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大空间建筑是人类群居生活、生产或活动的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大空间建筑从功能到形态都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大空间建筑的空间建构和创作手法日益成熟。“庭”式大空间是大空间建筑创作的一种典型模式,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公共建筑中。本文依据空间的特点,将“庭”式大空间归纳为中庭空间、边庭空间和空中庭院空间三种模式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2.
从聚落分析和公共建筑空间发展的回顾,提出“聚落型空间”概念,并结合实例阐述了聚落型空间的图式、形态和类型,提示了聚落空间在当代公共建筑设计中被广泛运用的价值所在:场所性与公共性。  相似文献   

3.
人性化设计,是对公共建筑进行公共空间设计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人性化的设计可以为人们创造更舒适的空间环境。当前,我国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在人性化方面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设计思想和理论有待提高。同时,人们对建筑人性化的要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随之增高。论文通过研究人性化建筑设计的理论和设计实例,总结出当代公共建筑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方法,以期提高公共建筑空间人性化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4.
夏雨  马婧祎 《福建建筑》2012,(10):28-32,37
路易斯·康强调建筑的纪念性精神,主张用当代技术来实现现代建筑的形式,反对自由平面,认为建筑的建造系统和空间关系要统一,建筑精神与环境结合形成跨越现代与后现代的风格。西萨.佩里建筑,讲究不同材质的运用,结构的合理性,建筑中流线系统与开放端形成的脊椎空间,流线组织为设计提供了合乎理性的高效率的组织。二者的结合是当代高层建筑的设计的一种方向。  相似文献   

5.
宋莉 《南方建筑》1998,(4):84-87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内容要求具有全方位,多层次与高效率。于是大量综合性建筑如复合建筑和综合体建筑应运而生,空间构成随之复杂多样化。空间组合时,多种复杂繁多的功能空间之间需要有更多的辅助性、联系性、转换性即“过渡性空间”相联。然而相对于主体空间或功能空间,“过渡性空间”的设计常被忽略了,因此认识与掌握“过渡性空间”概念及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二、“过渡性空间”概念1、空间秩序在空间组合中,如何处理好功能空间,过渡性空间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合理地将其功能,服务对象,要表达的目的和意义,技术结构…  相似文献   

