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非对称半桥电路拓扑采用脉冲宽度调制技术,具有易实现零电压开关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汽车电子等领域中。文中首先介绍了非对称半桥电路的工作原理,接着对其进行了稳态分析,重点给出了一个非对称半桥式开关电源的设计过程。考虑到拓扑结构参数和零电压开关的影响,对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了修正。此外,谐振电感和死区时间是确保零电压开关实现的两个重要参数,文中给出了其实际的设计过程,并通过仿真证明了其实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Buck-Boost(反极性开关调节器)变换器的原理,指出了电压型、电流型、V2型等多种控制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为了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环控制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建立了器件模型,用Matlab的Power System Blockset工具箱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将仿真结果与传统的控制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多环控制的动态特性好于传统的控制方法,从而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电流跟踪控制,又叫电流滞环,相对于Venturini直接函数变换法和空间矢量调制法其优点在于,只需简单的数值(电流或电压)大小的比较,而不需要复杂的数学运算。并且该策略编程简单,控制方法和工作过程容易实现,具有很高的时效性。通过对其产生的谐波分析得出主要的谐波是开关频率附近的高次谐波,有利于滤波。电流滞环控制算法具有开关动作响应快,抗干扰性强等特性。最后通过Matlab中的simulink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控制策略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常诚  王强  姜德巍 《电子世界》2014,(3):104-106
目前多数的谐振极型软开关逆变器拓扑结构中都设置了辅助开关器件来控制谐振过程,其控制方式要比原来的硬开关逆变器复杂。为此提出了一种控制简单的谐振极型软开关逆变器,其拓扑结构中没有功率开关器件,用原来硬开关逆变器的SPWM控制方式就能自然实现开关器件的零电流开通和零电压关断,而且通过拓扑结构中的储能元件,在死区时间内,输出相电流可以续流,降低了死区的影响,减小了输出相电流在低频时的畸变率。文中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原理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文中分析了三态DPM电流滞环控制技术在逆变器中的应用。基于高频脉冲直流环节单向电压源逆变技术设计了三态电流滞环控制零电压开关逆变器,克服了依靠谐振电路实现软开关所带来的结构复杂和控制难度大的缺陷,在工程应用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单相电压型并网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原理,给出系统双闭环控制方案,并采用了一种限频式滞环电流控制方法,解决了传统滞环控制开关频率不固定的问题。利用高性能微控制器dsPIC2010搭建了原理样机,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稳态与动态性能,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滞环控制是一种PWM形式下的的跟踪控制方法,在闭环跟踪控制系统中应用广泛。文章介绍了基于空间矢量技术的滞环控制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滞环控制器的几种改进形式及其工作原理,然后分析了其电路参数和系统特性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其主要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传统的准Z源DC-DC变换器存在的输出电压有限、稳定性较差、增益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准Z源DC-DC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并对该拓扑的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理论分析。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传统的准Z源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相比较,表明新型的拓扑具有升压比大、可靠性高等优点。最后,通过搭建实验电路,验证了新型电路拓扑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克服传统Z源DC-DC变换器的升压能力有限、输入电流断续和电容电压应力大等缺陷,研究了一种高增益DC-DC变换器,分析了其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推导出电压增益、电容电压表达式。与传统源DC-DC变换器相比,具有升压能力强、电容电压应力小、输入电流连续、效率高和实用性强等优点,根据拓扑结构搭建了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最后搭建出基于TMS320 F28335的实验样机,仿真和实验结果共同验证了变换器的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10.
对于经验丰富的电路设计人员来说,他们都知道滞环控制功率转换器的稳定性取决于输出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ESR).假如ESR太小,那么输出电压纹波将会变得较大,并且会对开关信号产生相移.虽然均化和线性化技术在设计与分析固定频率的PWM功率转换器上已有长足的发展,但对滞环控制功率转换器的解析性分析却乏善可陈.由于工作频率是可变的,因此采用非线性控制理论作分析最适合不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