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韩周  孟海川 《物联网技术》2020,(5):14-15,18
随着国网公司近年来营销专业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计量相关系统应用技术不断深入,需要从营销专业的角度强化对基层人才的培训,以满足当前和未来计量专业不断发展建设对人才的需求。针对采集运维现场出现的故障,现有的培训设备已无法满足培训需求。一方面,现有仿真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功能规范,无法有效开展培训;另一方面,现有仿真终端故障下发的通信方式导致无法还原现场真实故障处理流程,难以保证培训效果。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客户侧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智能仿真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具有安全、隐蔽、真实、高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迅猛发展且应用的不断深化,对用电信息采集建设的后期维护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维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和新的运维模式的优势,提出了规范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维管理工作的工作措施并分析了具体案例,取得了良好的实践应用效果,在工作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智能电网建设要求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适应全球电网技术的发展要求,为开展技术管理提供有效的基础性资料。从目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工作模式来看,普遍存在着业务流程过于固化的问题,导致在需要业务逻辑变化时需要通过程序修改来实现变化需求,工作开发量与维护量较大。因此,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对全过程进行管控,按照实现设计好的工作流逻辑进行执行,在工作效率上得到了显著提升,只需要通过适当地调整工作流程的方式来适应其变化情况,在运维成本方面得到节约。出于不同的专业应用系统建设与管理的要求,也需要对信息采集系统进行功能性分析,了解未来工作中的潜在需求。  相似文献   

4.
以智能化供电小区建设为切入点,分析了EPON技术在智能化供电小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中所具有的优势,从系统设计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出发,结合EPON技术设计了一套适合于智能化供电小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EPON网络通信模型,并利用光纤通信、智能电表、面向用户和台区责任人的用电互动平台,实现小区用户用电情况的远程核查,以贵阳欣歆园小区用电信息采集为例验证了该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当前,电能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动力。在计算机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依靠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建设智能电网已成为电力行业共同的选择。智能电能表是智能电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核心设备。智能电表的应用为采集大范围的用电信息提供了便利,缩短了供电公司采集数据的时间,提高了信息采集的效率。根据智能电能表反馈的用电信息,供电公司可进行负荷预测、故障分析,实现智能化侧管理和自动抄表,并可将实时电价、用户用电信息、缴费信息等及时反馈给用户,并能根据用户的用电情况提出用电优化建议,促使用户参与用电负荷调节中来。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及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用电巡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在智能园区中可以有效地降低人工用电检查的工作效率,帮助用户加强巡视管理、生产管理,从源头采集和整理信息,规范企业安全巡检流程,方便供电公司及时了解企业设备安全运行情况。实现安全巡检工作的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和互动化。  相似文献   

7.
蒋伟  宋涛  吴兆平 《测控技术》2015,34(11):135-138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解决一些老城区用电归属不清所导致的管理线损问题,设计了一套台区用户信息梳理系统.该系统基于电力载波通信技术进行梳理配电变压器与采集器或电表的从属关系,是对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补充与完善.系统由用户信息管理系统、用户信息在线梳理终端和查询终端三部分构成.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很好地解决老城区复杂线路情况下客户信息的梳理,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其对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要求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窄带载波和宽带载波存在的问题,设计出一种新型的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电力专用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详述了该芯片的结构及其关键技术,并结合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两种典型通信单元的不同需求,提出了基于该芯片的模块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9.
《微型机与应用》2016,(4):54-56
设计了一款基于瞳孔定位技术的视觉跟踪系统。该系统通过安装在眼镜上的摄像头采集人眼球瞳孔运动图像,并利用硬件电路分离视频同步信号,然后将信息传送至S3C6410嵌入式处理器,处理器利用图像处理算法计算出人的瞳孔运动轨迹,从而得到人眼瞳孔的实时定位信息。该系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通过人眼睛的转动来实现对各种智能化设备的控制,能够应用于残疾人智能护理、病床智能护理等实际领域。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核电厂全范围模拟机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减少人因错误、追溯运维过程,提出了基于增强现实(AR)技术的模拟机运维支持系统架构,实现了运维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该系统能够自动识别仿真主控室、教练员室、远距离停堆室、计算机房等区域环境和硬件设备,具有自助运维和在线的专家诊断以及协助功能。该方案对增强现实技术在核电模拟机运维中的应用实施具有探索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复杂装备维修,可增加维修保障工作信息量与对复杂维修任 务及维修过程的理解能力,提高维修保障效率。在分析当前典型增强现实原型系统基础上,研 究了增强现实技术在复杂装备维修保障中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了增强现实装备维修中关键技术 的解决途径,并对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陈鑫  辛冀 《测控技术》2021,40(1):40-46
为了适应直升机装备越来越智能化、信息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提高直升机维修保障能力,解决目前直升机系统维修过程中缺乏形象指导、维修复杂等问题,对AR维修辅助设备关键技术及其在直升机维修保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了AR维修辅助设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AR维修辅助设备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构建了AR维修辅助设备在直升机...  相似文献   

