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JFC在熔模铸造制壳工艺中的应用济南汽车制造总厂李维龙1作用机理JFC化学名称为聚氧乙烯烷基醇醚,分子通式为,溶于水,其分子结构见图1。这种活性剂溶于水后,一端为亲水的极性部分(CH2·CH2O)nH;另一端为憎水的非极性部分R—O-。正因为该物质存...  相似文献   

2.
国外动态──真空吹CO_2硬化水玻璃砂及其再生CO2硬化工艺在铸造厂曾经广泛采用,最近大部分已由树脂砂所取代,但某些铸件仍要用CO2水玻璃砂工艺。真空置换硬化工艺(以下称VRH)1985年由日本研究成功,现已有70多家厂采用,包括日本外的几个厂。VR?..  相似文献   

3.
从VRH-CO2水玻璃砂工艺的应用实践中,总结出适合于生产阀体类耐压铸钢件的水玻璃、原砂的性能要求、讨论了真空度、水玻璃加入量、CO2用量、温度和湿度对铸型的影响,实践表明,用VRH-CO2法生产阀体类耐压铸钢件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基于快速原型技术的非占位涂层快速精确成形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适应于CO2水玻璃砂型的自硬性转移涂料,提出基于快速原型技术的非占位涂层快速精确成形技术,采用配置的涂料和CO2水玻璃砂型造型工艺,以较低的生产成本和较短的造型时间,浇注出精确成型的散热板压制模具,产品的尺寸精度达到CT6~8,表面粗糙度为Ra3.2~6.3um。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酯法比CO2法水玻璃砂强度高的原因,指出充分发挥水玻璃粘结效率的关键在于细化水玻璃凝胶胶位。并介绍了一种提高CO2水玻璃砂粘强度的简易方法──CO2/酯法。  相似文献   

6.
自硬转移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宋会宗  尚淑珍 《铸造》1993,(12):4-9
研究了适用于CO2水玻璃砂型的自硬转移涂料,提出了磷酸盐-镁砂粉做粘合剂的自转移涂料配方。应用自硬转移涂料时,模样表明应贴附硅橡胶面层,以减小涂料对模样的亲合力。生产验证表明,应用自硬转移涂料、CO2水玻璃砂型生产的铸件表面粗糙度达Ra3.2~6.3μm,尺雨精度达CT6~8级。  相似文献   

7.
氮化硅陶瓷烧结过程中玻璃相的自动析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现了Si3N4MgOCeO2系陶瓷在烧结过程中玻璃相自动析晶现象。对于Si3N4MgOCeO2系陶瓷,在1450℃,MgOCeO2与Si3N4颗粒表面的SiO2反应形成硅酸盐液相,冷却后成为玻璃相保留在烧结体中;当烧结温度高于1550℃时,发现CeO2仍留在玻璃相中,但MgO会自动析晶出来,其结果是大大减少了烧结体中严重影响其高温性能的玻璃相的含量,MgOCeO2是氮化硅陶瓷很理想的烧结助剂。  相似文献   

8.
冰晶石熔体中Al热还原法制备Al-Sc合金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nNaF·AlF3KClNaCl熔盐体系中,用液体Al还原Sc2O3成功制取了AlSc中间合金。最佳工艺条件为:Sc2O3加入量约2%,温度1093K左右,反应时间2h。合金中Sc含量最高为1%,金属收得率接近80%。此工艺操作简单,反应温度低,同时避免了金属的烧损,可大大降低合金生产成本。实验结果及热力学分析表明,在冰晶石熔体中,Al还原Sc2O3的过程并非是简单的一步还原过程,而是由复杂的多步反应(如络合等)构成的。  相似文献   

9.
Al2O3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组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烧结-加压-烧结-加压的工艺制取了Al2O3-Cu复合材料,并对其金相组织及界面进行了观察与分析,证明了工艺是可行的,二次烧结加压有利于增强粒于均匀分布,在复合材料界面处存在的着Al%的浓度梯度,在CuAlO2生成的迹象。  相似文献   

10.
有机硅烷在玻璃表面形成的憎水膜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利亚  张先亮 《表面技术》1998,27(3):16-17,15
研究了分别带有-Cl,-OCH3,-OC2H5,-OCH2CH2OCH3基团的4种长链烷基有机硅烷在玻璃表面形成的憎水膜层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具有-OCH3结构的癸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憎水性和化学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1.
有色金属涂层的CBN砂轮陶瓷结合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Al2O3和B2O3含量的CBN砂轮陶瓷结合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含B2O3玻璃相可使在有活性的液体中对不溶颗粒局部进行溶解,提高烧结体的抗折强度;采用微粉原料烧结后,增加颗粒表面积,提高了局部溶解速度,使玻璃相中有更多的Al^+3和B^+3组成的四面体,提高抗折强度;引入含Ti涂层的CBN颗粒,可改善CBN表面与含B2O3玻璃相之间的润湿性,提高对CBN磨粒的把持力。  相似文献   

