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是石壕煤矿的一名退休职工,我丈夫以前也曾经在采煤队工作过。最近,我在《□□□安全》2005年第4期上看到一篇文章,题为《逝去的和活着的》,其中有一段文字让我看了之后很反感,这段文字是这样描写的:“……那是一张彩色2寸标准照片,照片上的年轻人很帅气,带着几分清秀,散发着一股青春活力。如果在路上你遇到他,你绝不可能把矿工这两个字与他联系起来。”我真的想问这位作者,难道矿工就不能帅气?难道矿工就不能清秀?难道矿工就不能“散发着一股青春活力”吗?那么,矿工该是什么形象呢?低人一等?萎靡不振?邋里邋遢?……当然,我们承认,煤矿工…  相似文献   

2.
师傅     
王敏 《当代矿工》2007,(4):41-41
在我的所有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就是那三年多的矿工生涯吧!虽然我已经离开矿工岗位好几年了,但每当想起那段人生经历,心中总是充满无限感慨.  相似文献   

3.
作为<当代矿工>的热心读者与知音,我和她是有着不解之缘的.时间要追溯到1986年,那时23岁的我刚刚到辽宁铁法矿区参加工作不久,这年11月的一天,我偶然从朋友那里看到了一本<当代矿工>杂志.那设计新颖的版式、丰富多彩的栏目与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一时间我竟产生了给这本杂志投稿的念头.  相似文献   

4.
矸石山情结     
从某种意义上说,矸石山就是煤矿的象征.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看到矸石山,那一准是煤矿的所在. 我生长在煤矿,十六岁那年"子承父业"当上了一名矿工.  相似文献   

5.
下井     
作为《当代矿工》的热心读者与知音,我和她是有着不解之缘的。时间要追溯到1986年,那时23岁的我刚刚到辽宁铁法矿区参加工作不久,这年11月的一天,我偶然从朋友那里看到了一本《当代矿工》杂志。那设计新颖的版式、丰富多彩的栏目与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一时间我竟产生了给这本杂志投稿的念头。几天后,我便将自己的几首诗歌习作修改后寄给了杂志社。然而当我将装满稿件的信封投进邮筒的一刹那,我在想:自己那粗糙稚嫩的习作能登上《当代矿工》这份国家级刊物的大雅之堂吗?编辑老师会理睬我这样一位煤矿基层的无名作者吗?这样想着便觉心灰意冷,…  相似文献   

6.
正屈指算来,离开井下已经20个年头了,但那短短5年的下井岁月,那充满艰辛与欢乐的日子,不时在我眼前出现,那份与井下矿工师傅们在艰苦条件下凝成的特殊情感,至今仍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1 981年刚入冬就下了一场大雪,天气特别冷。我踏着雪,背着行李,犹如壮士出征,一身豪气来到了陶阳矿。既然选择了,就没有后悔过。当时,矿上住宿条件虽然不好,工作环境较差,但是从第一天跟着师傅下井时起,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片沸腾的热土。坐上那富有弹性的钢缆皮带,感觉比坐在车上还舒服浪漫;走在宽敞明亮的大巷里,犹如进入了地下宫殿;看到远处矿工师傅那一闪一闪的灯光,感觉就像天上的星星,使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奶奶在月光下讲的故事: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人人都有一颗星。看着手里的矿灯,此刻的我似乎找到了我的那颗星。刚下井时,对一切都感到怯生生的,甚至有一种恐惧,师傅们总是给予鼓励,即使严厉也  相似文献   

7.
我在医院工作了近二十年,成天和矿工打交道,对矿工因不注意安全发生的事故司空见惯,每一次矿难发生时,看到那些本不该逝去的生命,我的心里异常沉重。其实在医院里死人是常有的事,包括每一个年龄段的人,每一个哭声的背后都有一段悲伤、遗憾的故事。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在为那些本不该逝去的病人而尽心尽力地努力着,最令我难忘的是2001年11月4日,我的侄女婿发生工伤的那一幕。那天下午五点多钟,我正准备下班时,急诊科的一位同事告诉我:“我们刚刚接诊了燕子山矿一名重工伤,病人一进门就一直喊你的姓名,说是你的亲戚,你快去看看吧。”我的脑海里一…  相似文献   

8.
“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我是一名普通的矿工,我做梦都没想到我能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还能和我们的兄弟姐妹们在那儿把咱的《矿工万岁》唱响!这是我们21世纪中国矿工的风采,这是我们晋城煤业集  相似文献   

9.
一转眼,《当代矿工》杂志已经走过了漫漫的三十年路程,细想之余,感慨良多. 三十年前,我还在安徽淮北一所普通高中安分守己地当着一名好学生,《当代矿工》杂志那些遥远的记忆对于我来说只是一张空白纸. 1990年7月,我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来到黄陵矿业公司工作,担任办公室秘书.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本《当代矿工》杂志,杂志里新颖的内容、独到的见解、鲜活的形象一下吸引了我.我在通过杂志学习煤矿科普知识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杂志中所描述的丰富多彩的矿工生活.  相似文献   

10.
春节前的一天,我和工会的两位同志,前往距矿六十里外的我矿工亡职工李宪亭的家,去看望他的母亲。 走进村子,见不少人家的院门上已贴上了新春联,鞭炮声此起彼伏,孩子们在街上追逐打闹,村子里处处洋溢着过节的气氛。 来到李宪亭的家里,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院子里到处是  相似文献   

