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叶裕民  田光明  仝德 《规划师》2024,(3):152-159
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作出的具有重大时代意义的工作部署。如何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理念,扬弃传统“排斥性”城中村改造模式,建构包容性城中村改造机制,积极稳步推动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同步发展,增加区位合适、职住平衡的高品质有效住房供应,联动促进城中村区域空间品质提升、新市民住有所居、产业结构升级等多领域系统优化,是新时期城中村高质量更新改造面临的巨大挑战。为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协会、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国城市百人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举办了“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3秋季论坛暨中国式现代化与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跨界研讨会”,目的在于为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画像”,探索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中村改造实践模式,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中村改造理论。本期特此开设以“中国式现代化与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为主题的沙龙栏目,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旨在促进对该议题的广泛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指出,新时期的城市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城中村,作为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特殊国情下,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产物,是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渡空间。城中村的发展,体现了对市井文化、空间多样化、底层阶级的包容性。现行的城中村改造,由于缺乏包容性,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土地财政驱使政府逐利,大拆大建;粗暴拆迁破坏市井文化;片面追求城市形象,损害空间多样性;补偿策略单一短视,给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性带来巨大隐患。建议城中村改造优化现有制度环境,引入配额制管理,创新多元化的改造方式,增加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正>城中村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而形成,但不少存在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大、房屋安全和消防安全隐患多、配套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亟须实施改造。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中村改造信息系统投入运行两个月以来,已入库城中村改造项目160余个。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改造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城中村"的出现是我国城乡二元对立背景下一种畸形的空间形态和社会形态,应用新融资模式成为解决目前"城中村"改造资金瓶颈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城中村"改造模式现状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改进的PPP模式,建议通过行业协会的介入改进"城中村"改造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进程中的一个特有现象,中小城市"城中村"又有其特性.文章通过黄竹小区的规划改造设计研究,重点探讨了中小城市"城中村"规划改造模式及住宅节能设计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城中村"非正规部门的特征和形成原因,指出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正规供给渠道不畅、规划的缺失、管理的不到位等因素是目前深圳非正规部门主要集中在"城中村"的主要原因,由此引发对蔡屋围的综合整治和渔民村的全面改造两种改造模式的反思.从宏观看,现有改造多是从实施规划的角度考虑,而规划往往注重物质规划、轻社会因素,这种重物质景观的改造模式过于简单化;从房地产开发的角度看,.城中村"村民出租房屋的非正规经济活动是一种房地产开发行为,渔民村的全面改造还不能满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蔡屋围的综合整治模式应是主体改造模式,不同改造模式可以同步推进;从社区的角度看,"城中村"属于一种类型的社区,"城中村"改造应在社区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最后,对如何通过"城中村"改造使非正规部门正规化和社区规划等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城中村"改造可以将村民视为房地产开发的主体之一,将其纳入正规房地产市场体系,将社区规划纳入城市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7.
从多方关联主体共同参与的利益博弈出发,以"利益博弈关系—城中村改造模式—核心经济平衡—城中村改造难易度—城中村改造方向与策略"为理论脉络,凝练出经济平衡为核心的城中村改造方向和策略选择的理论模型,以引导城中村改造的规划决策;并结合城中村改造规划的实际要求,将理论脉络发展为以经济平衡为核心驱动机制的"一核心、两主线"的城中村改造的规划决策框架,以期对涉及城中村改造问题的规划决策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十三五"期间,将是玻璃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将会加速倒逼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由此工信部制定了"十三五"期间玻璃行业重点工作。⑴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千方百计"降成本"。开展生产线脱硝脱硫除尘综合改造。针对建材行业中量大面  相似文献   

9.
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推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型,促进城市包容性发展已成为新时代的迫切要求。该文基于对包容性发展理论与内涵的分析,构建包容性发展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评价框架与指标体系,选取武汉市三个典型案例,对不同的改造模式进行包容性评估,总结不同更新模式及其包容性发展效应和作用机制,为提高城市包容性和发展质量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城中村"改造模式分析为背景,探讨广州城中村改造的重点、难点、改造模式及思路,以广州白云区棠涌村改造规划为例着重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策略和政策,展望"城中村"改造为广州城市发展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  相似文献   

