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针对现有雷电预警技术适用性不强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气电场特征的雷电临近预警方法。首先对比了典型雷暴天气与非雷暴天气大气电场的幅值特征;然后采用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提取了二者固有的本征模态分量;最后运用雷电定位系统记录的一次雷暴过程进行预警反演分析。结果表明:结合大气电场幅值及其本征模态分量特征的雷电临近预警方法在不同地区具有很好的运行效果,且命中率约为0. 78、TS评分达到0. 615。该雷电临近预警方法使得在雷暴来临前采取主动性规避措施成为了可能,进一步地提高了雷害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1):64-65
雷暴天气是指伴有雷电、冰雹、大风和强降水的局部地区的强对流天气。我国夏季雷电灾害占全年雷电灾害的66%,严重威胁到飞机人工降雨、高炮防雹作业的安全。因此,文章将分析我国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雷暴天气成因和预报预警方法,研究雷暴天气防灾减灾的途径及方法,为雷暴天气短临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雷电预报预警无法针对指定区域短时间内的落雷范围、地闪密度和雷暴轨迹做出较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为改善雷电预报预警的被动性,提出了一种具有主动预测前瞻性的改进密度聚类的雷暴运动趋势临近预测方法。首先引入核密度估计和加权欧氏距离改进聚类算法,对雷电定位系统提供的实时地闪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然后根据雷暴中心时移位置的变化,最小二乘法拟合雷暴运动二次曲线轨迹,克里金插值法计算落雷密度,实现雷暴临近预测。实验结果表明,预测雷暴中心与实际位置偏差在3 km以内,偏离度小于5%,落雷次数预测准确率高达80%以上,雷暴云覆盖范围预测偏差在20%以内。为提高雷电预警的准确性和降低误报率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以枝江市气象局防雷工程整改项目为例,根据枝江市雷暴和地闪资料,分析了项目所在地的雷电环境背景,并阐述了该项目直击雷与雷电感应的防护设计措施,旨在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3)
无线电监测站具有相对位置突出、雷击环境较为恶劣的现状,为了加强对无线电监测站测向天线及天线塔配套设施的防护,采用"被动防雷接闪"与"主动雷电预警"相结合,硬件防雷装置与软件雷电预报预警相配套,当雷电临近测向天线及天线塔配套设施时,提前预警,并发出警报,通知监测站监控中心采取人工预防措施,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可以大大减少无线电监测站的雷电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6.
为确保光伏建筑发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通过雷电易损性及雷电危害途径分析,探究光伏电池板雷击感应高压与典型雷电流之间的关系,得出雷电流的幅值越大、雷电流陡度越大、倾斜角越大、距离越近,雷击产生的感应高压危害也越严重。将三站大气电场联网和闪电与光伏建筑的距离组合,划分为4级预警,在不同的预警等级采取针对性的防御措施。通过计算雷击光伏建筑事故概率,提出等离子防雷构想,向光伏建筑周围输送与雷云同极性的电荷,降低电场感应,主动降低事故概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对山东省雷电历史资料的分析,得出山东省属于雷暴发生频繁地区,雷电事故多发区。通过近年来防雷安全检测、防雷工程设计审核、灾害事故分析与鉴定等防雷工作的实践.总结出目前山东省防雷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时空聚类算法的地闪活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聚类算法的雷电地闪活动规律分析方法。利用广东佛山地区近十年的海量落雷数据,研究雷电地闪活动路线与地形地貌、河流、高程等的相关性,提取雷电地闪活动的典型发展通道。结果表明,地闪活动易发生在河流附近,与高程关系不明显,大部分雷击杆塔故障发生在雷电活跃主通道,为输电线路的差异化防雷、预警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主要分析了国际标准IEC62305-2006中未引入的三个相关参数。随着雷电预警技术的日趋成熟,有必要把雷电预警引入到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该参数的引入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外部环境对风险评估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雷电灾害风险具有整体性,与周围的环境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必要引入外部环境作为评估对象的影响因子。防雷装置的腐蚀对评估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通过分析认为:引入以上三个相关参数,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雷电灾害风险,而且可以更科学的计算评估相关的因子。