11.
寻找春天     
我常常想起初次下井的日子,也常常想念那些和我一起工作的矿工兄弟,这些在我的记忆中一直闪烁着光芒。我的一些坚守在城市高楼中的朋友无法想象我的心情。我跟他们说:矿工不只是矿工。说到这,欲言又止,因为我知道,他们没有当过矿工,是无法理解矿工的深刻内涵的。他们只懂得朋友,不懂矿工兄弟,只欣赏风景,不欣赏那特有的艰辛。我起初把矿工生活当作一道风景。我到过大海,走过沙滩,去过草原。我想:大海、沙滩、草原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我对矿工有一种神秘感,我渴望做一名矿工。然而,我当了矿工半年后却摔成骨折。参加工作第二年5月的一天,清新…  相似文献   

12.
一双鞋垫     
每逢新年,矿上总会组织家属协管员去井口给矿工们送平安鞋垫,给他们扎平安腰带.每当我看到那一双双绣着平安二字的精巧鞋垫时,就不由想起我的父亲和母亲,想起那个关于鞋垫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儿子还在上幼儿园时,一次我带着他到我们单位玩儿。我们单位地处内蒙古西北部连绵的阴山脉脚下。当儿子看到那雄伟的大山,他不无惊诧指着大山悄悄地对我说,爸爸,你说这山睡倒还这么大,要是他站起来,会不会压住我们?我为儿子的童稚之音感到好笑,可又一想,儿子难道说得不对吗?那横亘着的山脉不就是躺着沉睡的巨人吗? 其实大山已不再沉睡,那隆隆的炮声,是开拓者进军的号角;机器的轰鸣又奏响了矿工们劳动的凯歌。大  相似文献   

14.
默默地快乐     
每当看到报刊上有重煤集团渝阳煤矿通讯员的稿件,我都会独自傻笑。“看报都在笑,想啥子哟,没事吧?”有时,同事会疑惑地问我,而我只是以笑示之,不作回答。他们哪里知道我的心事、我的快乐,这是她们体会不到的。那是一种默默的快乐。在重煤集团渝阳煤矿从事宣传工作的我,有为通讯员改稿的义务。也因自己写作水平有限,有时给通讯员们改一篇稿件,仿佛要绞尽脑汁,花上一两个小时,但当经我修改过的稿件上了《当代矿工》、《中国煤炭报》等报刊时,我心中就会窜出许多无比快乐的种子。也许那稿件改得并不尽如人意,但因那里面融入了一点我的思维而令…  相似文献   

15.
洋槐花面食     
正我所居住的小区里栽植了不少树,都是一些风景树,大多数的树木我都叫不上名字。我能叫上名字的是杉树、桃树、杏树、垂柳,还有洋槐树。我楼下的这棵洋槐树不高,成年人踩着凳子就能够得到树顶,周六早上到楼下晨练,我就看到一个中年妇女踩着凳子,在采摘树上的洋槐花。也正因为不高,树上的洋槐花并不多。每次路过那棵洋槐树下,我都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花香。看到这棵洋槐树和树上那不多的洋槐花,我想起母亲用洋槐花做的面食来。  相似文献   

16.
2006年除夕之夜,由开滦矿工范锦才编导、刘振奎作曲、12位唐山老太和24名唐山小丫联袂表演的皮影舞《俏夕阳》在央视春晚荧屏完美定格的一瞬间,春晚现场沸腾了,亿万观众感动了,百年开滦更是沉浸在一片喜庆气氛之中。这之后的几天里,开滦的千里矿区谈论着一个共同的话题“:《俏夕阳》上春晚了。”“《俏夕阳》得了央视春晚歌舞类一等奖。”每个矿工的脸上都充满了自豪。2006年2月20日,开滦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中提议为《俏夕阳》举办隆重的庆功会。这一天,集团公司总部会议室里,花团锦簇,春意盎然。载誉归来的范锦才和《俏夕阳》舞蹈…  相似文献   

17.
矿工的重量     
我常常想起初次下井的日子,也常常想念那些和我一起工作的矿工兄弟,这些在我的记忆中一直闪烁着光芒.我的一些坚守在城市高楼中的朋友无法想象我的心情.我跟他们说:矿工不只是矿工.说到这,欲言又止,因为我知道,他们没有当过矿工,是无法理解矿工的深刻内涵的.他们只懂得朋友,不懂矿工兄弟,只欣赏风景,不欣赏那特有的艰辛.  相似文献   

18.
亲人对你说     
我是一个矿工的后代,生在煤矿,长在煤矿,上学上的是煤校,毕业后又分配到煤矿,可以说我是在“煤窝”里长大的矿山子弟。 作为矿工的后代,我深知安全对矿山的每个人、每个家庭是多么的重要,尽管我们谁也说不出它的分量到底有多重。然而,事故却频频发生,我们是不愿看到的悲剧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失去的是肉体,留下的是家人亲属无日无夜的悲痛。  相似文献   

19.
身在煤矿,对矿工是很熟悉的,这不仅是因为我曾和他们一起并肩战斗在地下八百米深处,更重要的是矿工那忍辱负重的工作态度和坚忍不拔的个性精神,给了我永生难忘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20.
田卫东板话     
那天,我们安装机组因任务紧延长了工作时间,从工作面出来时没赶上乘人车,大家只好到峒室去等候下一趟车。走进峒室,里面坐满了晚点的矿工,井下的潮湿气和衣服上汗水的味道充满了每一个空间。我捡了个位置挤着坐下,我身边的两个矿工也分别向两边挪了挪。这时,突然有人提议:“田师傅,把你那顺口溜给大伙说说,解解闷、逗逗乐吧。”一听这话,我本来因没赶上车而沮丧的心情也兴奋起来。这个田师傅叫田卫东。我在开拓队解散时被分到了采煤七队,那时他是七队的副队长。据说他能在短时间内即兴以某个人为题材,编一段符合实际情况的顺口溜,并有板有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