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并且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的再生混凝土作为基准混凝土,分别研究单掺钢渣粉、硅灰以及复掺钢渣粉、硅灰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试验分别从表观特征、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钢渣掺量的增多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降低;硅灰明显的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掺量5%为宜;复掺钢渣和硅灰不同的比例对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影响不同,得到复掺硅灰5%+钢渣15%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优于基准混凝土。  相似文献   

2.
结合新疆呼图壁河青年渠首混凝土修复工程实际,用低水胶比和复掺硅粉、矿渣微粉等活性掺和料合理配制强度等级为C80~C90、抗冲磨的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采取工业废渣复合配制的混凝土流动性强、抗冻性好,具有抵抗600次快速冻融循环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单掺不同掺量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对水工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掺量下,2种纤维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均优于基准混凝土;聚丙烯纤维对水工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提高较为显著;单掺1kg/m3聚丙烯纤维对水工混凝土抗冻性能改善效果最好,经过300次冻融循环后相对动弹性模量达到85.5%,质量损失率仅为1%。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单掺不同掺量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对水工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掺量下,2种纤维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均优于基准混凝土;聚丙烯纤维对水工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提高较为显著;单掺1kg/m3聚丙烯纤维对水工混凝土抗冻性能改善效果最好,经过300次冻融循环后相对动弹性模量达到85.5%,质量损失率仅为1%.  相似文献   

5.
为评定高寒地区环境对掺矿物掺合料水工混凝土结构冻融循环耐久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不同掺合料掺量及种类、不同冻融温度下水工混凝土冻融循环试验,研究分析不同配合比水工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压强度以及渗透性的时变规律,揭示了矿物掺合料与冻融温度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各掺合料水工混凝土的抗冻性从优到劣依次为粉煤灰+硅灰+稻壳灰硅灰+稻壳灰粉煤灰+稻壳灰粉煤灰+硅灰稻壳灰硅灰粉煤灰未掺加;相同单掺条件下,掺加稻壳灰试件组抗冻性最强,硅灰居中,粉煤灰最弱;复掺矿物掺合料情况下,三掺粉煤灰、硅灰、稻壳灰混凝土抗冻性最强;复掺矿物掺合料能减少水工混凝土的孔隙率及渗透性,且粉煤灰、硅灰、稻壳灰的颗粒粒径不同会相互填充,从而产生超叠加效应;随着冻融循环过程中试件中心温度的降低,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梯度增大,孔隙内部的膨胀压力增大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6.
胶粒混凝土作为新型材料有着广阔应用前景,但由于对其耐久性研究不足,在很多工程中难以推广应用。本试验以C20普通混凝土为基准,采用三因素(水灰比、胶粒掺量、胶粒粒径)三水平正交设计试验,通过相对性抗渗和冻融试验试验,研究三因素对混凝土抗渗性和抗冻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胶粒粒径对混凝土抗渗性影响最大,且随着胶粒粒径增大,抗渗性呈间歇性变化,粒径为1.18~2.36 mm时抗渗性最好。加入胶粒对动弹性模量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影响其抗冻等级。动弹模量随着胶粒掺量增大而减小,随着胶粒粒径的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最佳水平为1.18~2.36 mm。加入胶粒能明显改善其冻融质量损失率,质量损失率随着胶粒掺量的增大呈间歇性变化,掺量为15%时,质量损失率明显优于基准混凝土。胶粒掺量对混凝土抗冻性影响最大,最优掺量值大约在15%~30%。  相似文献   

7.
以石粉掺量及砂率为变量,试验探究水工混凝土抗冻性能受石粉含量及人工砂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大不同石粉和人工砂含量的水工混凝土弹性模量逐渐减小,相同冻融次数时,随石粉含量或人工砂含量的增加试件的弹性模量逐渐减小,掺12%石粉相较于6%石粉的混凝土最大相对质量损失率增加26.6%,掺40%人工砂相较于掺37%人工砂的混凝土最大相对质量损失率增加23.6%;(2)人工砂和石粉的硬化结构受冻融循环作用易产生破坏,试件质量损失率和弹性模量加剧;(3)石粉的微集料效应有利于减少混凝土孔隙率,增强整体密实性和抗冻性,掺人工砂及石粉可以改善拌合物浆体量和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秸秆灰掺量(0%、5%、10%和15%)的玉米秸秆灰生态多孔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本次试验制备了不同的混凝土试件。试验使用万能压力机检测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作为基础参数,同时采用快冻法对试件进行冻融试验,研究混凝土的抗冻性。结果表明:5%秸秆灰掺量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损失最小,损失率为1.3%;所制备的试件都满足生态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冻融循环作用后,生态多孔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质量损失率更大;冻融试验早期,生态混凝土大孔隙的特点起到了保护混凝土的作用;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逐渐增大,到100次冻融时混凝土完全破坏。研究发现秸秆灰掺量与混凝土抗冻性没有明显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西藏地区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掺和料需从内地长距离运输获得,这样不但增加了工程造价,同时也存在着由于掺和料供应不及时而影响工程进度的风险。结合西藏水电工程的实际,开展的复掺石灰石粉和Ⅱ级粉煤灰作为混凝土掺和料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复掺部分石灰石粉能改善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可以配制满足设计要求的水工混凝土。将石灰石粉作为掺和料用于西藏地区水电工程的混凝土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推广再生混凝土在高海拔和北方寒冷地区的应用,对单掺、混掺不同体积掺量玄武岩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的再生混凝土进行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损失率3项抗冻性能指标的探究,并用SEM对200次冻融循环后混掺纤维再生混凝土进行细观作用机理分析,最后结合响应面法对混掺纤维掺量进行优选。结果显示:外掺纤维能够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能,而混掺纤维效果优于单掺纤维;2种纤维在试件内部呈网状分布,协同受力,与基体互相约束,很大程度限制了裂缝的扩展和数量;纤维优化结果显示当聚乙烯醇纤维与玄武岩体积掺量分别为0.170%和0.246%时,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最优。研究成果对玄武岩-聚乙烯醇纤维再生混凝土纤维掺量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