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创造性人格培养的德育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创造性人格出发,研究创造性人格的动力结构和形成模式,认为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是环境刺激和人格动机、人格行为共同作用,反复强化的结果.高校德育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掌握和运用激励理论,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培养创造性人格为切入点,营造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产生创造性行为,探索高校德育开展创造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丁良辉  薛云波 《广东化工》2014,41(20):165+167
《清洁生产》是高校环境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同时也是覆盖面广、实践性强的课程,对任课教师有较高的要求。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师自身素质培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进而将清洁生产理念渗透到环境类人才的思维习惯培养中,为培养合格的环境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郑君  王新会 《陶瓷工程》2007,41(6):12-13
21世纪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占据主导地位,可以说未来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造性人才的竞争。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教育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就要培养经济建设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面向经济建设,大学、企业联合培养工程类型研究生既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工程类型研究生是企业发展与竞争不可缺少的技术骨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经济竞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仅依靠人力、物力、财力,更重要的是要依靠具有创造性的工程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科技成果。谁在科学技术上有重要突破,谁就有可能在竞争中取胜。  相似文献   

5.
萧兵 《粘接》2013,(4):28-28
现代企业的竞争,说穿了就是人才的竞争。很多企业都希望通过不同的渠道选到得心应手的人才。但笔者认为,人才不是选出来的,而是经过实践比出来的,只有公开的择用机制、公平的竞争环境,才能使人才脱颖而出,因此我们不妨采取赛场选马的方式,使人才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说到底就是人才的培养质量。当前,面临激烈竞争的市场,如果我们培养的毕业生,无能面对挑战,获得生存和发展,那我们这所学院就将面临生源枯竭的危机。所以,最近院各级领导形成了一个共识“教学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我觉得这是在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这一认识还必须成为全院师生员工的共识,我们的教学质量才有可能也产生一个飞跃。江泽民主席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庆典的讲话中,提出了人才培养的要求是“高素质,创造性”。这是新的人才质量观的高度概括。高素质包含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  相似文献   

7.
环境咨询服务是环境类专业重要的培养面向。为了适应产业需求,培养环境咨询服务应用型人才,在对厦门市环境咨询服务业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对环境咨询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一些对策,并建议从人才对接、项目对接两个方面,岗位需求、职业能力需求、师资交流、招聘实习等多个角度建立一个环境咨询服务业与人才培养的对接及联动机制,适时根据产业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社会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且日益凸显其全球化、综合性竞争的特征。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我国教育必须建立起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的新型现代化教育体系。强调素质教育,其目的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每个受教育者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采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技术,培养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迎接未来的挑战。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服从于一个规则——使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束缚了创造性、潜能的开发和学生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一个不能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国家要在竞争非常激烈的21世纪得到发展和壮大,就得依靠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劳动,来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职责首先是培养创造型人才。本文浅谈课堂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的二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杨菊兰 《轮胎工业》2002,22(3):180-181
针对轮胎行业存在的旧观念,阐述了企业技术创新和培养核心竞争力所需的环境建设的重要性。环境建设主要包括:人文环境建设,即营造一种与外界环境自然交流和融合的气氛;学习环境建设,目的在于挖掘和利用优秀人才,提高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着眼点高度;竞争环境建设,即引入竞争机制,激发企业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