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纯气体,混合气体及液体导热系数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立楠 《氮肥设计》1996,34(4):19-22
介绍常压下纯气体及混合气体,加压下纯气体及混合气体以及液体导热系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常压下纯气体及混合气体,加压下纯气体及混合气体以及液体导热系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马丁—侯状态方程用于计算气体混合物的恒压热容、粘度和导热系数.含氨气体混合物的恒压热容为理想气体混合物热容与真实气体混合物剩余热容之和,根据剩余粘度法计算粘度,剩余导热系数法计算导热系数.三种压力,不同温度条件下气体混合物恒压热容、粘度和导热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吻合.并分别拟合了合成氨生产三种工艺含氨气体混合物恒压热容、粘度、导热系数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4.
提出根据气体和气体混合物易燃性、易爆性确定阻火器类型,即:仅易燃的气体(含蒸气,以下类同)及气体混合物选择爆燃阻火器;易爆炸但在爆燃距离范围内的气体及气体混合物选择爆燃阻火器;易爆炸且在爆燃距离范围外的气体及气体混合物选择爆轰阻火器。给出了各种易燃易爆气体和其他混合气体(含惰性气体或氧气等)的易燃性、易爆性和非易燃性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常压和加压下含氨气体混合物的粘度和导热系数的计算方法。常压下,改进的Sutherland法计算粘度,Lindsay-Bromley法计算导热系数,其准确度较高。加压下,按M-H状态方程和B-B状态方程求得混合物的密度,采用剩余函数法计算了氨含量4.8%、10.6%,压力9.91MPa、19.72MPa、29.52MPa,不同温度下气体混合物的粘度和导热系数,计算结果与加压下含氨气体混合物粘度和导热系数的实验测定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从原理上来说,用热导式氢分析仪(以下简称H_2分析仪)测量过程气体中的氢含量时,可用如下的数学式表达。λ_c=λ_1α+λ_2(1-α) (1)式中λ_c—混合气体的导热系数λ_1—氢气的导热系数λ_2—混合气体中背景气体(氮气)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美日引进大型合成氨装置复算的一个组成部分。全文共包括七部分:(一)理想气体热力学特性计算,(二)基础数据及热力学性质,(三)混合气体焓和熵的计算,(四)气体的粘度计算,(五)气体的导热系数计算,(六)水和水蒸汽特性计算,(七)合成气气—液平衡常数的计算。这里选载该文的第(一)和(四)部分。  相似文献   

8.
气体混合物及液体混合物的粘度和导热系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提出关于气体混合物及液体混合物的粘度与导热系数新的预计法,并对现有一些有关的预计法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迈尔兹窑煤粉制备系统为原料煤经磨煤机磨细后,与热风发生炉出来的高温气体混合,形成煤粉与高温烟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热交换,使煤粉得到干燥。混合物中的煤粉通过袋式除尘器收集作为迈  相似文献   

10.
该实验旨在现有的分析环境和样品条件下,寻找到最合适的分析氧氩含量的方法。实验样品参考工艺气条件,为氧气、氮气和氩气的混合气体,需要准确测定氩气含量。因目前较难直接准确测定氩气的含量[1],所以采取间接差减,计算得到氩气的含量。该实验仪器原设计为双通道,氧氩合量减去氧气含量。仪器采用热导池检测器,双5A分子筛柱并联[2]。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氧气含量高于氧氩含量的情况。检测器原理是不同气体具有不同的导热系数,氧气导热系数为0.0240W(m/℃),氩气的导热系数为0.0 1 7 3W (m/℃),氧气的导热系数高于氩气的导热系数,当氧氩混合占比一定,而单一氧气或氩气占比不同时,混合气体的导热系数非一个固定值,绘制标准曲线时,各点的氧氩比是一个固定值,但实际样品是波动的,从而产生误差。当氧氩占混合气体比例较小时,即使各自占比波动,热导率变化也相对较小,但该实验中涉及的样品和日常工艺气,氧氩含量较高,且氧氩各自占比波动大,热导率差异无法忽略,因此产生较大差异。如果只测定单一组分,就可忽略氧氩占比波动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11.
在化学工程研究及计算中,传递系数(粘度、扩散系数及导热系数)是重要的物性数据。在迅速发展的石油、化工过程中,经常碰到一些物料缺乏实测数据,因而需要应用预测计算的方法。对于气体来说,这类预测需要藉助于分子运动理论,其中预测结果最好的方法之一是利用林纳德-琼斯式来描述实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按此模型表达为分子碰撞函数,用以计算非极性气体的传递系数,其关联式如下(适用于常压):  相似文献   

