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青海石油》2007,25(1):5
中国石油2006年度油气勘探年会在成都召开。会议总结了2006年度中国石油油气勘探成果,部署了2007年重点工作。会议明确2007年油气勘探基本工作思路是,立足“8大盆地”,坚持“四新”领域,深化地质研究,突出重点项目,重在战略发现,确保石油储量的接替率大于1,确保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3000亿立方米以上,努力推动油气勘探进入新的储量增长高峰期。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油风险勘探的战略发现与成功做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2005年以来,中国石油立足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勘探领域与目标,设立专项,实施风险勘探。通过5年的探索与实践,风险勘探在新区新领域的油气勘探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和突破,拓展了油气勘探领域,深化了地质认识,推动了勘探技术进步,同时形成了一套高效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行之有效的做法。5年的风险勘探工作,对于促进中国石油国内油气勘探的持续有效发展、确保油气储量高峰期工程的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在2019年6月2日至4日举办的第八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上,公布了近年来我国油气勘探十大重大发现,陆上深层超深层、非常规油气和海域等是发现的主要领域。中国石油高探1井、中秋1井、永探1井在列。这十项重大发现将极大提振业界信心,对于我国油气工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面对国内油气勘探对象日趋复杂、勘探工程成本刚性上涨等重重困难,国内油气公司研究提升油气产量措施,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呈现多点突破、全面开花的可喜局面。十大油气勘探重大发现是:中国石油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高探  相似文献   

4.
克拉苏构造带位于库车坳陷北部,其盐下深层大气田为超深高压裂缝性低孔高产砂岩气田,目前已发现油气藏22个,是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的主力产区。1998年发现克拉2气田后,虽坚持勘探,却未再获得重大发现。2006年以来,加强对克拉苏构造带深层的研究,2008年8月,位于克深区带克深2构造的克深2井在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获得日产40×104m3高产工业气流,取得了重大勘探突破。此后,经过近10年的研究,在前陆盆地勘探技术、油气地质理论和生产实践3个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指导了克拉苏盐下深层大气田的发现,并围绕复杂山地圈闭落实、储集层形成机理、成藏等地质问题及快速钻进、储集层改造等制约勘探效率的工程技术进行研究,有效支撑了克拉苏盐下深层大气田的高效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5.
2021年,中国石油油气勘探业务喜获大丰收。12月14日记者获悉,中国石油勘探取得5项重大战略突破、15项重要发现,落实11个亿吨级和12个千亿立方米规模储量区,新增探明油气储量当量创历史新高,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和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一年来,勘探战线广大干部员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集团公司党组的决策部署,坚持高效勘探,突出集中勘探,加大风险勘探和甩开预探,在海相碳酸盐岩、深层超深层、非常规油气等勘探领域,理论认识取得重大进展,工程技术攻关取得显著进步,勘探管理不断完善,油气勘探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国内油气勘探取得50项重要成果,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当量超18×108 t,创历史新高,全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8×10~8 t、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10~(12) m~3。2019年,中国石油油气勘探在多个重大领域取得了多项战略性突破和进展:鄂尔多斯盆地发现了10亿吨级的庆城页岩油大油田,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勘探难度日益加大、勘探对象和资源赋存条件更加复杂,更加亟需明确油气勘探现状与挑战,评价国内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明确剩余油气资源分布特点,评价落实重点勘探领域与有利勘探区带,夯实油气资源家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五大举措强力推进油气勘探,取得了10项战略发现和10项重大突破,中西部地区集中勘探落实了15个规模储量区,油气探明储量持续保持高位增长。