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1台小松PC400-6型挖掘机出现动臂下降动作无力现象,操作动臂下降时,甚至不能将挖掘机前部撑起。此时机载电脑显示液压系统前、后泵处于合流状态,但其压力只有10MPa。试验该机其他动作均正常,动臂提升时溢流压力为32MPa。初步判断为动臂液压系统有故障。该机的动臂液压系统主要由动臂缸、动臂阀、先导阀、动臂保持阀、安全阀、压力补偿阀、2级安全吸油  相似文献   

2.
<正>1台柳工915E型挖掘机在进行可靠性测试过程中,出现工作装置所有动作均缓慢现象。分析认为,可能是液压主泵流量控制系统出现故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做了如下分析及排查。1.工作原理该型挖掘机采用负流量控制和电控变功率控制系统。当挖掘机工作装置不动作时,负流景产生的压力控制液压系统左主泵及右主泵以  相似文献   

3.
针对液压挖掘机动臂在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利用率低的问题,对挖掘机动臂机构和液压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分别建立了液压挖掘机动臂在下降过程中的机构运动学模型和液压回路的数学模型。采用AMESim软件建立了动臂机构运动与液压回路的仿真模型,分析主泵-多路阀-负载的正流量控制参数。并通过遗传算法优化节流阀通径,得出两组节流阀通径最优值。  相似文献   

4.
以大型正流量控制挖掘机液压系统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液压系统压力损失,建立机电液联合仿真模型,重点分析挖掘机典型工况下整机液压系统压力损失,探究出了不同动作整机压力损失具体数值以及压力损失分布情况。仿真结果表明:由于斗杆挖掘多路阀具有回油再生功能,管道中流量最大,达到910 L/min,使得斗杆挖掘液压系统压力损失较高,泵1侧进油路压力损失为3.31 MPa,泵2侧进油路压力损失为3.91 MPa。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为正流量控制挖掘机能量损失研究和性能提升奠定基础,提高挖掘机研发效率。  相似文献   

5.
我单位的日立UH181挖掘机的工作时间早已超过20000h,但其液压系统只进行过零星的零件更换,后来出现了动臂举升缓慢无力的故障,导致无法正常工作。现场压力测试时发现,举升动臂时右液压泵压力只有4MPa,而其他压力均能满足技术规范的最低要求。从液压系统图可以看出,举动臂时两泵合流,此时左泵压力达21MPa,说明动臂缸密封件是完好的;右行走、铲斗门开闭是由右液压泵单独供油的,压力也可达到20MPa,说明右泵也是完好的。由此可以判定,右液压泵举动臂时只有4MPa压力的故障原因是出在主控制阀组上。解体检查,发现右阀组控制动臂…  相似文献   

6.
针对液压挖掘机在动臂动作时有较大节流损失的问题,该文以22T某型号正流量挖掘机为例,分析了动臂普通流量再生回路的原理并建立数学模型和Amesim仿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的动臂液压回路的节能方案。通过对两种动臂液压回路节能方案仿真结果对比分析,得出新型动臂液压回路比普通流量再生回路更加节能。  相似文献   

7.
正1台GC228LC-8型挖掘机回转时动臂提升缓慢甚至无动作,单独回转动作正常。随着液压油温升高,此故障发生频率增高。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主液压泵(P1、P2)、负流量阀以及动臂先导控制压力。通过分析压力曲线,发现以下问题:故障出现时,动臂提升先导控制  相似文献   

8.
WY2 2 LC液压挖掘机是我公司自行研制开发的一种新产品。它是一种履带式、全回转、以柴油机为动力、全液压驱动的单斗挖掘机。该机液压系统的主泵、多路换向阀、回转装置和行走装置均采用具有 2 0世纪90年代先进水平的进口件。液压系统最大流量为 2×1 90 L/min,最高工作压力为 30 MPa。1 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见图 1 )该系统的主泵采用恒功率变量双联泵。其中 ,泵P1通过多路换向阀为回转马达、斗杆缸和右行走马达提供压力油 ,通过伺服系统操纵多路换向阀 ,实现斗杆的伸缩、平台的回转和右履带的行走。而泵 P2 通过多路换向阀为动臂缸…  相似文献   

