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南油田低阻油层的成因及测井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测井、岩心资料对文南油田低阻油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该油田的低阻油层主要由高束缚水饱和度、高地层水矿化度,以及高泥值含量引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区域对比法和复合岩性混合地层水法评价该油田的低阻油层,通过对实际资料的重新处理,可以看出与试油结果相比,符合率达90%,表明该方法是可靠的,同时见到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
孤东油田北部地区低阻油层研究与挖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东油田北部地区馆下段和东营组低阻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电阻率低、感应电导率高,利用传统方法进行测井解释时,低阻油层往往被解释为水层或含油水层而被漏掉。通过对低阻油层的成因分析,利用钻井、测井、取心、试油试采及生产动态等数据,在地质条件约束下,动静态相结合建立了测井评价模型,确立了低阻油层的电性界限,有效地提高了对低阻油层的识别能力,在老井挖潜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冷家油田低阻储层测井二次解释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老油田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对重新进行储层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低阻油气储层由于其形成原因的复杂性而成为测井解释与储层评价中的重点和难点。冷家油田沙河街组油层属于低电阻率油层,常规测井储层参数解释很容易把油层解释为水层。结合其地质情况,利用取心井的各种化验、试油和试采等资料,结合开发动态,充分挖掘测井资料对低阻油气储层的识别能力,建立了适合该区的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解释模型。提高了低阻油气储层解释的准确性,为该区剩余油挖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岩石物理分析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影响低阻油层电阻率降低的几项岩石成因的综合指标;系统探讨了低阻油层岩石导电机理;用岩心刻度测井技术建立了低阻储层测井解释模型,定量求取储层孔隙度、饱和度、渗透率等地质参数;综合利用岩心物理实验、地质综合录井、试油资料与多井测井资料相结合,分析了低电阻储层所处的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把定性测井解释和定量测井解释有机地结合起来,总结了一套解释低电阻油层的测井识别方法。通过对江汉多个地区进行低阻油层复查,加深了对低阻储层的地质认识,提高了测井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5.
综合应用地质、测井、录井及岩心分析等资料,对濮城油田沙三段低阻油层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评价该低阻油层的复合岩性混合地层水新方法,并利用建立的解释标准对濮城油田沙三段测井资料重新进行了二次处理,见到了明显的地质效果,证明了该方法的筒捷有效。  相似文献   

6.
盛达 《海洋石油》2022,42(2):67-72
低阻油层测井识别是常规测井评价的一大难点问题,其中油层低阻在很大程度上对测井解释符合率产生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低阻油层的解释符合率,该文以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录井、岩心实验分析、测试分析化验等资料,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角度针对渤中凹陷地区低阻油层的成因及测井识别方法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渤中凹陷低阻油层主要为薄层低阻油层和泥质引起的低阻油层。另外,采用纵向响应离散法对测井曲线进行处理,依据校正后数值的高低可以对薄层低阻油层进行识别;用双饱和度法可以对泥质引起的低阻油层进行识别。通过获取渤中凹陷低阻油层成因与两种方法对低阻油层的识别效果,为充分挖掘低阻油层潜力和油田高效可持续开发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某地区中生界油藏,孔隙度低,渗透性差,低阻油层与高阻油层并存,储层岩型结构复杂。本文利用关键井岩心化验分析资料,分析形成低孔、低渗、低阻油藏成因,回归了求取地质参数公式,建立解释图版,测井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8.
测井和地质相结合识别低阻油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低阻油层成因复杂,类型多,不同区块其成因存在差异,其研究很有必要。低阻油层其电阻低于或接近临近水层,使得常规测井很难判别油水层,这给测井解释人员带来了很大困难,很容易造成解释失误,解释符合率偏低。本文从地质方面对低阻油层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也总结出了简单的测井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歧口凹陷滨海台阶带沙河街组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和测井响应特征,重点对油层砂体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测井地质评价,提出了针对该低阻油层的测井地质综合评价方法,即采取井震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单砂层进行等时对比刻画,提出应用各项勘探技术追踪砂体,精细解释内幕层,以砂组为单元落实隐蔽圈闭,应用多种预测手段找出有利储集带,明确油藏规律,细化评价单元,进行老区整体复查、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测井、岩心资料针对性地研究了某构造低电阻率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了该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低阻油层的成因非常复杂,受高矿化度地层水、低幅度构造、岩性细泥质含量高、高束缚水饱和度等多种因素造成。利用双感应-八侧向电阻率比值法有效解决了高矿化度地层水造成油层电阻率低的问题,并根据试油分析资料和测井典型分析层段建立了油气水层解释标准,提高了解释符合率,在P区收到了明显的地质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大港白水头地区低阻油气层测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维志,李浩,刘辉等.大港白水头地区低阻油气层测井评价.测井技术,2001,25(2):127~130 在对白水头地区低阻油层的地质特征、物性特征及成因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后,应用测井曲线特征集法,把白水头油田常规油气层、低阻油气层、油水同层、水层等看成是独立的地质事件,建立了它们与测井曲线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对未知地质事件进行了预测划分。最后根据所建模型定量计算储层各种参数,收到了良好的地质效果,表明测井曲线特征集法对于识别多成因的低阻油层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阿达油田低阻、低对比油层岩心的实验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的分析,查明了该油田低阻、低对比油层的成因,分析了不同成因低阻、低对比油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并以试油资料为基础建立了该油田低阻、低对比油层的测井识别方法。用自然电位(SP)、深侧向电阻率(LLD)和微球电阻率(MSFL)。以及归一化的LLD-SPR和LLD/LLS-孔隙度2个交会图可有效地识别该油田的低阻、低对比油层。  相似文献   

