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综述了对中国绿岩型金矿床的一些主要认识:绿岩型金矿床受华北陆台花岗岩—绿岩地体的控制; 主要分布在华北陆台南北两缘及东部,受显生宙板块运动诱发的构造岩浆活动控制{时间上主要形成干显生宙的海西期和燕山期。矿源层为太古宙绿岩,成矿作用则主要受显生宙构造-_岩浆活动控制。太古宙绿岩建造;显生宙花岗岩化作用,韧一脆性剪切构造岩带是控制绿岩型金矿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2.
辽西—冀东地区赋存于长城系上部和蓟县系下部碳酸盐岩中的层控金矿床为该区的一种具有良好找矿前景的新类型金矿床 谣类型金矿斥与卡林型金矿有若干相似之处,但又具有自己的独特特征,可称之为元古宙沉积岩型金矿床 太古宙结晶基底边缘或内部的元古宙拗拉答、区域性同生断裂系统、中元古界富镁碳酸盐岩矿源层+以及中生代构造一岩浆活化作用是形成该类矿床的主要条件。元古宙为地球历史上最重要的金矿成矿斯之一,以盛产沉积岩型、变质碎屑岩型和古砾岩型金矿为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3.
李一航 《甘肃冶金》2006,28(3):56-58
沈家沟金矿床位于西秦岭褶皱系北秦岭褶皱带李子园-吊把子金矿带上,赋存于李子园群地层中,受NW向断裂控制。矿床受多期次构造变形和岩浆热动力作用等多种因素控制。为沉积变质-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赤峰市喀喇沁旗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资源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义文 《黄金》1996,17(5):3-9
喀喇沁旗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中段槽台交界处台区一侧,EW向超岩石圈断裂与NE(NNE)向新华夏构造体系交汇处.境内晚太古宙含金绿岩建造、元古宙浊积岩建造,以及燕山期金铜系列花岗岩广泛出露.中生代地台活化过程中造成的含金结晶基底重熔及构造活化作用使该区广泛发育显生宙花岗岩建造全矿床、绿岩建造金矿床和浊积岩建造金矿床.根据活化成矿理论估算的全旗金矿资源总量在250t以上。  相似文献   

5.
鹿儿坝金矿是产于西秦岭中三叠统浅变质沉积岩建造中的大型金矿床。通过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热液活动及围岩蚀变等特征,分析控矿条件,认为中三叠统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是本区金成矿的母岩和围岩;近EW向构造控矿作用明显,近EW和NW向构造交会处是富矿体的赋存部位;矿体与闪长玢岩脉关系密切,在矿区深部为热液活动提供了热动力。矿区矿体赋存状态、矿石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等特征表明,鹿儿坝金矿是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下形成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同时,指出中三叠统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近EW与NW向断裂交会处以及闪长玢岩脉发育地段是该区有利的找矿标志,矿区各矿带在平面上具有等间距分布的特征,应作为下一步找矿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绿岩带金矿床具多种类型,如交错脉体、顺层透镜状矿体、以及在石英-碳峻盐化、石英-钠长石化和石英-绢云母化交代岩中的网状脉(常有高含量硫化物-黄铁矿、磁黄铁矿、毒砂),矿床具长时期多阶段的形成历史:从有沉积-火山物质堆积的太古宙构造发有过程中成矿元素的原始同生聚积开始,继后元素在地层变质改造过程中的活化作用和改造作用下而呈脉状、网脉状、交代体产出,往往又同花岗岩类侵入体有关,直到太古宙克拉通构造岩浆活化过程中叠加作用出现为止。该类型金矿床地质成因复杂,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  相似文献   

7.
鲁西地区主要有两种金矿类型:火山热液型和绿岩带型。火山热液型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丰富、成矿热动力强,形成了一系列大中型金矿床;绿岩带型金矿床,在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热动力及赋矿构造空间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只能形成小型金矿或矿(化)点。鲁西地区主要的找矿方向为寻找与燕山期侵入杂岩体有关的火山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夹皮沟金矿集中区构造演化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第光  亢彬 《黄金》2000,21(10):1-7
夹皮沟金矿集中区涉及高级变质区、花岗岩-绿岩带、色洛河群三个赋金矿地质单元。在高级变质区太古宙会全栈穹形隆起北缘(地台边缘)的线性构造扩张作用下,产生裂谷型绿岩带。在穹形隆起(地台边缘)长期垂直上升,边缘(裂谷外侧)长期垂直下沉的正剪切应力作用下,绿岩地体中产生剪切带及其金矿。TTG花岗岩和钾质花岗岩兜底绿岩地体侵位,绿岩残留体及其漂浮褶曲构造产生。元古宙正剪切应力继承作用,产生了与裂谷型绿岩带平  相似文献   

