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砂何紫     
秦永强 《江苏陶瓷》2009,42(5):41-42
一、紫砂的起源 所谓紫砂,是一种用特殊原料制成的陶器。其原料深藏于岩石层下或夹存于粗陶泥之间,世称“岩中岩”、“泥中泥”,经开采、陈腐、粉碎、练泥后,有较好的可塑性。可以用于手工成型。表面砾光而不施釉的陶器,在1100℃左右的氧化气氛下烧成,其光洁挺括的表面呈现优美的细微颗粒的质感,完全不同于通常的泥质陶器。属于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砂质陶器。  相似文献   

2.
秦锡麟 《中国陶瓷》2005,41(3):82-83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制造陶器有近万年的历史,是人类社会最早发明和使用陶器的国家之一。中国创造和使用的陶器与中国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与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演进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中国独有的陶器文明。瓷器,是中国的又一伟大发明,它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一样,对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部中国瓷器史,便是中国美学史、中国艺术史、中国工艺史、中国文明史的缩影。China,中国,我们虽不能说瓷器为我们赢得“中国”的国名,但在英文中,“china”的意思确确实实既是“中国”,也是“陶瓷”。这是…  相似文献   

3.
葛家佳 《江苏陶瓷》2014,47(5):62-62
宜兴紫砂壶造型多变,争奇半妍,“方匪一式,圆不一相”,是陶瓷器造型中变化最多的一类器型。宜兴紫砂壶从初创期始,方壶和圆壶就同时出现。紫砂巨匠时大彬,是一位对宜兴紫砂有极大贡献的制壶大家。他所流传至今的作品不仅有圆壶“鼎足盖圆壶”、“如意纹盖三足壶”、“调砂提梁壶”、“书扁壶”、“高执壶”、“龙蛋壶”等,还有方壶“六方壶”、“四方执壶”、“开光方壶”、“印包方壶”、“僧帽壶”等。圆壶是用拍打身筒成型的,方壶是用泥片镶接成型的,这两种技法在时大彬创作时已基本完善,以后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4.
江苏宜兴是太湖之滨的一个山川秀丽的县份。它的北部属于江南水乡地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南部是苏浙皖三省接壤的山区被称为“界岭”,又名“宜溧山脉”。这个山区富于矿藏和竹木薪炭等资源,特别是蕴藏在泥盆系石英砂岩上部的原生沉积型粘土质岩,是制造陶器最理想的原料。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便是宜兴后来发展成为“陶都”的物质基础。宜兴紫砂陶是选用当地质地细腻、合铁量较高的特殊陶土(丁蜀镇黄龙山产)制成的无釉陶器。砂里淘金,紫砂是宜兴蕴育的世界名陶。  相似文献   

5.
阎幼飞 《陶瓷》1995,(2):31-33
我公司先后从意大利唯高公司(以下简称“唯高”)引进墙地砖生产线两条,其中两台HYDRA 800型和两台HYDRA 1500型全自动液压压砖机是关键设备。管好用好压机,充分发挥设备效能,是挖掘墙地砖生产线潜力的重要环节。这里就好何管好压机及部分备件的解决办法,谈谈我们的经验,以供同行参考。 一、重视技术培训,提高管、修、用人员的技术素质  相似文献   

6.
挤出吹塑中型坯尺寸的在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型坯的视频图像进行了在线分析,并提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数字图像处理的新方法,用来定位型坯表面每个墨痕(在机头出口附近用画线方法形成)的位置。还使用了“sobel”和“canny”这两种传统的方法,来定位型坯的边界。这样,可在线确定出相邻两个墨痕之间的距离和对应每个墨痕的型坯外径。采用锥形圆筒来对墨痕之间的型坯段进行几何近似,根据质量守恒计算出对应每个墨痕的型坯内径。  相似文献   

7.
陈信华 《上海染料》2011,39(4):52-54
答:塑料的英文名称“plastic”来自希腊语“plastikos”,意思是“成型”,“具有可塑性”,“塑”的中文汉字本义是指“用泥土做成人物形象”.“塑”引申为“能自由成型”之意,“塑料”也就是具有可塑性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景德镇近年来流行一个新的名词:“现代陶艺”。笔者认为既有“现代陶艺”,也就应该有“古代陶艺”。远古时期,智慧的先民陶工,因生活之需,用水和泥做成各种各样的坛坛罐罐的坯胎,然后烧成陶器。后来为了区别这些陶器的不同用途,他们就在坯胎上画上标记,画水波纹的,表示盛水;画鱼纹的表示盛装鱼类食物。这种标记,既标明了陶器的不同用途,同时又美化了器物一一这便是艺术的起源。  相似文献   

9.
陶瓷艺术与书法艺术之历史渊源 中国制陶起源很早。自古相传“神农氏作瓦器”,“昆吾氏作陶”;汉字起源同样是历史悠久。远在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与四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以及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陶器上面常见有作为记事的符号。可见古代陶瓷和文字的起源,从一开始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陶器上面多带有篆书雕印文字,陶器上的文字也成为后人研究战国文字和制陶业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0.
方益鸣 《山东陶瓷》2011,34(1):46-47
书法和陶瓷都是我们中国的国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自从我国的文字产生之时,祖先们就有了将符号化的文字刻划在陶器之上的做法。我国最早的文字符号就是刻在陶器之上的,据考古发掘,在距今约6000年的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刻划着22种简单的符号,这些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便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人们将这种刻在陶器上的文字,叫做“陶文”。后来,  相似文献   

