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克服油气长输管道部分高后果区因地势原因无法实现管道上方人工巡检而出现"盲区"和巡检效率低等问题,介绍了国内无人机及其分类、优缺点和适用场合,并结合中国石化川渝成品油管道实际,引入了MD4-1000四旋翼无人机,探索了巡检的技术实现、组织实施、管理运用、效能评价几个方面在高后果区的前期识别与后期管控等管理的有效方法,对提升长输管道巡检技术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天然气长输管道特点出发,分析了长输管道建设的风险,结合管道运行管理的经验,提出了天然气长输管道设计阶段风险识别方法及风险控制对策。将风险的控制提前到设计阶段,如在线路设计时重视高后果区的避让及加强,通过站场危害与可操作性分析提高站场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油气管道高后果区,对降低管道沿线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破坏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油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工作存在任务重、效率低、识别准确率低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油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工作,梳理了国内外油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的技术现状、高后果区的主要类型及识别规则,提出了一种基于GIS缓冲区分析的油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某地区输油管道进行高后果区识别实践,快速识别出该地区输油管线的高后果区地段。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效率高,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的优势,为油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工作提供了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4.
GB 32167—2015《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已颁布实施多年,各管道企业均按照该规范开展管道的高后果区识别和分级。由于该规范中高后果区分级标准多是定性描述,而不是定量描述,因此在实际工作应用中存在不同企业、不同技术人员对同一个高后果区的划分级别不同的问题。结合管道实际应用情况,在该规范中高后果区分级标准的基础上,将户数折算为人数,提出新的高后果区分级方法,即按照管道影响范围内人数划分高后果区级别,并制作新的高后果区分级表。新的高后果区分级方法定量描述高后果区级别,标准明确,简单科学,便于实际操作应用,既解决了特定场所高后果区分级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也解决了输气管道按照地区等级划分高后果区级别不合理的问题。研究结果可为油气输送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和级别划分提供参考,为GB 32167—2015《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的修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朱力  侯振海  周阳 《石化技术》2022,(1):188-190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天然气管道泄漏模型的研究,结合长输天然气管道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采用半定量的方法对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失效可能性及失效后果性进行风险计算评估,最终形成了长输管道安全隐患分级的半定量分析,可以为天然气长输企业在处理隐患分级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安塞油田点多、线长、面广、区域分散,且开发区域位于"四河三库"流域,环境敏感,地面管道腐蚀严重,管道高后果区安全管理迫在眉睫。安塞油田在管道安全管控方面由基于管道事件的被动管理模式转向基于风险评价的管道完整性管理模式,按照"源头防控、降低风险"原则,统筹"三个结合",坚持"四项原则",优选管道材质,优化内防腐、修复补强工艺;以风险管理为核心,重点针对高后果区和高风险段管道开展工作。油田开展高后果区识别管道长度3477.93 km,其中油集输管道2950.63 km,气集输管道527.3 km,截至2019年3月底识别出高后果区管道55.4 km。通过开展高后果区识别,辨识管道安全风险,明确管理重心,合理配置资源,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减缓措施,为实现管道安全管理模式从"事后处理"转向"事前预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失效管道的高后果区识别是管道完整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对管道运行的风险水平做出科学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降低风险措施。管道失效后果严重度评价对管道完整性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从川渝输气管网的主要失效模式出发,建立了不同失效模式下输气管道的高后果区半径划分办法,并对部分检测管线进行了高后果区识别。此项研究工作对科学地制定管道维护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油气长输管道具有距离长、压力高、口径大、易燃易爆等特点,且管道周边环境复杂,开展油气长输管道风险评价的难度较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为提高管道风险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主观因素对油气管道风险评价的影响,以浙江省级天然气管道为例,将危害管道安全运行的因素主要分成腐蚀、制造与施工缺陷、第三方损坏和地质灾害四大类,共计59种属性数据。通过对肯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建立基于59种管道失效数据和10种后果数据的半定量风险评价模型。利用自主开发的管道智能风险评价系统对浙江省天然气管道进行智能风险评价和系统分析,计算出各段管道的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其中第三方损坏和制造与施工缺陷是管道失效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对于油气长输管道的安全运行和风险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蔡克  罗金恒  赵新伟  李丽锋  王珂 《焊管》2011,34(4):53-57
比较了储气库集输管道和长输管道的运行特点.对专家评分法进行了改进,制定了适用于集输管道的风险评分体系.以西气东输二线东段某储气库单井管道为例,利用改进后的风险评分法对其进行了评分,提出了缓解风险的措施.改进后的风险评分法适用于油田、储气库、炼化厂的拟建、在建和在役的集输管线初步风险评价,可达到识别管道沿线高风险后果区域...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地区等级升级后所引起的输气管道风险变化,有必要依据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基本原则,结合输气管道地区等级变化条件,制订相应的管理流程,建立风险评价模型,并提出风险管控原则。为此,首先结合地区等级划分标准识别高后果区,分类管理地区等级升级后的管段。然后,评价地区等级升级后管段的风险水平:①引入模糊语言与其量化值修正EGIG统计的失效概率,得到适用于特定管段的总失效概率;②按最严重事故后果选取蒸气云爆炸模型进行计算,依据泄漏50%致死率估算出死亡人数作为后果等级评价标准;③依据失效概率与失效后果,利用风险矩阵评定风险等级。最后引入风险可接受准则,分析管道泄漏的个人风险与社会风险,判定管道地区等级升级后的风险可接受性。案例分析结果表明:①地区等级升级后天然气长输管道风险也随之增大;②对于升级后风险增大的管段,需根据风险管控原则决定是否采取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