12.
在熔模铸造壳型内表面基体玻璃涂层(B)上,用溶胶-凝胶原理制备了非晶薄膜涂层(F),FTIR和TGA-DTA 分析结果表明,裂纹发生在室温~400℃加热区间,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热处理过程中涂层吸附水、醇快速解附引起薄膜膨胀所致,这一过程中涂层的热失重占总失重量的89.5% 。为此,用分级热处理工艺制备了无裂纹B-F复合涂层,XRD分析结果表明,该涂层为SiO2 玻璃态。将净化后获得深过冷的Cu70Ni30合金熔体浇入B-F涂层中,获得了198K深过冷,其过冷度遗传率达到了0.76。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IR光谱和SEM等技术,探讨了玻璃与金刚石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了ZnO、CdO和PbO对Na2O-B2O3-SiO2系统玻璃与金刚石表面的浸润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罗玉长 《轻金属》2000,(5):20-23
氧化铝经氯化反应可改变孔结构、表面性能、提高催化性能。赤泥熔渣与氯气、光气反应,建立了从赤泥中提取Na2SO4、Fe2O3、稀土元素、AlCo3、FeCl3、SiO2、TiC、VOCl3、tiCl4的工艺流程。低品位铝土矿、粘土通宵充化床沦反应制取无水AICl3,为低品位铝土矿的应用开辟新途径,文中也简要地介绍了无机化学研究所在多个领域的科研进展。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对2Y-TZP陶瓷采用表面掺杂CeO2和体掺杂CeO2两种不同方式处理后,2Y-TZP陶瓷低温水热腐蚀前后的抗弯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对Y-TZP陶瓷进行表面掺杂CeO2,不仅可以克服体掺杂CeO2时抗弯强度大幅度下降问题,而且可以明显改善低温水热腐蚀对Y-TZP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表面掺杂CeO2对2Y-TZP陶瓷抗低温水热腐蚀的原因,是既保持了Y-TZP陶瓷整体对等温相变的约束,又阻止了  相似文献   

16.
用自行配制的添加剂对CO2水玻璃砂进行改性。试验表明.此种添加剂在改善溃散性的同时提高水玻璃砂的强度。  相似文献   

17.
玻璃组分与Cu—Ni熔体过冷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真空下,研究了50 % (79 % Si O2 + 12 .5 % B2 O3 + 2 .2 % Al2 O3 + 0 .6 % Ca O + 5 .7 % Na2 O) ( 简写为 Na Ca Al B Si) + 50 % ( Na2 B7 O4) 对 Cu50 Ni50 和 Cu70 Ni30 合金熔体循环过热过程中过冷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 %( Na Ca Al B Si) + 50 % ( Na2 B7 O4) 玻璃对合金熔体的净化过程为物理—化学复合净化, 且在( Na Ca Al B Si) 净化剂中加入( Na2 B7 O4) 玻璃形成的净化剂粘度适中,因此合金熔体在2 ~5 次循环过热过程中可以获得稳定深过冷。  相似文献   

18.
SiO2-Al2O3-CaO-Fe2O3系微晶玻璃的晶化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差热分析(DTA)、红外吸收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研究了SiO2-Al2O3-CaO-Fe2O3系微晶玻璃晶化过程及其结晶化过程及其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SiO2-Al2O3-CaO-Fe2O3系微晶玻璃晶化过程中,初晶相是钙铁透辉石,钙铝黄长石是中间过渡相且随晶化温度的提高而消失,最终晶相只有钙铁透辉石;晶体生长指数为2.9,属三维生长。玻璃网络中主要有  相似文献   

19.
应用差热分析(DTA)技术研究了Cr2O3、La2O3、CeO2、V2O5、Si3V4、SiC、CaF2、Mox对MgO-B2O3-SiO2渣中含硼组分析晶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2O3、CeO2、CaF2、SiC、MOx作为晶核剂加入后,可降低析晶活化能,有利于含硼组分以结晶相析出,是有效的晶核剂;La2O3和V2O5对析晶活化能没有影响;Si3N4则增强玻璃网络稳定性,提高析晶活化能。所以  相似文献   

20.
应用差热分析(DTA)技术研究了Cr2O3、La2O3、CeO2、V2O5、Si3N4、SiC、CaF2、MOx对MgOB2O3SiO2渣中含硼组分析晶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2O3、CeO2、CaF2、SiC、MOx作为晶核剂加入后,可降低析晶活化能,有利于含硼组分以结晶相析出,是有效的晶核剂;La2O3和V2O5对析晶活化能没有影响;Si3N4则增强玻璃网络稳定性,提高析晶活化能。所以La2O3、V2O5和Si3N4作为晶核剂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