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检测厦门市薄壁钢箱梁自行车桥的静力和动力性能,评估其安全性,依据相关规范在运营前对该桥开展静动载试验。基于荷载效应等效原则和桥跨结构特点,结合有限元MIDAS/CIVIL的程序计算结果,与主梁截面应变、挠度和结构振动特性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测试截面下的试验效率系数η介于0.89~0.98;应变、挠度和自振频率实测值均小于理论计算值,满足规范要求;各测点的应变校验系数ζ介于0.59~0.72、挠度校验系数ζ范围为0.47~0.50,相对残余应变保持在3.44~16.22,实测自振频率5.87 Hz,比理论计算值3.03 Hz高。桥梁刚度和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结构整体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2.
荷载试验是鉴定在役桥梁承载能力的主要手段,该文以大南沙特大桥为例,对测试截面、试验荷载、测点布置进行了精心设计,通过实测的应变、挠度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对比分析并计算校验系数,了解该桥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工作状态,从而判断该桥的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荷载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西部山区由于地势要求,越来越多的桥梁使用了高墩大跨结构,荷载试验成为评定该类桥梁性能、确保其安全运营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一新建特大高墩连续刚构桥进行了成桥后的静力、动力荷载试验,测试了在各中载、偏载荷载工况下试验截面的应力、竖向挠度以及桥跨结构固有振动特性以及不同车速下的动力响应和冲击系数,结果表明:静载试验下实测应变和挠度均小于理论计算值,符合规范要求,该桥在设计使用荷载下具有足够刚度、强度、及动力特性。试验为该桥今后的管养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为今后高墩连续刚构桥梁的荷载试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有限元软件对一变截面连续钢箱梁桥进行有限元分析,对该桥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应变、挠度、自振频率、冲击系数等参数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连续钢箱梁桥承载能力评定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经过试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可知,该桥结构强度和刚度良好,抗冲击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另外,通过试验分析掌握了桥梁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工作状态及动力特性,为以后桥梁运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桥梁静动载试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厦门集美大桥BRT桥梁进行了静动载试验,得到了该桥梁的内力、变形(应变)及其自振频率和冲击系数,并将试验数据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RT桥梁静载试验荷载效率系数满足规范要求;控制截面实测挠度和应变均小于计算值;实测振型与有限元计算振型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实测频率值均大于计算值,同时实测冲击系数平均值小于计算值,表明该桥梁结构在设计荷载作用下处于良好的弹性工作状态,结构承载能力及正常使用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以某中承式钢桁架拱桥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结合现场荷载试验,对其成桥运营状态的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估。首先根据理论分析确定试验荷载、加载工况和加载方式;然后通过静载试验测定了该桥不同静载工况下各控制截面的挠度和应力状态。结果表明:静载试验的应力和挠度实测值均小于理论计算值,结构刚度、强度均满足规范要求,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荷载正常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建立空心板桥梁格有限元模型,对静力荷载试验进行模拟,并将实测挠度值、应力值和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与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桥的承载能力能够满足设计荷载的要求,实测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与计算值基本一致,空心板间横向连接状态良好,梁格有限元模型可用于该类桥受力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顺几河大桥的技术状况和承载能力,抽取其中的4跨连续梁进行了静载试验。试验测试了控制截面上各测点的应变和挠度值,并与相应的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有工况下求得的荷载效率系数值均介于0.95~1.05之间;各试验工况下,T梁测试截面实测应力校验系数介于0.46~0.92之间,各测点的挠度校验系数介于0.35~0.78之间,该桥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具有一定的富余度,能较好满足实际运营;控制截面上多数测点的相对残余应变和挠度值为0,结构的多数位置均处于弹性工作状态,部分应变和挠度测点出现残余应变和挠度,其相对最大值分别为17.4%,16.7%,表明该桥在试验荷载下无较大不可恢复变形;结构整体的横向连接可靠,刚度分配均匀,技术状况和承载能力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四号线一期连续钢构桥为例,建立该桥有限元分析模型,获取测试桥跨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及动力特性;同时,通过现场动静载试验,获取桥梁控制截面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实测数据。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该桥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试验桥跨控制截面关键测点的实测应变小于理论值,该桥梁处于弹性工作状态。(2)试验桥跨实测竖向基频大于理论值,表明该桥实际刚度值大于设计值。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桥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某多跨连续钢箱梁人行天桥进行了荷载试验和安全性分析;利用Midas/civil软件进行了数值分析,设计了人行天桥的荷载试验方案,并利用混凝土配重块模拟人群荷载,效果良好。在满载情况下,Z1~Z2跨、Z2~Z3跨的实测控制截面最大挠度值为6.86mm、2.32mm,能够满足规范规定的L/600的要求。