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种大气预测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现有大气估计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大气质量估计与污染物评价方法。通过讨论大气扩散基本模式、污染源选取、污染物浓度估算等,给出了城市大气质量污染物评价仿真系统。结合西安市区大气环境质量数据,应用简化大气扩散方程和有关大气数据分析了厂矿企业排烟、汽车尾气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用ArcView GIS 开发城市大气环境信息系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对城市大气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提供科学依据将地理信息系统引入到城市大气环境的管理中,探讨了以ArcViewGIS为主要软件开发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Avenue和VisualBasic建立和开发城市大气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包括确立系统开发的构想与目标、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应用等.城市大气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将为城市大气环境的管理提供高效、科学的信息支持,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分析城市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形成过程,评价其承载力水平,提出城市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函数Petri网评价模型。在传统Petri网中引入函数的概念,给出库所与变迁的运行规则及其函数表达式;将城市系统与函数Petri网结合,建立由社会生产、经济能耗、大气环保和大气环境承载力4个子系统组成的城市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给出模型运行步骤;采用大气环境承载指数对城市大气环境承载力进行等级评价。案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直观反映城市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形成过程、主要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及承载力水平。通过函数Petri网对城市大气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能够贴合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实际,以便科学指导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对现有大气环境预测方法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焦作市城区大气环境监测数据,采用灰色建模预测方法对城区主要大气环境污染因子浓度进行了建模预测分析,并对未来可能的变化进行了预测和预断性评价结果表明,在现有城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及技术条件不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如果不采取积极的环境管理手段,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焦作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将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5.
利用石嘴山市1995—2010年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15 a中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嘴山市主要污染物是SO2和PM10,其质量浓度年内变化呈U型,即冬春季污染严重,主要由冬季采暖和不利气象条件造成;自2004年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推进以来,主要污染物质量浓度逐年下降,城市空气质量稳步改善.同时,针对石嘴山市SO2质量浓度长期超标现状,提出节能减排目标及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西安市近年来大气环境中SO2、NOX和TSP的监测值,应用灰色理论建立GM(1,1)模型,对西安市大气主要污染物进行预测.所建模型经两种方法进行精度检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近地层大气环境中的PM_(2.5)的浓度分布和影响因素,于2018年7月13日至16日期间,利用Dylos air quality monitor DC1700和BLATN smart-126s型空气质量检测仪获得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进行研究,分析和探讨了其质量浓度分布及日变化特征,得到以下结论:宁波市内PM_(2.5)浓度水平与距城市中心的距离成反比;越靠近城市中心,PM_(2.5)浓度变化幅度越明显;近地层(h40m)PM_(2.5)日平均质量浓度总体分布与高度呈负相关趋势;分时段PM_(2.5)浓度呈现"三峰趋势",分别在8:00、12:00、17:00三个时间段出现峰值,不同峰值之间差值不同。  相似文献   

8.
采用β射线吸收法对华北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连续监测,监测发现:夏、秋、冬三季污染整体相对严重,秋季污染较轻。PM2.5和PM10平均浓度的日变化表明:对人体危害较大的PM2.5占PM10的比重较大,平均达到75.6%,且PM2.5浓度和PM10浓度呈极显著线性关系。无降雨降雪大风等特殊天气下,三种气象参数对大气细颗粒污染物的影响由高到低排列为:湿度风速温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西安市PM2.5和碳气溶胶质量浓度变化特征,从2012年3月~2013年2月对西安市大气PM2.5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测,并分析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西安市2012年3月~2013年2月日均PM2.5质量浓度变化幅度为26.9~505.1μg/m3,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为114.0±86.6μg/m3,是中国PM2.5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年平均二级标准值(35μg/m3)的3.3倍.PM2.5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OC和EC年平均浓度值为21.44±15.76μg/m3和6.16±3.38μg/m3,OC/EC年平均值为3.37±0.95,变化范围为1.80~5.84,表明有二次有机碳气溶胶的存在.主成分分析法表明,西安市大气中的碳气溶胶主要来自汽油车和柴油车尾气、二次碳气溶胶以及生物质燃烧.  相似文献   