9.
松山-石山断隆位于山海关-北镇隆起带中部,具有花岗岩一绿岩的构造体制.即在低变质区中分布有金矿床。该断隆上的金矿床产于太古界建平群老变质杂岩系中,金矿床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化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矿体规模小.埋藏浅、品位高。  相似文献   

10.
胶东金矿床:基本特征和主要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东地区的金矿找矿不断取得新突破,已成为世界第三大金矿集区。本文系统总结了胶东金矿床的空间分布、构造控矿和矿化蚀变等基本特征,分析了存在的主要争议问题。总结指出,胶东金矿床分布于胶西北、栖蓬福和牟乳3个金矿床集中区,有三山岛、焦家、招平、西林—陡崖和金牛山5条主要控矿断裂带。赋矿地质体主要为侏罗纪玲珑型花岗岩、白垩纪郭家岭型花岗岩和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岩系,白垩纪莱阳群底部也赋存少量金矿床。主要金矿化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其次为石英脉型和硫化物石英脉型,有少量金矿化被划分为蚀变砾岩型、盆缘断裂角砾岩型、破碎带石英网脉带型、层间滑动构造带型和黄铁矿碳酸盐脉型,金属量在20 t以上的大型金矿大部分为破碎带蚀变岩型。中型以上金矿床的矿石量加权平均品位为4.07×10-6。胶东金矿床主要受区域性较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制,控矿构造型式或位置主要有:断裂的拐弯部位、断裂倾角变化部位、断裂交会部位、入字型构造组合、帚状构造组合、菱形结环状构造组合和雁列构造组合,不同构造控制的金矿体的侧伏方向大致沿SW-NE同一直线方向展布。金矿床的蚀变、矿化、构造具有较好的分带性,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的分带由弱至强表现为:网脉状—脉状钾化岩带、浸染状—网脉状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化岩带和浸染状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带(或黄铁绢英岩带)。前人虽然对胶东金矿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然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争议包括:(1)关于胶东金矿类型的认识主要有岩浆热液型、胶东型、克拉通破坏型和造山型等。(2)关于成矿地质体及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的认识主要有:玲珑花岗岩或郭家岭花岗岩在金成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或者是金矿的成矿地质体,成矿流体源于初始岩浆水;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源自中生代活化再造的前寒武纪增生变质杂岩,成矿流体为壳—幔混合来源,以壳源变质流体为主;地幔来源的煌斑岩与金矿化有成因联系,成矿流体可能来源于基性幔源岩浆脱水;胶东金矿的形成与伟德山型花岗岩及同期的脉岩、火山岩有关。(3)关于胶东金矿成矿时代的主要认识有:金矿同位素年龄范围为123.0~110.6 Ma,大多数金矿床形成于(120±5)Ma;或是认为金矿床主要形成于134~126 Ma、122~119 Ma和110~107 Ma 3个时段;有125~115 Ma和100~90 Ma 2期成矿。  相似文献   

11.
豫西地区近EW向展布一条变质核杂岩带,自西向东由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崤山变质核杂岩和熊耳山变质核杂岩等多个变质核杂岩组成。豫西地区的小秦岭金矿田、崤山金矿田和熊耳山金矿田,在空间上分别对应于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崤山变质核杂岩和熊耳山变质核杂岩,金矿床产于变质核杂岩不同层次的拆离断层内。研究区金矿床的成矿年龄集中分布于133~122Ma和115.3~114.34Ma2个时期,且以前一个成矿时期为主,与变质核杂岩SEE--NWW向区域性伸展阶段(135~123Ma)和后期垮塌伸展阶段(116Ma)能够很好的吻合,说明豫西地区变质核杂岩平行于造山带的SEE-NWW向区域性伸展阶段是金矿床的主要成矿阶段,垂直于造山带的后期垮塌阶段是金矿床的另一个成矿阶段。通过对研究区典型矿床的成矿特征,结合对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演化、控矿机理的研究,揭示出变质核杂岩对研究区金矿床的类型、规模、时间、空间等方面的控制作用,指导该地区的金矿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有关砂金矿床的另一类型——岩溶矿金矿的研究和报道甚少,一些金矿床分类学者都把湖南省隆回县岩口砂金作为岩溶砂金矿床的唯一代表实例.我国南方各省,岩溶地貌十分发育,对于寻找这一类型的砂金矿床极为有利.一、区域地质及自然地理概况(一)区域地质矿区处于江南古陆南缘,湘中初阳山字型构造北翼,雪峰山北东向弧形构造带与白马山——龙山东西构造带交接部位,主要构造线方向呈北北东西.出露地层主要有:元古界板溪群浅变质岩系、震旦系江口组、南沱组报岩、变质冰碛合砾砂岩、泥盆系碎屑岩及碳酸盐类地  相似文献   