11.
《陶瓷工程》2011,(12):45-45
四千年前,它是世界上最薄的陶器。四千年以后,经过了工业革命,经过了科技大发展,它仍然是世界上最薄的陶器。后人称它为“蛋壳陶”。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的“陶瓷”是在现代才出现的合成名词,由“陶”与“瓷’联合构成。由于现代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陶瓷的不断涌现,陶瓷的含义,已不能局限于传统的陶器与瓷器的范围,而成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的总称,与它对应的英语词是ceramics。ceramics来源于希腊语keramos,意义是“烧成的材料”。由于陶器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烧成的材料”,因  相似文献   

13.
孟勤 《陶瓷工程》2011,(6):64-64
江苏宜兴是太湖之滨的一个山川秀丽的地区。它的北部属于江南水乡地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南部是苏浙皖三省接壤的山区被称为“界岭”,又名“宜溧山脉”。这个山区富于矿藏和竹木薪炭等资源,特别是蕴藏在泥盆系石英砂岩上部的原生沉积型粘土质岩,是制造陶器最理想的原料,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便是宜兴后来发展成为“陶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Trexel Inc.公司(美国马萨诸塞州Woburn)开发出将MuCell Ⅲ型微孔泡沫成型系统与“Variotherm”模具加热/冷却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具备了加工出具有更光滑表面塑料制品的能力。MuCell Ⅲ型系统安装在40mm以下螺杆直径的注塑机上用于生产小型精密部件。由德国模具制造商Werkzeugbau Siegfried Hofmarm GmbH研发的Variotherm工艺,是在注塑前用干蒸汽或热水加热模具,然后用冷水冷却模具。  相似文献   

15.
草创期为16世纪以前,即从北宋中期到明代万历年间。这一时期,紫砂陶器刚开始出现。此时的制陶工匠根据紫砂陶土的特性,吸收历代制陶经验,逐渐发明了"捏塑法"、"打身筒"、"镶身筒"的基本成型方法,甚至还借用造缸的模具辅助成型。这一时期的紫砂陶器因原料不纯、淘练不精、混于缸瓮陶窑附烧等原因,成品较粗糙,色泽较单一,陶器表面多有"飞釉"和"火疵"的现象。到草创期的后期,紫砂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艺术,与传统的日用陶器慢慢分离,成为独立的工艺体系。历史文献所记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正德年间的金沙寺僧和供春。  相似文献   

16.
赵朝洪  吴小红 《陶瓷学报》2000,21(4):228-234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继发明用火以来的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东亚地区的中国、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考古工作中。都发现了时代早于1万年的陶器。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先后在江西万年仙人洞、广西桂林庙岩、湖南道县玉蟾岩、河北阳原于家沟等多处遗址中发现了早期陶器。经多种科学方法测定,其最早的年代可达1.7万年前后,证明了中国是最早发明陶器的地区之一。从已发现的早期陶器看,均为夹砂陶器,胎壁普遍较厚,烧成温度较低,大致在600-800℃之间,器型主要是罐(釜)类,成型方法多为手捏,有的也使用了泥片敷贴法,反映了早期制陶工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陶器制作大国,在千余年的陶器发展历史中,中国手工艺人不仅推进了陶器制作工艺的发展,更极大地丰富了陶器的艺术形式。紫砂雕塑就是紫砂陶发展下的一条分支,因极具艺术效果与文化意味而逐渐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本文所就从这件惟妙惟肖的“达摩尊者”来谈一谈紫砂雕塑的艺术创作,通过对它的分析来感受紫砂雕塑制作过程中的艺术特征与哲理智慧。  相似文献   

18.
2.关于“唐三彩”陶器中的蓝彩众所周知,在“唐三彩”陶器那种梦幻般的绚丽釉彩中,有一种被人们刮目相看的蓝彩,它象夜空中一颗灿烂的明星,对青花的探索者们有一股不凡的魅力。只要一想到青花的起源问题,它就会在人们的脑子里闪烁。怎么会这样呢?全在于它是我国以钴为呈色元素,并首先应用于陶瓷釉彩的先驱。人们总是感到它与后来蜚声世界的青花瓷有着一种割不断的联系,只是由于被  相似文献   

19.
史旭 《陶瓷》2022,(7):65-69
陶器是旧石器时代跨向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的主要器物,但因其年代久远,所出土的陶器往往伴随有大量附着物,质地酥松,大多只残存部分残破陶片。为探究古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还原新石器时代历史文化原貌,保护我国珍贵的物质文化财产,对这些“出土碎片”进行快捷、简便、准确的考古修复是每个考古人的一门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20.
徐泽跃 《江苏陶瓷》1997,30(3):15-17
讨论了注浆成型红陶器坯体表面缺陷的产生原因,提出了克服缺陷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