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紫砂壶里的有些壶型一般是由一位大师首创,逐渐发展成为得到人们共同认可的经典壶型,比如"供春壶"、"树瘿壶"、"鱼化龙壶"、"僧帽壶"、"井栏壶"、"掇球壶"、"汉君壶"、"仿古壶"等等,这些壶型都是历代陶艺大师首创的,壶型或明显、或微妙地表现了不同的时代气息和个人风格,成为紫砂壶艺上的"独一无二"。其中,"供春壶"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供春壶"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江苏宜兴制砂壶名艺人供春所作的壶,传说他姓龚,名供春。供春是一位官员的书童,供春陪同主人在宜兴金沙寺读书时,寺中的一位老和尚很会做紫砂壶,供春就偷偷地跟老和尚学。后来,供春用老和尚洗  相似文献   

2.
钱盘德 《佛山陶瓷》2013,(12):60-61
供春壶取材于自然生长的大树,融花器、雕塑器、紫砂肌理纹样巧饰于一身。花货的壶身、壶嘴、壶盖,都是紫砂仿生的处理,体现出了供春壶瘦、漏、透、皱之美,壶身线条光滑柔美,供春发展至今,从此供春壶的温雅古朴,仿佛看见供春处的时代那令人怦然心动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3.
供春是宜兴紫砂壶的鼻祖,历代以来,一直为人们传颂着。“供春壶”更是宜兴紫砂壶珍品之中的瑰宝。有一只“供春壶”就保藏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之中。由于它的珍贵,历代以来,一直成为紫砂器收藏家追求的目标,也成为紫砂壶名家模仿的对象。历代许多收藏家为一生一世见不到“供春壶”感到终身遗憾。可是什么是“供春壶”?供春与“供春壶”是什么关系?这两个问题,可能有人会感到奇怪,可能会使一些收藏家和紫砂壶的研究者为之瞠目。然而,事实总归是事实,科学研究应当去伪存真,实事求是。1关于供春和“供替壶”的史料关于供春和“供…  相似文献   

4.
任艳 《陶瓷工程》2011,(7):76-76
供春壶造型古朴精工。温雅天然,质纯薄而坚实,负有盛名,供春之壶,胜于金玉。  相似文献   

5.
"供春壶"名满天下,是紫砂壶的鼻祖,"供春"题材在紫砂茗壶系列中甚为传统,在历史"供春壶"造型上演变与创新制作的三两器型,和谐统一的组合即具有了独特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6.
供春壶造型古朴精工.温雅天然,质纯薄而坚实,负有盛名,供春之壶,胜于金玉.  相似文献   

7.
宜兴紫砂始于宋,盛于明清.供春是宜兴紫砂壶的开山鼻祖,所制"供春"壶,原作大家没有见过,但历代都有仿品,世代相传,"供春壶"的树樱特征一直相沿至今.  相似文献   

8.
周建春 《江苏陶瓷》2009,42(2):41-42
紫砂壶以“供春”题材在紫砂茗壶系列中甚为传统且历史久远,由历史之“供春”感悟自我之“供春”,始觉必须多以自然为师,从而升发壶艺的内在气韵精神。  相似文献   

9.
紫砂陶刻装饰,最早见于元代壶铭"且吃茶、清隐"五字草书,它与古代陶器刻文同为一个模式,即是作者在其所制陶坯上记述姓名或记上所叙铭文.起初都是在壶底部刻划,这只是紫砂壶雕刻的雏形,还淡不上雕刻装饰工艺.我们先从宜兴壶艺的创始人供春说起.供春是士人吴颐山的侍童,是时吴氏为准备三年一次的京试而寄居于金沙寺静读.而供春则服侍吴氏的起居饮食.供春闲时就观察寺僧和当地陶工制作各类器皿.据说有一天,他利用一块紫砂泥捏成一个茶壶.吴氏拿供春为他所制的茶壶供其友侪观赏,大家看后颇为欣赏,也请供春为他们制壶,由此宜兴壶开始风行,且渐及全国.  相似文献   

