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为了获得具有荧光及抗菌性能的多功能面料,以萘酰亚胺为主体,以反式-1,2-环己二胺为桥基,分别用氯化苄和溴代十二烷为季铵化试剂,设计合成了双子型季铵盐荧光抗菌染料D1和D2。将其用于改性涤纶织物染色,分别研究了染料和染色织物的荧光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两支染料在较低浓度时都可以达到10~7数量级的荧光强度,300μmol/L的D1和15μmol/L的D2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9.99%。D1、D2染色织物也可以达到10~7数量级的荧光强度,其中染料D1质量分数为8%(omf)时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68.87%,而染料D2质量分数为6%(omf)时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就已达到99.99%。季铵化组分为溴代十二烷基的染料D2染色的面料具有更好的荧光性能和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黄芩苷、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原料,通过乳化交联法制备了微胶囊,表征了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粒径分布、化学成分、热学性能及抗菌性能。采用交联剂整理法分别制备了黄芩苷和黄芩苷微胶囊功能棉织物,对比分析了两种织物的表面形貌及抗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对大肠埃希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在99%以上;相比于黄芩苷,微胶囊可以更好地黏附在棉织物表面;两种功能织物的抑菌率均大于90%;洗涤后,黄芩苷微胶囊棉织物的抗菌性优于黄芩苷整理棉织物。  相似文献   

3.
以自制的抗菌柔软剂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柔软整理,优化整理工艺为:抗菌柔软剂质量浓度20 g/L、焙烘温度120℃、焙烘时间90 s。经过整理后的棉织物可获得优良的柔软性、亲水性、抑菌率及手感;白度相对整理前略有下降;经过30次水洗后织物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率仍能保持在79.1%。  相似文献   

4.
《印染》2016,(24)
介绍了Lyocell/棉混纺抗菌色织面料的生产流程、具体的工艺参数及加工要点,并测试了该产品的染色牢度、pH值、甲醛含量及抗菌效果。结果表明,生产的抗菌Lyocell/棉色织面料pH值6.7,甲醛含量20 mg/kg;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9%以上,染色牢度达到4~5级。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物基材料玉米醇溶蛋白和壳聚糖对棉织物进行涂层整理,赋予棉织物疏水性和抗菌性,探究不同涂层结构对棉织物疏水性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棉织物表面涂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壳聚糖和玉米醇溶蛋白混合涂层整理后的棉织物水接触角可以达到(132.98±1.03)°,功能化棉织物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在85%以上,并且织物保留了良好的透气性。  相似文献   

6.
以脱乙酰度80%~95%的壳聚糖为原料,将其与2 膦酰基 1,2,4 丁烷三羧酸(PBTCA)进行反应,得到含磷壳聚糖衍生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线光谱(FT 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含磷壳聚糖衍生物进行了表征。合成的含磷壳聚糖衍生物含有羧基,在焙烘的过程中可与棉织物以共价键结合。经壳聚糖、含磷壳聚糖衍生物整理后的棉织物对大肠埃希菌与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都达到90%以上,其中含磷壳聚糖衍生物的抗菌性能优于壳聚糖。水洗30次之后,壳聚糖整理后的棉织物抗菌性能较差,而含磷壳聚糖衍生物整理后的棉织物对大肠埃希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3.2%和80.1%。含磷壳聚糖衍生物对纯棉织物的最佳整理工艺为:整理剂质量浓度3 g/L, 焙烘温度140 ℃,焙烘时间5 min。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地解决抗菌纺织品的耐久性问题,受贻贝仿生的启发,研究引入金属酚网络单宁酸-铜离子,采用紫外辅助沉积法制备了高效耐久抗菌棉织物,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铜离子在织物表面主要以Cu(Ⅱ)的形式存在,整理后的棉织物具有优异的抗菌性及耐久性,在经过30次水洗后,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9.9%以上,同时织物的断裂强力有所提高,服用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薄荷纤维纱线,在双面机台上通过组织设计,开发具有抑菌和凉感功能的针织面料。研究了原料选择、设备参数、编织图等编织工艺,以及前处理、染色、定形等染整工艺,发现面料经50次水洗后,金黄葡萄球菌抑菌率99.9%,大肠埃希菌抑菌率99.9%,白念珠菌抑菌率99.7%;温度差△T=10℃时,Q-MAX值测试结果为0.143。开发的面料具有良好的抑菌、凉感性能。  相似文献   

9.
《印染》2021,(10)
将油桃红色素染料用于罗布麻/棉针织物的染色,得到的优化工艺为:氢氧化钠10 g/L,还原剂TDO用量为染料用量的8倍,硫酸钠10 g/L,染色温度85℃,染色时间30 min,浴比1∶40。染色后织物的各项色牢度均在4级以上,具有较好的远红外线性能。染色罗布麻/棉针织物对金黄葡萄球菌、白念珠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84%、78%,可满足抗菌纺织品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倪超  董朝红  吕洲  于志勤  朱平  张凤军 《印染》2013,(24):32-35
利用酸性纤维素酶在不同时间条件下降解壳聚糖,得到不同黏均分子质量的系列壳聚糖,并用于棉织物的防皱抗菌整理;研究壳聚糖黏均分子质量对棉织物防皱与抗菌效果、毛细效应及柔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于棉织物防皱抗菌整理壳聚糖的最佳黏均分子质量为1×105,整理棉织物的折痕回复角为246°,对大肠埃希菌抑菌率为86%,对金黄葡萄球菌抑菌率为88%,毛效为95mm,弯曲长度为3.4cm。  相似文献   

