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以接触式机械密封为研究对象,考虑密封环的热、力变形和液膜温度,在Solidworks中建立密封环的三维模型,基于热力变形理论,借助Workbench平台对密封环进行热应变和力应变模拟计算,分析了密封环端面黏性剪切混合摩擦热和力作用对密封环的变形情况,研究了不同转速下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密封环在黏性剪切混合摩擦热作用下...  相似文献   

2.
机械密封的扭转变形计算方法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静  彭旭东  白少先  李纪云 《化工学报》2013,64(10):3686-3693
针对机械密封环的典型结构,基于圆环理论,建立了密封环结构受力与变形的分析模型。采用圆环理论解析式和有限元法对密封环扭转变形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了密封环的几何结构形状、几何结构尺寸和辅助密封圈的安放位置等因素对密封环扭转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理论解析法替代有限元法的计算方法是可行、有效的;复杂截面密封环的台阶长或宽各小于4 mm时,均可直接忽略台阶对扭转变形的影响;辅助密封圈的安放位置和密封环结构形状对扭转变形量均具有重要影响;密封环尺寸在变化不大的前提下,其对扭转变形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完善了高压机械密封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机械密封环热应力的有限元计算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ANSYS 8.0有限元程序对密封环稳态温度场进行数值计算,并用热-结构耦合法计算密封环的热应力,获得了密封环的三向应力(径向、轴向、周向)及Mises等效应力,得到其最大值及其位置。  相似文献   

4.
基于ANSYS Workbench软件中的结构静力分析模块建立密炼机转子端面动静密封环的有限元模型,利用仿真技术分别对动静密封环端面直接接触和介质接触进行摩擦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动静密封环接触端面压力最大,导致端面摩擦力最大,磨损最为剧烈;混炼物料泄漏会使动静密封环端面接触由直接接触变为介质接触,端面摩擦磨损加剧,易导致端面动静密封环损坏甚至失效。  相似文献   

5.
机械密封环端面热变形的分析与BP网络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剑锋  顾伯勤 《化工学报》2006,57(12):2902-2907
分析了影响机械密封环端面变形的主要因素,说明了密封环对介质的传热系数及端面热通量的计算方法.对于高速重载机械密封,因密封环端面热通量大,其热变形显著高于力变形.当密封环模型一定时,按正交设计法给出若干端面热通量值作为输入样本,并将有限元法计算得出的端面内径和外径处的相对轴向变形Δz作为输出样本,训练3层BP人工神经网络,对该密封环端面的轴向热变形进行精确预测.正交设计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相结合是密封环端面热通量与热变形之间高度非线性关系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机械装备中,采用密封环对油液进行密封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密封方式,但由于密封环与密封环摩擦表面的相对接触和运动,造成犁沟式磨料磨损,磨损速度较快,导致配合间隙不断增加,当间隙增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要进行修复或更换。采用纳米复合电刷技术可有效地修复密封环摩擦表面。  相似文献   

7.
正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料管件定径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温塑化后挤出的塑料管件不易定形,易黏连的问题;包括一端设有第一密封环,中部设有第二密封环,末端设有第三密封环的定径内核,第一密封环设有定径入  相似文献   

8.
<正> 氮氢压缩机的填料,出厂时均采用巴氏合金锥形密封环,由于该结构填料加工复杂,技术要求高,许多使用厂纷纷对这种结构填料进行改造,出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密封装置,而且几乎都采用无油润滑。其材料有:尼龙、填充聚四氟乙烯(以下简称填充四氟),氯醇橡胶及金属塑料等;其结构有:矩形环、V形环、带小帽密封环、园弧形环以及它们的组合件等。现将使用得较好的密封结构作一些介绍。一、矩形闭式密封环 矩形闭式密封环是指一个填料盒内安装了两个用填充四氟做的密封环,起轴向密封和径向密封作用(见图一)。径向密封环和轴过盈配合,一般比活塞杆小0.1—0.3mm,  相似文献   