9.
鉴于混合动力系统或电动驱动系统中具有电量储存单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动机-闭式泵-液压蓄能器的液压挖掘机动臂节能驱动系统,通过液压蓄能器和高压侧相连,提高了液压蓄能器的工作压力范围和驱动系统的效率,分析了节能驱动系统的结构原理及工作特点。以减小蓄能器安装体积、保证动臂非对称油缸的流量匹配和延长蓄能器使用寿命为约束条件,以某20 t液压挖掘机的测试数据对节能驱动系统中液压蓄能器、大排量闭式泵、电动/发电机、小排量闭式泵等主要元件进行了参数匹配。针对所匹配参数建立节能驱动系统的AMESim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实现了无阀控制和负负载的能量回收,同时蓄能器额定体积降低了50%,仍然可满足动臂非对称油缸两腔的流量差,且蓄能器压力波动满足工况的要求,相对传统动臂节流驱动系统,新型闭式节能驱动系统的节能效果达到了50%左右。  相似文献   

10.
正1.存在问题在对某款自重3.8t小型液压挖掘机试验时,操作人员将发动机调整到中低转速作业时,该机就会出现动作缓慢、复合动作不协调现象,且中低速时发动机严重掉速,甚至熄火。当该机做动臂提升加回转复合动作时,回转到位后动臂仍不能提升到位;当做动臂提升加斗杆外伸复合动作时,动臂、斗杆速度偏慢。我们选取了1台具有代表性故障的该型挖掘机进行了测试,测试其主泵在不同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公司开发投产的挖掘机正、负流量液压系统产品,该文概述了挖掘机正、负流量液压系统控制模式中主泵的应用区别,阐述了正、负流量液压系统中主泵的各自结构特点,分析了正、负流量液压系统中液压泵的功率、流量调节机构变量原理,指出了正、负流量液压系统中液压泵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6 t液压挖掘机动臂为研究对象,提出伺服电机驱动定量泵的流量匹配控制系统。在SimulationX中搭建伺服电机仿真模型,通过与伺服电机响应特性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伺服电机模型的准确性;建立液压挖掘机动臂机械结构多体动力学与电液系统的联合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控制方式下,动臂的运行特性和能耗特性。结果表明,与负载独立流量分配(LUDV)系统相比,采用伺服电机驱动定量泵流量匹配控制的动臂能耗降低约13.6%。  相似文献   

