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分析琵琶湖黑臭水体治理效果,应用水动力水质模拟方法,根据琵琶湖水体流动及污染物运移扩散规律等,构建水动力及水质数学模型,通过模拟现状、经工程治理后湖体的流场和污染物浓度场及湖体水质达标时间,对比分析工程治理前后的效果。结果表明,水体治理工程实施后,湖体流场变得均匀;湖体大部分水域COD浓度达到Ⅳ类水质标准;但因湖体现状TN浓度较高,水体治理工程实施后短时间内TN浓度仍严重超标;TP浓度经工程治理后降低明显,基本达到Ⅳ类水质标准。此外,根据湖体水质达标时间模拟结果,在保证工程实施后湖体补水入湖水质维持达标的情况下,至少需50d才可使湖体超标最为严重的TN达到Ⅳ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2.
项目针对某水质净化厂出水水质中NH3-N、TN、TP等浓度过高的问题,结合水质净化厂现有设备和该区域的水质情况,确定以AAO+磁混凝高效沉淀为主体工艺,优化改造原有工段,新建AAO生化池、磁混凝沉淀池等工艺段的解决方案.经过提质改造后,水质净化厂出水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标准的要求,其中NH3-N的去除效率从95.52%提升至97.78%,TP的去除效率从84.40%提升至96.23%,TN的去除效率由74.47%提升至93.74%.经测试表明,该工艺实现了污染物的深度去除,可以为类似水质净化厂提标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为解决城市用水紧张,水库联合调度已成为新的应对措施之一。不同水库水质及污染物来源不同,导致联调水质风险陡增。为分析水库联合调度后水库间水质的相互影响,利用Mike21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上游水库不同水质的调水对下游库区的影响,并预测其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调水工程实施后受水水库总体水质较工程未实施前变差,除TP、TN浓度受水库初始浓度影响不能满足要求外,COD和氨氮浓度均较低;上游调水水库水质好坏直接影响下游水库坝址处的下泄水质。水库水质的模拟结果可为水源地的保护及水库的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黄河流域水质时空分布规律及污染成因,系统收集了2015~2019年黄河干流8个省界站点7项基本水质指标逐月监测数据,采用季节性Kendall趋势检验法等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了黄河水质时空分布和趋势变化特征,基于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评价了水质状况确定了主要污染指标,并应用线性回归模型探究了污染成因。结果表明,多数水质指标浓度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中游>下游>上游,潼关站各项水质指标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站。趋势检验结果显示,多数站点水质指标浓度呈(高度)显著下降或无明显趋势,中下游河段部分站点TP浓度则为(高度)显著上升趋势,尤以高村、利津站上升速率最为显著;从空间差异性来看,潼关站水质较差与该断面多条污染严重的支流汇聚有关。从季节差异性来看,TP浓度季节分布特征表现为非汛期<汛期,在汛期降雨冲刷作用下,支流携带的农业含磷元素随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入河,导致TP浓度增加。NH3-N浓度汛期<非汛期,其季节性变化与气温相关性较强,汛期较高的流速和气温有助于促进NH3-N稀释降解。  相似文献   

5.
为探求水闸调度对河流水质-水生态过程的驱动作用和浓度变化规律,以沙颍河干流槐店闸为例,基于MIKE 11模型平台构建了闸控河段水质-水生态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水闸调度情景下水体中化学需氧量、溶解氧、总磷(TP)、总氮(TN)和藻类(PCY)的变化,对比分析了水闸上游Ⅳ断面和下游Ⅴ断面TP、TN和藻类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在不同水闸调度情景下,河流的水位、流量等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使得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浓度也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藻类生长,使其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说明可通过改变水闸调度方式对河流水质—水生态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估算钱塘江河口的污染物通量,基于钱塘江河口之江站2016年CODMn、TN、TP等3个水质指标的逐日水质数据及逐日净下泄流量,分析3个水质指标的时段离散程度、与净下泄流量的相关性及污染物月通量估算时忽略时均离散通量引起的误差大小。结果表明,CODMn、TN、TP等3个水质指标的月内变异系数分别为0.06~0.16、0.04~0.21、0.12~0.26,远小于净下泄流量的变异系数0.21~0.76;CODMn、TP两个水质指标与径流量并不存在明显的同向变化趋势,而TN与径流量具有较显著的同向变化趋势;各污染物逐月通量的时均离散误差不大,若无法获取逐日流量和逐日水质数据,采用月均流量和水质资料计算污染物通量也可以得到较准确估值。  相似文献   

7.
以武汉市茶山刘分流制排水区域为例,基于4场雨水径流水质水量监测资料,采用初始冲刷无量纲累积分析M(V)曲线分析了雨水径流初始冲刷效应,并使用SPSS软件对4场降雨事件的水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明,武汉市雨水径流污染物COD、TP、TN、NH3-N的降雨径流平均浓度分别为地表水Ⅴ类标准的4.9、6.2、13.0、...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内蒙古呼伦湖沉积物中营养物质分布特征及污染状态,于2015年3月在呼伦湖北部采集长100cm沉积物柱芯(编号HLX),分析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的垂向变化特征,并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有机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呼伦湖沉积物柱芯OM、TN、T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33%~5.61%、1.02~3.07g/kg、0.33~1.15g/kg,OM、TN、TP含量垂向表现为随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呼伦湖沉积物已处于污染状态,TN污染达到重度水平,TP污染达到中度水平;呼伦湖沉积物已处于有机污染状态,有机氮污染严重;呼伦湖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既有陆生植物也有水生植物,为两者的混合物;总有机碳(TOC)和TN呈显著性相关,具有同源性。可见呼伦湖沉积物大部分处于严重污染水平,应引起高度重视,严格控制外源输入。  相似文献   

9.
汾河水库水源地水质状况及污染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2008年至2011年汾河水库的水质状况以及出现TP,TN超标的原因,提出,进一步控制汾河水库污染、改善水质、保障公众饮水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拟从澜沧江已建成发电的第一级乌弄龙水电站水库水质监测资料着手,对水库区营养化程度进行分析评价,认清乌弄龙水库水质已经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的现实.如果不及时采用预防和治理措施,水污染还会持续加剧.为了遏制水库水质进一步恶化,结合库区自然地理和经济发展状况,通过监测、收集文献资料、访问调查等方法对水库TN、TP污染物来源进行梳理分析,提出生态、控制外源、排除外源、加强流域内居民的环保意识、建立数据库等水环境治理措施,为开展环境治理提供决策支持.将乌弄龙水库及其控制流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好,实现源头控制,降低环境风险,对国际河流澜沧江河段的环保工作具有国际意义.通过本文,以期抛砖引玉,促成更多关心澜沧江环保的人士开展研究讨论,共同做好澜沧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