10.
很多城市的下水道面临着清洁问题.在海参崴下水道清洁时,其过程产生的污染物质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污染.对近地面层大气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扩散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产生的有害物质的地表浓度没有超过污染物浓度的限值.因此,在既定区域的短时间清洁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不会对人员健康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1.
外来人口与城市系统的协同作用——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来人口流入是伴随城市系统变化的一个涨落过程,本文分析了外来人口与城市系统的协同作用,结合西安市外来人口集聚区的实例,探讨外来人口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多种地域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城市运行的消极影响,指出城市规划与建设应考虑的外来人口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西安市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西安市利用FDI的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选取重庆、成都、昆明、兰州4个西部吸收FDI的中心城市2002~2004年及2005~2007年间的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与西安市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西安市吸收FDI的优势和劣势,据此提出了西安市增强FDI效应的对策建议,这对于西安进一步有效利用FDI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对西部其他城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图示法表示预测结果能直观明了地反映建设项目投产后对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本文介绍了在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中污染物扩散的浓度等值线图和下风向轴线浓度图的作图方法和某些技巧。  相似文献   

14.
城市大气质量评价的灰色系统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灰色系统方法应用于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对太原市大气质量进行了评价,编写了FORTRAN程序完成计算,其结果与实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城市发展已经步入到以开发存量土地资源为主的阶段,公交场站用地作为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重要土地资源应该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进行综合开发.国内尤其是北方城市,关于公交场站综合开发的实例较少,且对于判断某一场站是否适合进行综合开发没有固定的指数标准.首先,对西安市公交场站概况、区域概况及土地市场调研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其次,从已获取的调研情况中选取适宜的因素构建评价公交场站是否适合进行综合开发的指标体系,并使用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别求得它们的权重,运用VIKOR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与因素的权向量进行运算;最终以西安市为例,将西安市现有公交场站代入建立的评价模型,得出建议进行综合开发场站的先后顺序,既验证了体系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也为西安市乃至全国公交场站的综合开发提供了思路,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践行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环境友好是京津冀新型城市群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京津冀区域目前大气环境承载能力严重超标并呈现逐年恶化态势,并且这种严重超载已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典型的特征,且是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化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分析京津冀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对区域大气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有助于揭示城市群建设与大气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为此,从个体大城市建设补救改造、卫星城优化布局协调建设两个方面思考,可以较全面地构建京津冀新型城市群建设的理想策略,包括优化或补救城市地势地形条件、环境合理布局分隔城市功能区、规划调整城市建筑、改良城市建筑功能、大城市边界层和尾羽层影响范围慎建卫星城层级布局卫星城、依据大气环境要求协调城市建设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城市发展中的生态问题与生态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及生活垃圾等生态问题,要树立生态保护意识,遵守生态规划的原则,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各项开发与建设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能动地调控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解决人类的生存与持续发展问题,实现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生活与生产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对合肥地区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利用CALPUFF模型模拟了合肥地区大气污染物SO2质量浓度场,通过与现场监测结果对比分析了模型的适用性,并根据模拟结果研究了不同排放源对合肥地区大气污染的贡献情况,建立了大气污染物传递矩阵;通过综合考虑城市区域的大气扩散能力、污染源贡献和大气环境质量目标等,采用线性规划模型测算了合肥市的大气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中心,城市化水平的高速发展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解决环境保护存在的投入不足问题,是把国家确定的城市环境保护目标落到实处的重要基础.结合对西安市环境保护投资的调查研究,从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投资、“三同时”项目环境保护投资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三个方面,对城市环境保护投资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城市环境保护投资与其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之间的关系,对西安市环境保护投资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0.
生态足迹应用研究:对中国若干城市的时序与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简洁、国际影响力等因素,从众多方法中选择生态足迹分析对中国若干城市进行了可持续性测度,在介绍生态足迹基本概念及研究尺度的基础上,以西安市统计年鉴1995~2004年的数据为依据计算了西安市近10年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10年间西安市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态势,其中2004年的人均生态赤字高达0.845hm^2,表明西安的生态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生态系统严重超载.与此同时,以2005年的城市统计年鉴为依据,计算了其他8个中国城市2004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效率,结果表明2004年香港生态,足迹最大(4.8676ha/cap),是其生态承载力(0.0399ha/cap)的122倍,其次是上海、北京、天津、青岛、沈阳、深圳和重庆;2004年香港生态效率最高(3.9299万元/hm^2),其次是深圳、上海、沈阳、青岛、北京、天津和重庆.显然,与香港相比,7个中国内地城市的生态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