11.
AND SO ON,AND     
…aporia is not something negative, not something which in fact paralyses us. but on the contrary it is an ordeal, a test, a crucial moment through which we have to go, even if we are stuck, we have to experience this moment of aporia in order to make a decision, in order to take responsibility, in order to have a future, and so on and so forth.1  相似文献   

12.
岩爆及其判据和防治   总被引:40,自引:17,他引:23  
 岩爆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上半叶。迄今为止,虽然诸多科研成果已经问世,但岩爆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作为一般性的论述,首先提供一些背景材料,涉及到国内外一些工程实例、研究方法等。然后,叙述国际范围内常用的一些岩爆判据和岩爆分级方法;论述岩爆的预测和预报;对岩爆防治,包括应力解除钻孔、注水湿化和锚固等方法进行综述。最后,对锦屏二级水电站辅助洞发生的岩爆实例进行重点介绍,并在综合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岩爆判据、分级及防治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与低,快与慢,新与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鹤年 《城市规划》2001,25(10):51-55
城市美是城市规划的任务。本文讨论高低层建筑的部局 ,速度与视觉的关系以及集体记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国内外滑坡研究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行滑坡形成机理、分析防治等研究提供了综合性的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管治及城市与区域管治——一种新制度性规划理念   总被引:51,自引:4,他引:47  
管治 (Governance)作为一种在政府与市场之间进行权利平衡再分配的制度性理念 ,已经愈来愈成为全球性的共同课题 ,并迅速渗透到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具体行动中来。文章探究了管治概念的由来与本质 ,分析了管治理念在城市与区域规划中的体现 ,也客观评价了其局限性 ,为我国相应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先期借鉴  相似文献   

16.
租地权至少自中世纪以来就在欧洲广泛存在,租地权周期普遍适用于公民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的那些国家,它对城市形态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以租地权周期为核心的租地权分析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一种城市形态学研究方法,同时也衍生出相应的微干预规划设计方法。我国物权法2007年颁布实施后,城市土地权属基本上与租地权类似,租地权周期的客观规律必将对中国未来城市形态发展产生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因而借鉴租地权周期的概念与规律既可以为中国未来城市规划与设计服务,也有利于相关研究者使用共同话语与国际研究接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招投标活动中,业主单位常采取一系列手段保护自身利益,违规操作,明招暗定,搞虚假招标。投标单位为了竞争取胜,也采取了一些违规行为,扰乱建筑市场秩序。有些地方监督部门不严格监督招投标各方的行为。文章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危害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力求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招投标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曹伟 《工业建筑》2001,31(12):51-54
在生态设计的时代 ,建筑师如何考虑能耗问题至关重要。在此 ,讨论了建筑能耗 ,建筑设计中的能耗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以及如何提高建筑能效。生物气候建筑是追求舒适、健康、高效率、低能耗的绿色建筑 ,是通向可持续的未来建筑。  相似文献   

19.
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和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蔡立力 《城市规划》2004,28(10):74-80
揭示并分析当前中国风景名胜区规划和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主要问题有现实与理想的相悖、统一与多头的尴尬、规划与实施的背离、保护与利用的两难和所有与占有的神离。导致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风景名胜区的准确认识和相关法规政策、管理、规划不完善等。基于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的改革和调整来探讨改善风景名胜区规划和管理的对策,提出了提高规划定位、明确管理定性、实行分类指导的方法和多项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0.
尹伯悦  赖明  谢飞鸿 《建筑技术》2006,37(10):733-735
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有各自的特点,在国内外的发展并不平衡。我国在发展绿色智能建筑的各个程序上,不能忽视某一方面,只有把它们二者相互结合,才会更好地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而且达到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