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耿晓明  谭亮  龚邦明 《机械》2012,39(10):65-67
钢轨在焊接加工时必须保证其表面的光洁度和导电性,必须在焊接前进行表面除锈处理,否则难以保证其焊接质量和效率。针对目前国内焊轨厂钢轨除锈工序的加工现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种自动化的除锈装置,其位于钢轨加工流水线上,配有上下左右共四个除锈磨头,以传感器来检测钢轨的位置并控制限位装置的启动;装置工作时,由液压系统驱动不同的液压缸以固定钢轨和改变各个磨头的工作状态,并遵循固定的动作来自动完成钢轨的除锈工作。此装置能够增加工序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钢轨的除锈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双 《机电信息》2014,(24):146-147
针对目前国内焊轨基地钢轨焊前除锈工序的加工现状及国内外焊前除锈设备的使用情况,提出并设计了一种自动化程度高、除锈效果好、除锈深度可控、生产效率高、可靠性强、可操作性好的机床,介绍了该机床的主要机构及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3.
陈潇 《机械与电子》2020,38(1):57-61
为保障高速铁路的行车安全,针对现有高速铁路钢轨轨面伤损检测的需求,设计了一种携带有漏磁检测装置的钢轨探伤小车,并分析了钢轨探伤小车的结构组成和漏磁检测装置的检测原理。同时,在有限元分析软件 ANSYS中建立了钢轨轨面漏磁检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针对钢轨轨面主要的裂纹类和圆柱形缺陷,在软件中进行了钢轨缺陷的漏磁场特征仿真分析。通过计算分析,得出钢轨缺陷漏磁检测信号与传感器提离值、裂纹类缺陷长度、裂纹类缺陷深度、圆柱形缺陷直径、圆柱形缺陷深度的对应变化关系。最后,通过制备人工裂纹类和圆柱形钢轨缺陷,搭建起钢轨漏磁检测的试验平台,通过漏磁检测试验,验证了软件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波纹轨腰钢轨轧制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MARC有限元软件对一种新型钢轨———波纹轨腰钢轨进行了轧制模拟计算,并进行轧制实验,掌握了波纹轨腰钢轨变形的特点和轧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实验结果表明,波纹轨腰钢轨完全可以通过轧制方法生产。由于波纹轨腰钢轨有优越的力学性能,将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钢轨波磨的高精度测量是研究钢轨波磨问题的基础。基于钢轨波磨检测与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结构光视觉、波磨横向测量线以及连续小波变换的波磨测量系统。建立基于结构光视觉的钢轨轮廓测量模型,提出依据11条波磨测量线来提取轨面不平顺并运用连续小波变换时频分析方法,实现了波磨的横向与纵向位置定位。通过搭载测量系统的波磨小车对实际线路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曲线内轨曲中点和缓圆点处均存在波磨,且曲中点处波磨幅值大于缓圆点处;外轨曲中点和缓圆点处轨面在所有测量线处无周期性,不存在波磨。该曲线波磨纵向位置在K19+555~K19+650范围内,横向位置在B-B测量线上,波长约为200mm,横向定位后的轨面不平顺水平要比未经定位的轨面不平顺水平大4.2dB。波磨测量系统实现了钢轨波磨的精确定位与测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焊轨厂加工处理钢轨的落后现状,提出并设计了一种自动化程度、生产效率、可靠性、可操作性都非常高的除锈机床,并对该机床机械部分、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部分进行了设计.电气控制部分采用了三菱公司的FX2N系列PLC,使得控制稳定可靠,操作简单方便,功能强大,并阐述了一种现场非常实用的检测方式.  相似文献   

7.
一种在简陋现场对车轮踏面及钢轨轨头外形进行快速精确连续测量和数据分析、并提供轮轨设备评估和经济镟削和轨头打磨曲线的WRS2 0 0 0型铁道车辆轮踏面 /钢轨轨头外形快速测录诊断仪 ,最近由同济大学铁道学院与清江华星测控设备公司研制完成。该系统运用激光传感器和微机测近分析技术开发而成 ,具有轻量化、大容量、记忆式和分析软件参数全面等特点。该产品的推广使用 ,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而且对促进我国现代化铁路建设、节省外汇都个有积极作用。WRS2000型铁道车辆轮踏面/钢轨轨头外形快速测录诊断仪面世@吴怀京 …  相似文献   

8.
分析两种轨底坡情况下锥形踏面与磨耗型踏面车轮的滚动接触行为,结合钢轨损伤行为提出车轮型面的选用要求.结果表明,轨底坡从1∶40变为1∶20时,磨耗型和锥形踏面的滚动接触几何参数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轨底坡为1∶20时,磨耗型踏面的最大切应力和等效应力明显小于锥形踏面.磨耗型车轮踏面能减轻重载钢轨侧磨且等效锥度大于锥形踏面车轮;由于重载与高速铁路钢轨损伤形式的不同,建议优化设计高速铁路车轮踏面形状,以减轻高速钢轨疲劳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雷震宇  王志强 《机械强度》2020,42(4):890-895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和Archard磨耗模型,对小半径曲线地铁钢轨在不同轴重、摩擦因数和运行速度影响下的磨耗特性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左轨磨耗集中于轨肩,右轨磨耗集中于轨头中部,且左轨累积磨耗幅值均大于右轨。当轴重增加时,左、右轨磨耗量均随之增大。当摩擦因数增加时,左、右轨磨耗量均随之增大。当车速增加时,左轨磨耗量增大,右轨趋于减小。相对车速80 km/h而言,左轨磨耗40 km/h时趋向轨肩,60 km/h时趋向轨头中部;右轨基本不变。通过对钢轨型面预测分析可得:左轨磨耗集中于轨头中部及轨肩,且轨肩磨耗量较大,最大幅值位于钢轨横向位置18.506 mm处,达到0.820 mm;右轨型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磨耗,且轨头中部磨耗量相对较大,最大幅值位于钢轨横向位置2.082 mm处,达到0.170 mm。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速铁路大修换轨施工中,卸轨、换轨和收轨需要分次完成,更换的新、旧钢轨物料需要留在现场,对高速铁路的行车安全埋下隐患。本方案研究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在需要优化换轨作业的工法、提高施工工艺、简化施工流程的前提下,提供一种换轨装置,实现从长轨车输送的新长轨直接通过换轨装置放置于轨枕槽内,同时将旧钢轨放置于道心或线路两侧。在一个天窗点内实现卸轨、换轨和收轨一体化施工,从而降低成本支出,提高生产效率,确保施工安全和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