桥梁实测竖向一阶自振频率为6.15Hz,大于有限元分析得到的竖向一阶自振频率5.35Hz,且大于人行天桥自振频率的规范允许值3Hz,满足使用要求。该天桥的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荷载作用下的正常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态应变测试系统、位移计配合自动巡检全站仪开展了太原市某高架桥主线桥应变、挠度等静态检测试验,运用Midas/Civil 2017版有限元软件运行了该桥的有限元模型,试验检测计算了试验效率系数、荷载效应校验系数、结构相对残余变形及结构刚度。试验检测表明各工况试验荷载作用下,对应控制测试截面应变测点、挠度测点校验系数均满足规定的要求,应变、挠度相对残余均小于20%。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目前所测试高架桥上部结构箱梁能够满足设计城—A级荷载的正常使用要求。相关工程检测可为以后该类型桥梁检测中的静载试验分析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有限元对官洲河特大桥进行计算分析,结合现场实测结果,对连续梁桥静动载试验进行研究。阐述了桥梁静动载试验的基本内容、试验方法及评定结果。静载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桥跨变形对称性良好,结构总体受力平衡,试验荷载效率、挠度和应变的校验系数和残余值均在规范要求范围内,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动载试验结果表明,该桥跳车和跑车试验时相应的实测频率与脉动试验较为相近,结构整体刚度较好,实测冲击系数处于合理范围,实测频率稍大于理论值,满足规范及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涪陵石板沟长江大桥营运安全的可靠性,对该桥进行了荷载试验。文中介绍了石板沟长江大桥荷载试验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结合理论计算,对该桥梁结构的实测应力、挠度和索力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桥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方法可靠,桥梁结构处于安全状态,其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亓兴军    赵越    赵奇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20,(3):55-62
为了探讨不中断交通情况下进行桥梁静载试验的可行性,以斜交简支空心板桥龙山桥为研究对象,研究基于模态挠度的静载试验应用于斜交板桥承载力评估的计算精度问题。首先利用环境激励获得桥梁在运营状态下的模态参数,再采用附加质量法对桥梁模态振型进行质量归一化,计算桥梁的位移柔度矩阵,最后利用位移柔度矩阵和等效荷载分配的方法计算桥梁的模态挠度。建立龙山桥的有限元梁格计算模型,根据荷载试验规程设计了静载试验中载和偏载2个加载工况,利用龙山桥的前5阶模态参数计算位移柔度矩阵,预测桥梁在2个加载工况下各控制截面的模态挠度,并与有限元模型计算挠度和实测挠度相对比。结果表明:中载工况下模态挠度与计算挠度相比,相对误差均小于5%,控制截面最大计算相对误差为3.55%; 偏载工况下模态挠度与计算挠度相比,相对误差均小于6%,控制截面最大相对误差为5.15%,能够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模态挠度能够有效代替桥梁静载试验的实测静载挠度,利用模态挠度评估桥梁承载力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夔门大桥大跨径斜拉桥荷载试验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结合理论计算,对该桥梁结构的实测应力、挠度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桥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方法可靠,施工质量优良,桥梁刚度和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桥梁的设计和成桥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现场对某等截面连续箱梁桥静载试验,根据实测挠度值与实测应变值均大于理论值判断桥梁的实际承载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需要对该桥进行维修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17.
以新造珠江特大桥静动载试验为依托对大跨径斜拉桥静动载试验进行了研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该桥进行理论计算,实测了该桥应力应变、挠度、位移及频率等参数,并对该桥的工作状况进行了试验评定,评定结果表明,其校验系数、残余变形满足规范要求;结构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实测频率大于理论值,其动力响应在正常范围内,满足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以龙陵至瑞丽高速公路上某大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基于现场荷载试验方法,对其在运营状态下的承载力及动力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详细介绍了试验过程中应变、挠度及振动模态测点的布置方式;然后,根据荷载效应等效原则确定试验设计荷载,针对连续刚构桥结构内力分布特点,选取典型截面最不利正负弯矩的活载布置方式,确定静力加载工况,同时制定了考虑不同车速及行车方式影响的动载试验方案,通过脉动试验提取模态测点数据,利用相关仪器中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分析得出模态结果;最后,将实测结果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静载试验的应变和挠度实测值均小于计算值,满足规范要求;动载影响下,冲击系数对行车方式更为敏感,表现为当车速为20 km·h-1时,主跨跨中截面跳车时冲击系数(0.25)较匀速跑车(0.05)增大5倍;桥梁结构整体承载能力及刚度满足设计荷载(公路 Ⅰ级)正常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重庆某桥加固后运营的可靠性、验证加固后桥梁结构是否满足承载力的设计要求,对该桥进行了静力荷载实验。本文介绍了试验的范围及内容,对控制荷载进行了说明、计算,进而确定了加载的荷载、工况以及加载的顺序。将Midas Civil 2010计算的理论应力和挠度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桥加固后营运安全可靠,刚度和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文中以某城市内的一座单箱多室连续矮箱梁为背景,对桥梁进行外观和材质检测,分析裂缝产生原因,并进行静载试验。根据该桥的竣工图纸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桥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与变形;然后根据加固设计方案,对比分析再经过施加体外预应力后的桥梁的应力以及变形;经过计算分析表明,经过体外预应力加固后的桥梁截面能有效的增加应力储备和控制截面的变形。加固后的静载试验结果表明桥梁的实测挠度值和实测应变值均小于理论计算值。说明该桥通过体外预应力加固得到了预期的效果,该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