13.
山西五台七图式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型砾岩金矿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言辰  王建  马志红 《黄金》2001,22(7):6-9
七图式金矿床产出于山西五台地区古元古代滹沱沉积盆地中,容矿岩石为低绿片岩相变质的滹沱群四集庄组砾岩、含砾砂岩、金矿化以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为主,伴生含金石英细网脉-蚀变岩型,矿体赋存于背斜褶皱的核部,特别是与背斜相关的韧性剪切带内,矿床地质特征及硫、氧和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金矿化不仅与下伏五台群绿岩地体有关,同时受吕梁期区域变质变形作用及其热液作用控制,从而确定该类型金矿为沉积变质-热液迭加型砾岩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与澳大利亚西部伊尔岗克拉通孟席斯—坎巴达地区太古宙后生金矿化有关的蚀变组合,伴随区域变质作用程度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变质程度高达高角闪岩相岩石或更深。钾交代作用从渐进高级变质级中出现的白云母、黑云母和钾长石得到证实。高级变质通常发生在晚期同构造花岗岩侵入体周围宽阔的热接触变质带中。而蚀变组合的变质重结晶一般也发生在热接触变质带中。这些关系表明,在花岗—绿岩地体构造演化的最终阶段,花岗质岩类侵入体,区域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一般同时发生。晚期同构造花岗质岩类在大规模的同变质热液体系中充当热及流体流动的中心,自该热液体系中沉淀出金,热液可能来自被改造了的幔源流体。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冀东青龙、宽城地区早前寒武纪克拉通100 km长的地壳断面研究,作者在本区首次划分出四个构造地层地体单元,从东向西依次为安子岭混合岩一片麻岩一花岗岩( )地体、青龙河下元古造山带地体、湾杖子MGG地体及二道杖子绿岩地体,它们分别呈构造接触。在本区MGG地体中的DSZ系列金矿床以及元古代层控系列的金矿床具有突出的意义,是将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古陆边缘构造活动带是绿岩带金矿最佳的成矿构造环境。“两带夹一带”是绿岩带金矿最佳的成矿构造。不同性质的叠加构造等五种控矿构造样式是绿岩带金矿床的最佳产出部位。以绿岩带含金岩系为基础,以成矿构造为主导,结合控矿构造样式与矿化特点将绿岩带金矿划分成三类七个亚类。  相似文献   

17.
任广智  高永军 《黄金》2010,31(9):21-25
通过对阿西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和矿床成因的研究,认为阿西金矿床产于中三叠统扎尕山组第三、四段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中,赋存于闪长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受NW向断裂带控制。金矿(化)带的形成与闪长岩体有密切关系,产于岩体外接触带围岩构造破碎带中的金矿体是阿西金矿床最重要的矿体。矿体形态为脉状、似层状及透镜状,矿体厚度及品位变化不大,矿化相对均匀。金矿化与硅化、碳酸盐化、黄铜矿化、黄铁矿化关系密切。中酸性岩浆活动与断裂构造是矿床形成的先决条件。该矿床成因为岩浆及(期后)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吉林六批叶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儦  杨桐国  张继武 《黄金》2004,25(12):14-17
六批叶沟金矿床位于夹皮沟金矿南部的三道溜河,是产在太古宙高级变质区的具有大型规模远景的金矿床。通过对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具体分析,指出该矿床属大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主成矿期是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19.
肖坂-双旗山金矿床产于元古代变质岩和中生代火山岩,矿床严格受区内韧性剪切带控制,在韧性剪切带、侵入岩接触带、构造破碎带等构造有利部位富集成矿,形成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矿床成因为陆相火山岩型金矿和变质碎屑岩中热液型金矿。大岭组和南园组是区内金矿主要矿源层及赋矿层,区内岩脉的侵入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热液来源,是成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赋存有许多世界级金矿的太古宙绿岩带,日益被看作是扩张的火山—沉积盆地的代表。重要的黄金成矿地区有北爱尔兰和苏格兰的达尔拉迪晚元古宙—寒武纪火山—沉积硅铝质盆地,苏格兰高原的Lagalochan,Tyndrum和Comrie—Glen Almomd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