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志宏  张瑞华 《建筑结构》2012,(6):115-117,90
通过广州珠江新城B1-7项目基坑支护工程,讨论在场地狭窄的闹市区并且附近有运营的地铁隧道的情况下,进行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时产生的问题。考虑地质条件、主体结构形式、施工场地和地铁隧道等因素,提出采用环形结构支撑体系作为基坑支护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场地狭窄、阻碍主体结构施工的内支撑等问题。采用理正深基坑支护F-SPW 5.41和MIDAS/GTS两个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基坑开挖对地铁隧道、周边建筑物的影响。计算结果和监测数据显示,采用环形结构支撑体系有效地保证了地铁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地铁车站的建设地点大多位于繁华或较繁华市区,其周边环境复杂,建设期间影响因素多。以长沙四号线溁湾镇地铁车站为工程背景,对位于开发地块内、下穿市政道路、与周边存在严重交叉施工状况的地铁车站基坑的优化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边界环境及实施条件,采用了地连墙、单排桩、双排桩的挡土结构与内支撑、锚索水平受力体系的组合形式。通过基坑的分段支护优化设计,既满足基坑安全性要求、又降低了基坑开挖与回筑阶段与周边项目的相互影响作用,增加了基坑工程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3.
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结构沉降控制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地铁6号线朝阳门站至东大桥站区间隧道采用平顶直墙结构垂直密贴下穿既有2号线朝阳门站。采用FLAC~(3D)模拟分析了密贴下穿施工引起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沉降规律,据此提出了下穿施工期间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沉降控制方案,并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对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沉降进行了分析与安全性评价,主要取得以下认识:下穿段两沉降缝间的既有地铁车站结构为沉降控制的重点区域;区间隧道下穿施工期间,初支背后回填注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沉降,千斤顶顶升则是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沉降控制的关键措施;隧道开挖初期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沉降显著,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千斤顶顶升力并加强注浆质量,确保了下穿施工期间既有地铁车站的结构安全。研究成果可为城市新建隧道密贴下穿既有地下结构等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4.
预应力锚杆与SMW工法组合在某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州万达广场工程采用钢绞线预应力锚杆代替内支撑,与SMW工法组合的基坑支护技术.该工程采用管井降水,基坑周边上部用土钉墙支护,下部除西侧紧邻地铁隧道预应力锚杆无施工空间,选择内部型钢斜撑外,其它三侧均为SMW工法+预应力锚杆支护.详细介绍了基坑降水及组合支护设计方案、主要技术措施,并对支护结构及周边建筑沉降和位移及基坑内地下水位进行观测.结果证明,该支护形式能保证基坑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徐成斌 《土工基础》2023,(2):217-222+240
随着城市地铁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新建工程的基坑需要在已运营地铁的安全保护区内建造。拟建武汉华侨城P(2018)158地块项目被运营中的地铁4号线从基坑中部下穿,基坑支护结构距区间隧道结构边线仅11 m,基坑底距区间隧道顶距离为2.6~8.2 m;周边环境异常严峻,基坑支护结构变形控制要求严格,对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挑战性极大。另一方面,场地内高达15 m填土需卸载,卸荷工况下区间隧道结构隆起变形控制及处理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基坑设计基于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便捷以及工期可控等原则,针对地铁保护区基坑支护设计在武汉地区首次提出并采用了“上部卸载+支护桩+一层钢筋混凝土对拉梁”方案,同时为控制区间隧道上部卸载引起的隧道隆起变形,提出了对区间隧道上部相对软弱土层采用阀管注浆加固,有效地提高了隧道围岩强度,降低了卸载期间区间隧道隆起变形量。监测数据显示在整个基坑建造过程中,各项监测数据均在规范范围内并满足地铁影响评估要求,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6.
