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发展低碳经济是目前众多国人关注的热点。走低碳经济道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是大势所趋,更是人心所向。然而,以煤炭开采与利用为代表的传统“黑色经济”,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占到70%。众多传统煤炭企业如何在“绿色经济”的大旗下实现“低碳发展”?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东庞矿为此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折射出中国传统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探求。  相似文献   

2.
张淑英  邓辉 《煤炭工程》2011,(12):132-133
 文章首先从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塌陷地与矸石山治理等四个方面,分析煤炭企业低碳发展的现状,再从现状中找出煤炭企业低碳发展存在的问题,然后界定煤炭企业低碳发展的思路,秉承低碳发展的思路,研究了煤炭企业煤炭产业、电力产业、煤化工产业的低碳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云峰 《煤炭工程》2011,(1):123-125
哥本哈根会议过后,低碳经济成为热门,煤炭作为高碳行业,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由之路.煤炭企业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从传统的资源粗放经营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循环经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破经济.文章立足于淮南矿区低碳经济发展成果,将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分为宏观和微观两部分进行延伸探讨.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视角下煤炭产业转型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煤炭产业一直采用高能耗的生产模式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仅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消耗,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因此煤炭产业向低碳转型势在必行。文章基于低碳经济视角来研究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分析了我国煤炭产业走低碳发展道路遇到的障碍和问题,并基于低碳经济视角提出了相应对策,希望对我国煤炭产业的成功转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主要从低碳经济与煤炭产业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煤炭产业发展现状、改善煤炭产业发展现状的有效对策、煤炭产业发展建议、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方向等5个方面针对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煤炭产业发展进行了简单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 《煤炭技术》2013,(8):15-17
工业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势,面对高消耗、高排放的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如何通过有效的策略转变当前的发展方式,建立低碳、绿色的煤炭循环经济体系,已经成为了煤炭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而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对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全面的分析,也就是运用SWOT分析法,为煤炭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基本的依据。基于此,文中就以低碳经济为背景,对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霞 《煤炭技术》2013,(10):9-10
以低碳经济与煤炭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联系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当前煤炭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障碍因素,进一步提出煤炭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改革措施,为低碳经济视域下我国煤炭行业的持久、稳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优化现有产业结构、推动煤炭产业经济发展的目的出发,结合主体功能区建设部署,对我国煤炭主体功能区建设及煤炭企业规模化发展展开深入分析。分析发现,现有煤炭主体功能区建设依然存在定位偏差、煤炭企业规模化水平不高、市场集中度偏低及恶性竞争等问题,结合煤炭主体功能区建设重点,探析促进煤炭主体功能区建设及煤炭企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为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和调整资源型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程未 《煤炭技术》2012,31(7):219-221
煤炭是我国的能源支柱,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我国对能源需求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不断增加,煤炭企业生存出现了危机,资源节约,生产集约成为煤炭企业的重要战略任务。而循环经济能促使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煤炭企业建设的必然选择,为煤炭企业管理提供了有效手段。因此,寻求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加快煤炭企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煤炭开采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为了满足社会对煤炭产量的需求,煤炭开采企业应积极研发新型的开采技术及设备,不断促进煤炭开采过程的改进和完善。目前,我国多数煤炭企业已经将绿色环保、清洁生产作为自身发展的基本原则,这是实现煤炭开采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此,在煤炭产业逐渐向科技化产业转型发展的同时,相关部门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矿井采煤技术,立足于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为我国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则对煤炭开采技术的改进方向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1.
煤炭工业实施低碳经济的途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碳经济的增长方式是导致全球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因此,以实现循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重点关注的方向。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必然要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煤炭企业寻求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绿色开采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人类经济在历经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以低碳为核心的绿色经济,哥本哈根会议更坚定了要大力发展以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清洁生产为代表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煤炭企业何去何从,文章阐述了2010年全国煤炭市场的供需趋势,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开采是煤炭企业唯一的出路,并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西南旱情对国内煤炭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开启"低碳经济"新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月26日,《中国大型煤炭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课题启动会在兖矿集团召开。 “兖矿集团的煤炭、煤化工、电解铝及机电成套装备制造三大主业均为高碳类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势必面临更多的挑战,如何优化发展模式,探索低碳经济发展途径,是我们必须尽快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兖矿集团已经开始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苗忻 《中国煤炭》2001,27(2):41-4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企业改制的步伐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煤炭企业的必然选择。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有一大批煤炭企业家的产生。煤炭是国家的基础产业 ,煤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遇到的问题比其他行业要多。煤炭企业家既要具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和煤炭生产的专业技术知识 ,又要掌握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涉及到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法律等知识 ;在观念体系上 ,煤炭企业家应具有强烈而清晰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效益意识和风险意识 ,同时具备强烈的时代责任感、社会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在知识结构上 ,煤炭企业…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低碳化时代的到来,未来很可能掀起一场以低碳经济为主的国际竞争。煤炭产业的低碳化升级既是实现中国低碳发展目标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提升整个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山西为例,在对煤炭产业实现低碳转型升级作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之后,分别从企业、产业、社会层面设计了低碳化发展路径,并且指出最终的实现离不开低碳制度建设、低碳技术创新、低碳意识提高等一系列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能源发展趋势及煤炭企业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和供需现状,介绍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及低碳经济对能源行业的影响,分析了我国能源未来发展的趋势。最后,提出了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应遵循的发展思路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基础能源之一,是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煤炭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传统的粗放型开釆模式,也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煤炭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回收率低和环境污染等等。同时由于煤炭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和有限性,因此煤炭经济的需要注重循环发展。本文主要参考了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历年来对煤炭循环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与文献资料,分析了煤炭循环经济方面的研究理论和成果,从宏观政策、产业链延伸、工业园建设、实际生产和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为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设计了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4个投入输入指标和3个输出指标,构建了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DEA评价模型(具体采用CCR模型),综合分析了评价结果,可全面评价煤炭企业实施低碳经济的有效性和规模性。  相似文献   

19.
实现我国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小燕  彭小亚 《煤》2009,18(7):55-57
文章分析了煤炭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指出煤炭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从加强对煤炭年总产量的宏观调控、实现煤炭行业集团化发展、推动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三方面探讨了实现我国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20.
经济的发展,促使煤炭能源需求量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消费结构、环境变化等诸多问题。我国的煤炭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体量较大,因此煤炭能源的低碳发展成为必经的过程,并且这也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保证。针对我国现实情况,如何克服困难与问题,走煤炭能源低碳发展之路,这不仅事关能源安全和节能减排的开展,也是保证各方面正常进行的必要工作。本文结合理论与实际,对目前我国煤炭能源低碳发展进行了思考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希望为相关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