梳理了中国石油近十年来油气油气勘探形势、挑战及重要举措,分析了中国石油剩余油气资源潜力及分布状况,论述了中国石油探区未来油气勘探重点领域、方向和区带,明确提出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岩性地层、前陆冲断带下组合以及页岩油等四大领域是未来油气勘探突破发现和规模增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以来,中国石油突出资源战略,大力实施油气储量增长高峰期工程,在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准噶尔、松辽、柴达木、渤海湾等大型含油气盆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形成了中国石油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储量增长高峰期。同时,随着油气勘探的持续突破,海相碳酸盐岩、前陆冲断带、大面积砂岩、火山岩、潜山及其内幕油气藏、致密油气、页岩气等油气地质认识取得重要新进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石油地质理论。勘探工程技术攻关有效地促进了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探采集、处理、解释技术、复杂地区和深井的钻井提速,以及复杂储层和油气藏测井评价技术、水平井钻完井+体积压裂技术等发展迅速,形成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勘探领域的配套技术。未来油气勘探对象日趋复杂,勘探难度加大,但随着地质认识的深化和勘探技术的进步,油气勘探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十二五"油气勘探面对"更老、更深、更复杂"等诸多挑战,大力实施资源战略,强力推进地质认识创新与工程技术攻关。海相碳酸盐岩"四古控藏"、碎屑岩岩性地层大面积成藏、前陆冲断带"四位一体"超深层高效成藏、页岩气与致密油等非常规油气成藏等地质新认识创新发展;宽频、宽方位、高密度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一体化技术、复杂储层测井评价与流体识别技术、超深层安全快速钻井技术、水平井体积压裂等工程新技术蓬勃发展。"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形成了15个油气规模储量区,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连续10年超6×108t,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连续9年超4000×108m3,成为中国石油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总量最高的高峰期。"十三五"期间,面临低油价、"新两法"实施等外部环境变化新形势和勘探开发对象日趋复杂、资源品位变差等诸多内部挑战,研究认为:中国石油处于勘探中期阶段,油气领域科技创新正处于"加速发展期"。通过继续实施资源战略,以海相碳酸盐岩、致密气、前陆冲断带三大领域为天然气重点勘探领域,以碎屑岩岩性地层为石油勘探主体,坚持理论、技术、管理创新,"十三五"将不断发现优质高效规模储量,保持油气储量持续高峰增长。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近海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勘探挑战倍增,成效日趋降低。中国海油立足价值勘探理念,致力于地质理论认识创新和海上勘探关键瓶颈技术突破,形成了一系列勘探技术体系,为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向新区新领域、深水深层、高温高压(简称"双新双深双高")领域拓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通过勘探管理创新提高勘探效率,破解海洋石油勘探高成本的困局,近年来在深层、深水、高温高压勘探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实践证明,地质理论认识创新与勘探实践互动是中国海油近海油气勘探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未来勘探突破方向的确定需要新的地质理论突破、勘探技术创新及管理模式变革。  相似文献   

11.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油气勘探工作在地质理论和技术创新、油气勘探突破发现和增储等方面取得众多成果。文章在梳理总结“十三五”期间油气勘探成果、理论技术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十四五”油气勘探发展思路与战略。“十三五”以来,中国石油坚持创新和资源战略,突出高效勘探,加大新区新领域风险勘探,加强重点盆地、重点领域集中勘探,强化基础研究、整体研究和领域目标研究;创新和完善了凹陷区砾岩成藏、浅水三角洲大面积岩性成藏、深层海相碳酸盐岩“三古”控藏、走滑断裂“断溶体”控藏、前陆冲断带深层成藏、页岩油“四要素”成藏富集、页岩气“三控”成藏富集、深层火山岩“三元”控藏等地质理论与认识;攻关形成了“双高”和“双复杂”三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深层—超深层钻完井、深层测试、长水平井压裂技术等为代表的勘探(评价)技术。在四川、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松辽、渤海湾等大盆地岩性—地层、海相碳酸盐岩、前陆冲断带、页岩油气、成熟探区、火山岩领域取得了34项重大勘探成果,油气储量实现历史性长期高位增长,为石油产量稳中上升、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奠定了资源基础。