13.
在总结实际工程项目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智能化提升技术。通过对温度、湿度、进水、门禁、功耗、供电、通信链路、地震等系统中测站现场环境,及数据采集设备运行状态等参数的监测,结合数据采集装置的自主智能化技术改进,如实现低功耗、智能通用化、前端数据判断、通道保护及电源管控等,利用中心数据采集计算机软件数理统计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及缺失情况分析,智能推断故障设备等,多效并举,可有效提高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保障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运维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监控设备大规模安装和应用带来了运维困难的问题.本文研发了一个通用运维管理平台,平台通过前端状态采集装置获取监控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各种状态信息;平台的运维管理系统汇总、存储状态信息,并提供监控、统计、分析、报警等管理功能以支持运维业务;平台的可视化展示子系统对状态信息进行可视化渲染呈现,为系统运维提供智能化的支持.状态采集装置模块化和冗余设计使得设备具有通用性、可扩展性、高可靠性和易维护性.状态信息具有时序数据特征,运维管理系统使用InfluxDB存储状态信息,大幅度降低了存储空间需求,并保证了数据查询和管理的性能需求.基于InfluxDB的监控设备通用运维管理平台已在多个用户单位安装试用,运行状态良好,具有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变电站运检现场工作智能化等业务的需求,开发了一套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变电站智能运检辅助系统。该系统基于智能穿戴设备HoloLens,提供了变电站智能辅助运检的一整套解决方案。系统包括电力设备识别与虚拟拆装、设备运行状态实时三维可视化、远程专家视频辅助等模块。该系统在国内某110kV变电站进行了部署,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切实优化了传统运检现场工作方式,提升了运检效率,在行业内具备实用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智能移动设备在电力变压器等设备的巡检、运维工作的图像识别中难以适用于无网络的离线环境问题,本文综合考虑电力设备巡检、运维工作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情况,设计一种基于神经棒的电力变压器离线图像识别系统。首先,引入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构建深度学习图像识别模型,并利用真实图片数据集对模型进行训练调优;然后,创新地将模型集成到神经计算加速棒中,搭建电力变压器离线图像识别系统,进一步解决网络对系统的束缚;最后将本文的基于神经棒的电力变压器离线图像识别系统与现有的4G网环境下移动设备识别系统、离线环境下移动设备识别系统在贵州电网贵阳局城北分局提供的真实图片数据集上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神经棒的电力变压器离线图像识别系统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车载ATC(Automatic Train Control)设备行车日志里记录着各子系统的整个运行周期的全部信息,分析行车日志是监测车载设备状态和分析系统故障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维护中存在以下问题:1. 设备实际输入输出和传感器电气工作状态信息中隐含大量故障特征信息,而这些信息在既有的车载信号系统中没有有效记录;2.行车日志收集依靠人工,效率低,成本高;3.故障诊断依靠经验,诊断结果具有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非侵入式车载信号设备在线检测运维系统方案,该方案利用非接触式传感器采集信号,行车日志使用车地无线通信网络传输,通过地面服务器大数据分析,以达到对各子系统和关键零部件进行状态监测,并对异常信息进行预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输变电设备在运行中将产生大量的多态、异构数据,导致在数据集成和利用过程中出现信息孤岛问题,无法实现不同数据源内的数据信息共享互换。如何可靠获取、同步处理并对这些数据信息充分挖掘给电力系统中信息系统的建设及运行维护带来巨大压力。采用本体技术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聚合,可以向用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信息。针对电网中输变电设备全景信息数据的多源性、多态性、异构性,本文提出了基于Hadoop和HBase的输变电设备大数据聚合平台方案,搭载改进混合本体聚合方法,并设计了Map/Reduce分布式查询和推理流程。该平台采用标准化和开放性建模语言,屏蔽底层异构数据源,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用于解决输变电设备数据信息的非结构化、共享性差、难以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技术中对电力运维故障检测灵敏度低、诊断误差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故障诊断方案。该方案将PID模糊控制计算器与大数据算法模型相结合,并采用实时布线的方法减少诊断面积,基于改进型大数据算法模型提取电力运维设备故障数据特征,对电力运维设备运行工况构建诊断网络,通过分析电力运维设备工况的功能系统完成数据诊断。为了减少诊断误差,该研究设计了一种故障诊断设备,采用集成芯片化设计和算法程序,减小体积的同时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故障诊断误差小,准确率最高达到98.6%。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速数据传输及计算所带来时延和终端设备能耗问题,提出了一种在上行链路采用等功率分配的传输方案。首先,依据增强现实(AR)业务的协作属性建立了针对AR特性的系统模型;其次,详细分析了系统帧结构,建立以最小化系统消耗总能量为优化目标的约束条件;最后,在保障延迟和功耗满足约束的条件下,建立了基于凸优化的移动边缘计算(MEC)资源优化求解数学模型,从而获得最优的通信和计算资源分配方案。与独立传输相比,该方案在最大延迟时间分别为0.1 s和0.15 s时的总能耗降幅均为14.6%。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与基于用户独立传输的优化方案相比,考虑用户间协作传输的等功率MEC优化方案能显著减少系统消耗的总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