6.
大空间建筑形态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筑空间形态和语义两方面入手,分析了大空间公共建筑形态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及制约机制,从而提出当代大空间建筑形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栾滨  孙晖 《城市建筑》2009,(2):32-34
本文分析了当代西方公共建筑形态在城市更新中统一破碎空间,衔接建筑尺度,延续地块肌理等方面的独到作用,认证了当代建筑运用新技术手段与表现形态依然具备整合与拓展城市空间的魅力,并且可以创造出传统建筑形态所无法比拟的城市空间环境魅力.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双碳”目标发展需求的导向下,针对大空间公共建筑开展的碳排放控制工作,对建筑行业低碳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建筑碳排放控制方面,定量评价方法更具客观性和决策性。本文在回顾建筑业碳排放现状及低碳设计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大空间公共建筑碳排放的量化分析方法,明确碳排放影响因素及机制,归纳大空间公共建筑减碳策略,并把握其低碳设计发展趋势,为我国今后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空间和交通空间处于并存的状态中,两者不仅能够相互影响,还能够共同发挥作用.所以在城市空间的整合过程中,应该选用适当的方法来整合城市建筑空间和交通空间,同时还应该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城市建筑空间和交通空间模式.本文针对城市建筑空间和交通空间整合的基本原则,提出具体的整个方法,并深入探讨有关城市空间整合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0.
掀起空间的“盖头”,是对内部未知形象的期待,同时验证设想与实际符合程度,对未知的渴望与猜想成为现实的欣喜与满足。人对建筑及内部空间的韵律、变化的心理审美亦是如此,从建筑由外而内的行走中,展现四维的空间序列,建筑也因此产生流动,不同于雕塑欣赏的空间、时间秩序,被比拟为“凝固的音乐”。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园林往昔丰富并灵动着中国古典建筑空间布局,现今其意境空间营造思想仍深刻影响着当代建筑空间建构。传承中国园林处理建筑与庭院的“空间渗透”、“景物互借”、“意境序列”等思维理念.结合多元化功能需求重构空间组织。本文选取地景化建筑案例分析归纳当代地景化建筑空间延续传统园林思想,整合建筑、景观、城市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路易斯.康服务空间和被服务空间概念的阐释,以青年建筑师张应鹏的作品来具体释读其理论在当前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延伸、发展,指出路易斯.康的建筑创作精神是对建筑功能性空间和空间的非功能性的良好阐释,其创作精神可供我国建筑师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黄骏  黄迈  林燕 《当代建筑》2024,(3):126-129
近年来,随着建筑地域性研究的逐渐增多,客家地区出现了较多当代客家公共建筑实践项目。如何在设计时传承和保留传统客家建筑文化的精髓,是当前客家公共建筑发展主要关注的内容。本文基于何镜堂院士提出的“两观三性”设计理论,从传统客家建筑出发,归纳其建构特征及内涵,并结合实践,从建筑的地域性、时代性与文化性角度,剖析当代客家公共建筑在环境适应、空间重构与文化符号提炼三个层面的设计策略,为客家地区公共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沈昕  魏春雨 《建筑师》2012,(3):28-34
勒·柯布西耶在20世纪用革命的方式设计建筑,从住宅、博物馆.艺术中心到教堂。他对空间的持续探索改变了建筑的建造方式及人们的生活。他曾称自己的建筑作品为“漫步式建筑”(Promenade Architecture).这一理论影响至今笔者带着“漫步”这个线索审视当代建筑,发现众多优秀建筑作品不同程度的演绎着空间的“漫步性”。本文通过剖析和解读东西方“漫步空间”的设计特征.挖掘其内在结构和差异,为当下及未来的建筑设计提供一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黄露  金秋野 《建筑学报》2021,(11):91-97
借由杰弗里·巴瓦设计的坎达拉玛酒店与碧水酒店"服务与被服务"空间关系的探究,对路易·康提出的"服务与被服务"空间概念进行辨析,指出这一概念映射到建筑设计中的表现方式并不只有康所追求的"清晰的区分"这一种,巴瓦在设计实践中探索了一条以"多层级的空间"来调和极差,表达功能与形式、服务与被服务、空间等级关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黄露  金秋野 《建筑学报》2021,(11):91-97
借由杰弗里·巴瓦设计的坎达拉玛酒店与碧水酒店"服务与被服务"空间关系的探究,对路易·康提出的"服务与被服务"空间概念进行辨析,指出这一概念映射到建筑设计中的表现方式并不只有康所追求的"清晰的区分"这一种,巴瓦在设计实践中探索了一条以"多层级的空间"来调和极差,表达功能与形式、服务与被服务、空间等级关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成肌理是人们认识城市与建筑的第一界面,是可视的、可达的和可被感知的。它的设计成败直接影响了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的生活质量及文化品位。在当代城市中,当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以一种公共性的姿态、包容性的状态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它会使公共建筑在城市中体现出更大的价值,它的场所开放性会为城市带来更大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当代建筑师一直努力追求人性化的设计,坚持“以人为本”。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新型医院空间的研究,结合某些实例来论述人性化的建筑空间在医院建筑中应用的重要性,并从中总结出医院设计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9.
当代博物馆空间的复合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小欣 《新建筑》2011,(5):68-71
当传统以收藏展示为首要功能的博物馆把服务的主要对象转向观众时,对观众多重感知体验的关注成为当代博物馆空间发展的重要趋势。复合化模式正是通过建立一种集约共享、灵活可变的规则对当代博物馆空间进行整合,让观众在博物馆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在这个复合的过程中,当代博物馆的设计层面涉及到项目定位、功能策划、空间模式等方面的调整与更新,相关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也应在实践的发展中不断跟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燃燃 《现代装饰》2007,(7):90-93
黄明强是个潜水很久的设计师了,记得几年前有一次在杂志社见面,在谈到自己设计的一个作品的时候,他酣畅淋漓地表达了自己对“中国空间”的热爱:从人尽可知的设计中的“风水”常识谈起,到一个空间中具体体现“中国”味道的装饰手法,及至他极力推崇的华人设计师的代表靳埭强的创作……纯粹的中国风格的设计路线,是他执着追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