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徐建光 《江苏陶瓷》2011,44(2):36-37
"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这是对宜兴紫砂工艺的最高赞誉之一。众所周知,宜兴紫砂历史悠久,风格神韵独特,积攒着世代相传的历史沉淀精髓,蕴含着丰富的紫砂文化内涵。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人们的追求不仅仅满足于停留在物质享受上,慢慢地从物质消费过渡到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所以,壶就是这个时期的标杆物,传承着中外品茶爱壶人士精神层面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宜兴紫砂器的制作,由独特的紫砂泥造形,采用手工成型方式,即泥片镶接法和打身筒法来完成。  相似文献   

3.
刘浩 《陶瓷工程》2011,(11):61-61
宜兴紫砂器的制作,由独特的紫砂泥造形,采用手工成型方式,即泥片镶接法和打身筒法来完成。  相似文献   

4.
谈文华 《江苏陶瓷》2010,43(1):61-62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了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其中,宜兴紫砂陶制作工艺在全国12项陶瓷产品烧制技术中名列首位。同年6月,又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书。这是我们陶都人民的光荣,作为一名紫砂陶艺工作者深感自豪。众所周知,宜兴紫砂风格独特,历史悠久,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与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日益受到中外识者的青睐,尤其是名家所做的全手工紫砂壶更弥足珍贵,为世人竞相争购收藏。  相似文献   

5.
周行其 《佛山陶瓷》2012,(11):47-48
紫砂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以沏茶和饮茶的一种实用器具。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  相似文献   

6.
黄柏生 《江苏陶瓷》2009,42(1):36-36
宜兴紫砂壶,历史悠久、闻名天下。笔者生在宜兴,对紫砂茗壶情有独钟,因此家中也收藏了相当数量的紫砂壶器,然而真正的自己动手全手工制作却还是近阶段的事情。前些日子,用传统的全手工方法,模仿程寿珍掇球壶的造型,亲手制作了一把寿珍掇球壶.现将其过程及体会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明叙述了宜兴五千年的制陶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制陶到宋代紫砂泥的发现,造就了宜兴"陶都"的美誉;从紫砂泥的应用到紫砂泥所制的产品功效,体现了宜兴紫砂的独特性;从宜兴悠久的茶文化对宜兴紫砂的产生和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而得到了宜兴紫砂产生的背景。  相似文献   

8.
紫砂泥料为宜兴独有,紫砂工艺也为宜兴独创,资源是紫砂行业发展的第一要素。要想可持续发展,有关政府部门要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既要有序开采,又要加以保护,更要杜绝"化工泥"的再次出现。这需要紫砂艺人共同努力打造一张新的城市名片,将宜兴紫砂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陶瓷》2020,(9)
宜兴紫砂器因为原产地在江苏宜兴,因此而得名。宜兴紫砂器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因为制造工艺复杂、原料稀少,所以自古便有俗语称之为"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制作宜兴紫砂器的原料一般为紫泥、绿泥、红泥,俗称"富贵土"。宜兴紫砂器不仅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风骨,而且其造型千奇百怪、变化多端,素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美誉。一般情况下,宜兴紫砂器会呈现出两种造型,几何造型与自然造型。针对紫砂花货来说,便是自然造型的内容,其中造型的取材一般来自于自然,并且紫砂花货在器具上会采用浮雕的手段,对紫砂花货器具进行装饰,体现了自然美学。紫砂花货造型各异,并且器具当中的作用各异,有水壶、盆、瓶、杯、果品盛具、文房雅玩等诸多种类。笔者将针对紫砂花货的艺术特色开展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宜兴的先祖以慧眼识别五色土,以巧手和智慧制造紫砂陶,在"拍、打"之中,赋予这块独特的泥土以生命和灵气.随着文明的演进,2006年5月"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10月,国际陶艺学会授予"宜兴——世界制壶中心"的匾牌.2007年"宜兴紫砂"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宜兴紫砂被世界许多著名的博物馆收藏,许多紫砂艺人频频到美国、英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交流紫砂文化.  相似文献   

