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Planning》2016,(10)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文章从书法传统与创新之辩、字体设计与书法之辩两个方面入手,论述书法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从书法艺术所包含的元素、不同造型的书法艺术等方面阐述书法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具体表现途径,以期丰富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利于设计者更好地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2.
以白鹿洞书院建筑空间布局形式和楹联匾额的关系为切入点,对书院的楹联匾额进行分类统计,并结合历史文献探究书院匾联的文化内涵和主题意境。不同于中国古代工匠的传统建造,建筑文字空间的构建可看作是文人对于建筑的二次营造,在这个过程中,匾联起着重要的教化作用。如今,书院这一传统的高等教育形式趋于消亡,研究白鹿洞书院匾联与其空间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书院建筑类型空间内涵的研究,为从更广泛的层面去理解传统建筑营造的过程补充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建筑庭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体现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空间营造理念。文章对中国传统建筑庭院空间的时空感知进行探讨,希望返回人与建筑之间直接、真实、鲜活的互动关系,以知觉现象学视角对其进行探究,在当代语境下重新理解中国传统建筑庭院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4.
留白这一理念来源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留白处皆为无形的美感和意境,意在追求虚中求实的妙境.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书法、中国美学、哲学思想都与留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将留白艺术融入建筑空间设计,探究从图式语言到三维建筑空间的转译,揭示留白在中国传统园林和建筑空间的意境营造,并结合现代建筑空间设计的应用,深入留白美学从二维平...  相似文献   

5.
张开妍 《新建筑》2003,(1):76-77
错觉常常是艺术家向观众传达不同时空感受的有效手段,在一次竞赛中,作者试图将错觉原理应用于建筑空间的营造,探索四维意义上的时空“转换”。  相似文献   

6.
本期推介     
《新建筑》2019,(5)
<正>40/王靖张伶伶武威园中之院——时空行为下的空间建构与文化认同文章探讨建筑空间如何在自然环境中传达文化内涵。通过对使用者时空行为的考察,引入传统园林与院落空间的组织逻辑,从空间结构、空间肌理及空间关联三个层面,营造园中之院的空间格局。探讨主体在时空行为中通过空间认知形成文化认同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传统中式建筑空间氛围的案例展开研究,并在南京泱著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对传统中式建筑空间氛围营造进行尝试,总结出营造传统中式建筑空间氛围主要从规划形态、空间序列、空间环境、空间界面等方面着手,继承传统中式建筑的精髓,营造中式建筑空间氛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4)
共生式叙事空间即针对传统的建筑元素进行重新构建,利用现代的材料、颜色、肌理、构成方式等创造出的一种全新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是在传统的建筑结构中经过"提取—简化—再创作"形成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叙事性,能够通过建筑空间的细节向世人传达传统的经典元素。共生式叙事空间可以活化传统、再现历史,但它绝不是照搬过去。该文以岭南砖雕元素的提取再利用为例,阐述共生式叙事空间的营造。  相似文献   

9.
周琼宇 《南方建筑》2005,(3):104-106
通过对情感在建筑中传达与被阅读过程的描述,指出情感表达对建筑艺术创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后以安腾和巴拉干的建筑作品为例探讨如何用情感营造诗意空间。  相似文献   