“十四五”期间,中国石油将科学谋划油气勘探的战略方向和战略重点,推动六大盆地和五大领域常规油气持续规模增储及非常规资源快速发展,加快落实油气规模增储大场面,积极准备战略接替区和重大接替领域,夯实高质量发展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克深气田成藏条件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深气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部,是继克拉2气田之后发现的又一大型气田。自2008年获得重大突破以来,克深气田相继发现了克深2、克深5和克深8等一批大—中型气藏,这些气藏具有超深、高压—超高压、特低孔和中—低渗等特征,其天然气地质储量达万亿立方米,建成产能近100×108m3,是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主力产区。克深气田位于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叠瓦逆冲构造中,其结构包括由盐上顶蓬构造、塑形流变的盐岩以及盐下断背斜构造群构成的大型楔形冲断体。克深气田的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三角洲砂岩广泛分布,与上覆古近系巨厚膏盐层形成优越的储-盖组合;深层三叠系—侏罗系的油气沿喜马拉雅晚期成排成带的断裂体系垂向运移,沿盐下储集层内的裂缝体系横向输导,从而形成背斜、断背斜型高压油气藏群。复杂山地三维地震采集处理、挤压型盐相关构造建模和裂缝型低孔砂岩储层评价等技术为克深气田勘探目标的落实奠定了基础;高温高压超深层低孔砂岩气藏测井采集与评价、裂缝型低孔砂岩气藏高效开发等技术为克深气田的高效勘探开发和快速上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谢军 《天然气工业》2020,40(1):1-10
近年来,得益于深层大型碳酸盐岩气藏与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大突破,四川盆地已成为我国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含油气盆地。位于该盆地中部的安岳气田是我国迄今已发现的最大的整装碳酸盐岩气藏,也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最重要的特大型气田,但该气田也存在着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低,气层薄且纵横向分散、非均质性强,构造幅度极低且气水关系复杂等重大难题,使得天然气储量向产量的快速转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此,通过持续技术攻关,创新集成了多项关键技术,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①创新形成特大型古老复杂碳酸盐岩气藏精细开发技术,构建"透明气藏",建立高产井培育技术,实现了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气藏开发口口井高产、下震旦统灯影组气藏单井天然气产量大幅度提高,保证了该气田长期高产稳产;②集成创新大型气田优快建设技术,实现了气井全生命周期安全受控,3年高效建成精品工程,打造绿色矿山新高地,高效建成安全清洁大气田;③集成创新特大型气田开发智能管控技术,实现了万物互联、深度感知和自动化生产,融合AR、VR、机器人、无人机等新一代智能技术,开辟了气田开发智能化管理新形态,打造智能气田;④创新形成特大型气田整体开发优化技术,显著提升了强非均质性气藏的开发效果,确保了特大型有水气藏的长期稳产。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国内外类似气田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页岩油气革命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页岩油气革命延长了世界石油工业生命周期、助推了全球油气储量和产量增长、影响着各国能源战略格局。地质历史时期生命大爆发及生物大灭绝事件控制了全球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和演化。结合世界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实践分析,页岩油气革命包涵科技革命、管理革命和战略革命。科技革命将资源视野从源外单一资源类型扩展到"源岩油气"系统;管理革命实现页岩油气低成本开发;战略革命重塑世界能源新版图。通过系统介绍中国陆相页岩油、海相/陆相页岩气两大领域的工业实践,明确了地下原位加热转化技术是中-低成熟度页岩油资源规模开发利用的现实探索,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是实现中-高成熟度页岩油经济开发的有效途径,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和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中-高成熟度页岩油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当前,中国3 500 m以浅海相页岩气开发已有成功经验,海陆过渡相和3 500 m以深海相页岩气勘探取得了重要突破。地下煤气化试验探索煤炭清洁化和可持续利用新模式。页岩油气革命对中国能源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页岩油气革命突破传统找油理念,助推"源岩油气"成为新的油气系统;页岩油气革命推动"技术爆发",加快能源类型迭代;页岩油气革命开启"坚持常规、突破非常规、开启新能源"的发展道路,有望实现中国"能源独立"。  相似文献   

15.
