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结合“一一·五”事件,分析了输电线路覆冰的原因及其对源-安(霸)线路及绝缘子的损坏方式,指出目前的PRTV涂料不能有效防冰闪。介绍了国内最新型的防冰涂料,论述了新型防冰涂料应用于电厂现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溪洛渡水电站GIL(气体绝缘高压输电线路)柱形绝缘子发生局部放电的问题,从柱形绝缘子基本结构,安装过程,放电情况,电压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了柱形绝缘子发生局部放电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对于GIL设备的后期维护和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110kV北门变电站绝缘子放电的原因,对绝缘子污秽的产生和种类进行分析,并对北门变电站绝缘子放电现象提出预防措施,为绝缘子及电气设备运行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前低值(零值)绝缘子检测手段主要有电压分布法、电晕脉冲法、红外热像测温法及超声波法等,但均有一定的不足。文中提出了全新的紫外脉冲法:当线路上存在低值绝缘子时会造成绝缘子串电压分布改变,从而使绝缘子串的放电脉冲数目增加,并引起放电紫外光脉冲的相应变化。在线路杆塔上加装根据文中方法研制的监测装置,对绝缘子串放电脉冲引起的紫外光的185 nm~260 nm(日盲区)部分进行连续在线监测,分析紫外脉冲的变化,可以发现低值(零值)绝缘子。由紫外脉冲法构成的绝缘子监测系统,不需和绝缘子接触,检测距离可以远达4 m以上,适用于线路绝缘子在线监测。文中方法经过了110 kV线路的实验验证,证实了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5.
输电线路覆冰对电力网的影响及危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电线覆冰将严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会导致杆塔荷载增大、输电线垂度增大。覆冰严重时还会引起倒塔。行对于此,分析了输电线覆冰对输电线安全的影响,即输电线覆冰对输电线负载的影响、覆冰厚度增加时对输电线强度的影响,为输电线路设计和安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输电线路覆冰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电线路覆冰引起的故障会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对电力系统的安全产生严重危害。本文介绍了输电线路覆冰的类型、成因、危害、国内外研究状况、覆冰监测、防冰除冰方法及展望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导线覆冰是影响电网工程设计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亦是影响电网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指标。文章针对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导线覆冰对电网工程设计的影响,并就设计覆冰厚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于封母支撑绝缘子安装工艺不到位,导致该密封垫过度挤压,在运行过程中密封垫老化并最终在其绝缘薄弱处产生放电。运行过程中发生封闭母线支撑绝缘子放电,如母线电压不发生波动,则绝缘子主绝缘无异常,封闭母线可以不用强迫停运,待时机成熟时处理破损的密封垫即可。  相似文献   

9.
针对输电线路覆冰严重影响特高压直流输电可靠性的问题,研究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融冰的2种方案:预防性融冰方案和紧急融冰方案。预防性融冰方案是使特高压直流工程的2个极功率方向相反,可以在直流双极总功率很小的情况下实现较大的线路电流,防止线路覆冰形成;紧急融冰方案是将特高压直流换流器从串联接线方式转换为每站2个换流器并联运行,产生很大的融冰电流,可迅速融化已经形成的覆冰。文中提出了特高压直流工程紧急融冰方案的控制策略,即整流侧并联的2个换流器均处于定电流控制,逆变侧并联的2个换流器一个为定电流控制、另一个为定电压控制,逆变侧定电流换流器的电流参考值为线路电流测量值的一半,达到平均分配电流的目的,定电压状态的换流器控制整个极的直流电压。上述融冰方案的实施将大大降低覆冰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覆冰输电线路的融冰方法中,与传统的交流融冰法和机械除冰法相比,直流融冰法具有所需电源容量小、高效、方便等优势。