10.
山水画作为中国所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其所蕴含的丰富的美学思想为现代建筑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灵感与借鉴。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意境的表达以及对具体建筑作品的分析,探求山水画中的意境在现代建筑中的转译与体现,为以后建筑的空间营造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空间意境再现——现代中式住宅庭院空间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式住宅的出现不仅使其具有丰富住宅空间、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特色等重要作用,而且促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传统建筑文化精神的价值a文章主要从庭院空间角度来解读传统空间意境,分别以低层和多、高层的现代中式住宅的水平庭院和垂直庭院为客观载体.探讨现代中式住宅对庭院空间所进行的重新演绎及全新的空间形式。通过分析指出中式住宅庭院空间设计的不足,为现代中式住宅的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曾经的胡同文化等具有传统特色的中式住宅令国人难以忘怀,将现代设计理念融汇传统风韵,是民众多年来内心深处所真正寻觅的居住感受。然而,这种传统居住空间的创新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将传统符号重现,而更在于从中汲取中国古建筑的设计灵魂及象征精神;同时借鉴西方现代建筑简约设计手法,创造出符合当代居住生活方式的新中式住宅。作为首都,北京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在建筑设计上更应追求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特色。该文以位于北京望京地区著名京茂府住宅设计为对象。研究“传统中轴线布局——院落式围合——新中式建筑风格”的整体设计方式,探索当代富于中国特色,本土、本真的新中式风格住宅创作。  相似文献   

13.
张锦秋 《古建园林技术》1990,(28):7-11转24
“三唐”工程位于西安大雁塔东侧,在建筑创作中运用了我国传统的空间理论,并以现代建筑四维空间理论为参照,以景寓情,形成意境。从而使这组时差一千多年的建筑群显得和谐统一而又气韵生动。“该工程是沿着继承发扬、探索前进的现代中国建筑创作之路而进行的一次试验。本文就学习运用传统空间意识处理宾主、虚实和意境几个问题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14.
院落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核心空间,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是人们亲近自然、创造自然的场所空间,亦是古人"天人合一"建筑观的物化体现;是阶级社会长幼尊卑等级观念的空间折射,亦是传统历史文化精髓的积淀与传承。文章在分析河北省蔚县典型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组织形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文化属性与哲学寓意,希望对院落空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营造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童淑媛  龙彬 《新建筑》2012,(2):146-150
西方传统文化一直重视空间、轻视时间,导致以西方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现代建筑乃至现代社会产生了种种难以协调的问题。对此,当代建筑理论与实践不得不重新审视时间因素对建筑的作用。一种时间与空间并重的潜流欲从现代哲学、艺术与建筑发展的背景中喷薄而出,这似乎预示着建筑创作的一种新趋势。通过对此现象的探讨,呼吁当代建筑创作重视时间因素,将时间与空间并重,在一种全局视野下进行建筑创作,以期营造更符合科学规律的新建筑。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园林建筑占有很大的比重,成为组织空间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中国古代建筑空间的思想体系人手,对园林建筑与园林空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园林建筑布局的空间秩序特点及园林布局的规律和特征,以便当今的园林设计能够从中吸取精华,掌握这种传统的“艺术”精神,得其神韵,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17.
罗锦  翟辉 《华中建筑》2009,27(9):3-5
该文从中国传统文化诗词书画出发,探求中国建筑的文人情节。分别从诗意的栖居,画境的心田,神采的气韵等方面审阅建筑、感悟建筑。力求挖掘诗词书画与中国建筑艺术一致百虑,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8.
许云强  陈军 《江苏建筑》2011,(3):13-14,20
建筑的实质在于空间,当建筑空间不再以传统的实体围合定论时,光赋予了建筑空间新的生命力,并以此营造了各种建筑空间意境。文章描述光如何塑造建筑空间,分析在此过程中光影变化带来的人对于空间探索与自我感受的交融所表达的建筑意境,建筑空间因光影的存在而情感再现。  相似文献   

19.
江南古典园林厅堂建筑的空间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凡  沙左帼 《华中建筑》2003,21(3):84-85,91
中国古典园林“咫尺山林”的特点,不仅体现在园林掇山理水的山林形象设计,更体现在建筑的巧妙构思和流变空间的创造。厅堂建筑是园林中的主要景观和游憩,观景的重要空间环境,厅堂建筑在园林总体布局中的选址,以及其本身设计中室内外空间的往复交融,都反映出中国人特有的时空观念和对于创造无限自然山水意境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传统建筑中的模糊空间,探求了模糊空间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模式和相应的处理手法,希望有助于吸取传统建筑文化营养,启发设计思路,创作出具有时代性和民族特色的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