间4小时、催化剂含量为8%(混酸质量百分比),反应醋化转化率都可以达75%以上,DBE产品酸值小于1mgKOH/go利用自制的DBE和l,4-丁二醇在钛酸四正丁酯催化作用下可合成...  相似文献   

5.
利用混合二元酸制备聚酯多元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工业生产尼龙 6 6副产C4~C6的混合二元酸为原料 ,在 85℃经甲醇酯化 (酯化率大于90 % )、精制 ,并在 2 0 0℃左右经乙二醇酯交换缩聚合成相对分子质量为 15 0 0~ 2 0 0 0的各种聚酯多元醇 ,用它来进一步合成聚氨酯 (PU)弹性体 ,并对其物理机械性能进行测试 ,其拉伸强度平均在 9MPa以上 ,与国外产品性能相当。所确定和优化的聚酯多元醇合成工艺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以C_(4~6)混合二元酸、甲醇为原料,固体酸为催化剂,合成C_(4~6)混合二元酸二甲酯。进行了不同种类催化剂筛选、反应工艺条件优化及催化剂寿命的实验研究,确定了适宜的酯化反应条件:以干氢树脂酸为催化剂,反应时间4.5h、酸醇物质的量比1:5、催化剂加入量10%、反应温度74~82℃。在此条件下,混合二元酸转化率达87.8%。干氢树脂酸催化剂连续使用4次时,混合二元酸转化率仍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7.
固体酸H催化合成C_(4~6)混合二元酸二甲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固体酸H催化合成了C_(4~6)混合二元酸二甲酯,考察了反应时间、酸醇配比、催化剂浓度及催化剂使用寿命对反应的影响,并确定了最适宜的合成条件,在此条件下,混合二元酸的转化率为96.38%。  相似文献   

8.
以生产己二酸的副产物混合二元酸(DBA)与甲醇为原料,用复合用固体酸为催化剂,“绿色”制备混合二元酸二甲酯(DME)。最佳制备条件为:甲醇,DBAmol比为3.4/1.0,复合固体酸用量为DBA质量的1.5%,反应4h,100gDBA甲苯加入量为50mol。在此条件下DME收率为87%,产品为无色澄清透明液体,其中含丁二酸二甲酯质量分数为11.0%、戊二酸二甲酯质量分数为14.0%,己二酸二甲酯质量分数为73.8%,复合固体酸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再利用5次时的DME收率仍然大于80%。  相似文献   

9.
固载磷钨酸催化合成混合二元酸二甲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固载型磷钨酸催化荆催化混合二元酸(DBA)和甲醇反应合成混合二元酸二甲酯(DBE)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催化荆用量、醇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及带水剂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醇酸物质的量比3.5:1,催化剂用量为体系质量的5%,反应时间270min,甲苯为带水剂,用量占体系质量的27%。催化剂重复使用10次活性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0.
在一水硫酸氢钠催化剂作用下,以异辛醇及生产环己酮的副产混合二元酸为原料,考察了混合二元酸二辛酯合成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酯化反应条件为混合二元酸粗品14.6 g,异辛醇40 mL,以15 mL二甲苯作带水剂,催化剂一水硫酸氢钠0.30 g,110~156℃回流反应1.5 h。在该优化条件下,混合二元酸的酯化率达99.64%。催化剂经重结晶后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氯甲苯分离方法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具有工业前景的分子筛吸附法和分步结晶法用于氯甲苯分离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以水和硫酸锌及水和硫酸铝为主要原料,通过共沉淀的方法制备了Zn∶ Al为3∶1的类水滑石(LDHs)型前驱体.采用XRD、SEM、TEM等对LDHs及其煅烧形成的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研究,测试了复合氧化物对大肠杆菌ATCC 2385的抗菌性能,并考察了反应时间,焙烧温度、不同沉淀剂对该复合氧化物抗菌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反应时间为12h,焙烧温度为1000℃,沉淀剂为碳酸钠时得到的复合氧化物抗菌性能最为优异.  相似文献   

13.
刘中伟  王志航 《广州化工》2010,38(4):259-260
以黄岛油库为例,分析了油库混油现象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在保证生产有序进行的同时,又确保同类不同牌号的油品质量不受影响,对成品油的贮运和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混合酸溶液中硫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云南化工》2001,28(4):23-25
提出了用硫酸钡重量法测定硫酸、磷酸、硝酸混合酸溶液中硫酸含量,对测定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加盐酸煮沸去除硝酸等干扰,在pH2.5-3.0的盐酸介质中进行沉淀反应,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满意,标准偏差为0.09855%-0.09823%,变异系数为1.14%-0.54%。  相似文献   

15.
混炼橡胶焦烧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Brabander塑性计测量了不同填充体系,硫化体系的胶料在不同温度,不同转子转速下的焦烧时间,拟合焦烧时间随温度或转子转速变化的方程。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电力生产中,燃煤发电占主导地位,煤炭供应紧张的局面短期内难以缓解,人们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是采用混煤。介绍了混煤的特性指标及其确定方法,简要介绍混煤燃烧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高镁磷尾矿渣制取磷镁复合肥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宏  李艳 《贵州化工》2009,34(2):20-2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组织实验,以确定磷、硫混酸制取磷镁复合肥料较优的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磷酸和硫酸的用量对混酸分解高镁尾矿渣的制取磷镁肥的影响比较显著,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影响较小。最佳工艺条件为:湿法磷酸用量95g,硫酸用量75g,反应时间30min,反应温度55℃,此时,MgO转化率为82.63%。  相似文献   

18.
在以表面活性剂为模板的仿生合成中,模板的自组装特性是关键环节。由于混合胶团的存在,两种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体系的效能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溶液;利用试验优选合适的混合表面活性剂用于仿生合成,耗费时间长,成本高。本文从热力角度出发,分析了混合成胶自由能的影响,建立了离子 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的自组装模型,利用该模型模拟考察了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混合临界胶团浓度和胶团组成等参数,得到了其影响因素及作用规律,并进行了部分试验验证,二者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9.
TA残渣制取混合型增塑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由聚酯生产中的固体废弃物TA残渣提取的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的混合二元酸与异辛醇反应制取混合型增塑剂。探索了合成工艺,反应条件等对产品收率及性能的影响。所获产品达到增塑剂DOTP企业标准,为环境保护,充分利用工业废弃物找到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derives the exact discrete representation corresponding to a cointegrated system of mixed first- and second-order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ith mixed stock and flow data and observable stochastic trends. We provide some formulae to implement the Gaussian estimation and conduct a Monte Carlo experiment to examine the finite sample properties of the Gaussian estimator. We also compare the properties of the estimator based on the exact discrete representation to that based on misspecified discrete models.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e of the exact discrete representation for estimation purposes produces considerable reductions in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the estimate for most of the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