但礼堂  刘善银  周书东 《山西建筑》2012,38(19):181-183
为确保广州浅岩区紧邻地铁隧道某建筑基坑的顺利实施,同时保障地铁安全运营,对基坑支护结构形式进行了探讨,并采用平面和三维数值手段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中采用附加支撑后对地铁隧道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附加支撑后,双排桩支护结构结合中心岛法开挖可有效控制支护结构和地铁隧道的位移,并减少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7.
谭敏 《建筑技术》2023,(15):1812-1814
为保证新建隧道曲线近接既有地铁安全施工,采用工程调研的方法研究了该工程的主要风险,对近接施工风险和既有运营结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工程施工风险调研结构和既有结构现状调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施工加固措施,并结合现场实施结构对提出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该工程曲线下穿段包括曲线下穿车站风道和既有运营地铁隧道,其中下穿车站风道施工为一级风险,下穿地铁区间施工为特级风险;(2)曲线下穿段近接施工风险控制措施:上半断面深孔注浆;区间洞内增设临时仰拱;缩小格栅步距,由750mm变为500mm;(3)现场监测所有监测指标均在安全阈值内,新建隧道、既有车站风道和既有地铁区间的变形均在安全阈值内,拟定的风险控制措施保证新建隧道顺利下穿既有地铁风道和既有地铁区间。  相似文献   

8.
张礼仁 《土工基础》2019,(2):111-115
盾构隧道掘进对上部基坑支护体系安全性会产生不利影响,而上部基坑主体结构施作又会影响下卧隧道的变形特性。为保证施工安全,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针对基坑开挖与下卧盾构隧道掘进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1)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盾构下穿及侧穿基坑时对基坑支护结构及底板的影响,发现盾构下穿基坑时对基坑底板变形的影响较大,而侧穿基坑时则对基坑围护结构影响较大;2)研究了基坑上部主体结构施作对下卧盾构隧道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主体结构荷载由自身工程桩承担,区间隧道位移满足规范要求;3)基坑与下卧隧道重叠施工时,应选择合理的施工时序,保证基坑开挖与下卧隧道的安全。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9.
受限于周边场地条件,某地铁车站下穿既有城市隧道设置。车站采取了平顶密贴既有隧道底板的结构方案;同时,采用PBA工法施工地铁车站,先后借助车站主体结构上导洞、车站桩柱体系,与四周土体共同作为既有隧道的临时支撑体系,保证地铁施工和运营期间既有隧道的正常运营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广州宏城广场基坑施工安全,考虑在地铁APM线隧道两侧由于不平衡开挖对地铁APM线隧道产生的偏压影响,在地铁隧道上方采用分区分层分段逐步开挖的方式开挖基坑,同时依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深度采用水泥土墙+内支撑、搅拌桩+钻孔灌注桩+锚索、搅拌桩+钻孔灌注桩+内支撑、搅拌桩+地下连续墙+内支撑、旋喷桩+旋挖桩+内支撑(斜撑)等多种综合支护方案。通过详细的监测方案了解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以确保基坑安全。监测数据表明:锚索拉力和基坑的水平位移主要发生在基坑土体的开挖阶段,基坑土体的平衡开挖较好地控制了地铁隧道的变形,周边的建筑物、道路和管线的变形也较小。  相似文献   

11.
地铁深基坑工程在城市中周边环境条件复杂,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变形控制标准高,当深基坑临近既有建(构)筑物时尤其严格。本文以深圳地铁7号线某地下三层站下穿既有立交桥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信息化施工和现场监控量测信息反馈相结合的方法,对既有立交桥桩基托换及深基坑开挖对立交桥的叠加影响进行分析,保证立交桥在桥桩基托换和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从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方面进行总结,提出了针对措施及建议,供类似工程参考。采用桩基托换、盖挖逆作法,并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安排,将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常导致周边建筑物变形过大。基于现场监测数据,研究深厚软弱土层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分析地下连续墙水平变形、土体水平位移和建筑物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和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变形曲线呈“鱼腹状”;端头井处墙体和土体水平位移大于标准段;地表变形曲线呈“漏斗状”;地下连续墙施工对建筑物竖向位移影响较小;距离基坑较近处,建筑物变形表现为沉降,距离基坑较远处,建筑物变形表现为隆起,既有建筑物主要表现为向基坑内侧倾斜。  相似文献   

13.