页岩油气革命及影响   总被引:42,自引:23,他引:19  
页岩油气革命延长了世界石油工业生命周期、助推了全球油气储量和产量增长、影响着各国能源战略格局。地质历史时期生命大爆发及生物大灭绝事件控制了全球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和演化。结合世界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实践分析,页岩油气革命包涵科技革命、管理革命和战略革命。科技革命将资源视野从源外单一资源类型扩展到"源岩油气"系统;管理革命实现页岩油气低成本开发;战略革命重塑世界能源新版图。通过系统介绍中国陆相页岩油、海相/陆相页岩气两大领域的工业实践,明确了地下原位加热转化技术是中—低成熟度页岩油资源规模开发利用的现实探索,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是实现中—高成熟度页岩油经济开发的有效途径,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和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中—高成熟度页岩油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当前,中国3 500 m以浅海相页岩气开发已有成功经验,海陆过渡相和3 500 m以深海相页岩气勘探取得了重要突破。地下煤气化试验探索煤炭清洁化和可持续利用新模式。页岩油气革命对中国能源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页岩油气革命突破传统找油理念,助推"源岩油气"成为新的油气系统;页岩油气革命推动"技术爆发",加快能源类型迭代;页岩油气革命开启"坚持常规、突破非常规、开启新能源"的发展道路,有望实现中国"能源独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十五”期间,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取得重大进展。发现并快速探明国内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田--普光气田,并逐步探明了塔河特大型海相古岩溶油田,石油勘探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天然气勘探实现快速发展,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3.1×108t,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6 825.9×108m3;在理论和技术方面,陆相隐蔽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系列日趋完善,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系列初步形成;在管理方面积极探索了新的体制和机制,特别是在新区风险勘探方面形成了“集团化决策、项目化管理、市场化运行、社会化服务”的管理模式,有效地支持了油气勘探的大突破、大发现,为中国石化“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的油气资源战略的实施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构造带上的克深8气藏是罕见的超深超高压气藏,具有产层埋藏深、高温超高压、断层裂缝发育、储层巨厚、基质致密、气水分布复杂等特点,评价、开发难度极大。为此,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对该气藏储层裂缝精细描述和渗流机理进行了研究,持续开展复杂高陡构造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开发优化设计、安全快速钻完井、储层改造及动态监测等主体技术攻关,有效提升了该超深致密气藏的开发水平,在该类气藏的高效布井、快速安全钻完井、储层增产改造、高效开发优化设计等专业技术领域形成了22项开发特色配套技术。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模式,"十二五"后3年在克深8区块完成了区块评价及产能建设任务,实现了快速、高效建产,开辟了超深超高压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开发的新领域,所形成的配套技术和工程地质一体化理念可为国内外同类型气藏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郭威  潘继平 《天然气工业》2019,39(4):111-117
目前"十三五"进程过半,开展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规划中期评估,及时发现趋势性、风险性问题,提出加强和改善意见建议,有助于增强国内油气资源的供给能力。为此,基于我国《石油发展"十三五"规划》《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专项规划,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评估了上述规划实施以来的油气储量与产量目标完成情况、重点任务实施进展情况,探讨了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增强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评估结果表明:①截至2018年底,我国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页岩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基本达到规划预期,相继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南梁、环江等多个亿吨级油田,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和四川盆地安岳气田等多个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②石油产量连续3年下降,天然气产量稳步增加,呈现出"油降气增"的态势,油气可持续发展形势较为严峻。结论认为:①规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十三五"后期需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油气储量、产量持续增长,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②深层、深水盆地油气将成为未来增储上产的重点区域,是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战略接替区;③非常规油气增储上产比重将逐步增大,致密油气、页岩气、煤层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成为增储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我国将进入天然气储量、产量快速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9.
辽河坳陷火成岩油气藏勘探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系统阐述了辽河坳陷火成岩油气藏的勘探历程、分布特点及其油藏特征,总结出火成岩油气的成藏机制是:构造条件是关键,油源条件是基础,岩性条件是重要的补充。并从地震、测井等方面,总结了火成岩油气藏的勘探技术,主要包括地震识别技术、测井判识技术、岩性识别技术、岩相分析技术、储层预测技术、裂缝预测技术等。此外,以辽河坳陷东部凹陷的火成岩勘探为实例,分析了火成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效果。截至目前,在整个东部凹陷取得了火成岩勘探的重大突破,发现了粗面岩、辉绿岩油藏。其中,粗面岩油藏已建成了千万吨级储量规模的黄沙坨油田,建成了一定的产能。通过进一步的勘探实例分析,有力地说明了火成岩油气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及较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是今后一个值得重视的油气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