13.
挖掘机电液流量匹配控制系统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液流量匹配控制系统采用电比例阀和电比例泵同步控制的方式,基本消除传统负载敏感系统中存在的泵滞后阀控现象,同时由于该系统无须进行压力闭环反馈控制,不用预设泵出口与最高负载之间的压力裕度,因此系统的动态性能和节能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以2 t挖掘机试验样机为研究对象,试验对比分析负载敏感系统和电液流量匹配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及能耗特性,设计阀前压力补偿型电液流量匹配控制系统的抗流量饱和控制器。试验表明,与负载敏感系统相比,电液流量匹配控制系统不仅弥补了负载敏感系统流量饱和时不能按比例分配流量的不足,而且泵与最高负载之间的压力裕度降低0.6~0.7 MPa,节能8%~10%,在提高系统动态性和节能性的同时,稳定性也得到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4.
由于工作装置和负载的质量巨大,超大型液压挖掘机动臂下放时大量势能经液压阀口转变成油液的热能,造成油液温度升高。对此,提出一种流量再生与蓄能器相结合的混合式动臂势能回收系统。该系统通过流量再生原理,使动臂液压缸无杆腔流量的一部分流入有杆腔,减少对液压泵的流量需求,降低系统对发动机的功率需求;同时,使用蓄能器和平衡缸相结合的方式回收工作装置的势能,并在动臂提升时实现回收能量的再利用,提高了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对影响势能回收和能量利用效率的关键参数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式动臂势能回收方案具有较好的能量回收效果,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液压挖掘机工作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重力势能浪费,严重影响整机能效并造成大的排放污染。针对双液压缸驱动动臂的大型液压挖掘机,提出采用双液气储能液压缸驱动液压挖掘机动臂、集成驱动与势能回收一体化原理,降低机器作业能耗和排放。将原双腔液压缸改为集成有储能腔的三腔液压缸,储能腔与液压蓄能器直接连通,通过液压蓄能器初始充液压力平衡工作装置自重,直接回收利用工作装置重力势能。根据36 t大型液压挖掘机作业特点和重力势能变化情况,设计出液压缸和液压蓄能器的参数。进一步建立数字化样机,通过对液气储能驱动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对液压泵输出流量和控制阀的阀口参数重新匹配,修改了与回转复合动作的合流控制策略,并初步验证了液气储能驱动系统的节能效果。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试验样机,90°标准装车作业循环测试表明,与同型号液压挖掘机相比,在满足同样挖掘力的情况下,整机工作效率提升20.7%,燃油消耗降低17.1%,如按每天作业8 h计算,单台车每天可节约燃油达47 L,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3.6 kg。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挖掘机回转系统的运行稳定性,通过引入高低压蓄能器的方式提出了一种回转泵控液压系统,通过相互协同的方式来实现泵控过程,并在Simulink 平台开展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单蓄能器和双蓄能器在各运动阶段和泵输出功率基本一致,形成了相同的能量释放与保持特性。相对于单蓄能器,双蓄能器回转系统缩短了约0.5 s的制动时间。高压蓄能器形成较小的油液充放范围,但能够达到较高压力,同时低压蓄能器起到弥补高压蓄能器体积偏小问题。减速制动时,高压蓄能器升高到最大压力后高低压蓄能器开始回收能量,可以更加高效回收能量,显著缩短制动时间。该系统的液压系统设计具有能量回收以及系统自动补油的功能,表现出很好的节能高效性能,对提高挖掘机液压系统运行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尽管在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中采用液压马达和发电机的传统能量再生系统(ERS)能够再生部分能量,但对要求其拥有大功率的电机和发电动机且再生能量的时间较短。结合电动液压蓄能器的优点,分析了新型电动助力转向器的结构,并提出了一种液压蓄能器工作压强设定方法。为了避免额外能耗、噪声和冲击压强,给出了一种两级压强阈值约束方法,介绍了动臂下降时控制臂架速度,以及臂架停止下落时回收效率的控制策略,建立了具有ERS的混合动力挖掘机实验平台,研究了ERS对能量转换效率和控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ERS比传统的ERS具有更好的动臂速度控制性能,当动臂下降时,总势能的45%可以再生,并且发电机和液压马达的功率水平可以降低60%。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负载匹配,以及缓解支架回撤吊车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能耗高、效率低和系统温度高等问题,基于负载敏感变量泵对其液压系统进行设计及仿真分析。该液压系统主要由负载敏感变量泵、流量补偿阀、负载敏感阀、梭阀和液压缸等组成。在工作过程中,负载敏感变量泵通过梭阀及负载敏感阀感知系统负载力而向系统提供所需流量。基于AMESim对该液压系统和变量泵进行建模及仿真分析,得到液压缸压力、负载口流量变化和梭阀流量补偿以及变量泵压力、流量和斜盘倾角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变量泵可根据负载所需压力和流量实时调整斜盘倾角大小,进而实现压力 流量补偿功能;负载压力和流量阶跃变化时,变量泵具有良好的动态补偿特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大功率多泵液压阀控系统中由于泵源输出与负载流量需求不匹配,导致液压系统传动效率低下的问题,在数字泵PCM控制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数字+模拟(D+A)组合控制多泵源液压系统。通过流量区域划分方法,给出该系统的构型原则,其中定量泵组排量比采用二进制编码,由1台变量泵补偿定量泵的阶跃流量差值;建立多泵源液压系统流量状态矩阵,通过求解得到泵组的控制信号;为了减少阶跃流量冲击对系统控制特性的影响,提出多泵源液压系统泵阀复合控制策略,并对该系统输出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泵阀复合控制策略下,多泵源液压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特性和节能效果。正弦位置跟随精度达到±0.1 mm,滞后约为100 ms;由于采用D+A组合流量控制和比例溢流阀压力控制,始终使多泵源液压系统输出的流量和压力分别高于负载所需要流量10 L/min和压力2 MPa,使该系统的溢流和节流损失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