9.
<正>OSepa选粉机转子上部密封多数为迷宫密封环,即凸形环和凹形槽相组合,当设备运行时间加长,密封环磨损后会出现产品细度跑粗或出现粗颗粒的工艺隐患,影响质量,造成台时产量下降,成本上升。为此将原密封环进行改进,提高凸形环和凹形槽配合间距,即使密封环磨损后期,也不会造成水泥细度跑粗,更不会出现粗颗粒现象。改进后,达到了选粉机密封要求,应用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0.
往复式压缩机填料盒的作用为密封工艺气体,防止高压工艺气体沿活塞杆方向泄漏。本文主要研究了无水冷却填料盒的结构,对不同形式的密封环进行详尽分析。总结了单作用填料环、双作用填料环、脉动密封环、阻流环、减压环、BOT密封环的结构特点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荣成国泰轮胎有限公司GK270密炼机的密封环损坏频繁,严重影响塑炼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每维修更换一次密封环,不仅需花10多万元费用,而且维修人员脏累,炭黑飞扬造成环境污染,耽误生产。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公司邀请设备、技术等单位的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会诊,找原因,对GK270的密封环进行改造。在查找原因中,发现密封环更换频繁是因润滑油供应不足,粉尘阻塞加速密封环磨损所致。为此,该公司攻关小组大胆将GK270密炼机原设计供油时间长、压力小的单柱塞、单油管供油改成双柱塞单管供油。这样既缩短了供油时间又加大了压力,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2.
根据“螺栓+法兰+焊接密封”密封结构的密封原理和结构特点,建立了密封元件-Ω形密封环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基于静力学平衡原理,推导出了一种简单、可靠的法兰密封面对Ω形密封环元件产 生的压应力的计算公式,且对计算模型的位移和载荷边界条件进行了合理的处理;应用ANSYS程序计算获得了Ω形密封环的应力分布场,得到了最大应力的数值和出现的部位;根据应力的性质和对结构强度的影响程度,给出了Ω形密封环元件的强度评价条件和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3.
选用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及优异摩擦性能的增强尼龙作为离心泵密封环的材料,根据离心泵的结构,给出了密封环的密封结构形式及配合尺寸。试验表明,增强尼龙密封环的使用寿命达8000h以上,耐磨性、耐腐蚀性及抗汽蚀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氮氢气循环机填料密封环损坏的原因,提出将径向密封环样式由平开口环型改为整体环,阻流环材质由聚醚醚铜改为铜合金,并说明密封环的安装方法。改造后使用效果很好,延长使用周期6倍。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选粉机转子和密封环之间的密封结构,通过在迷宫密封的内密封环内增加一层橡胶带密封,减小了选粉机转子与密封环之间的间隙,增加了混合气料通过选粉机转子间隙的占比,提高了选粉效率。  相似文献   

16.
秦自臣 《轮胎工业》2004,24(10):627-629
针对X(S)N75加压式捏炼机转子端面密封失效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修复转子端面沟痕后选择聚酰亚胺作为静密封环的材料 ,提高静密封环的尺寸和位置精度 ;采用扭力扳手以 0 .62N·m的力矩扭紧压簧螺母 ,保证各弹簧对静密封环的压力并分布均匀 ;改善供气质量等。改进后 ,延长了静密封环的使用时间 ,改善了密封效果。  相似文献   

17.
Ω形密封环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弹性密封元件,Ω形密封环广泛应用于高参数工况条件下,掌握其在工况下的应力 应变状况是Ω环设计的重要内容。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Ω形密封环在内压以及内压 轴向载荷作用下的应力 应变分布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轴向载荷与内压共同作用下,Ω环内的最大应变值出现在环壳 圆弧段交界面或环圈 圆弧段交界面上。该研究结果为Ω形密封环的极限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汇龙  李同  任坤腾  王彬  赵斌娟 《化工学报》2017,68(4):1533-1541
建立动环-液膜-静环动压型机械密封双向流固耦合模型,针对逆流泵送状态,对密封环及液膜流场进行非定常耦合计算,分析了密封环变形和液膜压力的瞬态特性,并通过流固耦合前后流场对比,分析了密封环端面变形对液膜压力脉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未考虑变形时相比,双向流固耦合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静环端面变形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且越靠近内径出口处,变形量的波动程度越大;密封环端面变形对外径处压力脉动影响较小,但会明显增强内径处压力脉动,且转速越大,压力脉动增强的程度越大,介质压力在压力较低的工况下对变形后液膜压力脉动程度的影响不明显;密封环端面的变形只影响压力脉动的程度,不改变压力脉动的频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填料函密封机理的研究分析 ,寻找H2 2 -Ⅲ型压缩机活塞杆填料函密封失效的原因 ,并对填料函进行了改造。改造后填料函采用填充聚四氟乙烯密封环 ,为保护密封环 ,填料函内设置了导向环和阻流环。经安装使用 ,其密封效果和使用寿命均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离心泵泵体、叶轮间密封环间隙中的泄漏,是影响离心泵容积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离心泵常规泵体、叶轮密封环结构的分析,借鉴迷宫式密封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迷宫式泵体、叶轮密封环组合结构,并经过理论计算与CFD数值模拟验证,结果表明,新型泵体、叶轮密封环组合结构的泄漏量大大减小,从而有效提高了离心泵的容积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