更重要的是,这为广大评估人员提供了一种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贵阳站2020年1~10月逐日探空资料,计算了74个物理量参数。在物理量参数与闪电活动次数、雷暴活动事件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基础上,选定了具有预报意义的16个物理量参数,采取累计概率极差法统计样本值域分布,确定其单一指标判定范围,单一物理量判定雷暴活动命中率均达到70%;应用逐步回归建立雷暴潜势预报方程,选定了瑞士第二雷暴指数(SWISS12)、抬升指数(LI)、最大抬升指数(BLI)、修正杰弗逊指数(TMJ)、修正K指数(mK)、整层比湿积分(IntegralQ)5个物理参量,生成预测模型达到极其显著水平;通过ROC曲线和ISO精度线确定预报模型的概率阈值为0.47,雷电潜势预报的命中率POD为83.5%,虚假警报率FAR为20.4%,临界成功指数CSI为68.8%,准确率较高,雷电潜势预报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避雷针的工作原理,从地层、地形、气候、湿度及季节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接地电阻值的因素,介绍了接地体本身对接地电阻值的影响,总结了对接闪器、架空线、引下线的技术要求以及降低接地电阻值的方法,以达到真正避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建筑物防雷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宏达 《建筑电气》2002,21(2):26-28
回顾了建筑物防雷发展的历程和防雷观念更新的情况,指出了现在防雷的基本原理和一些误解,以及笔者对防雷接地和安装过电压保护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李红梅 《山西建筑》2008,34(14):181-182
针对雷击的危害性,从建筑物防雷措施、家用电器防雷措施、人体防雷措施、配电线路及配电设备防雷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预防雷电,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浅谈某高层住宅电气设计中的防雷接地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某高层住宅设计的实际情况,从防雷和接地设计两个方面对高层住宅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方法和采用的措施进行了简单阐述,解决了实施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而为高层住宅防雷保护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武香娥 《山西建筑》2014,(29):151-152
对直击雷、感应雷、球形雷三种雷电现象作了介绍,分析了目前现代建筑综合防雷系统的研究状况,从行政制度建设、技术制度建立两方面着手,对现代建筑防雷系统的建设作了详细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低压系统的雷电过电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雷电放电的发展过程和放电的统计特性,统计表明,17%的雷电流具有不大于1μs上升时间;90%的不大于8μs的上升时间;50%的雷电流波长约为(26 ̄50)μs。并论述了低压系统因雷电放电而产生过电压的4种不同偶合机制即:雷直击于低压导电系统或防雷系统的电导性偶合,雷击防雷系统的接闪器或低压系统传导线时的容性偶合、感性偶合及雷电远距离干扰低压系统传导线时的辐射偶合(电磁偶合)。认为低压系统过电压的威胁主要来自雷电放电。  相似文献   

17.
董礼海  高华丽 《山西建筑》2009,35(8):208-209
介绍了雷电危害无线通信设备的原理和雷击破坏的主要形式,列举了无线通信设备的防雷措施,在此基础上,依据系统防雷的科学理论和防雷设计安装经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从而达到在雷电入侵时能够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戴珂 《山西建筑》2012,(32):235-237
针对主要园林防雷要素,建议将园林要素的重要性、人的因素、年预计雷击次数、自身结构、内部环境和结构变化、外部环境和其他因素、雷击史七个方面作为园林要素防雷风险评估的主控项目,且区分不同要素的评估计算方法,并提出园林要素防雷等级按风险评估计算E值可分为五类。  相似文献   

19.
赵丽新 《山西建筑》2010,36(29):163-165
结合储油区的特点,以具体的例子为背景,从油罐选型、储油区布置设计、防火堤设计、防雷防静电设计四方面详细阐述了储油罐区的布置及防雷防静电设计,以确保储油区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张法 《山西建筑》2011,37(31):118-119
简要介绍了无线通信基站通用的室外和室内防雷措施,结合工程实践经验,针对几种常见类型无线通信基站,探讨了如何有效地进行防雷,从而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