11.
汪寅仙艺术简介汪寅仙(1943年-2018年2月28日),女,生于江苏宜兴丁山丁南村。汪寅仙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紫砂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曾任宜兴紫砂工艺厂副总工艺师、宜兴紫砂研究所副所长等职。  相似文献   

12.
紫砂壶产于宜兴,生来便与宜兴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紫砂正是在宜兴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底蕴的滋养下,才得以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生命力和灵气,成为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紫砂是宜兴人的"专利",本文以紫砂套组"竹石清泉"为例,浅谈其地域文化特色以及造型创意构思。  相似文献   

13.
陈宏林 《山东陶瓷》2012,35(2):37-37
正人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此话对于宜兴紫砂艺人来说可谓千真万确。如果把已经载入史册的紫砂先辈们的丰硕艺术成果和当今紫砂艺人们的精品佳作视作为"炊"的话,那都得感谢上苍施给宜兴紫砂人的"阳羡溪头一丸土"的"米",追  相似文献   

14.
紫砂纯手工创作缘自于对自然万物的热爱.抟泥为壶,以手工制作紫砂壶,以人的灵气注入紫砂,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五色土经过人的亲近、摩挲、拿捏,充分调和紫砂泥的内在构成,使之成型,紫砂泥才能活起来.  相似文献   

15.
正宜兴,这座以"教授之乡"享誉世界的城市,也是紫砂艺术的发源地。宜兴紫砂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名声在外,不仅因为其丰富多彩的造型,更因其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融合之道,而宜兴紫砂艺术深谙此道,将茶、诗书、宗教等传统文化融于其中。新一代紫砂艺  相似文献   

16.
宜兴紫砂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和较深文化底蕴的民间工艺,它兴于北宋,盛于明清.宜兴紫砂的艺术特色,在于一个"独"字.  相似文献   

17.
曹竞方 《江苏陶瓷》2020,53(2):37-38
宜兴紫砂自北宋萌芽到明代兴盛,延续发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宜兴紫砂之所以成为茶具的首选,关键在于其得先天之厚爱,宜兴特有的地理人文优势及传统茶、陶文化背景,使宜兴紫砂陶器与茶的结缘更有优势。同时紫砂艺人总能把自己对自然的理解与情感追求融入作品中,尤其是文人雅士的参与,使紫砂成为实用意义上的茶之"器"的同时,也逐步具有文人传统的审美意象,紫砂成为了文化的载体,具有了"道"的境界。"诸事如意套壶"也是这样的一件作品,在保证实用功能的前提下,以独特的紫砂艺术语言赋予作品浓厚的人文寓意。  相似文献   

18.
正0前言天降紫泥于蜀山,也许上天对宜兴特别偏爱,就将仅有的五色土赐给了这块宝地。宜兴陶瓷的起源与发展,仰仗着宜兴丰富的陶土资源。同样,宜兴紫砂器的起源与发展也以紫砂泥为依托。且宜兴地区有逾7 000年制陶史,制陶有传统,工艺成熟,为宜兴紫砂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考古学家证明,紫砂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被宜兴先民夹杂在"夹  相似文献   

19.
紫砂陶,简称紫砂,又叫紫砂器或紫砂陶器。紫砂茶具,造型简练、大方,色泽淳朴、古雅。用其泡茶,使用的年代越久,壶身色泽就愈加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汤也就越醇郁芳馨,甚至在空壶里注入沸水都会有一股清淡的茶香。  相似文献   

20.
紫砂陶,简称紫砂,又叫紫砂器或紫砂陶器。紫砂茶具,造型简练、大方,色泽淳朴、古雅。用其泡茶,使用的年代越久,壶身色泽就愈加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汤也就越醇郁芳馨,甚至在空壶里注入沸水都会有一股清淡的茶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