研究了采用不可控12脉波整流的直流融冰方法,分析了不可控12脉波整流直流融冰原理,在确定相应型号导线融冰电流的基础上,计算出实现导线融冰所需的融冰电压和交流侧电压,并由此确定整流变压器的额定电压比,分别推导出上下整流桥串/并联两种接线方式条件下覆冰导线的可融长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型号导线的一定长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融冰效果,为解决输电线路覆冰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靠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目前智能输电线路采用的状态监测装置运行现状,并对导线温度、弧垂、覆冰和微气象、防外力破坏视频、绝缘子污秽度、杆塔倾斜、风偏等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有效的可靠性提升措施,最后对状态监测装置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对输电线路覆冰载荷进行了力学分析,讨论了覆冰厚度的计算方法。开发了基于架空输电线路轴向张力、二维倾角和风速风向、温湿度等气象信息测量的覆冰监测系统。利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GPRS)网络,线路监测终端与中心监控主站进行数据传输,由主站专家系统软件利用相关覆冰理论模型分析导线覆冰状况,及时给出除冰信息,有效预防冰害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近些年风力机叶片覆冰事故逐渐增多的情况,依据系统工程理论,探究新疆风力机叶片覆冰风险,分析风力机系统中叶片覆冰风险影响因素,建立叶片覆冰风险评估体系。利用G1法计算准则层与指标层两级评估指标权重,并对叶片覆冰风险因素进行模糊评估,构建模糊三维风险矩阵评估模型。通过对新疆某风电场风力机叶片覆冰风险验证,证明该模型具有一定应用价值,能为有效评估风力机叶片覆冰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冰雪灾害对电力设施及电网造成巨大的破坏,原因是架空输电线路在适当的温度、湿度、风速条件下形成覆冰,使塔杆、导线承受的机械负荷过重而摧毁,或者不均匀覆冰在不同时期脱冰,使导线舞动空气间隙的减小,以致相间闪络、短路,引发停电事故。针对目前只有人工除冰的方法,这里提供一种不停电的融冰方案:在电网的末端(降压变压器输入端)加上电容,利用交变电流对电容的充电放电使输电导线电流加大,增加导线发热,达到除冰防覆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方波脉冲电压下,局部放电的起始放电电压以及电老化时间对局部放电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方波上升沿时间在小于800 ns时,起始放电电压随着方波上升沿的减小而迅速增大;而在800 ns之后,方波上升沿时间对起始放电电压的影响不大。在老化初期,局部放电最大光强随着方波上升沿时间的减小而增加。经过较长的老化时间后,各个脉冲沿下的最大光强和放电次数都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输电线路覆冰的原因、种类和危害,梳理了输电线路覆冰过程的一些研究模型及国内外覆冰导线状态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根据其应用情况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徐梁刚 《红水河》2015,(2):85-91
针对贵州电网输电线路覆冰现状及目前线路观冰存在数据上报不及时、数据收集整理难等主要问题,引入了基于防冰专项管理平台及手持终端的输电线路覆冰观测思路,通过建立防冰专项管理平台、建立移动专线网络通道、固化覆冰数据收集及计算模板,以移动式手持终端为载体,实现现场观冰基础数据直接调用、现场覆冰数据填写、覆冰照片拍摄、现场自动计算覆冰厚度及覆冰比值、现场观冰数据实时上传及后台覆冰数据统计分析等管理,大大提高了输电线路现场观冰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由于覆冰导致风机叶片可靠性降低、载荷变大和风机寿命变短等一系列问题,首先利用ANSYS workbench对零转速和额定转速下覆冰叶片进行模态分析,得到覆冰叶片在零转速和额定转速下前12阶振型和频率的变化情况。再通过覆冰试验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覆冰叶片在距叶尖2/3处是易失效部位。对于易失效部位进行六西格玛优化,避免传统优化方法对不确定性因素的舍弃,使得优化更加全面且可以持续不断的循环优化。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通过调研近年来广西各地输电线路工程覆冰情况,介绍覆冰成因及种类,采取长短径法、冰重法及调查或实测覆冰直径法计算导线、地线、树枝等的标准冰厚,分析微地形、微气象区域覆冰案例,总结受损线路历次抗冰加固经验,提出广西区域输电线路覆冰特点,也为覆冰预报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制了连续脉冲电压下局部放电信号的测量系统,并对连续脉冲电压下绝缘老化特征参量进行研究。通过不同铁心材料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和实际测量PD信号对比,认为NiZn铁心更适合用于脉冲电压下的PD传感器。在此基础上,定义了方波脉冲电压下局部放电信号的相对时间,得到放电谱图。最后,对样本老化时间和统计参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偏斜度的变化和老化时间存在一定联系,而匝间绝缘和对地绝缘的不对称度随老化时间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