12.
姚佩贤 《化肥设计》2002,40(6):55-57
(上接 2 0 0 2年第 5期第 5 7页 )44 无机热传导设备的工艺传热计算无机热传导元件具有极高的导热性能 ,其当量导热系数为纯银导热系数的上万倍。现以翅片管为传热元件 ,当元件尺寸符合轴向传热能力和径向传热能力条件时 ,可按以下原则进行计算。设计空气预热器时 ,元件内部热阻可取为 0 ,设备换热系数仅取决于元件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它与元件的外部几何特性、冷热介质物性以及介质的流态有关 ,按照现有的常规经验公式进行换热计算 ,如采用光管、翅片管在各种排列形式下的经验公式。无机传热元件在气 -气余热器可采用下述设计方法 :44.…  相似文献   

13.
王双成 《化肥设计》2012,50(6):19-21,24
根据对有机物水溶液导热系数影响因素的分析,在Horvath液体导热系数关系式的基础上,导出了估算有机物水溶液导热系数的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14个体系中447个数据点的不同温度和组成的二元水溶液导热系数;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吻合很好,其与实验值的总平均相对偏差为1.03%,计算准确性优于文献方法。本文计算方法简单方便,只需知道水溶液各组分的临界温度、临界体积和导热系数数据,就可以直接预测各种温度和组成的有机物水溶液混合物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导热是传热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不稳定导热计算是间歇式窑炉热工计算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一维不稳定导热,通常采用有限差量法近似计算,即将导热微分方程转换成差分方程,通过一定化简,计算各时间问隔的温度分布。其具体方法是将导热体(平壁)沿导热方向分成厚度为△x的若干等分层(如图1),通常根据制品的升温速率求出内壁的温度,再按下式计算各等分节点上  相似文献   

15.
钴基催化剂固定床有效导热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65~265℃及常压条件下,采用稳态法测定了气体处于静态时活性组分呈蛋壳型分布的钴基催化剂固定床的有效导热系数,并根据稳态法理论,拟合实验数据获得了固定床有效导热系数与气体导热系数和催化剂导热系数之间的关联式. 实验数据与拟合结果的最大偏差和标准偏差的绝对值分别为1.74%和0.43%. 将实验数据与前人的相关预测模型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吻合良好. 利用气体处于静态时固定床的有效导热系数、Re和Pr,获得了气体流动时固定床径向有效导热系数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16.
1引言菲克定律中的扩散系数DAB代表单位浓度梯度下的扩散通量,表证某个组分A在介质B中扩散的快慢,是物质的一种传递属性,类似于传热中的导热系数。但比导热系数更为复杂:它至少要涉及两种物质,因而有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同时随温度的变化较大,还与气体的总压有关。故文献中扩散系数的数据难以齐全。而应用半经验公式估算时,精确度又欠佳[1].本文介绍一种简易方法,用以测定两组分混合气体的扩散系数。对其测定原理进行严谨而完整的分析论证,并通过实例说明其应用。2测定原理如图1所示,在一细长直立的玻璃管底都盛入纯液体入不…  相似文献   

17.
压力和温度对CO2气体的物性参数影响较大,如黏度和导热系数,尤其在靠近临界区域附近更为敏感。目前计算无机物黏度导热系数较为精确的方法是Chung等人的方程,然而在高密度区域其误差甚至超过50%,不能满足工程计算要求。Vesovic等人的计算方法利用半理论半经验的方法得到了较高的计算精度,且适用范围广,常温低压下其误差在0.3%以内,在高密度区域其误差控制在5%以内,完全满足工程计算要求。利用VB软件计算了两方法的计算误差,并进行了对比。在温度为260~400K、压力为0~45MPa的范围内,将计算的CO2黏度、导热系数绘成了图版,方便查找和插值。  相似文献   

18.
介绍限流孔板的限流原理及应用场合,分析对比用于气体管路限流孔板孔径的两种计算方法,详细阐述了混合气体的绝热指数、临界限流压力比及流量系数等的计算方法,重点给出一种计算混合气体绝热指数的新方法,并结合具体实例描述限流孔板孔径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9.
结合流体混合规则,将之前建立的二维变阱宽方阱链流体分子热力学模型(SWCF-VR-2D)扩展至混合流体,并利用模型计算了甲烷/二氧化碳、甲烷/氮气和甲烷/乙烷等气体混合物在不同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由于混合气体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得混合气体的吸附不同于单一气体的吸附,通过调节气体与固体壁面间的相互作用参数εw以描述这种变化。调节能量参数后模型能满意计算混合气体的吸附等温线,总的平均偏差为5.06%。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用有效能分析法对化工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已越来越普遍。气体混合物是化工系统中常见的物流,这就使得在对化工系统作有效能分析时常常要计算气体混合物的有效能。气体的有效能分为化学有效能和物理有效能两部分。低压气体的有效能计算比较简便,而高压气体(一般取压力大于50大气压的气体为高压气体)的物理有效能的计算比较复杂,它的计算步骤较多,计算公式中又套着公式,而且需要进行单位换算的地方也很多,所以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