11.
《印染》2016,(11)
以稀土(La3+、Sm3+、Dy3+)的氯化物和芦丁为原料,在乙醇溶液中合成稀土-芦丁配合物。测试了芦丁及其配合物的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的抗菌整理中。结果表明:芦丁与稀土离子形成了配合物。三种配合物整理的棉织物经水洗15次后,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葡萄球菌和白念珠菌的抑菌率均达98.8%以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利用酸性纤维素酶在不同时间条件下降解壳聚糖,得到系列不同黏均分子质量的壳聚糖,并用于棉织物的防皱抗菌整理。研究了壳聚糖黏均分子质量对棉织物防皱与抗菌效果、毛细效应及柔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于棉织物防皱抗菌整理的壳聚糖最佳黏均分子质量为1×105,整理棉织物的折痕回复角为246°,对大肠埃希菌抑菌率为86%,对金黄葡萄球菌抑菌率为88%,毛效为95 mm,弯曲长度为3.4 cm。  相似文献   

13.
《印染》2020,(7)
采用茶多酚对明胶预处理后的棉织物进行染色,研究了染色pH值、温度、时间和茶多酚质量分数、媒染剂和媒染方式等对棉织物颜色参数的影响;测试了染色后织物色牢度、抗紫外线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明胶改性可提高茶多酚的染色深度;明胶改性棉织物的优化染色工艺为茶多酚30%(omf)、染色pH值6、温度90℃、时间60 min;采用不同的媒染剂可分别染得棕色、灰黑色和深棕色,同浴媒染法染得的颜色最深;茶多酚染色织物UPF值高达50+;茶多酚硫酸铜媒染织物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接近100%;明胶预处理后茶多酚直接染色和媒染染色织物的耐皂色洗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均达到3级以上。  相似文献   

14.
王萌  闵洁 《印染》2012,(23):10-13
以三苯基膦和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通过SN2反应合成了新型有机硅季钅粦盐,并采用红外光谱及磷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将试验合成的有机硅季钅粦盐用于纯棉织物抗菌整理,其用量为10%时,整理织物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可达到87.1%、99.7%,且具有一定的抗菌耐洗性。扫描电镜和EDS分析表明,有机硅季钅粦盐还可提高织物的热稳定性,且对织物的其它服用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郁胜军  周翔  吴亚蓉 《印染》2013,39(17):5-8
采用在位还原法对棉织物进行银抗菌整理。通过还原剂和还原处理工艺的优化选择,制定了棉织物在位生成银一浴法抗菌整理浸轧和浸渍工艺。经优化的浸轧法或浸渍法都能使整理品获得较高的银含量,耐洗牢度较好,整理品白度仅稍有下降,手感几乎没有影响。采用浸渍工艺,当整理品银含量为103μg/g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可以达到99.99%;当整理液银含量约为50 mg/L,浸渍-汽蒸工艺整理品经50次洗涤后银含量为112μg/g,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仍能达到99.99%。  相似文献   

16.
选用具有抗菌效果的氧化锌纤维/莫代尔进行混纺。探讨了纺纱工艺,并对不同比例混纺纱的成纱质量和抗菌性等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氧化锌纤维/莫代尔混纺纱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在混纺比为氧化锌/莫代尔30/70时纱线的抗菌性、强伸性以及面料舒适性等综合性能最优;混纺纱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率达到72.8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到86.47%,相比于棉、麻、纯莫代尔有着十分明显的抑菌性能,抑菌抗菌效果优异。  相似文献   

17.
贺元  黄劲旭  陈丽娜等 《印染》2014,40(1):44-47
采用AEM5700、AGP、自制纳米银抗菌剂、壳聚糖以及乙二醛5种抗菌剂分别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并对整理前后织物的抗菌性能进行了定性(抑菌圈法)与定量测试。结果表明,分别经自制纳米银抗菌剂和乙二醛整理的织物,在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定性测试时出现了抑菌圈,其它3种试剂均没有产生抑菌圈。分别对AEM5700、AGP和壳聚糖整理织物进行定量测试,结果表明这3种都具有抗菌效果;其中AGP整理织物的抗菌效果最好,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细菌减少率分别为99.6%和93.9%。测试结果证明,溶出型抗菌剂适合抑菌圈法测试,而非溶出型抗菌剂适合定量法检测。  相似文献   

18.
王萌  闵洁 《印染》2012,38(23)
以三苯基膦和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通过SN2反应合成了新型有机硅季(鏻)盐,并采用红外光谱及磷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将试验合成的有机硅季(鏻)盐用于纯棉织物抗菌整理,其用量为10%时,整理织物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可达到87.1%、99.7%,且具有一定的抗菌耐洗性.扫描电镜和EDS分析表明,有机硅季(鏻)盐还可提高织物的热稳定性,且对织物的其它服用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王秀莲 《印染》2019,(20):25-28
探讨了丝素/纳米银溶胶对粘胶织物整理的最佳工艺,以及在该工艺条件下粘胶织物的抗菌性、服用性与染色性能。研究表明,纳米银离子溶胶整理粘胶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丝素/纳米银溶胶质量浓度100 mg/L、浸渍温度80℃、浸渍时间15 min。整理后粘胶织物对大肠埃希菌与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85%以上,且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吸湿回潮率、折皱回复角、力学性能及染色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验证了丝素/纳米银溶胶整理对粘胶织物功能整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印染》2019,(20)
探讨了丝素/纳米银溶胶对粘胶织物整理的最佳工艺,以及在该工艺条件下粘胶织物的抗菌性、服用性与染色性能。研究表明,纳米银离子溶胶整理粘胶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丝素/纳米银溶胶质量浓度100 mg/L、浸渍温度80℃、浸渍时间15 min。整理后粘胶织物对大肠埃希菌与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85%以上,且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吸湿回潮率、折皱回复角、力学性能及染色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验证了丝素/纳米银溶胶整理对粘胶织物功能整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