10.
"供春壶"是中国紫砂壶艺术的源头,时至今日其凭借简约质朴、充满自然气息的造型仍然获得了大多数人的喜爱。这一把"竹节供春壶"在传统"供春壶"的基础上,用中国人喜爱的竹子加以点缀,不仅在外形上增加了独特的美感,更使其内涵丰富起来。在审美观念、文化意识的关照下,通过分析"竹节供春壶",可以了解到紫砂壶艺术的"前世今生",更能在美的体验中体会传统手工艺术与文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徐建平 《江苏陶瓷》2014,47(5):68-68
谈及紫砂壶的创始,自然就是相传明代正德、嘉靖时期的龚春手制的“供春树瘿壶”,每部紫砂著作基本上都要提及。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位大师、艺人仿制过“树瘿壶”,也不断地进行着创新:黄玉麟、顾景舟、裴石民、徐汉棠等,创作出了形形色色的“供春树瘿壶”,或瓜钮,或灵芝钮,或水波钮,还创新出“龙行供春壶”、“供春提梁壶”等新品种,运用过紫泥、段泥、朱泥、团泥等多种泥料,每一款作品都浸淫着创作者对“供春壶”的个人理解感悟和内涵的升华,这是后辈工艺大师与紫砂师祖的精神对话,是紫砂非物质遗产的渊源延续,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的永远故事。  相似文献   

12.
供春是有文献记载中第一个留名的造壶者,"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纹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奏"。正因为供春的地位非同一般,而供春壶又奇货可居,故历代不乏仿制者。  相似文献   

13.
《龙供春》壶,将龙与供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造型精美古朴。壶身雕塑一条龙,龙尾则从壶身另一侧摆出,仿若是龙身藏于云雾之中,壶嘴与壶把均由树枝雕琢而成,老味十足。  相似文献   

14.
<正>紫砂花货借助大自然实物的外形,采用抽象、具象相结合的手法表现花货造型、气势之美,传神达意,增加其欣赏价值。有记载可考的紫砂花货首推供春所制作的树瘿壶,随后陈鸣远、蒋蓉等紫砂圣手的参与,推动了花货的发展,奠定了其在世界陶瓷中的重要地位,享誉国内外。1紫砂"供春树瘿"壶发展历史据《阳羡茗壶系》记载,"供春树瘿"壶由供春制作。供春本为吴颐山的家僮,随其入金沙寺陪读,读书闲暇时间看到一位老僧人制作茶壶,心生喜爱,私下偷偷学  相似文献   

15.
紫砂花货,状自然之物,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其造型经过历代制壶艺人的提炼、概括,以简概繁,达到简练而生动,朴雅而传神的效果。众多的花货作品,如供春的"供春壶",时大彬的"印包方壶"、"龙凤印包壶",陈鸣远的"梅桩壶"、"松段壶"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造型逼真生动。  相似文献   

16.
正宜兴紫砂,从北宋初创到今天已近千年。在这千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紫砂经历了初创时期的日用和粗糙,经过了明代中后期的成熟,到今天的造型精美、具有文化内涵以及赏用俱佳的鼎盛。可以说,今日紫砂的成就是多少代紫砂艺人共同努力的结果。1供春历史上留传下来的文字资料表明,供春是第一个把宜兴紫砂带进艺术殿堂的人。周高起作为明代末年人,他在《阳羡茗壶系》里明确记载了"供春壶",虽然就连他本人都没有见到过"供春壶"。对于供春,  相似文献   

17.
说起宜兴紫砂的历史和名人,所有熟悉紫砂的人都公认:供春是把紫砂壶从日用陶的范畴带进艺术殿堂的第一人。本文拟就明、清两代紫砂著述中关于"供春壶"的研究与赞美,及"供春壶"的面世与收藏的轨迹作一个简要的总结和概括。  相似文献   

18.
紫砂壶艺传承数百年,至今为止涌现了众多经典而优美的紫砂壶造型,在这其中有一把十分特殊的紫砂壶,那就是"供春壶",这把壶给人的感觉有别于其它任何一种紫砂壶,它的外形并不规则,看似杂乱无章,其中却蕴含了无穷的想象力,在供春壶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游龙供春",将这种想象力进一步地升华,将紫砂壶制作的工艺和意蕴推上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周莹 《江苏陶瓷》2013,(5):62-62,64
宜兴紫砂与佛家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宜兴紫砂的鼻祖供春的制壶技艺就是从金沙寺僧那儿学来的。明代学者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记载:"供春,学宪吴颐山家青衣也。颐山读书金沙寺中,供春给役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胚。"其中的"细土"指紫砂泥,"抟胚"指制壶。这一段记载说明了宜兴紫砂真正的首创者是金沙寺僧。茶与禅与壶的关系,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有诗讲得好:  相似文献   

20.
在紫砂壶的发展史上,《供春壶》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它的出现把普通的日用陶器提高为既实用又具艺术价值的工艺陶,开创了紫砂艺术的先河。笔者在供春壶的经典壶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加工,把古典的文化与紫砂的发展相融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