13.
渤海LD油田馆陶组与东营组中均发现与相邻水层电阻率相近的低阻油层,仅从常规测井响应特征上难以和水层进行区分。在现有常规测井、核磁及成像测井、钻井取心、生产动态等资料基础上,结合沉积、油藏等地质综合研究成果,进行低阻油层成因和机理分析,认为LD油田馆陶组与东营组低阻油层主控因素不同,馆陶组低阻油层的形成是因蒙脱石为主的黏土矿物导致束缚水饱和度较高所致,而东营组低阻油层主要受岩石组构变化、砂泥岩混积作用的影响,导致储层孔隙结构变差,从而形成了较高的束缚水饱和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3种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低阻油层测井识别和评价新方法,即相关法、重叠法和图版法,综合应用这3种方法可以定量识别低阻油层,从而有效指导油田低阻油层的评价和开发生产。  相似文献   

14.
渤海LD油田馆陶组与东营组中均发现与相邻水层电阻率相近的低阻油层,仅从常规测井响应特征上难以和水层进行区分。在现有常规测井、核磁及成像测井、钻井取心、生产动态等资料基础上,结合沉积、油藏等地质综合研究成果,进行低阻油层成因和机理分析,认为LD油田馆陶组与东营组低阻油层主控因素不同,馆陶组低阻油层的形成是因蒙脱石为主的黏土矿物导致束缚水饱和度较高所致,而东营组低阻油层主要受岩石组构变化、砂泥岩混积作用的影响,导致储层孔隙结构变差,从而形成了较高的束缚水饱和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3种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低阻油层测井识别和评价新方法,即相关法、重叠法和图版法,综合应用这3种方法可以定量识别低阻油层,从而有效指导油田低阻油层的评价和开发生产。  相似文献   

15.
低阻油层的成因和类型复杂多样,测井响应特征难以与水层进行区分,深入分析低阻油层成因并采用有效的方法识别低阻油层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岩心与测井资料,从构造作用、沉积环境、成岩机理等宏观方面,以及束缚水饱和度、黏土附加导电性、地层水矿化度等微观方面入手,对形成低阻油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出了高束缚水饱和度是导致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将岩心、测井资料、试油试采结果相结合,总结形成了适合油田评价的邻近水层对比法、束缚水饱和度对比法的定量识别模式,以及横向对比法、交会图识别法和辅助识别法的定性识别模式,利用定量和定性评价技术对渤海旅大A油田低阻油层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精度达到90%以上,并且成功应用于该油田的生产挖潜实践中,新增低阻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近400×104m3,对类似油田低阻油层的挖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辽河油田滩海地区低阻油层成因及其精细解释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陈学义  魏斌  陈艳  刘荣 《测井技术》2000,24(1):55-59
应用岩心物理实验和试油结果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低电阻率储层所处的地质环境和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低阻油层的成因是受泥浆侵入,低幅度构造,泥质附加导电等多种影响因素所致,但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只有一种或两种因素对低阻油层的形成起主要作用,利用有效的测井解释方法,识别低电阻率油层,并在辽河油田锦29井区见到了明显的地质应用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H油田低阻油层的成因与测井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复杂,油水层识别难度大。本文综合岩心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系统的研究了H油田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并建立了基于测井资料的低阻油层测井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对白水头地区低阻油层的地质特征、物性特征及成因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后 ,应用测井曲线特征集法 ,把白水头油田常规油气层、低阻油气层、油水同层、水层等看成是独立的地质事件 ,建立了它们与测井曲线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 ,利用这种关系对未知地质事件进行了预测划分。最后根据所建模型定量计算储层各种参数 ,收到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表明测井曲线特征集法对于识别多成因的低阻油层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低电阻率油层在松辽盆地南部黑帝庙地区比较发育,因而给测井解释评价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该研究利用测井、岩心分析资料对该区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由于姚一段地层孔隙度相对较高、砂岩颗粒较细引起束缚水含量增加、油藏幅度低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岩石中含水较高,从而形成低电阻率油层。在分析低阻油层成因的基础上,模拟地层温度、压力开展一系列岩电试验,获得了精确的岩电参数,形成一套适合该区的低阻油层解释方法。处理解释求取的储层含油饱和度、含水率等参数,对测井解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这些储集参数在黑帝庙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对其他地区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河南油田孙岗,下二门地区复杂断块,复末水系油藏的低阻油层测井解释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测井资料对砂层封闭条件,储集性能,含油性能进行了判别,并结合其它地质资料,对该地区部分井进行了精细解释,新发现多个油层,折合地质储量约100多万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