地铁隧道里程数越来越长,近接地面工程建设对其安全影响不可忽视。为了研究地面工程建设对下卧地铁隧道的影响,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三维模型,以基坑未开挖作为初始状态,分析了基坑降水、非对称基坑开挖和桩基荷载施加等过程的地铁隧道空间位移特征及结构受力特征。结果表明:基坑降水过程对下卧地铁隧道位移影响不明显,非对称基坑开挖会导致下卧地铁隧道结构整体产生上浮及偏移,桩基荷载施加后隧道会产生相应的下沉现象,但仍有残余位移;隧道受力结果表明,基坑降水对隧道受力影响也不明显,基坑开挖过程隧道受力逐渐增大且整体受力均匀,桩基荷载施加后隧道顶部和底部受力进一步增大,两边墙受力变化相对较小,受力整体呈椭圆形。研究结果可为确保类似工程施工安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地铁隧道穿越桥梁桩基的托换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地铁轨道交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受原先城市规划的制约,新的地铁隧道在施工中将不可避免地会部分穿越既有建(构)筑物的基础。结合上海轨道交通某线路区间隧道穿越公路桥梁桩基的案例,详细介绍了桩基托换的设计要求、施工方案和主要的施工工艺流程,其方法和设计思想可为将来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季家俊 《建筑施工》2021,43(3):478-482
以上海某邻近地铁区间隧道的双侧基坑工程为背景,分析基于隧道变形控制的基坑设计要点,即严控双侧基坑施工工序与工况,采用大刚度的支护结构、可靠的止水体系、突出地铁保护的支撑布置,并加强对施工组织的要求。结合监测数据,进一步分析了基坑支护结构、区间隧道的变形特征与变化规律。监测数据表明设计方案对基坑变形与地铁影响的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某基坑支护方案对相邻地铁区间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经常会遇到基坑开挖影响地铁隧道安全的难题。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建立弹塑性土体-围护结构有限元计算模型,对两个基坑方案中邻近盾构区间隧道变形、隧道内力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地铁周边深基坑开挖对区间隧道影响与众多因素有关,属于较为复杂的土力学行为,因此,在设计阶段应对设计方案加以比选并进行有效地分析,以减小施工过程中对隧道的影响;(2)基坑与隧道的相对距离越大,基坑开挖对隧道影响越小。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最大值并不出现在坑底,而是坑底下一定范围内;(3)靠近地铁侧基坑需加强支撑,并需在基坑与隧道之间增加测斜监测。  相似文献   

17.
胡启晨等 《工程勘察》2014,(4):58-62,67
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城市地铁车站的建设所面临的周边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仅仅依靠某一种单一的施工模式,已经很难适用于当前的工程需求。本文以武汉地铁二号线街道口车站与下穿通道的深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依托该场地复杂的环境条件,地铁车站采用了明挖法与盖挖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法。依据基坑的开挖以及围护结构的设计方案,制定了深基坑变形监测方案,对街道口车站在施工期间围护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了系统监测,对围护结构在复合开挖方式下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盖挖法能够较好地控制围护结构所产生的侧向变形,基坑开挖具有显著的时空效应,在基坑开挖期间应及时架设钢支撑,减小基坑侧壁在无支撑情况下的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18.
雅居乐国际广场西部浅基坑区位于已建成运营的上海地铁一号线正上方。用SMWI法满堂加固地铁隧道上方的浅基坑,采取分区、分块方式等有效措施,并结合信息化监测手段有序地组织隧道正上方浅基坑底板的施工。采用整体钢筋吊装方法,有效地控制了基坑下方地铁隧道的变形,保证了地铁的正常运行,也保证了周边管线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