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OTT业务快速发展,传统电信业数据、信息、语音等传统业务面临重大挑战和变革,加速推动电信运营商进入全业务服务和流量经营时代。融合是4G时代的大势所趋,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通信、互联网、IT相互融合,跨平台、跨终端、跨网络成为重要的行业发展趋势,各种沟通工具、社交媒体、生活娱乐工具融合在一起,极大地释放了人们的沟通需求。运营商依托融合通信提供的全方位通信服务,可满足用户个性需求,优化业务结构,创新发展模式,打造4G移动互联网时代战略业务入口,驱动自身转型升级。本文综述了电信运营商在融合通信领域的发展和布局,以及中移全通公司在融合通信领域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不仅带来3G移动通信终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而且也向电信运营商如何开发、运营移动互联网产品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的价值链中,已无法继续保持其核心位置.在分析总结移动互联网产品特点,以及电信运营商自身产品开发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两方面建议,以期提升运营商对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3.
4G已成为全球电信业发展的主流,高性能智能终端的成本降低和普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OTT业务的不断兴起,对运营商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国内运营商移动数据业务收入占比已经超过移动话音,流量经营和避免被管道化已经是运营商面对的最重要且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4G时代流量经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4G已成为全球电信业发展的主流,高性能智能终端的成本降低和普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OTT业务的不断兴起,对运营商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国内运营商移动数据业务收入占比已经超过移动话音,流量经营和避免被管道化已经是运营商面对的最重要且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纵观通信产业的发展,移动和固网相辅相成的推动发展前进。前几年,移动语音业务极大的分流了传统固话业务,但是也督促传统固网运营商在宽带领域的快速启动。如今,3G时代到来,移动互联网风起云涌,对宽带领域的发展提出更多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全球运营商的不断重组和并购,全业务运营商纷纷出现,如何利用已有的固网移动综合资源、打造差异化的组合宽带策略成为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6.
师颖  丁波  杨列永 《世界电信》2010,23(3):71-72
10G EPON时代迎面走来 3G时代的到来使移动互联网行业风起云涌,给传统固网宽带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全业务运营商如何融合有线网络和移动网络资源,打造差异化的组合宽带策略成为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发展,产业格局正在重塑,面对移动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传统电信运营商面临管道化等海量的大数据通信业务的挑战.如何转变传统运营方式,如何提供新型的信息服务,使数据成为电信运营商开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核心优势资产,成为了电信运营商发展的焦点.本文从大数据通信时代对数据库“数据备份”等功能安全可靠的要求,对提升“数据备份”功能的策略和维护进行了优化,以确保大数据时代通信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8.
随着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移动通信已进入了5G时代。但数据的蓬勃发展也让网络面临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高可靠度、高安全性等挑战。面对这些挑战,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孕育而生了,MEC架构提供了分流、计算、业务感知、计算迁移的能力,并将相应能力下沉至网络边缘。文章首先介绍了边缘计算在5G网络中的基本架构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其次,基于MEC平台下的任务迁移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分析了MEC环境下任务迁移的过程、算法、优势等。最后提出了目前边缘计算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相似文献   

9.
10G EPON时代迎面走来 3G时代的到来使移动互联网行业风起云涌,给传统固网宽带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全业务运营商如何融合有线网络和移动网络资源,打造差异化的组合宽带策略成为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0.
3G时代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娜 《中国新通信》2009,11(13):34-36
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运营商面临如何定位的挑战。本文首先总结了运营商向信息化转型的经验,然后结合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上的优势,探索了运营商如何定位,并以中国移动为例,分析了它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1.
王志刚 《信息通信》2014,(4):232-233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OTT业务快速发展。文章着重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基础电信业发生深刻变化,同时也对传统运营商产生较大的冲击。为此,电信运营商如何进行业务转型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提升六方面能力。随着全业务发展,移动互联网推进,要求传统运营商积极转型创新,在后电信时代加速去电信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戴建华  任锦鸾 《移动通信》2011,35(17):13-17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从单一性质的通信需求逐渐转变为融合性质的社会化需求,传统电信运营商对产业链的控制能力在逐步减弱,发展3G移动互联网、提升业务能力成为发展方向。文章指出运营商要在挖掘、发展和保有用户方面探索,建立客户感知管理体系、客户体验测评模型、客户价值评估体系、竞争对手检测体系,进而提升3G业务能力,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取得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3.
杨武  孙鹏 《电信技术》2010,(5):98-101
1 EPON承载基站能够降低运营商的建网成本 在移动网络向3G/4G演进的过程中运营商面临着诸多挑战,虽然移动业务从窄带语音向宽带数据、视频业务迅猛发展,但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利润的线性增长。运营商希望能在满足业务发展需要的同时,降低网络带宽的成本。  相似文献   

14.
在后2G时代,移动运营商面临着核心网维护等一系列的挑战,随着3G时代的临近,2G核心网该如何向3G核心网转型,如何适应今后网络融合和全业务运营的需要,一直困扰着各运营商。本文介绍了中兴通讯作为业界领先的2G/3G设备提供商,借鉴2G丰富的组网经验,对2G/3G核心网演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运营商的网络转型提供了成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发放4G牌照,这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4G网络时代。4G牌照的发放,使运营商进入了新一轮的网络建设时期。随着4G业务的开通和推广,用户对流量的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新的终端及应用也将不断涌现。同时,联通公司在3G时代积累的网络、终端优势将逐步削弱,这将对电信行业整体格局变化产生重大影响,对传统的业务模式提出诸多挑战。或者说,4G时代的到来,会带动新一轮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涌现,高清视频、远程教育、智能家居等实时性强、带宽高的应用会得到加速普及。运营商面对管道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在这样的环境下,运营商如何以4G建设为契机,从企业管理、业务模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扭转被动局面,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将是它在这一时期面临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目前已经进入了智能手机时代,移动互联网市场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我国的通信市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现阶段在3G网络的覆盖之下,用户可以随时获得高质量的无线数据传输,移动互联网业务加速了对传统通信业务的替代程度,加深了用户消费行为的渗透。与此同时,4G在业务承载力等方面与3G相比具有明显的理论优势,因为这些优势的存在,应该加快4G的推出。文章主要针对上述背景,阐述了网络、终端、业务"三驾马车"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对4G时代的到来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与分析,希望可以为同行业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业务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流量激增对运营商传统的管道运营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运营商如何在管道经营中获利,如何进行流量经营管理,实现“哑管道”向“智能管道”的转变,以创造网络更高的价值收益,是运营商网络转型的核心出发点。  相似文献   

18.
《通信世界》2013,(17):44-44
在2013年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上,上海贝尔将围绕"创新互联,尽在掌握"这一主题,通过创新无限、运筹维幄、畅享4G和平布轻云四个区域,全面展示成熟商用的LTE整体解决方案及应用,帮助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脱颖而出。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数据的爆炸性增长,对运营商的网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运营商需要将移动网络向LTE演进。与此同时,运营商面临着两大难题:●如何快速有效地部署LTE网络并提升运维效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无线城市发展如火如荼,以政府或运营商主导推动的无线城市在全国各地展开大规模建设,国内三大运营商更是将无线城市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业务转型的重要契机。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大发展必将成为未来炙手可热的新产业。那么,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无线城市的发展模式又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运营商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20.
随着3G?4G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信运营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将决胜于“智能管道”?本文在阐述移动互联网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电信智能管道现有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智能管道的网 络能力提升?智能管道与IT系统协同?智能管道和终端融合?智能管道产品规划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部署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